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相矛盾教案设计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98123893 上传时间:2023-10-0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9.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相矛盾教案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自相矛盾教案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自相矛盾教案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自相矛盾教案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自相矛盾教案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自相矛盾教案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相矛盾教案设计(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成语故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年级 三 学科 语文 学校 金墩小学姓名 徐 俐【教材简析】自相矛盾是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里面的一则成语故事。主要讲了一个卖矛和盾的人夸赞自己的矛和盾,他的话前后互相抵触,不能自圆其说。告诫人们说话、做事要前后一致,不能互相抵触,自相矛盾,言过其实。【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能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成语自相矛盾的意思。4.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成语含义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教学重点】1. 弄清成语故事中精辟的语句,揭示其比喻义。2. 强调朗读和复述训练。【教学难

2、点】 明白成语故事中包含着的深刻道理。【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生字卡片。【教学流程】一、故设矛盾,导入新课1用“自相矛盾”的导入语导入新课,引起学生的思考。师:同学们,今天我校的语文老师全部大部分来听课了。生:“全部”和“大部分”两个词矛盾。师:噢!说错了。我重新说一句,今天天气真好,是个布满阴云的晴天。师:又出问题了?生指出错误师:“矛”是什么东西?“盾”是什么呢?生:古代的兵器,防身用的盾牌。2.理解“自相矛盾”的意思。师:把“矛”和“盾”合在一起,就不再是两件东西了,它产生了新的意思,那意思就是老师刚才说的那种句子。3. 让学生交流课前准备“自相矛盾”的例子。师:其实,自相矛盾的事例还有

3、很多,课前老师让大家收集了这方面的例子,现在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生:有个广告说:“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这就是前后矛盾。生:有个人看到墙上有人乱涂乱画,他就在墙上写了一行字-“不准乱涂乱画”。4.自相矛盾的事例还有很多很多。“自相矛盾”的“老祖宗”是谁呢?“自相矛盾”出自韩非子,今天我们就来“寻根”-学习自相矛盾这个成语故事。【设计意图】对于“自相矛盾”是怎么回事,学生其实并不陌生,以前做过“前后矛盾”的改病句练习,生活中也常能听到、看到“自相矛盾”的情况。教学中,把交流“自相矛盾”的事例放在课伊始,把课文的学习当作“寻根”来处理,符合“教学基于学生现有发展水平”的基本要求。教师以

4、“自相矛盾”的导入语引出教学内容,引起了学生的思考,教学因此便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这是教学走向成功的关键一步。二、初读课文自相矛盾,学习生字词。1.请学生自己读故事,注意把每个字的字音读准确。2.同桌同学互读课文,在互帮互助中,把故事读通顺。3.指名读文,进行反馈。4.学习生字词。读词:矛、盾、卖、夸、怎、夸口、围观、张口结舌、自相矛盾演示象形字“盾”的演变过程,帮助学生记忆生字,让学生感到学汉字非常有趣,并指导书写这个字。让学生把“矛、盾”两个字和“锐利、坚固”连起来说说,并进行词语搭配的训练,鼓励学生求异表达。通过选择,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张口结舌”的含义。【设计意图】“以读代讲”,

5、不仅有助于理解课文内容,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或月亮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性。三、扣住“夸口”,理解内容1.拆分“夸”字,引出楚国人说的“大话”。师:“夸口”是什么意思?生:夸奖自己。师:“夸”字上面是什么字?生:是“大”字。师:“夸口”就是说大话。楚国人到底说了什么大话呢?生:他说:“我的盾坚固得很,随你用什么矛都戳不穿它。”还说来一句:“我的矛锐利得很,随你什么盾它都能戳穿。”2.理解楚国人说的第一句大话。师:现在我们来把句子变一变,加上一组关联词说一说。生:我的盾坚固得很,无论什么矛,都戳不穿它。师:现在我们再来变句子,改用第三人称转述来说句子。生:他说,他的盾坚固得很,

6、随你用什么矛都戳不穿它。师:能不能再变一下,用我们自己的话来说出句子的意思。生:我的盾非常坚固,随你用什么矛都戳不穿它。生:我的盾太坚固了,对你用什么矛都戳不穿它。3.理解楚国人说的第二句大话。师:模仿第一句,学生自学。【设计意图】楚国人说的两句话是构建“自相矛盾”意义的两个轮子,缺一不可。句子的意思并不难懂,教学的重点因此放在对句义的强化上面。为达到这个目的,先让学生“读”句子,通过指名读、齐读等方式让学生读熟句子,读出“夸大”的语气,初步感知句义。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变”句子,通过“三变”句子,进一步强化对两个句子的理解。这个过程采用了“拆字法”,从“夸”中拆出“大”字,帮助学生理解“夸口

7、”的意思,并按照“大”的要求,读出“夸大”的语气,由此切入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四、提出问题,引发思考1.再次拆字,思考楚国人吃的“亏”。师:说大话好不好?生:不好。师:“夸”的下面是什么字?生:“亏”字。师:“亏”字可组什么词?生:吃亏 亏损师:说大话要吃亏,现在楚国人说了两句大话,就要吃大亏了。细读课文,想想楚国人吃了什么亏?生:当人们问他“用你的矛来戳你的盾,会怎么样”时,他张口结舌,回答不出来了。2.深入理解课文,思考:楚国人为什么会吃“亏”。师:那个楚国人刚才会说得不得了,现在一下子没话说了。我们把周围的人的问题画出来,并试着回答他的问题。生:因为用他的矛来戳他的盾,可能矛还是

8、好好的,盾却坏了。生:可能盾好好的,可矛戳坏了。【设计意图】承接上一部分的教学,这里再次利用“夸”字,从“夸”字中拆分出“亏”字,利用“亏”字引出“吃亏”的意思,进而提出“楚国人吃了什么亏”的问题,让学生思考本文的学习重点-楚国人为什么会“吃亏”?学生回答了这个问题,就基本弄懂了“自相矛盾”的意思。五、代写反思,提升认识 1.代写反思:那楚国人回到家后,想到今天发生的事,觉得很丢脸,决定写一篇反思日记。他会怎样写呢?我们来帮他写一写。生:看来我不应该说大话,让人笑话了,一样东西都没有卖掉。如果今天只说了一句大话,还可以,说了两句大话,就出问题了。生:我应该谦虚一点才对呀,世界上怎么可能有“最”

9、的事呢?生:今天我真是太丢脸了,我怎么可以这样说大话呢?说了一句还好,第二句再说,就自相矛盾了。生:我以后说话可得小心点,先想好了再说,不能说满口话,要注意前后语句不能矛盾,不然会闹出笑话的。生:早知如此,我就不该这样说话了,本想夸耀一下,让自己的生意做得好一点,没想到反而露馅了,没人来买了。这都是“自相矛盾”惹的祸啊!2.我们从这个故事中明白了什么,我们应该怎样做呢?出示:读了这个故事,我妈知道了,说话和做事不能前后抵制,要前后一致。【设计意图】学习这个故事,必须让学生明白点什么,这是本堂课教学至关重要的一步:这里借用“写反思”的形式,激发学生的思考意识和写作欲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倾听学生的发言,注意点拨引导,把学生引导到思想的深处。楚国人的根本性错误是前后两句话自相矛盾,前一句是对后一句的否定,后一句是对前一句的否定,不可能同时成立。 六、布置作业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复述课文。2.认真完成习字册。3.完成课后作业见作业与板书设计。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