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板的持拍与控拍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98110675 上传时间:2022-07-3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74.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直板的持拍与控拍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直板的持拍与控拍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直板的持拍与控拍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直板的持拍与控拍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直板的持拍与控拍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直板的持拍与控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直板的持拍与控拍(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直板的持拍与控拍直板横打持拍的一般原则是姆、食、中指三点所构成的三角形与拍柄在虎口处的 支点相配合,正、反手转換的关键在于拍型的调整,拍形的调整内容基本是发力 控拍时球拍重心的调整与倾斜角度及拍面朝向的调整。因此持拍与控拍的内容是 有区别的,持拍是习惯、起基础作用,控拍是指发力时手指、小臂的调整作 用体现出来的持拍形式。我们都知道拍形的前倾与后仰的角度主要是由小臂的内外旋为主、中指与虎 口为支点的姆、食指压拍肩为辅的配合完成的;控拍时球拍的重心位置与深握或 浅握有直接关系,同时也与中指的位置及状态有关系。中指的前端接近拍面的中 心点时球拍的重心会平稳易控,中指的前端接近拍柄时重心会偏下即俗称的

2、拍 头重,发力时会加重手腕的负担;拍面朝向的控制与中指的位置和状态及拍柄 在虎口的位置有关,中指端较接近拍面中心并且在拍面的左右平分线以上,拍柄 应在虎口居中处,这时拍面的朝向、前倾角度及球拍重心都利于正手的发力和连 续;中指端较接近拍面中心并且在拍面的左右平分线以下,拍柄会自然地靠近食 指根部,这时拍面的朝向、前倾角度及球拍重心都利于反手横打;中指端靠近拍 柄时会利于正手杀板的一板过,但不利于及时地还原。至于无名指与小指的位置和状态,我建议无名指与小指应自然地随中指之 势,以使反面三指均处于自然且放松的状态。综上,传统直板的持拍与控拍及正反手的转換重点应以中指为主,如果持拍 时能做到松而不晃

3、,控拍时就会紧而不僵。掌握了直板的持拍与控拍的内容后,横打的持拍要求就简单多了。 参照上图,首先要确定拍柄的合理位置:放松手腕,使掌背的平面与小 臂在一个平面上,中指指端偏左处轻抵在中线上,这时的拍柄应与手腕 的横切面呈 45度角,拍柄在虎口的这个位置就是最佳位置,要保持住 这个位置并形成持拍习惯,因为正、反手均适用。注意:必须是手掌与 小臂在一条直线上为前提的45度。其次,在前面 45度的基础上调整 中指的蜷屈程度,使拍子平面与小臂同在一个平面上。注意:中指的调 整只是蜷屈的程度,以指端不离开中线及其它手指舒服自然为基础,这 时可发现手掌心已远离球拍而形成了空掌心的状态,与前面的拍柄与手 腕

4、的45度的位置相配合,这时的姆、食指指端的距离不应大于 1.2c m,这就是横打持拍的较合理方式。强调姆、食指端距离的目的是有的球友感觉在横打时食指可以放到拍肩 上、甚至可以移到反面去,理由是这种控拍方法在拨球时能感到很放松, 但却不知道食指在横打系列技朮中的导向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就以拨球 为例:在肘部自然下垂离开身体后,用前面讲过的持拍方法持拍迎前, 触球瞬间食、中、姆指发力控拍使手腕外挺帶小臂发力击球,有了食指 的导向作用,就会感到落点很容易控制,如果没有食指的配合发力,就 必须用手臂来导向,这种拨球的发力机制很显然是错误的。再如台内拧 球时,既使能象王皓一样将拍子引到右腋下,如果没有食指

5、的配合发力, 手腕也是不能正确发力的,如此等等。所以,食指的控拍作用绝不可以 轻视或忽略。上面是后三指状态的参考图。上面是球友转过来的图,可以看看拧球时后三指的调整状态!横打的运用(二)快带与反撕一、快带:横打的快带与正手快带的基础要求是一样的,以肩带臂转体 引拍,以肩带臂迎球、击球,大臂、手腕基本不发力,借力为主回球, 但触球时及触球后以小臂为主的手臂有一个向前随送的过程,这与正手 反带弧圈球一样,是为了压弧线及控制落点。横打快带的站位也是近台,双脚平行或右脚略前,我们平时的站位都是 65cm 左右的中近台且左脚稍前,在横打快带、快拨时,可借上右脚的 机会左侧身并带自然弯曲的手臂向左引拍、但

6、手臂无引拍动作:在来球 的上升中期或以前、小臂外旋使拍形前倾、球拍略高于来球、触球中上 部、转体带臂回球并随送。这时的站位应距台45cm左右,所以快带后 要立即后撤并还原。1. 站位距台近且双脚基本平行时,可直接左侧身引拍;距台稍远需上右 脚时,可借上右脚之势左侧身引拍。引拍过程中手臂保持自然状态随肩 走、无引拍动作。2. 带球的迎前过程以转体为主、手臂无发力,以借力为主回球;触球时 与触球后要有小臂带大臂的随送过程。二、反撕:撕有两种,一是快撕、二是反撕。快撕,是应对基本不转且 高点期高于网高的来球的;反撕,是应对上旋来球的。对象不同,发力 机制也不同。1、快撕:我们用一个生活实例来说明,一

7、张32k的白纸,在没有裁纸刀具的情况下,若想从中间裁开,通常的简单办法是将纸对折后,左手 压住折印的左侧,右手利用剪切力的原理将右半向右水平地慢慢匀速扯 开,在临近完全分开时,为防止出现最后的一小段出现偏离予定方向的 现象,右手会突然加速使最后地断离处较整齐,因为突然的加速会使应 力更加集中在折印上。好,记住先匀速再突然加速这个过程中手臂运动 即腰带大臂、大臂带肘、肘带小臂的各自运用方式及匀速时肘部是基本 水平方向、突然加速时手腕直接带肘向前的发力方式,这就是快撕的发 力机制。匀速阶段是重心向前的迎前过程,所以动作幅度并不大;突然 加速阶段是摩擦发力的过程,这个过程是手腕的突然加速带肘向前,所

8、 以整条手臂问前的发力支点是肩关节,这就是大臂带小臂迎前、手腕再 突然发力继续带肘向前的领肘动作过程,由于手腕爆发的运动幅度也 很小,所以快撕的总体动作幅度不会很大。过程中的手腕爆发是以肩部 为支点的,所以快撕发力时,髋做为支点应是基本不动的,但在迎前阶 段却有重心的向前,这与台内拧是基本相似的。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快撕 的拍形,如果来球略比网高,拍面应基本平行于来球,直接向前发力; 如果来球比网高,拍面应略前倾,向前下发力;击球时间为上升期至高 点前期。2、反撕:反撕与反拉的动作过程基本相似,都是以腰带臂,只是反拉 发力时应以大臂为主、下降初期击球;而反撕时是以手腕带小臂的发力 为主,上升期击球

9、,所以相对于反拉,反撕的动作幅度更小,作用于球 上的发力更易集中。三、运用1、快带:适用于近台快速来球的控制。经常与快拨结合使用以应对上、 下旋不同来球。作为拧斜线的后续衔接可明显突出快的效果。2、快撕:适用于近网的、同网高或略高于网的弱旋转上、下旋来球。 常用于前三板的接发球或对方摆短时出现的机会球。3、反撕:适用于近台控制及反击上旋来球。常用于拧斜线的后续衔接 以及正手直线后的反手衔接。横打的运用(三) 台内拧横打系列技术的发力,基本是以台内拧的动作过程为基本模式的, 因此,掌握了台内拧的发力机制,就等于基本上掌握了直板横打系列 技术的发力。一,予备站位与战术站位:予备站位时的内容与正常站

10、位相同。对方来 球的落点入左半台时,右于持拍者须右脚向前,视来球落点距球网的距 离与是否上、下旋来综合判定重心前迎即上步的方向及距离。落点距网 近且又下旋或不转的来球,右脚须适度入台下。上右脚时,足跟先落地 以后身体重心前移使足跟离地、重心偏右脚前掌的同时左足根微虚并微 右转,使左脚承担的部分重心偏前掌内侧(注意:这时的双脚基本上应 处于平行状,以使击球后的还原和移位过程更顺畅)。必要时左脚可适 度跟上,以便掌握身体重心与来球落点的最佳距离、落实准确站位即战 术站位,以避免伸臂勉强击球致使出现漏球或发力不足等现象,同时确 定直、斜线的出球方向。二,持拍与控拍:横打的持拍与左推右攻的持拍方式有不

11、同,左推右攻的持拍正面的姆、食指通常是大钳式,即姆、食指基本呈半环式、两指 端应有1.21.5cm的距离,反面三指稍蜷起叠落并抵在在拍柄至拍尖的中分线上,拍柄在虎口中部。发力的控拍时,后三指配合拍柄做支点 基本不动,以姆、食指的压拍肩力配合小臂的内外旋调控拍型的前倾与 后仰的角度;横打的持拍,对于业余球友我推荐小环式,即姆、食指间 距为1.01.2cm,后中指微屈并指端偏左处轻触在中线上,无名指与 小指随中指势自然靠拢,发力时的控拍细节在后续的发力过程中分开介 绍。另外,大家可能注意到马琳与王皓在持拍方式上略有差别,但正面的姆、 食指的方式曾在一段时间内基本相同,都是姆指沿拍柄直伸、食指同日

12、直一样勾在拍柄端处。但王皓现在的持拍方式又恢复到原来的小钳式, 发球及横打时转换为大钳式,因为横打的发力控拍是以姆、中指的合力 为主,食指为辅,大钳式持拍会有利于食指在发球、横打及正反手转换 的控拍时在不同情况下的适应性调整。马琳式的特点应是稳定并有利于 推挡,王皓没有推挡,横打的适应性却很强。我推荐小钳式的理由是可 以兼顾推挡,横打时可转换成大钳式。三,引拍:1.在上步使重心迎前的同时,右肩迎向来球时身体顺势适度 左转、同时将肘适度架出(注意:这个过程的精准度很重要,它也是重 心转移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是战术站位的重心转移过程的衔接或 继续)。引拍时右肩迎向来球并稍左斜身同时适度收腹,以

13、肘关节为主 要支点、肩关节辅助,手腕大幅内收的同时小臂也适度内收,使肘部更 加突出。2.小臂只是内收并无内旋,持拍的食指相对适度放松并上移至略搭拍肩 (注意:食指不可以完全放松,移至反面更是错误的,因为这样会使拍 柄在手掌虎口处的支撑作用大幅削弱,使姆、食、中指三点的控拍力度 平衡与手腕的协调配合以及包括大、小臂在内的整体发力平衡性受到严 重影响,所以,食指的相对放松要适度。),中指与无名指稍上移,以 姆、中指的合力为主控拍,使拍型处于微前倾状态。四,迎前与发力:1.来球为上旋或不转时,拍型不变,重心向前,在上 升后期至高点期时、触球后上中部至顶部、展腕与小臂外展同步同速、 以腰髋为支撑同时展

14、腹、腕关节与肩关节领肘,直接向前顺势发力摩擦 (注意:发力过程中的展腕应以姆、中、食指的合力控拍为主带手腕外 展,而不是手腕为主的甩腕,其中的食指在控拍发力时应有略压拍肩的 动作使小臂外展的过程中有稍许的旋外成分,以拍形的变化控制回球的 弧线不至过高)。击球过程中无身体重心转移,球离板后重心迅速还原 并迅捷地作予判移位,以利后续。2.来球为下旋时,在迎前的过程中用小臂内旋的不同幅度来调控拍形的 前倾角度,同时食指略内收使拍柄从虎口中部移至偏食指根部、使拍头 适度下垂。来球从台面上弹起时,重心向前并适度提升,肘部外架,在 上升后期至下降前期借来球上弹余力触球的后中部吃球(注意:这个迎 球过程是重

15、心带小臂迎前、手腕无动作),触球瞬间手指发力使手腕外 展带小臂外旋向左上中部螺旋式沿球外园发力摩擦,此动作过程即为 拧(注意:这个发力的动作过程是以手指、尤其是食指的发力带手腕外 展与小臂旋外组合成的小臂旋外的发力为主,这个小臂旋外的发力是 以肘关节为支点的,所以在小臂旋外发力时,肘部应有一个瞬间下压 动作以固定支点的作用配合,这很重要)。拧下旋球时,应有用拍将球 甩起来再送出去的感觉,因此,手指的发力非常重要!如果你只有手臂 的发力而没有手指发力的感觉,你的拧球必定会无威胁! 对方在反手位用正(右)手发左侧下旋球时,适宜顺转拧直线;用反手发 右侧下旋时,适宜逆转拧斜线,但迎球及吃球的初始触球点,初练横打 阶段均应以球的后中部为基准点,逐步熟练的过程中可做适度精控,以 配合对发力方向准确控制的需要。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横打的运用(五)拨球这是一篇回帖的内容,整理出来单成一帖供直板球友们参考关于横打的拨球技术,视频资料极少,上图是目前唯一能找到的一条比较近似地动 画了,这条动画中女孩的技术动作过予女性化。结合这条动画,谈谈我自已对拨球的认 识:1、站位:近台站位,双脚平行或右脚稍前,身体稍前倾,重心稍高,身体正对来球,横打的持拍状态。2、引拍:手臂自然放松,大臂自然下垂,大小臂自然打开在90 度左右,引拍至身 体中心线略左侧,手腕保持自然状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