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课程与教学论试卷一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98126616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7.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课程与教学论试卷一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23年课程与教学论试卷一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23年课程与教学论试卷一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23年课程与教学论试卷一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23年课程与教学论试卷一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课程与教学论试卷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课程与教学论试卷一(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3年课程与教学论试卷一 课程与教学论试卷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40分)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和世界上最早的教育学专著是( B ) A、雄辩术原理 B、礼记 ,学论 C、礼记,内则 D、礼记,王制 2、教学论学科诞生的重要标志(C ) A、普通教育学 B、教学与发展 C、大教学论 D、民主主义与教育 3、美国学者( C )1918年出版课程一书,是课程论作为独立学科诞生的标志 A 杜威 B 布鲁纳 C 博比特 D泰勒 14、( A )年学制标志着现代课程的开始 A 1912 B 1896 C 1914 D1922 4、西方古代主导的课程“七艺”,即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数 音乐、天文

2、和( D ) A 代数 B 比喻 C 会意 D 几何 5、课程标准的内容和编制方法,一般分前言、(B )、实施建议、附录等四部分组成。 A、课程内容 B、课程目标 C、教学功能 D、教学模式 6、制约教学手段现代化最现实的社会因素是( D ) A、技术的发展 B、政治因素 C、文化因素 D、经济因素 7、各科学要注重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使课程内容与社会生活实践形成互动的关系,这一原则体现了选择小学课程内容应具有的(B )原则。 A、基础性 B、实用性 C、时代性 D、综合性 8、( A)是在课程开发或课程实施还在发展或完善过程中时所采用的评价。 A.形成性评价 B.总结性评价 C.诊断性评价 D

3、.内在评价 9根据课程与教学评价的主体,可以把评价分为(B ) AA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 B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 C自评价与他评价 D相对性评价与绝对性评价 10、.课程实施的忠实取向在本质上受( A)支配。 A.技术理性 B.实践理性 C.解放理性 D.理论理性 11、认为“教师的角色是课程开发者”,这是课程实施的(D ) A.忠实取向 B.相互适应取向 C.主体取向 D.课程创生取向 12、把教学过程分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个阶段的教育家是(D ) A杜威 B洛克 C凯洛夫 D赫尔巴特 13、程序教学法的代表人物是著名心理学家(B ) A布鲁纳 B斯金纳 C沙塔洛夫 D仲衡

4、 14、现代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A ) A班级授课制 B个别教学 C个别辅导与现场教学 D复式教学 15、课程评价的功能有哪些(B ) A、定向规范功能、诊断鉴定功能、激励改进功能 B、导向规范功能、诊断鉴定功能、激励改进功能 C、导向规范功能、诊断鉴定功能、分析改进功能 D、导向规范功能、诊断筛选功能、分析改进功能 16、教学目的与教学目标的主要区别是(A ) A、指导作用和灵活性不同 B、指导作用和性质不同 C、方向和性质不同 D、方向和灵活性不同 17、下面哪一项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关键(D ) A、备课 B、课外辅导 C、作业的布置与批改 D、上课 1

5、8、下列哪些不是教学目标设计的基本原则(D) A整体性原则 B科学性原则 C 灵活性原则 D发展性原则 19、以“儿童中心”和“从做中学”为基础构建了他的实用主义教学模式的是(A) A杜威 B 夸美纽斯 C赫尔巴特 D苏格拉底 20、就教学模式构建的重心而言,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是(B) A由单一的多样 B由单维构建到整体构建 C由刻板到灵活 D有被动性到主动性 21、教学方法的分类不包括(C) A直观性教学方法 B实践性教学方法 C引导性教学方法 D研究性教学方法 22、运用研究法的关键是教师要( D ) A善于提问 B做好谈话后总结工作C运用启发性谈话 D 设计好问题 23、(A)原则是选择

6、教学手段的根本原则和根本要求 A 教学最优原则B健康和安全原则 C经济性原则D综合性原则 24、当前渗透到教学领域并影响到教学方式变革的新技术主要有(C) A多媒体技术、网络通用技术、虚拟技术和智能处理技术 B 多媒体设计技术、虚拟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 C多媒体技术、网络通用技术、虚拟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 D 多媒体设计技术、虚拟技术和智能处理技术 25、一种观点认为课程实施是把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研究的焦点是实践中发生变革的程度和影响变革的因素。这种观点是美国学者(D)课程论专家的观点 A菲吕马克B麦克米伦 C夸美纽斯D富兰 26、美国课程专家(A)总结了三种课程实施策略,即自上而下策略、自

7、下而上策略和自中而上策略 A麦克尼尔 B泰勒C 杜威 D博比特 27、下面那个教育家认为迅速愉快和彻底是教学成功的标志和基本要求。(A) A夸美纽斯B泰勒C杜威D斯宾塞 28、优化教育的一般标准不包括(D) A个人全面发展的质量标准 B真善美的过程标准 C高效率标准,即合理投入下的效益最优化 D教学模式的优化 29、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A) A、现象、问题、规律 B、过程、方法、手段 C、现象、方法、手段 D、过程、规律、问题 30、课程目标的价值取向(A) A、知识、学生、社会 B、学科、内容、科目 C、教师、学生、内容 D、方法、目的、内容 31、课程实施的基本取向(A) A、忠实、适

8、应、得过且过、创生 B、混合、创生、灵活 C、适应、混合、得过且过 D、忠实、灵活、创生 32、被认为是最早使用“校本课程开发”的两个人是(C) A、杜威 泰勒 B、斯宾塞 舒伯特 C、菲吕马克 麦克米伦 D、菲吕马克 泰勒 33、教学目标的功能不包括(D) A、导向功能 B、激励功能 C、标准功能 D、认知功能 34、实践性课程提倡的课程开发方法是(B) A、决策 B、审议 C、理解 D、建构 35、被认为是现代课程的奠基者、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的集大成者是(D) A、博比特 B、查特斯 C、哈里斯 D、泰勒 36、“非指导教学”模式的创立者是(C) A、斯金纳 B、赞可夫 C、罗杰斯 D、布

9、鲁纳 37、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中()是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任务和内容,向学生提问题,要求学生回答 、讲授法 、讨论法 、谈话法 、练习法 38、确定课程目标的依据不包括() 、学习者的需要 、当代社会生活的需求 、学生的知识经验 、学科的发展 39、课程评价的功能具体表现在() 、导向规范功能 、诊断鉴定功能 、激励改进功能 、以上三者 40、以下选项中不属于制约教学手段选择和使用的因素的是(B) A、教学任务和目标 B、社会因素 C、经济因素 D、学习者因素 15、制约教学手段选择和使用的各种因素中()以有效发挥教学手段为目的 、教学任务和目标 B、学习者因素 C、教师因素 D、其他因素

10、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60分) 二、判断说明题 1、教学目标就是教学目的。 答:错,教学目的与教学目标之间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教学目标是教学目的的具体化,它们的主要区别是指导作用不同,灵活性不同。 2、现代课程与古代课程没有什么区别 答:错。 现代课程区别于古代课程的主要特征是:第一,从内容上看,自然科学进入了现代课程体系并取得了合法的地位。第二,在内容的进程安排上,纵向上增强了了从小学、中学到大学的连贯性,横向上加强了多学科之间的协调性。第三,从课程的性质上看,民主化、民族化、科学化是现代课程的显著特征。第四,从课程实施看,形式越来越多样,课堂上的活动丰富了,课外拓展活动也受到重视,教科书

11、的编写也越来越科学合理。 3、教学方式与教学方法是一样的 答:错。 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教学方式是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的技术,是教师教学生学的具体动作。因此,教学方法是教学方式的上位概念,任何一种方法都可分解为各种教学方式。 4、课堂教学是各国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正确) 5、课程是指各门学科中特定的事实、观点、原理和问题以及处理他们的方式,是一定的知识、技能、思想、情感和言语、行为、习惯的总和。(错误,把课程改为课程内容) 三、简答题 1、影响课程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答:影响课程发展的因素有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 影响课程发展的外部因素有:(1)社会对课程发展的影响 (2)儿童对课

12、程发展的影响;(3)知识对课程发展的影响 影响课程发展的内部因素有:(1)学制;(2)课程传统;(3)课程理论;(4)课程自身发展的否定规律。 2、优化教学大纲的基本策略是什么? 答:(1)遵循教学规律;(2)开展教学实验和教学改革;(3)充分发挥人的主体性 3、什么是教学组织形式? 答:教学组织形式是指为完成特定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 4、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哪些? 答:教授法 谈话法 讨论法 读书指导法 练习法 实习法 实验法 演示法 参观法 研究法 5、什么是课程目标?有何价值取向及形式取向? 答:课程目标是根据教育宗旨和教育规律而提出的课程的具体价值和任务指标 课程目标的价值取向有:知识本位的价值取向、学生本位的价值取向、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 课程目标的形式取向类型有:普遍性目标、行为性目标、生成性目标和表现性目标 四、论述题。 1、班级授课组织有哪些不足?结合实际论述如何在实践中进行改进? 答:不足:容易走向效率驱动、控制本位的极端;容易走向一刀切、划一主义;学生的主体地位受到一定的限制;容易导致书本知识为中心,忽视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养成。 如何改进:(略) 6、课程与教学目标有哪些基本来源?确定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