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与运作管理重点答案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98131854 上传时间:2023-08-0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05.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产与运作管理重点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生产与运作管理重点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生产与运作管理重点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生产与运作管理重点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生产与运作管理重点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生产与运作管理重点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产与运作管理重点答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生产与运作管理重点答案1. 生产运作战略及其影响因素生产运作战略是指在企业(或任何其它形式的组织)经营战略的总体框架下,决定如何通过运作活动来达到企业的整体经营目标。影响因素:1. 市场需求及其变化2. 技术进步3. 供应市场4. 企业整体经营目标与各部门职能战略2. 产品组合决策产品组合决策就是指根据产品投产后其成本、赢利、市场占有率、竞争能力等的变化,对一个企业的生产品种,生产量所做的组合和调整,其中包括新产品的引进、现有产品的改良以及对不同品种的产量的调整等问题。3. 纵向集成及其利弊纵向集成,是指在一个从原材料供应到产品加工制造、装配完成,再到产品最终交付顾客的完整供应链的活动中,一个

2、企业的生产运作所包括的环节。利弊:一般来说,提高纵向集成度容易带来的问题有:因为所跨越的供应链环节越多,所需投资也越多,要想退出或转换就越难,这容易导致资源柔性的降低;各个环节的生产运作容易产生不平衡,从而限制生产运作能力的充分发挥,难以保证各个环节都收到好的效益;如果不同阶段的生产运作内容差别较大,管理将变得复杂,需要高度的经营技术和管理方法。特别是向后集成时,通常原材料生产的优势在于规模经济,专门生产原材料的厂家其生产能力肯定要占优势,所以企业在考虑向后集成时更应该慎重考虑。反过来,提高纵向集成度也有一定的益处,这些益处主要表现在:(1)与供应链上的各个环节由不同企业所拥有相比,如果一个企

3、业拥有较多的环节,这些环节之间的交易成本有可能降低;(2)在向后集成的情况下,能够降低供应风险;(3)在向前集成的情况下,有助于赢得和长期保持顾客;(4)有利于协调整个供应链上的生产运作计划和实施控制,降低库存水平;(5)有助于提高竞争壁垒。因为纵向集成度越高,竞争者要想加入所需的投资就越高。4. 并行工程及其特点好处并行工程是指从产品开发的初始阶段,就由开发设计人员、工艺技术人员、质量控制人员、生产制造人员、营销人员,有时甚至还加上协作厂家、用户代表共同工作,各项工作同时并行。 特点:并行工程具有以下五个方面的特点:1、基于集成制造的并行性。2、并行有序。3、群组协同。4、面向工程的设计。5

4、、计算机仿真技术。好处: 并行工程在先进制造技术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并行工程是在CAD、CAM、CAPP等技术支持下,将原来分别进行的工作在时间和空间上交叉、重叠,充分利用了原有技术,并吸收了当前迅速发展的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的优秀成果,使其成为先进制造技术中的基础。2.在并行工程中为了达到并行的目的,必须建立高度集成的主模型,通过它来实现不同部门人员的协同工作;为了达到产品的一次设计成功,减少反复,它在许多部分应用了仿真技术;主模型的建立、局部仿真的应用等都包含在虚拟制造技术中,可以说并行工程的发展为虚拟制造技术的诞生创造了条件,虚拟制造技术将是以并行工程为基础的,

5、并行工程的进一步发展方向是虚拟制造(VM?/FONTVirtual Manufacturing)。并行工程与面向制造和装配的产品设计面向制造和装配的产品设计(Design for Manufacturing and Assembly,DFMA)是指在产品设计阶段充分考虑产品的可制造性和可装配性,从而以更短的产品开发周期、更低的产品开发成本和更高的产品开发质量进行产品开发。5. 生产运作能力定义:是指一个设施的最大产出率,设施可以是一个工序、一台设备,也可以是整个企业组织,本章主要是指一个企业的生产运作能力。广义上,企业生产运作能力是指人员能力、设备能力和管理能力的总和。狭义上,生产运作能力是指

6、人员能力和设备能力,在资本集约度高的制造业企业,尤其是指设备能力。种类1、设计能力设计能力是企业建厂时在基建任务书和技术文件中所规定的生产能力12、查定能力对企业的产能作重新核准,称此结果为查定能力。它是企业的实际能力。13、计划能力企业在年度计划中规定本年度要达到的实际生产能力称为计划能力,它包括两大部分。首先是企业已有的生产能力,是近期内的查定能力,其次是企业在本年度内新形成的能力。重要性: 生产运作能力是保证一个企业未来长期发展和事业成功的核心问题。一个企业所拥有的生产运作能力过大或过小都是很不利的:能力过大,导致设备闲置,人员富裕,资金浪费;能力过小,又会失去很多机会,导致机会损失。生

7、产运作能力计划将成为制定企业年度生产运作计划的重要依据之一。度量:度量可分为:投入度量和产出度量 投入度量:医院床位,飞机数量或座位数 产出度量:病人数,飞行距离*顾客人数 6服务类型划分及其各自运作管理特点项目单件型成批型流水线型流程型服务特性个性化服务多样化程度较高多样化程度较低多样化程度较低人员、设备特性人员密集;高知识、技能人员人员密集;人员一定技能;一定设备密集设备密集;一定人员密集设备密集或人员密集服务周期长短不一较短短没有明显的开始和结束标志成本很高中等高低不一较低运作管理目标柔性,个性化均衡性,一定柔性均衡性,稳定性持续性,稳定性7. 服务运作管理特性1、服务的无形性、不可触摸

8、性;2、生产与消费的不可分性;3、不可储存性;4、顾客在服务过程中的参与8.利特法则分别用I、R、T代表平均库存、平均产出率和平均流程时间,这种关系为:I=R*T,称为利特法则9盈亏平衡算法基本做法:假定利润为零和利润为目标利润时,先分别测算原材料保本采购价格和保利采购价格;再分别测算产品保本销售价格和保利销售价格。计算公式:BEP=Cf/(p-cu-tu)其中:BEP-盈亏平衡点时的产销量Cf-固定成本P-单位产品销售价格Cu-单位产品变动成本Tu-单位产品营业税金及附加由于单位产品税金及附加常常是单位产品销售价格与营业税及附加税率的乘积,因此公式可以表示为:BEP=Cf/(p(1-r)-c

9、u)r-营业税金及附加的税率按实物单位计算:盈亏平衡点=固定成本/(单位产品销售收入-单位产品变动成本)按金额计算:盈亏平衡点=固定成本/(1-变动成本/销售收入)=固定成本/贡献毛利五种算法:1、根据固定费用、产品单价与变动成本计算保本产量的盈亏平衡点:盈亏平衡点=固定费用(产品单价-变动成本);2、计算保本产量,根据产量与目标利润计算最低销价为盈亏平衡点:((固定费用+维持企业运转的利润)+(产量单位变动成本))产量;3、分析找出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计算盈亏平衡点:盈亏平衡点=固定费用(产品单价-变动成本);4、根据企业固定费用、产品单价、单位变动成本计算其盈亏平衡点:((固定费用+维持企

10、业运转的利润)+(产量单位变动成本))产量;5、成本变动时如何求盈亏平衡点:Y=BX + A Y:表示销售利润B:表示单件利润 X:表示销售数量A:表示成本10学习曲线定义:是指当一个人或一个组织重复地做某一产品时,做单位产品所需的时间会随着产品生产数量的增加而逐渐减少,然后才趋于稳定。影响因素: 1)操作者的动作熟练程度。这是影响学习曲线的最基本因素;2)管理技术的改善,正确的培训、指导,充分的生产准备与周到的服务,工资奖励及惩罚等管理政策的运用;3)产品设计的改善;4)生产设备与工具的质量;5)各种材料的连续供应和质量;6)信息反馈的及时性;7)专业化分工程度 应用:1)在生产制造方面,它

11、可以应用于估计产品设计时间和生产时间,同时可以应用于估计成本;2)学习曲线也是公司战略设计的组成部分,比如价格、投资成本和营运成本的决策;3)应用于个体学习和组织学习的能力。4)学习曲线如使用不当也是有一定风险的。这是指管理人员往往容易忘记环境动态变化的特性,在这种情况下,环境变化中的不测因素有可能影响学习规律,从而给企业带来损失。运用:首先,在生产运作能力管理中,学习曲线可以用来帮助企业较精确地估计对生产能力的需求,制订相应的能力计划; 其次,学习曲线可以用来帮助企业制订产品的成本计划,因为根据学习效应,可估计随着累积产量的增加成本降低的可能性; 此外,根据学习效应理论,当一个企业竞争策略的

12、重点放在低成本上时,为了维持一定的利润,必须有足够的产量,企业通常是尽快增加产量,以使成本降至学习曲线的地点。 11备货生产定义:是指在市场需求调查、市场需求预测的基础上,而不是在顾客订单的基础上,有计划的组织生产,以满足共性的市场需求。 通常是通用产品,社会需求量大,个性化需求少。 特点:标准产品,易于预测;基于预测组织生产;通过成品库交货,交货期不是主要管理目标;多采用高效专用设备;人员的专业化程度高12.成本加法和成本减法成本加法:在传统串行工程中,在进行产品的可行性研究时通常只是大致估计产品最后推向市场的价格。在产品的最终设计完成之后,计算出产品的累计成本,再加上目标边际利润,形成一个新价格,再检查预先估计的价格与这一价格之间是否有差距,这一方法称为“成本加法”。 成本减法:而在并行工程中,运用的是“价格减法”。在这种方法中,在开始具体的产品设计之前就根据市场研究的结果预先设定市场可接受的价格,然后在此基础上制定目标成本,并将成本分解到产品设计、制造材料等各个部分主要区别:产品价格和成本的确定方法。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