酿酒工艺详细介绍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98114174 上传时间:2022-10-2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酿酒工艺详细介绍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酿酒工艺详细介绍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酿酒工艺详细介绍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酿酒工艺详细介绍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酿酒工艺详细介绍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酿酒工艺详细介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酿酒工艺详细介绍(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酿酒过程麸曲酒母原意是,“为了多产酒、产好酒,保证麸曲、酒母的质量,是首要的前提条 件”。该理念是对麸曲、酒母的论述,可以延伸到大曲和小曲。大曲大曲质量的优劣,可使不同香型的大曲白酒产生较大的质量差异, 或可直接 影响大曲白酒的质量风格。生产浓香型白酒,除应培养高质量的老窖泥外,更应 注意大曲质量的优劣,如在中温大曲的基础上添加高温大曲, 可使浓香型白酒窖 香更复合,酒体 丰柔。安徽口子窖酒归属“兼香”,首先应得益于“菊花心” 大曲,优质的“菊花心”断面有 23圈金黄色的“火圈”,而区别于酸臭、发 粘、窝水的“黑圈”,说明该曲的制曲工艺有热有凉,热凉结合,温度的升降起 落恰到好处,同时包含了翻

2、曲工序的高度工作责任心。 准确地说,“菊花心”大 曲属于高温曲,口子窖酒的香型是无可厚非的浓、酱工艺相结合的“兼香”型。 反观清香型白酒的大曲,包括纯小麦曲,“干皮”、“裂缝”、“窝水”、“空 心鼓肚”等劣质曲块很难杜绝,不能说与工作责任心没有关系,用劣质大曲生产 清香型白酒,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清香型白酒的质量。 清香型白酒生产过程不要 片面提倡“低温大曲”,过多强调“低温大曲”,容易诱导曲师“懒人制懒曲”,或者在热曲时不敢用火;或者误认为提前起大火,可在成曲出房前将曲心水分挤干,致使起大火需要热曲时,曲心温度上不去,残留曲心的水分也就出 不去,从而产生“窝水曲”。优质的清香型白酒,除讲究清香

3、纯正,口感纯净外,也讲究清香持久,香气 复合,陈年的清香型老酒,也有空杯留香;质量上乘的青花瓷汾酒,也讲究酒体 丰满,柔和细腻,回味悠长,其酿酒工艺也要求使用一定比例的高温曲。汾酒酿 造将“清茬、红心、高温(后火)”3 种大曲按比例混合是一个成功的范例。茅台酒是酱香型白酒的代表,茅台酒试点指出:“酱香、窖底香、醇甜”是 茅台酒的3种典型体,其中“酱香”主要来自高温大曲。 优质的高温大曲,其断 面为金黄色,又称“切金”。有的劣质高温大曲,其表面和断面都是黑色,用劣 质大曲生产的酒不是酱香,主要是焦香,或为焦苦味,上述劣质酒虽经多年陈酿, 其焦苦味仍不能除去。各种名优白酒都有各自的优质大曲, 茅台

4、酒大曲称为“切金”,汾酒大曲称 为“断玉”,口子窖酒大曲称为“菊花心”,西凤酒大曲称为“槐夹曲”,五粮 液大曲又称“包包曲”。不同种类的优质大曲,酿造不同质量和风格特点的名优 白酒。小曲小曲中的主要糖化发酵菌分别是米根霉和酿酒酵母。近年来,小曲的制造更趋向优种、纯种化,如 四川高产曲,采用糖化能力极高的米根霉和发酵产酒精能力极强的酿酒酵母,分别培养、混合而成麸皮散曲,或可添加产酯酵母以增加 小曲酒的酯含量,在此基础上可以任意添加各种有益微生物种群,以获得高质量的小曲酒。这种多微麸皮散曲,糖化发酵一步到位,比麸曲白酒的麸曲酒母分开 制作更为先进。用麸皮散曲酿制的小曲白酒,用曲量少(约投粮的0.3

5、 %),出酒率高,酒质纯净,有小曲根霉酿酒的独特清香风格。山西现有许多民营酿酒企业,用四川高产曲按照麸曲白酒的生产工艺酿酒,由于优种根霉的抱子萌发快, 菌丝繁殖快,所需的堆积时间很短,在加曲拌醅后,只需延长23 h,即可入窖发酵,其出酒率不低于现有的麸曲白酒。不论是用大曲、小曲或麸曲酒母,为使所产清香型白酒质量更上一个档次, 还必须在制曲,或酿酒生产中强化或添加多种有益微生物种群,在实际生产中, 所添加的微生物种群越多,白酒的微量成分越复杂,成品酒的质量档次越高。当 前,有许多耐高温的微生物种类被应用到制曲和酿酒生产中,如37 C生长的米根霉群;耐40 C以上高温的产酯酵母,如郎必克假丝酵母,

6、酯化能力强的烟色 红曲霉;耐50 C以上高温的芽抱杆菌群,如 枯草芽抱杆菌、地衣芽抱杆菌、 嗜热芽抱杆菌等。上述部分微生物种群,在 北京牛栏山酒厂试验,已初见成效。 关于上述微生物种群的纯种菌株,有的可以从大曲和酒醅中分离得到;有的可以 向相关科研单位、菌种保藏机构索购。合理配料麸曲白酒的合理配料理念,同样可延伸到小曲白酒和大曲白酒生产工艺中 去。根据季节和气候变化,调整入池酒醅的淀粉浓度,包括入池水分和酸度,称 为合理配料。常用的配料比例以投粮为基准,如粮醅比、粮曲比、粮水比、粮糠 (辅料)比。入池条件主要控制指标是入池淀粉、入池水分、入池酸度、入池糖 分等。合理配料的主要方法是稳定控制几个

7、可控指标,如入池水分、粮糠比等, 然后通过底醅用量的增减来调整入池淀粉的浓度。一般是夏季控制入池淀粉浓度最低,多用底醅;冬季控制入池淀粉浓度最高,少用底醅;气候由冷转暖,逐步 增加底醅用量;气候由暖转冷逐步减少底醅用量,以控制发酵酒醅的升温和生酸。 固态发酵的小曲酒,投粮以培菌糟计,底醅就是蒸酒后的发酵糟,配料原则与麸 曲白酒相同。低温入池该理念适用于所有清香型白酒,目的有三:其一为了控制低温发酵,使酒醅 缓慢升温,以达到控酸养醅的目的;其二低温发酵所产的清香型白酒,包括大曲 白酒,其酒质绵甜、柔和、爽净,相比之下,高温发酵所产的酒,酒质苦涩,邪 杂味大;其三“低温入池”能与合理配料相结合,将

8、酒醅发酵至预定的顶火温度, 例如在炎夏季节,将酒醅的入池淀粉降至 13 %14 %,即使入池温度高达23 24 C,发酵酒醅的升温顶点也不会超过 33 C (高粱的标粮淀粉以65 %计),出 酒率(产酒以65 %vol计)仍可达到50鸠上,是过热季关的有效措施之一。定温蒸烧麸曲白酒的发酵周期只有 45 d,“定温蒸烧”的原意是指在一定的发酵 期内,控制酒醅在达到预定的升温顶点后,立即出池蒸酒,例如,华北地区可以定温至32 C;华中、华东一带可定温至3234 C;西北、东北一带可定 温至2832 C。该理念对固态发酵小曲酒一样适用,但小曲的主要糖化菌为米 根霉,适于37 C生长,比曲霉的最适生长

9、温度 30 C高7 C,所以,糖化酶的 耐高温性优于曲霉,据永川试点认定以 3940 C时出发酵桶蒸酒最好。麸 曲白酒的主要糖化菌是曲霉菌,定温蒸烧的顶火温度以32 C为宜,冬季可低至2728 C,其行之有效的措施,仍是调整入池淀粉的浓度。定时定温发酵“低温入池、定温蒸烧”的理念,只适合于发酵期短的麸曲白酒和小曲白酒, 不适合于发酵期长的大曲白酒。但是该理念也渗透了“定时、定温发酵”的理念, 永川试点使该理念更为深化。根据固态发酵小曲酒“先糖化、 后发酵”的工 艺特点,明确提出“低温、定时、定温培菌法”和“定时、定温发酵法”,进一 步阐明了“变”和“定”的关系。 根据“定时、定温”发酵的工艺原

10、则,针对长 期发酵的大曲酒,在汾酒试点中延伸出“前缓、中挺、后缓落”的工艺原则。“前缓、中挺、后缓落”该原则概括了 “定时、定温起火”、“定时、定温落火”的工艺理念,是对 烟台试点和永川试点的完善和发展,“前缓、中挺、后缓落”的理念主 要适用于入池淀粉浓度较高的发酵酒醅,如汾酒的清蒸二次清的“大米查”,续 米查发酵的“粮米查”。以汾酒大米查纯粮发酵为例,主要控制手段只有一个入 缸温度,设每年9月开产、6月停产为热季,12月至1月为冬季,其余月份为平 季,以入缸后发酵对时(24 h)来表达,热季利用半夜或凌晨,控制入缸温度在 14 C以下,能低则低,控制在56对时,顶火温度达到3233 C最好,

11、挺火 12对时,入缸后78对时开始缓慢落火,入缸后1214对时落火至24 C以 下;平季在酒醅入缸后7对时,使顶火温度达到3032 C最好,9对时开始缓 慢落火,至入缸后1516对时使落火温度达到24 C以下,冬季控制在入缸后9 对时使顶火温度达到2628 C,中挺时间挺足2对时,入缸后1516对时使 落火温度达到24 C以下,至出缸时酒醅温度应不低于 21 Co “粮米查”发酵, 可利用底醅来调整入池淀粉浓度,再控制入池温度的高低,就更容易做到“前缓、 中挺、后缓落”,可与合理配料相结合,灵活掌握不同季节所应掌握的入池温度, 其升温原则为:正确的入池温度应为入池后1对时酒醅不升温,也不降温,

12、最高 升1 C,入池后7对时达到顶火温度32 C; 89对时开始缓慢落火,入池后 1516对时将落火温度降至24 C以下。“养大米查、挤二米查”和“养米查挤回”“前缓、中挺、后缓落”的工艺原则,包含了“定时、定温顶火”和“定时、 定温落火”的经典理念,有效地控制了酒醅的升温和生酸,也就达到了“养大米 查”或“养米查”的目的,“养米查”的关键是控制酒醅酸度,为“挤二米查” 或“挤回”打好基础。根据永川试点要求,准确掌握“变”和“定”的关系, 不同大曲种类,要求的中挺温度和时间也必须区别对待。 茅台酒大曲,主要是适 合于相对高温糖化发酵的细菌曲,大曲中的主要微生物是各种耐高温的芽抱杆菌 群、乳酸菌

13、群、烟色红曲霉等,在大曲中很难分离得到产酒精的酿酒酵母,加之芽抱杆菌的淀粉酶系、蛋白酶系等都适合于相对较高的温度。但不论是低温发酵、 高温发酵,都必须执行“定时、定温发酵”和“前缓、中挺、后缓落”的工艺理 念,养好米查,为“挤回”打好基础。前紧、中挺、后缓落工艺清米查发酵的“大米查和缓米查发酵的“粮米查”,入池淀粉浓度分别达到 32 %和14 %18 %,由于贯彻了定时、定温顶火和定时、定温落火的工艺理 念,在“前紧”期,生酸很少,“中挺”12个对时后,酒醅已发透、发彻底,酒精分逐渐升高,有效地控制了生酸细菌的繁殖,生酸量也不大,“后缓落”期, 酒醅降温至24 C以下,主要是养醅,即使养醅期长

14、达数月,只要密闭好,酒醅 空隙被二氧化碳所充填,在低温下酒醅有较高的酒精浓度,总的生酸幅度也不大, 这是“养大米查”或“养米查”的全过程。 但是清米查发酵的“二米查”和续米 查发酵的“回活”都是纯糟发酵,入池残余淀粉只有8 %11 %,且酸度大,发酵阻碍物多,酒醅的升温极其困难,所谓“挤二米查”或“挤回”,要求糟米查 尽快发起来,如果长期维持在 25 C以上,30 C以下,不升不落,不死不活, 糟米查中仅有一点残淀粉,也会继续生酸,流酒更少。因此,纯糟发酵的酒醅升 温原则为“前紧、中挺、后缓落”。“前紧”,因酒醅酸度大,入池(缸)温度要求较高,才能使酒醅很快发起 来,入缸后34对时,必须使顶火

15、温度达到 32 C以上,二米查入缸温度的高 低,主要决定于入缸温度。以汾酒二米查发酵为例,平季正常的入缸酸度以1.5计,正常的入缸温度可确定为16 C,在此基础上入缸酸度每增加 0.1,入缸温 度相应提高1 C,热季入缸酸度可达3.1,入缸温度可以确定为31 C,至入缸 后温度不回落为止。窖池发酵,回糟的淀粉浓度更低,酸度更大,入池温度一般 都高达25 C以上,要求前火更紧。既要很快挺起来,又要定时、定温落下去。 仍以汾酒二米查发酵为例,适宜的入缸温度,应是 4对时必须顶火至32 C,中 挺至5对时,从6对时开始缓慢落火,落火至23 C以下,冬季出缸酒醅不低于 21 C。现代酿酒技术-关于“稳

16、、准、细、净”的工艺操作原河北省涿县酒厂,在学习烟台酿酒操作法的基础上,再经试点而肯定 的经验,是烟台试点的完善和补充。稳主要指酿酒工艺条件相对稳定,包括各种配料比,主要入池条件,如入池淀 粉、入池水分、入池酸度、入池温度等指标,不可忽高忽低,忽大忽小。如因季 节、气候等变化,必须调整时,也应循序渐进,逐步调整,目的是为使酒醅升温、 生酸缓慢,淀粉消耗较完全,如遇出酒大掉排,酒醅酸度出现恶性大循环,也切 不可猛退底醅,猛增辅料,猛加量水。生产班长以上的生产管理者,对酿酒工艺条件,如配料比例、酒醅的升温和 生酸、流酒等情况要做到心中有数,准确掌握,严格按工艺规程操作。“准”的 首要一点是配料准确,其质量 关键控制点是粮醅比,不能凭估计、说大概。底 醅、量水等相关容器至少要经过一次准确的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