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非科学方法报告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98094739 上传时间:2023-06-2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无非科学方法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无非科学方法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无非科学方法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无非科学方法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无非科学方法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无非科学方法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无非科学方法报告(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科学方法训练报告研究名称:元代青花料及青花釉研究研究人员:学号:时间:2012年5月景德镇陶瓷学院科技艺术学院2012年 5月 27 日一国内外与本研究有关的科学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列出参考文 献)元青花瓷开辟了由素瓷向彩瓷过渡的新时代,其富丽雄浑、画风豪放,绘画层次繁多, 与中华民族传统的审美情趣大相径庭,实在是中国陶瓷史上的一朵奇葩,同时也使景德镇一 跃成为中世纪世界制瓷业的中心。元代随着国内外贸易的发展需要,中国瓷业较宋代又有更大的进步,景德镇窑成功的烧制出 青花瓷器。青花瓷的普遍出现和趋于成熟,产销兴旺,元人蒋祁著陶计略(记元代景德 镇瓷业情况的唯一书籍)中记述:“窑火既歇,商争取售,

2、而上者择焉,谓之捡窑。交易之 际,牙侩主之,运器入河,肩夫执券,次第件具,以凭商筹,谓之非子。”元青花瓷以景德镇为代表,其制作精美而传世极少,故而异常珍贵,根据时间大致分为 延祐期、至正期和元末期三个阶段,其中又以“至正型”为最佳。元青花瓷开辟了由素瓷向彩瓷过渡的新时代,其富丽雄浑、画风豪放,绘画层次繁多, 与中华民族传统的审美情趣大相径庭,实在是中国陶瓷史上的一朵奇葩,同时也使景德镇一 跃成为中世纪世界制瓷业的中心。景德镇瓷用料有一个渐变的过程。唐五代时,瓷胎由单一的瓷石构成,宋末元初起,发 明了瓷石掺合高岭土的二元配方,有些原料中高岭土达20%。二元配方使瓷胎中三氧化二铝 (AL2O3 )

3、的含量得以提高,这样能最大限度地减少瓷胎在高温条件下的变形,保证了大件 器物的制造,同时提高了烧制温度,使瓷化程度增加。在此基础上,景德镇烧出了体型巨大 的青花器,有直径近60厘米的大盘和高达70厘米的大瓶。兀代青花瓷的制瓷原料就米用了瓷土加高岭土的“二兀配方。其胎料主要有两类:一一 类用进口青花瓷,胎骨较白,稍含灰,手感沉重,致密坚硬;另一类用国产土青料,胎骨灰 白,胎体手感轻。元末有些青花小器胎色土黄,较粗松,用国产青料。3从元大件器物底 部或残器断面,可观察到其胎色不够洁白,胎质较粗并有细小的气孔(或称砂眼)。元青花 瓷虽然胎内增加了氧化铝的成分,提高了烧成温度,但是瓷化程度还是不如清代

4、瓷器胎体细 腻。元瓷制作时胎泥淘炼不够精细,多数器物底部露胎不施釉,采用垫砂支烧方法,烧成后 即形成所谓的砂底。砂底的边缘常出现粘砂或铁质斑点,少量器物由于胎土内含有铁质,在 器物露胎部位经烧结呈氧化铁红色,俗称“火石红”。碗、高足杯等小件器物则一般不见窑 红,大罐、大瓶等大件器物的盖里面虽露胎,但不见窑红。也有些盘底上留有工匠有意涂刷 的较浅淡的铁红色砂底,并带有轮旋的旋纹痕迹。元代景德镇瓶、罐之类器型,采用分段制胎,然后再用胎泥粘合而成,粘接处器表往往 突起,给人以不平之感,外壁接痕经打磨,但内壁接痕仍清晰可见,器物颈部内侧略加切削, 内壁均不修削,所以在器里的底、腹、口等处胎体接痕表现明

5、显。一般器物的足边不规整, 有弯曲现象,说明元代制胎时不讲究修坯,因此显得成型工艺较粗糙。但小型器物也有精致 者,胎质显得洁白细腻。削足处理方法常见底足足端外墙斜削一刀,大器足底宽厚多为挖足, 挖足有深有浅。器物圈足不十分整齐,呈弯曲状。器底可见螺旋状的切削痕,大瓶、大罐的 底部旋削纹较粗、较疏,盘和碗的切削痕较细、较密。底部和圈足内外粘有窑砂,有些已熔 入釉中。高足杯的高足与杯身以泥浆拼接,交接处可以看见黄色或浆色挤压泥浆,杯把足端 的圈足厚薄不一。子扣套合结构的盖,采用子扣与器盖先成型后粘接工艺,盖上能清晰地看 见接痕。碗的底部胎体较厚重,足内露胎,中心微微突起,俗称“脐”状,实为拉坯痕迹

6、。 瓶、罐等大型器物底部中心处常见一内凹的圆点,在烧制大器时,为防止塌底,需在底部中 心或稍偏处放一个用耐火土做成的圆饼或圆圈作支点,圆点就是由此形成的。大罐底部多为 宽圈足,不规整,有的底中心有较浅的螺纹痕迹。一般大件器物胎体厚重,但重量适中,如 超重或超薄都值得考虑。元青花胎土二元配方的使用提高了烧成温度,这样就能相应地改变釉的配方。参考文献【1】周仁,李家治,“中国历代名窑陶瓷工艺的初步科学总结”考古学报189 (1980); 【2】冯先铭,文物7 20 (1973);【3】江西省轻工业厅景德镇陶瓷研究所编著,中国的瓷器,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3); 【4】叶喆民,中国古陶瓷科学浅说

7、,轻工业出版社,(1960);【5】周仁,景德镇瓷器的研究,中国科学院冶金陶瓷研究所专刊,科学出版社,38,71 (1958)二、研究目的和意义1. 了解元青花料的化学成分和制作背景;2. 熟悉兀青花瓷所需配料及其比例;3. 掌握元青花瓷的烧成方法和烧成原理;4. 通过比较,了解兀青花瓷和现代青花瓷各自的优缺点。 意义:元青花的发现与研究开始于国外。霍布逊、波普的研究报告起初也没有 引起国人的兴趣和热情。自从1964年后,国内陆续发现出土元青花瓷后,国人 才开始注意元青花。所以,国内对元青花的研究历史也就40年。英国人发现元 青花云龙象耳瓶到美国人辨认元青花,用了 30年。国内几十年来对元青花

8、还没 有理出头绪,讨论正酣。对元青花的研究和讨论该加温了,不然我们还要继续 落伍。元青花瓷的被发现,是中国陶瓷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被专家学者誉为 “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为明代瓷都景德镇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二、研究方案及技术关键(一)青花料的处理在生产青花瓷之前,在一个重要的工序就是青花料的处理。现在常用的青花料大致有 两种:一种是天然钻土矿(如云南的珠明料、浙江的吴须、江西省内各县年产的土料)。一 咱是人工配制的青花料,两种青花料的方法亦稍有不同。使用人工配成的青花料,则应事先 配好色基,进行混匀磨细,在适当的温度下进行锻烧,锻烧之后,要漂洗多次,再进行研磨 及干燥,然后根据产品要求进行配制青花

9、用料再一次磨细。人工配制青花料的手续比使用天 然钻土矿时要稍多些,但它也有不少的优点,如缺乏优质天然钻土矿时,精细青花瓷照常可 以生产,色调可以由人控制,色彩深浅沉艳,能随心所欲;呈色较稳定,生产大批配套产品 或长期生产同一规格产品时,其色调较易于稳定到致。不论是天然钻土矿或人工配制的青花料的磨细之后均应带水贮于缸内备用,当进行青花 制品生产时,即将此磨细之青花料交付生产上使用。(二)胎骨原料的处理将准备好的原料泥制成泥饼,放入烘箱中干燥待用。(三)釉下彩绘釉下青花在彩绘之前,一般都应经过起稿作图、描图和摩图等过程。这些工作往往是 在泥坯上进行,因为泥坯烧成瓷器都有一定的收缩,瓷器都较泥坯为小

10、,而所彩绘图样必须 适合泥坯器型的大小及整体变化情况,所以在泥坯上起稿作图较为妥当。(四)上釉经过釉下彩绘的生坯,应进行施釉操作,施釉方法有多种,视产品种类及产品大小来 选择适宜的操作方法。因为物件为简单小圆饼状,所以决定采用浸釉。青花瓷器的施釉操作 是一道影响质量是否优良的关键工序,特别是釉层的厚度,对青花质量的影响很大,薄的釉 层,不但促使青花色调趋于暗黑,而且易使产品犯料剌、铁瘢等缺陷,厚的釉层不但会犯程 度不同的朦釉缺陷致使花纹图案模糊不清,而且会使青花色调偏向灰、紫。(五)烧成过去数百年来,景德镇的青花瓷器均采用柴窑烧成,而且都有较严格的窑位限制。在 通常的情况下,较高级的青花瓷即不

11、装在窑的底部,也不装在窑的顶部,既不装在窑的前部, 也不装在窑的最后部;既不装在紧靠窑墙的两侧,也不装在正对窑门投柴口的当门窑位。总 之它是挑选全窑最好的位置来装烧,足见自古以来,人们都很重视青花的烧成窑位。解放以 后,了为节约松柴,柴窑逐渐淘汰,青花瓷器便用煤窑来烧成。在开始一个阶段,由于各种 条件未能适应,产品质量一度有波动,经过广大工人、干部及技艺人员的共同努力,将青花 料组成、所发不久以后,青花瓷不但在圆形煤窑中烧成,而且也能在隧道窑中烧成。在本次 的实验中,我们采用的是1300 C的还原焰烧成。I丿 究结及结析I (丿列、丿实验成品从窑炉中拿出,分为一至七号。1. 一号成品有开裂,但

12、成色良好,开裂原因是坯的表面不平。2. 二号成品烧成青花釉效果,成功。3. 三号诚品橙绿灰色,失败。4. 四至七号是买来的青花料,用作对比,成品成色良好。烧成成功。 结果分析:经过一号和二号与四至七号的比较,判定配料基本成功 青花料:试样编号三氧化二铁(1)0.65%三氧化二钻二氧化锰0.32%0.07%青花釉:试样 编号石英砂瓷土方解 石碳酸钠(2)43.93%32.27%13.81%4.53%硝酸 钾三氧化二铁白云 石三氧化二钻二氧 化锰3.38%0.72%0.92%0.35%0.08%五、实验进度及安排第一周:查阅资料,了解青花料大致化学组成及含量,并计算出所需配料的 多少。第二周:找到

13、配料表上所需药品,开始配料,配好后放入研钵中充分研磨均 匀,加入少量水,配成青花料和青花釉,把青花料用毛笔画在事先准备好的烘干 泥饼上,晾干,盖上一层透明釉,青花釉直接涂在泥饼上,晾干,再一起放在窑 炉里烧,条件是1300C,还原焰。一至两天后拿出成品。第三周:比较各个成品成色效果,从而得出结论。资料整理,写出科学方法 训练报告。六、所需的实验仪器,设备,原材料实验仪器及设备:模具,小刀,电子天平,研钵,窑炉(1300C,还原焰)原材料:青花料:三氧化二钻,二氧化锰,三氧化二铁青花釉:石英砂(SiO2)、瓷土( A1203o2Si02o2H20)硝 酸钾(K N0 3)方解石(CaO),白云石

14、(CaC03oMgC03),氧 化铁(Fe 2 0 3 )、碳酸钠(Na 2C03)、二氧化锰(Mn0),三氧化二钻(Co2O3)七、小结在这次青花料制备的实验中,我们选择了元青花。因为,成熟的青花瓷正 是出现在元代的景德镇。在查阅大量元青花的资料后,我们总结归纳出了一系列 方案,在经过具体讨论每个方案的细节后,我们确定了自己的实验过程。在实验 过程中,我们遇到了重重困难。无论是原料和仪器的收集,还是上青花料和透明 釉的工序,我们在经历了多次失败后,才完成了比较满意的制品。但我还是要感 谢那些失败的经历,因为那些经验使我做实验更加成熟。这次的实验经历不仅仅是让我了解到更多与青花瓷相关的知识,更提升了 我们对专业课程的学习兴趣。在分组实验中,团队精神是尤为重要的。我们一起 查阅资料,交流沟通,使得我们一组的成员都形成了一定的默契。从查资料到确 定实验方案,选药品,找药品,选仪器,找仪器,开展实验。这中间的每一步, 我们都要亲力亲为。所以这次的实验也提高了我们自身处理问题的能力。在大学期间,实验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这个专业的学生就更应该珍惜每一 次的实践机会,正如实验对于工程的重要性。我们只有通过亲身实践,才能使自 己所学的知识更加全面,完善。八、指导教师审阅意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