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下学期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试卷语文试卷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98091161 上传时间:2023-06-1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下学期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试卷语文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2下学期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试卷语文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2下学期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试卷语文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12下学期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试卷语文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2下学期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试卷语文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下学期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试卷语文试卷(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三年级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试卷、班级 姓名 一 、 选择题(每题2分)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运用了起兴手法。 B 、荀子是先秦儒家最后一位大师,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家。主。张 “性善论”,强调后天的环境与教育可以改变人的本性。 C 、鲁迅称赞过秦论为“西汉鸿文,沾溉后人,其泽甚远” D、将进酒中诗人采用比兴的表现手法和大胆夸张的修辞手法。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柳永是北宋词人,擅长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较多。 B、在将进酒中,诗人将自己对仕途乐观自信的精神融入其中,寄托了自己借酒消愁,尽情欢乐的思

2、想情怀。 C、师说的写作目的是号召人们应该从师学习。 D、过秦论叙事极力铺张渲染,语言多排比句和对偶句。3、下列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一樽还酹江月 B、 天生我才必有用 C、 今我来思,雨雪菲菲 D、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4、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终岁不闻丝竹声 B、秦以区区之地 C、古之学者必有师 D、日夜望将军至5、下列哪一项中加点字的用法相同( ) A 、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B、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C、成然之 D吞二周而亡诸侯6、下列哪一项中加点字的用法相同( )A、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B、 爱

3、其子 ,择师而教之。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C、 致万乘之势。 以致天下之士。D、 子路率尔而对曰 鼓瑟希,铿尔7、下列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 的一项是( ) A、铸以为金人十二 B、蚓无爪牙之利 C、村中少年好事者 D 、身死人手8、下列句子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却匈奴七百余里。 B、莫春者,春服既成。 C、风乎舞雩。 D、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9、下列“于”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B、师不必贤于弟子。 C、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D、善假于物也。10、下列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一樽还酹江月 B、天生我才必有用 C、今我来思,雨雪非非

4、 D、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二 判断题(每题一分) 1、李白和杜甫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和浪漫主义诗人。 2、关雎是诗经的第一首,是我国爱情诗的 “开山之作”。采薇是一首表现戍边生活的著名诗篇,选自 诗经大雅。 3、荀子,名况,战国末年赵国人,著有荀子,是先秦儒家最后一个代表人物。劝学一文便是荀子的第一篇。 4、琵琶行一文中共有两条线索,明线是诗人的感受,暗线是琵琶女的身世。 5、促织选自聊斋志异,作者蒲松龄是清代著名文学家。聊斋志异是一部批判现实主义的文言短篇小说集。 6、“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爪牙”在文中是它的比喻义。 7、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弟子言行的著作。 8史记是我国第

5、一部编年体史书。 9、唐宋八大家是指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王安石、欧阳修、曾巩、苏轼、苏辙、苏洵。10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是全文的中心,作者用以劝说当世及后代统治者施行仁义以安民。三 、阅读理解(每小腿2分共30分)(一)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

6、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而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1)、本段选自 的 ,鲁迅对作品的评价是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天下已定 。 学不可以已。 B、聚之咸阳 。 树之以桑。 C、以为桂林、象郡 。 作师说以贻之。 D、于是废先王之道。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3)、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 A、秦始皇不仅消灭了各国诸侯,而且继续扩大版图,创建了史无前例的大帝国。 B、“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这就意味着秦从此转入攻势。 C、秦始

7、皇愚民、弱民、防民的目的是以“关中之固,金城千里”来确保“子孙帝王万世之业”。 D、这段文字义正词严,充分揭露了秦始皇的暴虐无道,为本文结句“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做铺垫。 (4)、下列加点字的用法不属于活用的一项是( ) A、履至尊而制六合 B以愚黔首 C、刑人如恐不胜 D、据亿仗之城 (5)、“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一句中,“谁何”一词其意为 ,从修辞格式上看,此句使用了 修辞格。翻译这句话 。(二)子路率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

8、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子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1)、对下列加点字含义判断正确一项是( ) 毋吾以也 加之以师旅 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与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A、相同 不同B、相同 相同 C、不同 相同D、不同 不同(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A、摄乎大国之间( ) B、加之以师旅( ) C、何伤乎? ( ) D、吾与点

9、也 ( ) (3)、下列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 、可使有勇 B、沛公军霸上 C、以为桂林、象郡 D、异乎三子者之撰 (4)、翻译句子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5)、孔子为什么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1)、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闻:懂得 B、于其身也,

10、则耻师焉,惑也。 惑:糊涂 C、不耻相师 师:老师 D、无贵无贱 无:不论(2)、与例句“吾从而师之”中的“师”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以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B、五十者衣帛食肉 C、养生丧死无憾 D、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3)、老师的职能是 (用原句回答),翻译这句话 (4)、与“道之所存,师之所存”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学不可以已 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C、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D、圣人无常师(5)、下列句子中的“之”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之学者必有师 (结构助词、的) B、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结构助词、的) C、吾从而师之 (代词、他) D、作师说以贻之 (代词、李蟠)(四)作文(40分)这里有美丽的自然风光,这里有丰富的人文景观;这里有温暖关爱,这里有友谊信任,这里有拼搏进取;我们的生活、我们的周围充满了阳光雨露,充满了亲情友情,充满了合作竞争。 请你根据提示所提供的内容,选取其中的一个方面或将几个方面有机的联系起来,自拟题目作文。 答题卡一选择题(每题2分)12345678910二判断题(每题1分)12345678910三阅读题(每题2分)(一)1. 12345. 。(二)1234. 。5. (三).12453. (四)作文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