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兰河传读后感精选17篇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98111985 上传时间:2022-07-20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35.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呼兰河传读后感精选17篇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呼兰河传读后感精选17篇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呼兰河传读后感精选17篇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呼兰河传读后感精选17篇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呼兰河传读后感精选17篇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呼兰河传读后感精选17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呼兰河传读后感精选17篇(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呼兰河传读后感(精选17篇)看完一本名著后,大家肯定都收获不少,为此须要仔细地写一写读后感了。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呼兰河传读后感(精选1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呼兰河传读后感1美和追求美人类固有的天性,人们观赏自然的美,创建生活的美。而作家艺术家们开垦出人类美的艺苑,以自己的才华和心血培植出一株株千姿百态的艺术之花,为人类生活增加无比绚丽的色调。“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这是大作家茅盾先生对呼兰河传这部作品的评价。这部书是着名女作家萧红后期的重要作品。在中国三十年头文坛上,年轻的女作家萧红以她清爽自然的笔融描绘了东北边陲小镇呼兰河的风

2、土人情,展示了女作家独特的艺术特性,为世界文苑开出一朵美而不艳的奇葩。在这部温婉如诗的小说里,萧红笔下的“我”是一个不谙世事的孩童,满怀着对于广袤世界的新奇和烂漫的童真,用一双澄澈的眼端详着四周的一切。祖父、后园和她自己,就成了全部的天地在小说的开篇,作者细细的描绘了小城呼兰河的风俗人情,在她的眼里,这个小小的县城里,有着心智未开的居民和乡村应有的纯净生活,虽然不如大城市的繁华,但也别有一番风味。作者描写童年时的爱玩的花园:花开了,就象花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象飞上天了似的。虫子叫了,就象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都有无限的本事,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情愿爬

3、上架就爬上架,情愿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情愿开一个谎花就开一个谎花,情愿结一个黄瓜就结一个黄瓜。就是一个黄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情愿长多高就长多高,他若情愿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我特殊喜爱这一段,童话般的意境,诗意的语言,又简洁活泼,写得多么好!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小团聚媳妇那一章,看得让人透不过气来!和萧红同样大的一个女孩,也就12岁。12岁一个天真烂漫的年龄,本该在父母面前撒娇,却千里迢迢到这里当童养媳,因为活泼,不像媳妇,所以受到婆婆的打,叫她变得更懂事更听话,这打持续一个冬天,不管白天黑夜,“一天打八顿,有几回,我是把她吊在大梁上,叫她叔公公用皮鞭子狠狠地抽了她几回。我也

4、用烧红过的烙铁烙她的脚心”她婆婆这样说,打她是为了让她懂规则!后来女孩子给他们熬煎得快发疯了,他们就听跳大神的话请人给她洗热水澡,滚水,昏过去用冷水浇醒再洗,洗了三回,就这样活活把人熬煎死了!愚昧,可悲!整篇小说朴实流畅,犹如你与作者在一个漂亮的繁星当空的夜晚,听她娓娓讲解并描述着呼兰河她漂亮的家乡。尽管凄婉,尽管优郁,却仍旧漂亮得动人。恰如茅盾所言,比象一部小说更为迷人。看完这本书,我在想,每个人的童年竟然如此的不一样,作者童年生活的地方尽管那里充溢着无知、愚昧、苦难、悲凉,甚至无望。但是她还是用最平和的语气描述着一切,以一颗包涵的心将一切的不美妙都包涵了,让我们珍惜今日的华蜜生活吧,将来再

5、来回味这份属于自己的美妙童年。呼兰河传读后感2这个假期,我读完了呼兰河传,深深感到作者萧红所处的旧社会中人性的自私与丑恶。呼兰河城是个很不同的城市。那里的人们坚守旧东西,畏惧新东西。就拿牙医生来说吧,她会用洋法子拔牙,技术先进,既能减轻病人的苦痛,又能增加拔牙的卫生程度,按理说应当是个两全其美的选择。可人们只是新奇,却都不敢尝试,觉得拔牙方式太惊奇,有点可怕。于是仍旧用土方法拔牙,结果可想而知。呼兰河城的人们不但好面子,而且贪图小便宜。只要一下雨,城里就满地泥坑,使得人马过不了路。那为什么不把泥坑填上呢?因为有时猪会淹死在坑里。这么一来,卖猪肉的把它捡走切成肉片,人们就有便宜猪肉买了。可有时瘟

6、猪肉也会混在里面。哈哈,这下就喧闹了,原先高兴奋兴买便宜肉吃而患病的人,现在大声嚷嚷着卖猪肉的没良心;运气好没得病的人,就笑话得病的人,以为自己聪慧绝顶;还有一些不懂事的孩子,一说起自己家买了便宜肉,家长就会脸红得跟个苹果一样,大声反对孩子,并且对孩子又打又骂。孩子哭着找外祖母,外祖母正想劝慰一番,一看有邻居在往屋里张望,觉得丢面子,也就起先打骂孩子了。然而这些呼兰河城的人不但不愿填好泥坑,而且独创了个说法,把“瘟猪”说成是“淹猪”,这样不但占了便宜,而且能保全面子。这不是典型的“掩耳盗铃”嘛,你们说好笑不好笑?呼兰河城里的人们重男轻女。比方说,塑像的人把男人塑得非常猛烈,却把女人塑得很和顺,

7、像是敬重女人似的。其实正好相反,他们把男人塑得猛烈,是要让你一见生畏,不但磕头而且要心服。而把女人塑得和顺,是在示意着,和顺的就是醇厚的,醇厚的就是好欺压的,那就快来欺压她们吧!在呼兰河传的字里行间,我还望见了孤独的作者和破败的宅院,可怜的小团聚媳妇和她被熬煎致死的故事,一贫如洗的有二伯和他非同寻常的经验,英勇无畏的冯歪嘴子和他乐观向上的精神我们这一生为什么而来?我不禁思索。为磨练意志而来,为学习学问而来,为追求华蜜而来,为改革创新而来,为中华腾飞而来。假如想做到这几点,就先得明白生命的意义,就要像冯歪嘴子那样乐观、坚韧、英勇、坚韧、敢于同命运抗争,要有“人人同等”和不贪小便宜、不好假面子、不

8、受诱惑、除旧革新的意识。只有这样才能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也会对得起先辈们的流血牺牲、艰苦奋斗。要想在强大的压力下存活下来,要想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前行,我们就只能如此,别无选择。呼兰河传读后感3相识萧红还是看了黄金时代后,虽然在此之前,听说过她的名字,看了电影后才对萧红的那短暂的一生深感惋惜,一个敢爱敢恨,才华横溢的女人,最终竟然死在了那干冷的水泥地上。看到她流离失所,有时在吃不饱肚子的状况下还在想着写作,我不仅对她肃然起敬!喜爱她的文字,感觉很宁静自然,“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似的。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了似的。虫子叫了,就像是虫子在说话似的。一些都活了。都有无限的本事,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

9、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情愿爬上架就爬上架,情愿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情愿开一个谎花,就开一个谎花,情愿结一个黄瓜,就结一个黄瓜。读这段文字,想起了自己的童年,那么无忧无虑,对自然界的一切都充溢了新奇,感觉植物都那么的逍遥自在,随性的生长。而萧红笔下的人物却让人感觉到有淡淡的悲伤,小团聚的媳妇才只有12岁,12岁是一个无忧无虑的年龄,她的童年还没有过完呀,她却成了人家的媳妇,她天性爱说爱笑爱玩,吃的多,长的壮,但是这不行,这每个做媳妇的样子,于是婆婆就给她下马威,打她,说她是中了什么邪,直到把她放到热水锅里,出来时不会说话了还不罢休,就这样一个天真烂漫的少女,被这些呼兰河上愚昧的人熬煎

10、傻,熬煎病,熬煎死!冯歪嘴子找了个能干的媳妇,村里的人说她长的和扛一样,不温顺高雅,不管别人怎么说,他还是爱着疼着自己的媳妇和孩子。因为他满意这样有媳妇孩子陪着的日子,四周的人生怕他家不出事,没有笑话看,在众人的争论声中,他的媳妇还是在生孩子后死了,但是冯歪嘴很是坚毅,一个人养两个孩子,还是满怀希望的过着,无论孩子在别人的眼里怎么样,那就是他的希望,大孩子会拉小驴饮水了,小儿子会伸手拿东西吃了,小牙长出来了,这一切都给冯歪嘴子带来了无限的希望,让呼兰河的人也跟着坚毅起来,无论生活怎样,无论别人怎么冷嘲热讽,他总是充溢着期盼活着,因为孩子的笑容是生命的希望和力气!不知道那个大泥坑淹死了多少鸡狗,

11、马陷入多少次,那些人的思维还是那么僵化,没有谁情愿把它填起来,但是却情愿一起捞起那陷入泥潭里的马,这是什么样的一种思维方式,呼兰河的人是自由的,又是友善的,还有那淡淡的说不出来的愚昧!呼兰河,给人带无限回忆的地方,但是又让人很庆幸能逃离出来的地方。或者这正是萧红始终不回家乡,情愿漂浮在外的缘由。现在,那些在外打工时间久了,不想回家乡的人们,你们又有怎么的感伤呢?呼兰河传读后感4带着对于作者萧红的一种神奇感,带着对于呼兰河传的一种簇新感,我翻开呼兰河传。萧红用细腻的笔触,安静的话语,将我领进了1940年的东北。一个没落的村庄。我随着这个生活在呼兰河小镇的小姑娘萧红,渐渐体会了呼兰河的生活。小姑娘

12、小红有个快乐而又有些孤独的童年。在他的童年里,只有她祖父和后院,年年种的小黄瓜,小倭瓜,年年春秋佳节,抓蝴蝶,蚂蚱,蜻蜓,慈爱而又有童心的老祖父,是她唯一的伴侣。他和祖父一起生活,一起劳动,清早在床上学舌似的念老祖父口授的唐诗。白天缠着老祖父讲那些已经听厌了的故事,或看看那左邻右舍,千年如一日的刻板生活。晚上甜蜜的躺在祖父的怀里熟睡去,他和老祖父一起种田一起收果。;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应当就是这样子吧。在这座大花园里,童年的生活充溢了乐趣,这也勾起了小时候我欢乐的童年。那充溢温馨的一段时间,在每个人的记忆里,童年是无忧无虑的,是一首诗,一幅画,是一曲歌,一阵风。童年里,我们逍遥自在

13、的玩耍,没有苦恼,没有分钟,三月桃花连十里,我们在春风的吹拂下放风筝,六月荷花满池塘,我们在游泳池里享受水的凉爽,八月丹桂满枝黄我们在深秋品尝美味的瓜果。十二月梅花雪里藏,我们在雪中享受晶莹的世界,相比萧红的童年生活,我们不知华蜜了多少,幸运了多少?我们仍非常怀念童年,这让我想起了萧红更加怀念童年的缘由,写下了呼兰河传。虽然没有多少美丽的情节,但到处都是故事。读到小团聚媳妇去世的时候,我心里很难过,很纠结,很愤愤不平,小团聚媳妇才12岁啊,他的年龄比我们还小,还是一个天真浪漫,无忧无虑的年龄,却被过早嫁了出去。一个健康活泼的小姑娘,因为穷,因为生活,被卖作童养媳。没有父母的疼爱,这已经够可怜了

14、,可他舍命干活,还是动不动就会遭遇到婆婆的打骂,遭遇一个说是为了让他更听话,更懂事的婆婆的训诲。一朵还没来得及盛开的鲜花就此夭折了。小团聚媳妇他没能,变得更听话更懂事,就去世,而这一切的一切,莫非只是因为她婆婆的残忍,愚昧和无知吗?我隐隐觉得,这也是呼兰河人们生活状态造成的,在小团聚媳妇的遭受里,我们很怜悯,联系他,我们为她叫屈,憎恨她的婆婆,从头到尾,愉悦陪着沉痛,我偷窥到了旧社会一角的腐败。呼兰河传读后感5我刚刚读完了一本好书呼兰河传,它是由闻名作家萧红创作的一部自传体小说。茅盾先生曾经评价这本书说:“它是一部叙事诗,一篇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此书带我领会了二十世纪初东北小城呼兰

15、河的风土人情,老百姓平凡而落后的生活。我怀着轻松开心的心情读完了前三章,作者在祖父的菜园中自由自在、逍遥自在地玩耍,摘黄瓜、追蜻蜓、采倭瓜花、捉绿蚂蚱这些趣事令我憧憬。因为城市的空气不如乡村簇新,所以我连作者笔下那红彤彤、金灿灿的、改变多端的火烧云也看不到,真艳羡作者的童年生活啊!我也会因为作者的天真、顽皮而跟随她欢乐愉悦。作者的童年生活是美妙的,那其他人呢?当我读到第四章时,心情就渐渐沉重起来,因为后文讲解并描述了一些人的不幸生活。我认为其中最凄惨的是小团聚媳妇,一个十二岁的健康活泼的小姑娘,她和我年龄相仿,本该无忧无虑地学习和玩耍,却由于她太过大方而不合传统“规则”,被婆婆打出了毛病,接着

16、被庸医、云游道人不断熬煎致死。我非常悲愤,多想为她打抱不平,又无能为力!而令我感受颇深的人物是冯歪嘴子,他幸运地和能干的王大姑娘成家了。但生活不是一帆风顺的。王大姑娘因犯难产而死,留下了两个孩子,一个四五岁,一个刚诞生嗷嗷待哺。我都觉得冯歪嘴子的日子没法过了,他既要照看年幼无知的孩子,又要赚钱维持生活,根本就看不到光明。但出人意料的是他乐观地带着孩子们坚毅地生活,他尽全力把两个孩子照看好,生活的苦难并没有磨灭他对生活的执着追求。相比之下,我们是华蜜的:冯歪嘴子的孩子诞生在寒冷的冬天,但是因为贫困连棉被都没有,而我们是在暖和舒适的空调房里呼呼大睡;他们在冰冷的磨坊里看着父亲劳作,而我们在暖和的家里看电视、玩嬉戏我们可能不富有,却吃穿不愁,相比之下,我们真华蜜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