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教学设计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98093167 上传时间:2022-09-2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组合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组合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组合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组合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组合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组合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组合教学设计(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组合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选修2-3(人教A版)1.2.2组合第一课时.本节内容是两个计数原理及排列知识的延续,也是后续学习二项式定理,研究二项式系数性质及求等可能事件概率的基础,因此本节课在整个章节中起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本节课主要是借助学生身边的例子,类比排列的知识探究组合的定义、组合数的定义、组合数计算公式及组合数的性质,并从具体情境中体会排列与组合的区别与联系。通过对组合教学的探究,让学生体会类比,从特殊到一般等重要数学思想的应用以及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课程理念。二、学情分析从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看,在学习本节前,学生已学习了两个基本计数原理、排列。绝

2、大多数学生能正确运用两个计数原理,能正确理解排列、排列数的概念,能比较熟练地应用排列数公式进行计算。还能遵循先特殊后一般、先取后排、先分类后分步的原则,解决典型的排列问题。因此在本节课教学要借助这些已有的知识,通过观察、分析、类比、归纳,帮助学生理解组合的概念;从能力的角度看,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析问题的能力、思考的能力、探究的能力、计算的能力、数学表达的能力,教学中要借助学生已有的能力,提供实际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向学生提供合适的探究材料,引发学生的主动探究,借助小组讨论、合作交流,全班展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及数学表达能力。三、设计思想组合是继排列后的又一特殊的计数

3、模型,是计数问题的延续与拓展。本节课我的设计理念是: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为主体,创设有效问题情境,努力营造开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与积极性。让学生在经历“自主、探究、合作”的过程中,体验从生活中发现数学,并通过观察、分析、对比、归纳、猜想、证明、展示、交流等一系列思维活动,在教师的适当引导、组织下主动地建构数学知识的过程。同时注重渗透“特殊与一般”、“分类讨论”、“转化与化归”等重要数学思想及类比的学习方法,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提升数学素养与思维品质,真正做到“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正确理解组合、组合数的概念;会利用排列与组合的关系推导组合数

4、公式;初步掌握组合数的性质;2、过程与方法:借助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例子创设问题情境,学生通过对实际问题的探究、思考、对比、分析,初步形成组合、组合数的概念;用类比、归纳的思想得出组合、组合数的概念,并深刻体会组合、排列的区别与联系;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合作、成果展示等活动,才用类比、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探究推导组合数公式并能进行简单应用;从组合数的计算中观察、归纳、猜想得到组合数的性质并进行简单的应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及团队合作意识;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提高应用数学的意识。五、教学重点:组合的概念、组合数公式、组合数的性质六、教学

5、难点:组合数公式的推导.七、教学方法:启发、引导、自主、合作、探究八、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问题情境设计意图师生互动先播放“十佳歌手赛”的精彩视频片段教师:十佳歌手赛是永安一中校园1、从学生校园文化生活入手,借助精彩的视频,特色文化之一,为我们紧张、忙碌的学让学生熏陶校园文化的学生观看视频习之余提供了休闲、放松的舞台。同时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也给我们出了一道数学的问题:趣与积极性。同时感受数了,今年的“十佳歌手赛”又开始报名我们高二(11)班有5人想参加比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赛,而学校给每个班级只分配3个名额,生活。创请问:共有几种不问的报名结果?学生回忆知识,思考设学清预设:生1:A;是排

6、列问题2通过容易混淆的问题引分析,引发矛盾情生2:不是排列,因为不要发认知冲突:有的学生认境考虑顺序为是排列,而有的同学反教师叫学生回答如何对,觉得不要考虑顺序。思考的?通过对比、分析发现在现新I可题1、能否适当改变条件,使它变实生活中:排列已经不能课成排列问题呢(要考虑顺序呢?)满足计数的需要,而急需导研究一种新的计数问题,学生回答入I可题2、同学们能否再举些生活中类从而引出新课。似的例子呢?若丁学生代表依次举让学生了解引入新知识例的必要,学习生活中的数教师与学生共同分析学。并适时点评,补充问题3、面对全新的概念,同学们排列与组合是两个平行学生回答:类比类组合的准备怎么去探究呢?的概念,引导

7、学生用类比的方法对组合进行探究既回顾了排列的相关内容,又为组合的探究指明学生回答:定义、公式等等教师评价学生问题4、从哪些方卸类比呢,比定J方问。探义究探问题5、通过刚才的引例及几位同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学生尝试归纳概念究学所举的例子,同学们能归纳出组析能力及抽象概括能力其他学生补充构建概念合作交流组合排列异同点探究组合数的定义组合合的定义吗?师:数学概念的学习要严谨、简练师生共同完善学生从相同点、不同点、完成一件事情的步骤角度进行分析教师适时点评学生说,教师板书学生出题若叶学生回答教师适时点拨并适当评价问题6、比较排列与组合两个定义,同学们有什么发现呢?相同点:/、同点:排列是先选后排,组

8、合只选不排生生互动环节同学们能否当老师,出题来考考其他同学呢?请你列举出生活中的一些例子,其他同学来判定是组合问题还是排列问题?比较是一种常见的学习方法,让学生通过比较学习发现排列与组合的异同点检测课堂学习的效果,通过师生角色的互换,构建和谐的课堂氛围。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主体的新课程理念问题7、类比排列的计数方式,问学们能否说说组合是如何计数的呢通过对比,类比,达到知识的迁移,内化学生思考学生齐答问题8、同学们准备如何去推导组合数公式呢?即cm?师生达成共识:从特殊到一般的思想以及排列与组合的关系入手探究组合数公式。探究过程分三大组,10小组进行分配任务如下:第一大组探究从3个不同兀素取

9、出2个元素的组合数与排列数的关系。第二大组探究从4个不同兀素取出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分析问题的习惯,体现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的理念。让学生体会用特殊到一般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学生代表回答,其他同学倾听并给予评价,教师适当补充,总结.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交探究公式数公式推导3个兀素的组合数与排列数的关系。第三大组探究从5个不向兀素取出3个元素的组合数与排列数的关系。交流、展示探究成果:每个大组派一个代表对本组的探究结果跟全班同学一起交流学生观察、归纳猜想公式、证明公式分析公式特点路。同时通过小组分工、合作学习,加强团队合作精神及集体意识。培养学生交流表达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归纳猜想的

10、能力,及推理论证能力公式的学习,不仅要知道公式的来龙去脉,更要熟悉公式的结构特点,为灵活运用公式打卜基础流、讨论、学生代表一边投影结论。一边解释本组的探究成果,教师适时提问、总结叫一学生进行归纳、猜想,并对结论进行解释。师生共同分析,交流公式计算探究性例1.计算下列式子的值::C(2C4(2):C94C95(3):C;4C24观察计算结果,同学们发现了什么?能解释你的发现吗?学情预设:cc;m同学们能证明这个式子吗?性质(1):cmcnm1、让学生熟悉组合数公式的构成,并对组合数公式进行简单应用.2、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归纳、猜想的数学能力;推理论证能力学生独立完成学生代表回答教师适时提问教师

11、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并板书师生共同分析公式的特点、作用变式训练:通过变式题组训练,发散学生代表依次回答质变式1、计算Ci00+Ci8o的值。变式2、已知C2r0=C20n7,求n的值。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公式应用探究性质例题2、今年的“十佳歌手赛”又开始报名了,我们班有5人想参加比赛,但学校给每个班级只分配3个名额,请问:共有几种不问的报名结果?艾式1:如果5人中的小文被选上,问:有几种不同的报名结果?变式2:如果5人中的小文没有被选,问:有几种不同的报名结果?思考:上述三个问题之间启何联系?学情预设:C3C3C:同学们能类比上述分析方法写出C3,C;的表示结果吗?观察这些结果,能否推广到一般形式的结

12、论呢?学情预设:C1cCm1可能也有Cnmc:icnmi1学生的思维,一方面能强其他同学补充化组合数相关计算的训教师适时点拨并提醒练,另一方面则巩固组合学生解题的注意事项数性质及易错点从常数到单变量,由浅入深,层层递进。设计意图师生互动学生交流、思考利用组合知识解决学生代表回答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学教师适当补充说明并生初步体会数学来源于板书生活服务于生活的理念。教师适时评价并加以为组合数的性质引导Cnm1cnmcnm1提供实际模型。学生代表发言师生共同分析培养学生观察、归纳、类比、分析等思维能力培养大胆质疑的学习习学生代表发言惯及辩证统一的思维能教师补充、说明力。同学们能否给出证明呢?让学生明

13、白合情推理的结论未必正确,要对归纳猜想进行推理证明。教师借助投影暴露学生的思维障碍,因势利导,让学生充分展示他们的思维,教师适当提问,总结。组合数性质(2)mmmmm11Cn1CnCn组合数性质(2)的初步教师分析公式的结构应用课堂练习:特点及作用(i)计算:c:c;c3c;?从特殊到一般,进一步熟学生独立完成后师生变式:C:C3C;C;Cn3?练组合数性质(2)的应共同分析用,培养学生化归与转化的数学思想。教学教学内容设计意图师生互动环节让学生大胆发言,谈谈收课1、知识点获,教师及时点评并归纳学生代表回答,其他堂同学补充,教师总结2、思想方法总结,通过多媒体展示出小来,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后完善,多媒体展示小结一个系统的认识.结.作作业:业(1)必做题:书第27页:2、3、必做部分:所有学生布4课时训练第66页:1、3、完成;置6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选做部分:只要求学(2)探究题:课本第26页例题2完善认识结构,反馈课堂有余力的学生完成.组合(1)教学效果.让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