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简介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98112290 上传时间:2023-04-0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94.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必修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简介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中生物必修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简介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中生物必修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简介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中生物必修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简介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中生物必修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简介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必修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简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必修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简介(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 共1页第一节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简介教学目的1 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A:知道)。2 种群、种群基因库、基因频率的概念、以及基因频率的计算方法(B:识记)。3 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的原因(B:识记)。4 自然选择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B:识记)。5 隔离的概念和类型、以及隔离与物种形成的关系(B:识记)。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1) 基因频率的概念。(2) 自然选择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的作用。(3) 隔离的概念和类型、以及物种形成的方式。2 教学难点(1) 基因频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 自然选择在生物进

2、化过程中的作用。教学过程【板书】现代 自然选择学说生物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进化 现代生 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理论 物进化 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简介 理论 隔离导致物种的形成【注解】一、自然选择学说(一)主要内容有限生活条件 生存斗争过度繁殖遗传变异适者生存 自然选择(二)意义:科学地解释了生物进化的原因,以及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三)局限性:对于遗传和变异的本质及自然选择如何对遗传变异起作用不能科学地解释二、现代生物进化论(一)种群是进化的单位1 种群:生活在同一地点的同种生物的一群个体2 基因库:一个种群全部个体所含的全部基因3 基因频率(1) 概念:某个基因在某个种群

3、中出现的频率(2) 变动原因:基因突变、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遗传漂变、迁移等【例析】在一个种群中随机抽出一定数量的个体,其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18%,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78%,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4%。基因A和a的频率分别是(C)A18%、82% B36%、64% C57%、43% D92%、8%(二)物种形成的三个环节1 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1)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常统称突变(2)突变频率的绝对值是很低的,但突变的相对数量却很大(3)突变的有利或有害并不绝对,它取决于生物的生存环境(4)突变和变异都是不定向的,所以只是提供了生物进化的原材料,却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2

4、 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进化方向3 隔离导致物种形成(1)物种:指分布在一定自然区域,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在自然状态下能够相互交配和繁殖,并能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个体(2)隔离(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概念:将一个种群分隔成许多小种群,使之不能交配或交配后不能产生出可育后代 地理隔离:分布于不同自然区域的种群,由于地理上的障碍,使彼此间无法相遇种类 而不能交配 生殖隔离:种群间个体不能自由交配,或交配后不能产生出可育后代 变异1变异类型1新种1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 生殖(3)形成:原种 隔离变异2变异类型2新种2【例析】使用某种农药来防治害虫,开始效

5、果很显著,但长期使用以后,效果越来越差。原因是(D)A害虫对农药进行了定向选择 B害虫对农药产生了定向的变异C害虫对农药产生了隔离 D农药对害虫的抗药性变异进行了定向选择下列关于隔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B)A阻止了种群间的基因交流 B对所有物种来说,地理隔离必然导致生殖隔离C种群基因库间的差异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 D不同的物种间必然存在着生殖隔离【同类题库】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A:知道)现代达尔文主义者认为:种群是生物的基本单位,突变、自然选择、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其中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是(C)A基因突变 B自然选择 C生殖隔离 D物种分化蒲公英的种子像“小伞”,苍耳的

6、种子,果实上有刺,这属于(D)A遗传和变异 B地理隔离 C生存斗争 D生物的适应性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论述中,符合达尔文学说的基本观点有(A)a遗传和变异是自然选择发生作用的基础 b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c变异经长期的自然选择和积累,就可能产生出生物的新类型d环境改变是生物产生定向变异,以适应变化的环境Aabc Bbcd Cabd Dacd生物进化的内因是(C)A过度繁殖 B生存斗争 C遗传和变异 D适者生存“白雪公主”兔是一种重要的产毛兔,它的形成是(D)A人类对其产生的有利于其生存的变异选择的结果B自然选择的结果C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的结果D人工对其产生的有利于人的需要的变异的

7、选择在桦木林中常出现云杉的树苗,云杉长大后,高度超过桦木林。桦木不如云杉耐阴,而逐渐死亡,最终为云杉所取代。这种群落的演替表明(A)A适者生存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 B种内斗争和种内互助均有利于物种的延续C从进化上看,云杉比桦木高等 D从结构上看,桦木比云杉高等在什么情况下,种群数量才会呈指数增长(A)A只有在实验室条件下B在物种适宜的生境中食物开始出现不足,但还不至于影响该物种在这里生存C只有在食物受到限制时 D只能在没有捕食者时下列符合自然选择学说理论的是(C)A长颈鹿最初都是短颈B长颈鹿在缺乏青草时,只能吃树上叶片,由于颈的经常使用而逐渐变长C长颈鹿的长颈必须通过长期遗传和变异,逐代选择才

8、能形成D长颈鹿的长颈是由环境引起的,所以说是自然选择的产物对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正确理解是(B)环境改变使生物产生适应性变异 遗传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 变异是不定向的变异是定向的 变异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遗传积累就可能产生出生物的新类型A B C D关于自然选择学说的解释中,不正确的是(A)A过度繁殖不是生物的一种适应性 B遗传和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内在因素C生存斗争是生物进化的动力 D自然选择决定着生物进化的方向多种海鱼一次产卵量可达数万粒至数百万粒以上,但鱼苗死亡率很高,因此发育为成鱼的数量很少。这些鱼的高产卵量的现象是(B) A长期的遗传与变异的结果 B一种适应性C受非生物因素制约的结果

9、D适应的相对性 害虫抗药性的出现,按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最好的解释是(B)A农药浓度的增加使害虫抗药性也增加 B群体中有抗药性的害虫生存下来并不断繁殖C这一农药使害虫产生了抗药性 D农药引起的害虫的抗药能力可在后代中不断积累而增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是(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种群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 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A B C D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是(A)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种群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自然选择决定着生物进化的方向A B C D 某岛上生活着一种昆虫,经调查,翅的长度和个体数

10、如右图所示。后来该岛上经常刮大风,如果若干年后再进行调查,则最能表示此时情况的曲线应是(B)在远离大陆的印度洋南部的克格伦岛,达尔文发现那里的昆虫有两种类型:一类是翅非常发达,一类是无翅或翅小不能飞翔,并指出上述现象与岛上经常刮海风有关,请试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观点来回答以下问题:(1)这些昆虫与海风的关系叫做 。(2)这里刮的海风对岛上昆虫的翅起了 作用。(3)达尔文把在 中,适者生存, 的过程叫做 。(1)生存斗争(2)选择(3)生存斗争;不适者被淘汰;自然选择用水蚤(一种水生小动物)进行如下图实验。请回答:(1)实验结果表明,多数水蚤生活的最适温度为 。(2)有些水蚤能在20环境中生活;还

11、有些水蚤能在28环境中生活,这表明水蚤个体之间存在着 ,从而体现了生物的变异一般是 的。(3)能在20环境中生存的个体都是 ,而能在28环境中生存的个体都是 的个体。因而,温度的改变对水蚤起了 作用,而这种作用是 的。(4)20环境中生活的水蚤移入28环境中,将导致水蚤死亡;同理,28环境中生活的水蚤移入20环境中也将引起死亡。这说明,当环境条件发生改变时,如果生物体缺少 ,就要被环境所淘汰。(1)25(2)各种变异类型;不定向(3)适应20温度环境;适应28温度环境;选择;定向(4)适应新环境的变异种群、种群基因库、基因频率的概念、以及基因频率的计算方法(B:识记)(多选)下列关于基因频率与

12、生物进化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有(ABD)A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不一定引起生物的进化B只有在新物种形成时,才发生基因频率的改变C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D生物性状的改变一定引起生物的进化如果基因型为AA的个体自交产生的后代在某一环境中的生存能力或竞争能力是AA=Aaaa,则在长期的选择过程中,下列能比较正确地表示A基因和a基因之间的比例变化的曲线是(A)生物进化中自然选择的作用,主要有利于下列何种情况的生物进化(D)A幼小动物 B生物个体 C生物细胞 D生物物种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D)A种群是指生活在同一区域的同种生物的一群个体B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C种群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D种群有利于种内互助,使物种保存下来(也存在种内斗争)下列属于种群的是(D)A一块水田里的全部水稻、水草、鱼、虾及其它生物B一块朽木上的全部真菌C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鱼 D一块棉田中的全部幼蚜、有翅和无翅的成蚜下列关于种群的说法中,错误的是(B)A种群的个体间会相互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