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龙在中国神话与民间故事中的形象变化(民间文学)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98103552 上传时间:2023-10-2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龙在中国神话与民间故事中的形象变化(民间文学)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浅析龙在中国神话与民间故事中的形象变化(民间文学)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浅析龙在中国神话与民间故事中的形象变化(民间文学)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浅析龙在中国神话与民间故事中的形象变化(民间文学)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析龙在中国神话与民间故事中的形象变化(民间文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龙在中国神话与民间故事中的形象变化(民间文学)(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民间文学结业论文撰写人:_日 期:_ 民间文学结业论文 浅析龙在中国神话与民间故事中的形象变化 学号: 姓名: 班级 指导教师:1- -精品范文模板 可修改删除 浅析龙在中国神话与民间故事中的形象变化 摘要:龙并不是中国文化的特有产物,在世界上许多民族的神话和历史故事中,都可以见到龙的身影,且不说东方民族诸如印度、日本和许多受到汉文化影响的国度和民族,就是在西方文明中,早在古希腊时代,龙的身影就出现在阿伽门农的盾牌上。然而与龙最有不解之缘的,还是中国。关键词:龙;中国神话;民间故事;形象变化 龙并不是中国文化的特有产物,在世界上许多民族的神话和历史故事中,都可以见到龙的身影,且不说东方民族诸如

2、印度、日本和许多受到汉文化影响的国度和民族,就是在西方文明中,早在古希腊时代,龙的身影就出现在阿伽门农的盾牌上。然而与龙最有不解之缘的,还是中国。 在别的民族文化中,龙的形象较为固定,多是作为强力、恐怖的象征。尤其在基督教文化中,龙自始至终就代表着魔鬼,这一形象在圣经和中世纪骑士传说以及教会文学中可以得见。但在中国文化中,龙的形象可谓丰富多采,由先秦之始,龙的形象就经历了由恶魔到吉祥物,由祸星到福星,从大能到无能,从可畏到可亲的变化。 上古时期,龙兼有善恶两种形象。商周时期的神话传说中,流传着神物“应龙”帮助黄帝战胜蚩尤的故事。而许多上古部族的首领,在血统上也与龙有密切的关系。黄帝与炎帝即属龙

3、种:“轩辕,黄龙体”(史记天官书),黄帝“生日角龙颜”(史记五帝本纪);“有 氏女登,为少典妃,游华阳,有神龙首,感生炎帝。”至于尧、舜、禹,亦俱为龙与人的后裔:“尧母庆都与赤龙合昏,生伊耆,尧也。”;“帝舜有虞氏,母曰握登,见大虹意感而生舜于姚虚。”;“鲧死,三岁不腐,剖之以吴刀,化为黄龙,是用出禹。” 然而上古时龙与人的和谐关系似乎只在于产生了一些伟大的部落领袖,龙并没有成为施恩降福的守护神,反倒更多地以降灾的恶魔形象出现这里历史记载中:山海经上说,“有蛇,一首两身,名曰肥遗,见则其国大旱。”当时的许多文献中都记载了龙降祸于某个个人或州县,而有记载的龙最大的降灾则见于史记。 史记上记载道:

4、夏朝第八代王孔甲,骄奢淫逸,亵渎神明。那时,天上降下一雄一雌两条大龙,孔甲找来一个叫刘累的人驯养。后来雌龙死了,刘累就做成龙肉酱献给孔甲,孔甲吃了还想吃,那雄龙便不知去向了。而龙的再一次贻害神州,是在西周末年。那时周幽王宠爱的妃子褒姒,妩媚至极,只是从来不笑,令幽王伤透了脑筋。直到有一天,幽王听从佞臣之言,点燃了台,诸侯们烽火率领着大军风风火火地赶来,却不见入侵的敌寇,“烽火戏诸侯”终于令褒姒脸上露出了笑容。从此幽王不时点燃烽火,褒姒果然笑口常开,但这烽火却失去了信用。当犬戎发兵攻来,尽管烽火连天,却不见诸侯救兵的影子。结果周幽王被杀死在山下。从此之后,历史进入了东周列国时期,掌握着军权的诸侯

5、们各霸一方,展开了炎黄子孙们头一次、恐怕也是最后一次长达五百多年的自相残杀。这就是“一笑倾国”的故事。据史记记载,这一笑倾国的褒姒就是龙的怪胎。 早在西周灭亡之前,周太史就读到了历史的记录,那记录上说:从前夏朝衰微的时候,有两条天龙降于朝廷,赖着不走,夏帝陈列了玉帛,取了天龙的唾液,用木柜子收藏起来,天龙这才离去。这木柜子经商朝传到周朝。周厉王好奇心起,打开来看,不料龙涎如黑漆流了遍地,涂抹不去。厉王叫宫女们赤裸身子对着龙涎大声鼓噪,那龙涎就变成黑色的蜥蜴,蹿来蹿去,碰到了后宫一个侍女,这侍女就莫名其妙地怀了孕,生下一个女婴急忙扔掉了。这女婴被褒国一对夫妇捡回家,长大后容貌出众,献给朝廷,名字

6、就是褒姒。读到这里,周太史掩卷长叹:祸成矣,无奈何也! 龙的降祸是与其强大而神秘的能力分不开的,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龙,在能力上,多有以下的特征: 一,呼风唤雨,由此可以造成水灾或旱灾; 二,掌管水族,神话及传统中的湖海,都有一个统治者,即龙; 三,能上天入地,可大可小,“神龙见首不见尾”; 四,具有极强的战斗力。 作为祸害人的怪物,龙很轻易地赢得了中国人的敬畏。这一敬畏之情更发展为降人间的帝王同龙联系到一起,大约在秦始皇统一中原以后,这个亵渎上天、遗祸人间、被祖宗视为不祥之物的东西,在神州大地获得了至高无上的地位,变成了人们顶礼膜拜的偶像,甚至将“真龙”冠于“天子”之先,皇帝的坐椅被称为龙椅,衣

7、服被称为龙袍,宫室被称为龙庭。皇帝,本来和别人一样的皇帝,就这样借着权势与龙攀上了关系。历代皇帝无不在自己的身份上与龙扯上点这样那样的关系:年号,有黄龙(汉元帝),青龙(后赵石鉴),龙朔(唐高宗),等等。血统上,也有母亲被龙强奸后生出来的杂种:父曰太公,母曰刘媪,尝息大泽之坡,梦与神遇。 是时雷电晦冥。父太公往视,则见交龙于其上。而已有身,遂产高祖。(汉书高帝纪) 借着至高无上的权势掌握着生杀予夺的皇帝,自然地,在人的心中与龙一般同样是可畏的神物,于是从宰相到草民,无不怀着恐惧和无奈的心情,像承受天灾一样无条件地承受着“真龙”的吞噬和蹂躏,又像期盼春雨一样饥渴地期盼着“龙恩”浩荡和“龙颜”悦色

8、。于是乎,龙如何降雨,赐福,保佑君王、僧侣的故事也多了起来。 然而民间依然会有不顺服的臣民,历代的造反叛乱也把不少的皇帝拉下了宝座,帝王的身份似乎也并不见得有多高:“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南北朝与五代十国,历代的末代君王,其间的真龙天子也颇多凄惨。与王权一起衰落的,便是龙。龙虽有大能,但却往往被人间英雄降伏。早在先秦的文献中,就记载道,河伯化为龙,羿见到便用箭射伤其左眼,河伯去天帝面前告状,天帝却说,你自变为虫兽,遭人射是理所当然的。在众多的斗龙屠龙的故事中,被打得落花流水惨败而逃或身首异处的,总是龙。从叶公好龙到孙猴子大闹龙宫,龙已经从可畏的神物变成了被作弄被敲诈的对象,而最不走运的龙莫

9、过于西游记中哪个与术士打赌,私自更改雨量的龙王。这位龙王犯天条之后,结果是被人间的一个大臣在梦中砍了脑袋。 龙地位的降低,产生了一些可亲可近的龙形象。甚至龙会以落难君王的形象出现。所谓“龙游浅水遭虾戏”,唐宋以后的民间传说中,不乏失去皇位的龙。甚至这些龙还要忍受人的欺压:一对落难的龙王父女,被地主欺侮,强行将龙女掳走,后百般虐待,最后,忍无可忍的龙王父女才施展神力,将地主家变为深水潭。 而柳毅传书则是一个充满温情的浪漫故事:勇毅诚信的书生,为遭受虐待的龙女送信,使之脱离苦海,最终结为夫妻,作了龙王的“乘龙快婿”。 结论:龙形象的多变,从受敬畏到被杀头,从可畏到可与之攀亲,也许这从一个方面反映这几千年中国人对大自然异己力量和皇权的心理变化,应该说,这一心理变化是与人的觉醒分不开的。参考文献:【1】 吴晓;搜神记中的民间文学作品研究D;湘潭大学;2003年【2】 吴承恩;西游记;中国人民出版M;1875年【3】 王宪昭;中国民族神话母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4】 袁珂;中国神话史;重庆出版社D;2005年;第148页。【5】 司马迁;史记;天津古籍出版社M;2007年【6】 汪受宽;汉书选评;上海古籍出版社J;2006年第 1 页 共 1 页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搜集,版权归原作者所以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上传人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