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式、方法改革的研究和实践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98090170 上传时间:2023-01-16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式、方法改革的研究和实践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式、方法改革的研究和实践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式、方法改革的研究和实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式、方法改革的研究和实践(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式、方法改革的研究和实践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完善和深化,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方法也逐渐被新课改的理念和新的教学模式所取代。当前我国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方式、方法在“摸着石头过河”的实践中“择优劣汰”,形成了与新课程理念、内容、评价等相吻合的教学理论和指导方法,并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很好的成效。那么,在数学课堂的教学中如何运用新的教学方式、方法进行教学呢?下面谈谈自己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的陋浅看法。一、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景,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

2、学好数学的愿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熟悉的事例,创设具有趣味性,探索性,开放性的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如我在教“长方形面积的应用”时,我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引入:同学们,你们长大后想当公司老总吗?(想)下面老师出一道题考考大家,如果自己能独立完成的,以后自己当老总,要是几个人共同讨论完成的,以后可以合伙做老总,完成不了的就当打工仔。老师的一席话过后,同学们兴趣大发、信心十足、迫不及待的想知道是什么问题。我接着学生的兴趣和自信心出示问题:现有一个长方形客厅需要铺上地板砖,客厅内的长是8米,宽是6米,问需要边长为80厘米的方砖多少块?同学们为了

3、证明自己能当公司老总,个个专心看题,有的独立思考,有的合作讨论,课堂气氛十分活跃,特别是最后算出正确的结果时,大家欢呼雀跃,兴奋不已。教师一句富有趣味性的话就点燃学生学习的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这就是情境教学所发挥的效果。二、开放课堂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课本和课堂为中心,教师主讲,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学习,学生没有自主学习和探究及合作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均被老师扼杀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都因此而受到束缚。 新课标纲要明确指出:“新的课程要改变旧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

4、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索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新课标纲要的指出,打破了墨守成规的传统教学模式,倡导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例如,我在对称图形的教学中,先用多媒体出示对称图形的图案,让学生欣赏并观察对称图形有什么特征。学生甲:“我发现第1个图案,沿中间分开左右两边的图形完全相同。”学生乙:“我发现第2个图案,沿中间横向分开上下两部分的图形也相同。”学生丙:“我发现第3个图案,沿着打“X”(不懂说对角线)方向剪开,四个小图形也完全相同。”接着出示图形让学生拿出剪刀在白纸上剪出 图形,学生们乐

5、开了,有的拿起剪刀在白纸上直接剪开;有的将图形画在纸上后描着剪;有的将白纸对折后再剪。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最后他们发现了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是两部分的图形对折后能够完全重合,而对折线就是对称轴。 开放课堂教学,把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在开放的课堂上,自主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创造、合作与交流等方面的能力。三、鼓励学生积极探究,培养创新意识。 布鲁纳说过: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没有探索就没有数学的发展。正因为如此,新课程的理念中也明确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但是许多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只给学生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的时间与空间,而没有给学生自主探究的

6、机会,造成学生只掌握数学知识的“表象”,而没有真正领悟到数学知识形成的“根本”。数学是一门探索模式的学科,它的任务之一是探索现实生活中的各种规律,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把学生推到探究新知识的最前沿,使学生在新知的探究过程中,实现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 如我在旋转的教学中,先拿出实物钟表让学生观察,刚开始学生只是看到秒针在不停的走动,没有发现钟表里隐藏着数学知识,后来我引出以下三个问题让学生去思考探究:秒针在走动时为什么不掉下来?秒针是按什么方向走动?秒针从“12”转到“3”要转过多少度?学生通过对以上三个问题的思考探究,最后发现秒针是绕着固定的中心点按顺时针方向旋转,每旋转一格就是30,旋转

7、2格是60 从“12” 转到“3”要旋转90。在教师的引导下,同学们概括出旋转必须要有三要素:有定点;有方向;有角度,否则不叫旋转。又如我在异分母和异分子分数的大小比较的教学中,我直接出示,3/4和5/6,让学生比较,学生们已学过同分母或同分子的分数大小比较,可看到这两个分数的分母和分子都不相同时,大家不知所措,在以下的探究过程中,有的用分数的意义来比较它们的大小;有的将两个分数分别化成小数再比较大小;有的运用刚学的通分知识把这两个分数化成同分母分数后再比较大小,也有的用通分知识化成同分子分数后再比较大小。比较方法多样化,最后在方法的比较中大家一致认为用通分知识化成同分母或同分子的分数后再比较

8、大小更简便。鼓励学生积极探究,使学生在新知的学习过程中发现数学知识的内在本质和解释其本质的方法,同时在探索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四、注重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目前我国还有许多地区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们为了提高升学率而采取“填鸭式”或“题海战术”等手段来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结果教出来的学生却是“高分低能”,严重影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新课改要求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生活实际中引出数学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价值,体验到数学的魅力,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数学教学不只是单纯地让学生获取数学知识,最主要的目的是培养学

9、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教完折扣后,我给学生布置这样的课外作业,让学生星期六到商场中寻找三件“打折”商品,再用所学的折扣知识求出该商品“打折”后的价格,并与销售员核对,最后编写成三道应用题并写出解答过程,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并取得了成功,心里是多么的喜悦。又如在教完圆柱体的体积后,我让学生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事例,说说在同等条件下,为什么电饭煲要制作成圆柱体,而不制作成长方体或正方体?同学们议论纷纷,最后他们想到周长相等的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形,圆形的面积最大,所以在同等条件下最好制成圆柱体,这样它的容积就大。由此而引出了学生的许多想法,有的想到饭碗,水桶,米桶等生活中许多物体都做成圆形,甚至有学生想到人的脑袋生成圆形也是为了装更多的东西。 学生只有在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过程中,才能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价值,体验到数学的魅力,从而热爱数学和爱好数学。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法没有最好的,只有更好的。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并引导学生在情境中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同时鼓励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魅力,体验到数学的应用价值,从而热爱数学和学好数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