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形式的分类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98123244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3.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歌形式的分类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诗歌形式的分类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诗歌形式的分类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诗歌形式的分类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诗歌形式的分类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诗歌形式的分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歌形式的分类(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诗歌形式的分类王明政中国诗歌从总体上分为两大类。五、四前夕的新文化运动中,产生了新 体诗。这种诗不受句式、句数、格律的限制,形式非常自由,所以又称自由 诗。它又分为用韵诗和无韵诗两种,即使用韵,也没有旧体诗那样严格的要 求。此外,现代歌词和戏曲唱词也属于新诗的范筹。与新体诗相对的是旧体诗。它是伴随着中华民族的古老文明而来的,至 今,仍是诗歌创作中的重要形式,它的分类有相当的复杂性,本节重点谈旧 体诗分类。旧体诗歌可粗分为古体诗和今体诗、词、曲四类,兹分述于后:古体诗,主要指格律问世前产生的诗歌,同时指格律问世后,仍不受其限制而沿用旧法所作的诗歌。1、二言诗(每句是两个字的诗,以下类推),如上古

2、歌谣中的弹 歌。2、三言诗,乐府中平陵东天马徕等篇有三言诗句,文人三 言诗始于晋散骑常侍夏侯湛。3、四言诗,最早出现在诗经中,其风雅、颂三大部 分均以四言为主。后世文人四言诗始于汉代韦孟,三国曹操的作 品中也有不少纯四言诗。4、五言诗,乐府即以五言为主,文人五言诗相传始于苏武、李陵, 有资料可考的则见于班固的作品。5、六言诗,始于汉大司农谷永,另乐府孤儿行中的乱”为纯六言诗,后世少有六言诗创作。6、七言诗,相传起于汉武帝柏梁台联句,见诸可信文字的是他的秋 风辞,以及汉代民歌灵宝谣等。从张衡的四愁诗起,有 了纯七言的诗歌。7、八言诗,汉刘细君作悲愁歌,始有通篇八言的篇章。8、九言诗,魏高贵乡公曹

3、髦始作九言。后杜甫诗中有九言如男儿 生不成名身已老”9、十言诗,李白有十言诗句黄帝铸鼎于荆山炼丹砂,丹砂成骑龙 飞上太清家”10、十一言诗,苏轼有十一言诗句山中故人应有招我归来篇”。11、古风,又称古诗,系因国风之风”而得名,魏晋以后 多有创作。五言古风简称五古,七言古风简称七古。12、骚体诗,最初为战国时代楚地民歌,用楚方言兮”作衬字 是其明显特征。后经屈原整理加工成楚辞,后世多有仿楚辞 章句”的作品,统称为骚体诗。13、乐府诗,源于汉代以后入乐的民歌。按配乐有很复杂的分类, 按句式分,主要是五言,间有三言、七言。乐府有时还以杂言形 式出现,在同一首作品中同时存在几种句式。14、乐府古题,是

4、后世借用汉乐府题目而写的古体诗。不一定入 乐,句式、篇幅也不拘于原题样式。15、拟乐府,后世模仿汉乐府配乐形式谱写的乐府体新诗歌。16、新乐府,隋、唐以来新创的乐府题目和曲调,而反映当世生活的诗歌。17、歌行,大多不入乐,而句法长短参差,富于变化。唐代以后, 歌行一般采用新题乐府的形式出现。18、行(吟),指歌行中的某一类,如乐府中常有燕歌行、怨 歌行、雁门太守行、野田黄雀行、泰山吟、梁父吟、白 头吟等。17、促句诗,不拘平仄,三句一转韵。此外,从内容和创作技巧上说,还有游仙诗、应制诗、联句诗、回文诗、 顶针体等名目,这里从略。二 今体诗:主体是格律诗,还包括南北朝、隋唐以来篇幅短小、旬式单

5、一、又不刻意合律的一部分诗歌。大致可分为:1、试帖诗,始于初唐,多为五言,也有七言。先是六韵十二句,继而 五韵十句,盛唐时一般要求写四韵八句,已近似于律诗。2、宫词,形式为七言四句,可配乐,但不拘于格律。内容多写宫帏轶事。3、竹枝词,形式为七言四句,始见于唐,多写风土人情。与之相类的 还有柳枝词、棹歌等。4、律诗(1) 五绝,五言四句,有平仄韵律的要求。(2) 五律,五言八句,除平仄韵律的要求外,中间两联还要求对仗。(3) 七绝,七言四句,有平仄韵律要求。(4)七律,七言八句,除平仄韵律要求外,中间两联要求对仗。(5)六律,六言八句,除平仄韵律要求外,中间两联要求对仗。5、排律,有五言和七言两

6、种,句数要求在十二句以上。有平仄及对仗 的要求。长可达三百句,一百五十韵。如唐人钱起五言长律湘灵鼓瑟等。6、变律,句式篇幅象律诗,但可以不调平仄,对仗也不作硬性要求。 如崔颢之七言变律黄鹤楼等。7、拗律,专指悖于律诗常格,该用平处用仄声,该用仄处用平声,至 少两联都拗,甚至全篇皆拗。又称古风式律诗。8、打油诗,不问平仄的一种诙谐风趣的短诗,多为五言四句或七言四 句。此外,古体和今体中,还有一些文字游戏式的诗体,如藏头诗(又称嵌” 字格连字诗、叠字诗、集句诗、回文诗、离合诗、宝塔诗、诗钟、盘中诗、 神智体、建除体、辘轳体、八音歌等名目,这里从略。三词词又称长短句”、“诗余”,在古人专集中常称乐府

7、”、“琴趣”。前人 首创谱式后,后人再依其句式篇幅、平仄调式进行创作,称为填词,含有依 成式而填充的意思。这种成式就是各种词牌,流传至今有一千多种。主要依 字数多少来分类。1、小令,一般把五十六字(一说为五十八字)之内的词都称作小令。 单调的词都是小令,但是小令既有单调,也有双调(分上下片的为双调)。 如忆江南是单调小令,菩萨蛮是双调小令。2、中调,一般把五十七字(一说五十九字)到九十字的词称做中调。中调词多为双调词作。3、长调,九十一字以上的词即称长调。按段落(词中叫片或阕)细分 为三种:(1) 双调一如沁园春等,有时讲究重头。(2) 三叠一如兰陵王等,有时讲究双拽头,四叠也有这种情况。(3

8、) 四叠一如莺啼序等此外,词中有时标明“急曲子”、“促拍”、“慢”、“转调”,当时是指所配 乐曲的旋律而言,有时标明“摊破”、“减字”、“偷声”是指配特定乐曲时对 原词字数的增减。这些都和词的体例、样式有直接关系。将在后文词章常 见名词术语中加以说明。曲。元曲是主要形式,元后曲略有发展变化。林分为三类:1、诸宫调,起于宋、金,元曲就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而来。2、剧曲,相对于散曲而言,指元杂剧中的唱词。剧曲就音乐方面说, 含唐宋词曲7 5支,大曲11支,宋金诸宫调2 8支。3、散曲,没有剧曲的宾白科介,是仅供请唱的唱词,后期已不一定演 唱,渐成为一种案头文学,细分为三类:(1) 小令,是只用一只曲牌的散曲。(2) 带过曲,一支小令意犹未尽时,又续写不同词牌的一到两支小令, 但两调间的音律必需衔接。后世发展到南曲和北曲都可互相带过。后人不依 成式而自创的小令或带过曲称自度曲。(3) 套曲,又叫套数,是散曲中多种曲调互相联贯的一种形式,是有首有尾的一套组合。此外,有回文曲、集句曲、连环体、独木桥体、重句体、顶针体、重叠 体、反复体等说项,这里从略。需要说明的是,南曲、北曲之分,不是散曲样式上的分类,而是用韵和 配乐上的区别。北曲指元代用北方曲调配唱的曲作,主要使用北曲十三辙 押韵。南曲是宋、元时南方的民间曲调,没有言格的宫调限制,用韵以南方 音韵为标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