初一体育课教学计划大全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98132845 上传时间:2023-07-0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一体育课教学计划大全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初一体育课教学计划大全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初一体育课教学计划大全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初一体育课教学计划大全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初一体育课教学计划大全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一体育课教学计划大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一体育课教学计划大全(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文档初一体育课教学方案大全初一体育课教学方案大全初一体育课教学方案一、指导思想根据新课标精神,根据我校工作方案,制定体育组工作方案。严格按照中学体育教学常规施行细那么;以课程改革为指导,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努力进步老师教育教学程度,注重学生创新意识、自学才能与理论才能的培养。开展教学研讨,从而不断促进老师自身业务素质,树立正确的学校体育教学观,进步教学质量。二、主要工作思路与目的1、强化常规教学管理,做好体育常规教学安排(1)加强备课管理要求体育老师全面深化地研究把握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认真写好每一节课的教案,教案的书写要符合学校要求,并提早一周备出课堂教学设计。(2)要

2、认真制定学期教学方案要根据总课时数、学习的重点、难点和学生的实际程度制定合理的学期教学方案、单元教学方案和课时方案。并积极做好体育档案的整理和管理工作。(3)上好每一堂课,实在进步教学质量要用新课程的理念指导体育教学,以老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对学生的个性、创造性和理论才能的培养。使学生在学习中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共处,学会开展,更好地贯彻“安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推进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4)加大体育教学检查力度,完善教学测评制度要进一步完善教学检查制度,严格标准教学行为。每周检查备课情况、和上周教学反思,以促进体育老师互相之间的学习和共同进步。2、开展好教研活动(1)根据课程改革精

3、神,认真组织体育老师学习,全面理解,领悟课改精神,实行新课程标准,组织上好体育课。(2)积极的向学生宣传学校体育活动的重要性,并有方案有组织的开展学校课外体育活动,让学生和老师在课外活动时间里都能动起来到达体育锻炼的效果。使学生和老师都能处在有张有弛的学习与工作状态中。(3)组织研讨学校运动队的组建与训练,促进校运动队制度的完善与训练的高效性。(4)继续抓好校播送操的质量。严抓进退场队列队形,加强全校师生对播送操的认识态度。(5)继续抓好体育课堂常规教学工作。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增强学生对体育运动习惯对自身开展重要性的认识。(6)组织老师开展优质课达标活动及听课评课活动。(7)充分做好各项运动

4、队工作,制定训练方案,抓好训练,作好比赛前的训练工作。三、开展好业务学习本学期体育组业务学习以“新、老老师携手成长,共同进步”为目的,在专业性学习、主题性学习、研讨性学习三个方面着手学习。四、详细工作安排九月份1、制定学科教学方案2、20-年游泳补考3、组织与开展学生课间操及课外活动4、新老师公开课交流十月份1、<国家学生体质安康标准测试2、20-年区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3、校体育节报名与组织工作十一月份1、<国家学生体质安康标准学生课外训练与补考2、学校第十二届运动会3、学校播送操质量评比4、体育组备课情况检查十二月份1、<国家学生体质安康标准测试结果上报2、学校冬季长跑运动

5、开展3、学校拔河比赛4、新老师公开课交流一月份1、学生体育成绩综合测评2、学期工作总结3、体育档案汇总与整理初一体育课教学方案一、工作目的认真完成七年级体育教学任务,使学生掌握体育根底知识,根本技能,根本技术。培养学生的兴趣。认真完成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任务,争取在比赛中获得优异成绩,认真完成上级领导安排的各种时令性工作和任务。二、学生现状分析p 初一年级的学生身体发育正处于青春期的顶峰时期,心理、生理的发育波动强。男生爱动,喜欢对抗性强的运动工程如:篮球、足球、等工程。而-那么恰恰相反,喜欢娱乐性、柔韧性、游戏性强的工程。从身体素质方面来看男生力量素质差,但是灵敏性和反响才能强。-也是力量差,

6、但是柔韧性好。对于体育与安康理论知识较薄弱,对锻炼方法模糊,不知如何合理的进展体育锻炼。因此,这学期应加强理论与理论的结合,选择多样的教学内容,多通过集体游戏来进步凝聚力,满足学生参与活动和学习的需要。因此要因势利导,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三、加强课堂常规落实、改良教学措施、进步教学质量。1、常规落实,上课前认真备课,钻研教材,改良教学手段,根据学生的不同差异制定不同的教学手段使每个学生受益。在体育课中,对学生严格要求,加强组织纪律教育,防止各种伤害事故的发生,做到平安第一。2、体育教学是整个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因此,上好体育可是重中之重,是对学生进展体育教学的重要手段,本学期,我将按照“

7、安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努力探究新课程标准,积极改良自己的授课方式,进步自己的授课程度。在教学中严格贯彻以学生为主体,以老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努力使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的上好体育课,学好体育知识,增强体质,使教学质量得到有效的进步。3、进一步进步课外教学活动和运动竞赛程度,学校的体育工作除体育教学以外,还有课外体育活动和运动竞赛,这两项同样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点。课外体育活动是学生非常喜欢的活动形式,它即可以使学生对在体育课上学到的知识进展稳固,又可以发挥自己的才能去学习自己喜欢的运动工程基于这一点对本学期的课外活动要详细方案措施,并做好辅导,以保证课外体育活动顺利的开展。四、本学期考核工程:50米

8、、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附教学进度:1周:身体恢复性工程练习、课堂常规教育。24周:学习播送操、自选工程练习。5周:快速跑、篮球。6周:篮球、足球、沙包。7周:跳跃、技巧。8周:排球、投掷。9周:考核篮球、50米。10周:把戏跳绳、蓝球。11周:跳跃、自选工程。12周:球类、自选工程。13周:技巧、自选工程。14周:快速跑、自选工程。15周:排球、篮球、自选工程。1617周:根底知识测验、考核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去。初一体育课教学方案一,根本情况本学期所教的是七年级七个班,每个班人数都在45人左右,男-人数差不多个半,绝大多数学生身体安康,无运动技能障碍。学生都喜欢运动,但身体协调性差,肥胖等,

9、学习动作不协调。学生身体素质中的硬性指标,如速度、力量、耐力、柔韧等素质较差;灵敏、协调等软性指标明显缺乏。个体发育不平衡,下肢力量尚可,肩部肌肉群力量较差,在此类教材教学是要多加注意。腰背、腰腹力量有待于大幅度进步,这是体育练习成败的关键。二、教材分析p :结合本校实际情况,有目的、有方案地进展体育教学工作,传授根本的体育卫生保健知识和体育技能,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根本方法和体育文化知识,在传授中浸透思想道德教育。让每个学生都开展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开展的好学生。教材内容有:体育与安康根底知识;田径:跑、跳、投;体操,球类:篮球、足球;身体素质练习。教材的重点:跑中的

10、快速跑;跳跃中的跨越式跳高;体操中的单杠动作;球类中的控球技术;教材的难点:蹲踞式起跑;跳跃中的起跳环节;球类中的人球结合。三、教学目的和要求1、使学生初步认识自己的身体和掌握锻炼身体的简单知识及方法,学会一些体育卫生保健和平安常识,培养认真锻炼身体的态度。纯熟掌握眼保健操和新的播送操。2、初步学习田径、体操、球类等工程的根本技术,掌握简单的运动技能,进一步开展学生素质,进步身体根本活动才能。3、“以学生为本,安康第一”是我们的目的,在体育游戏中不断地尝试与体验、练习与考虑、互学与互评,感受体育运动的乐趣,体会体育运动的好处,体验到战胜困难、获得进步的成功喜悦。四、教学措施1、适时理解、分析p

11、 学生的学习信息。2、营造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运动环境。3、根据学生年龄特征,采用兴趣化和多样化的教法和手段,充分发挥游戏、竞赛的能动作用,让学生在自主游戏中练习,充分表达学生的主体地位。4、根据学生实际,不断变化练习方式,不断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5、开展学生个性,培养英勇、顽强、朝气勃勃和进取向上的精神,启迪思维,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五、学生方面:1、学习目的明确,积极自觉的上好体育课。积极学习掌握必要的体育根本知识技能与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逐步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2、着装要轻便合体,穿轻便运动鞋上课。不得携带与体育课无关的首饰、校牌、手机等。六、德育浸透:体育活动对于

12、开展学生的适应才能具有独特的作用,在体育教学中应特别注意营造友好、和谐的课堂气氛,有意识的融入德育教育,不仅锻炼学生的意志,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的爱国和集体精神,培养学生服从组织,遵守纪律,老实、机智、积极进取的心理品质。本学期的德育浸透包括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1、课堂常规:使学生按规办事、做到有规可循。2、组织教学:培养团结友爱、养成遵守纪律的集体观,培养其具有热爱劳动、保护公物的良好品质。3、结合教材内容安排德育内容。(1)、根底知识里安排激发学生刻苦锻炼自觉性的内容。培养学生的自尊心、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2)、游戏里安排教育学生遵守纪律,公正老实,积极进取、团结友爱的内容。(3)、田径安排培养学生顽强的毅力和坚韧不拔等意志品质的内容。(4)、球类中安排培养团结协作等集体精神的内容。(5)、在体操中安排培养互相帮助的合作意识的内容总之,在教学过程中要激发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建立终身运动的习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