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第二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98085441 上传时间:2023-07-2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第二学期期中语文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二第二学期期中语文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二第二学期期中语文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二第二学期期中语文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二第二学期期中语文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第二学期期中语文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第二学期期中语文试题(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二第二学期期中语文试题第一卷(阅读题,共66分)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文明与文明的延续性 在中国史和中国考古学领域经常出现这样的说法,即中华文明是世界历史上唯一连绵不断的文明。毋庸置疑,中华文明呈现出突出的连续性特征,其发展谱系明晰,且作为中华文明主要载体的汉字和汉民族都没有出现根本性中断。然而,这却不能说明世界上所有其他历史悠久的文明都曾中断,或者业已中断。许多古代文明也都以这样或那样的形式延续了下来,例如印度文明、犹太文明、甚或是希腊罗马文明。 文明的延续与中断是个复杂的问题,并不像有些学者想象的那样简单。对于文明的核心内涵,我们必须重新审视。虽然对于什么是文明,学者

2、们从来不能给出公认的定义,但如果将不同的文明进行比较,便不难看出它们之间的根本性区别,而这也是它们的独特性所在。中华文明区别于印度文明,不在于它的社会结构或者国家形态,亦不仅仅在于它的语言或者民族属性本身,而在于它独创的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思想和观念体系。这思想和观念体系一经确立之后,就长期成为这个区域内人们思想和生活的指引,指导人们处理人和自然、人和人以及人和其精神世界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一个具有内在一致性的世界秩序,并且深刻影响到周边民族的思想和行为。相反,印度人的世界秩序则是以印度文明独有的因果、轮回、业报思想和观念为核心建立起来的。以此而论,文明的实质内涵不是其表现形式,而是其基

3、本思想和观念体系。亨廷顿认为,尽管有时候特定文明可能同特定种族和民族相契合,但并不能说文明就等同于特定种族或民族。同一个文明可能包括不同的种族或民族,反过来,同一个种族或民族也可能分属不同的文明。同样,亦不能简单地把文明等同于一个国家。文明是一个人为创造的思想、观念和文化环境,它通常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稳定性,而生活在其中的人们,其思想和行为都受到这环境的制约。但它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能够不断接受内部和外部的影响而自我更新甚至改变。如果从这样的角度来看,我们就会发现,古代人类创造的诸多文明中,有一部分的确是完全中断了,例如古代西亚文明、埃及文明和美洲文明。但也有相当一部分文明以这样和那样的形式延

4、续了下来,至今仍然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想与行为。如中国文明、印度文明、犹太文明和希腊罗马文明。这些文明的一个共同特征在于,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它们可能吸收了外来的因素,从而发生了深刻的转变和变化,但它们的基本精神传统并未消亡,或者未被全新的思想和观念体系所取代,它们仍然是人们一切活动的轴心。人类的文明既有共同的特征,也呈现出形式的多样性。对于什么是文明,文明是否是延续的,我们不能单独以中华文明为尺度,来得出一个结论或者下一个判断。我们必须了解不同的文明,对它们进行比较研究,才能较好地认识文明的一些基本问题。更为重要的不是断言中华文明是否是唯一延绵不断的,而是去探究文明的生命力何在,文明何以会发

5、生变化乃至转变,甚至文明何以会消亡,从而进一步思考中华文明如何能够得到发展和弘扬。(选自中国社会科学报有删节)1、 下列对“文明”的有关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文明具有独特性,其实质内涵不仅仅是表现形式,而且是其基本思想和观念体系。B、 不同的文明之间有着根本性的区别,中华文明与印度文明的区别不仅仅在于语言或者民族属性本身,而在于中华文明独创的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思想和观念体系。C、 文明不等同于特定种族或民族,同一个文明可能包括不同的种族或民族,反之亦然。D、 文明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稳定性,但是,文明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能够接受内部和外部的影响而自我更新甚至改变。2、 下列理

6、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 中华文明呈现出突出的连续性特征,发展谱系明晰,而世界上其他历史悠久的文明都曾出现过中断。B、 除中华文明外,世界上许多古代文明也都以不同的形式延续了下来,如印度文明、犹太文明,而希腊罗马文明却没有延续下来。C、 社会结构、国家形态、语言以及民族属性本身,这些外界的因素都不能影响文明的实质内涵。D、 因果、轮回、业报思想和观念是印度文明独有的核心,它建立了印度人的世界秩序,至今仍影响着印度人的思想和观念。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 A、 中华文明是世界历史上唯一连续不断地文明,这一观点经常出现在中国史和中

7、国考古学领域。其实,世界上其他历史悠久的文明也都有其连续性。B、 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思想和观念体系,长期以来指导着中国人的思想和生活,指导着人们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中国和其他各国的关系。C、 文明也有着自我更新甚至改变,从这个角度来看,古代人类创造的诸多文明中,有一部分的确是完全中断了。D、 关于文明的延续和中断,不能仅仅以中华文明为尺度来下结论或判断,应该了解不同的文明,并对它们进行比较研究。二、 古诗文阅读(3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李士谦字子约,赵郡平棘人也。髫龀丧父,事母以孝闻。母曾呕吐,疑为中毒,因跪而尝之。伯父魏岐州刺史玚,深所嗟尚,每称曰:“此儿吾家之颜子也。”年

8、十二,魏广平王赞辟开府参军事。后丁母忧,居丧骨立。自以少孤,未尝饮酒食肉,口无杀害之言。至于亲宾来萃,辄陈樽俎,对之危坐,终日不倦。李氏宗党豪盛,每至春秋二社,必高会极饮,无不沉醉喧乱。尝集士谦所,盛馔盈前,而先为设黍,谓群从曰:“孔子称黍为五谷之长,荀卿亦云食先黍稷,古人所尚,容可违乎?”少长肃然,不敢驰惰,退而相谓曰:“既见君子,方觉吾徒之不德也。”士谦闻而自责曰:“何乃为人所疏,顿至于此!”家富于财,躬处节俭,每以振施为务。州里有丧事不办者,士谦辄奔走赴之,随乏供给。其后出粟数千石,以贷乡人,值年谷不登,债家无以偿,皆来致谢。士谦曰:“吾家余粟,本图赈赡,岂求利哉!”于是悉召债家,为设酒

9、食,对之燔契,曰:“债了矣,幸勿为念也。”各令罢去。明年大熟,债家争来偿谦,谦拒之,一无所受。他年又大饥,多有死者,士谦罄竭家资,为之糜粥,赖以全活者千万计。收埋骸骨,所见无遗。至春,又出粮种,分给贫乏。赵郡农民德之,抚其子孙曰:“此乃李参军遗惠也。”或谓士谦曰:“子多阴德。”士谦曰:“所谓阴德者何?犹耳鸣,已独闻之,人无知者。今吾所作,吾子皆知,何阴德之有! 选自隋书隐逸传4、 下列句子画线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 )A、 后丁母忧,居丧骨立 丁忧:遭遇父母丧事B、 每至春秋二社 社:古代祭拜土神的活动C、 赵郡农民德之 德:感激D、 此乃李参军遗惠也 遗:遗留5、 比较下列两组

10、句子中画线词语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1)、以自以少孤,未尝饮酒食肉 躬处节俭,每以振施为务 (2) 、所尝集士谦所,盛馔盈前 所谓阴德者何A两个“以”字相同,两个“所”字也相同 B两个“以”字不同,两个“所”字也不同C两个“以”字相同,两个“所”字不同 D两个“以”字不同,两个“所”字相同6、 下列叙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 事母极孝,怀疑母亲中毒,亲尝呕吐物,李玚称李士谦是李家的颜回。B、 母亲去世后,李士谦不轻易喝酒,除非亲朋好友到他家作客才喝。C、 李士谦乐善好施,遇到灾荒,一次就无偿送给乡民粟数千石。D、 李士谦造福乡里,不为留名,甚至连他的子

11、女也不让知道。7、 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其后出粟数千石,以贷乡人,值年谷不登,债家无以偿,皆来致谢 今吾所作,吾子皆知,何阴德之有!”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89题。(8分)金陵怀古刘禹锡潮满冶城渚,日斜征虏亭。蔡洲新草绿,幕府旧烟青。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后庭花一曲,幽怨不堪听。 注:冶城:东吴当年冶铸之地,位于金陵府治西北。征虏亭:东晋征虏将军谢石的哥哥谢万曾送客于此亭。8、 简要分析首联的情景关系。(4分)9、 尾联是如何借古讽今的,请作简要赏析。(4分)10、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甲、乙两题任选一题作答;如果两题都答,则按甲题计分。)(6分)甲:

12、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杜牧阿房宫赋)乙、-,余独好修以为常。 (屈原离骚) -,使我不得开心颜。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塞上风云接地阴。 (杜甫秋兴八首)其间旦暮闻何物?-。 (白居易琵琶行)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范仲淹岳阳楼记)楚天千里清秋,-。 (辛弃疾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三、 (2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人生若茶细细品孙守名 习惯上,人们往往把人生分为四个阶段:懵懂无知的童年、朝气蓬勃的青年、沉稳坚韧的壮年和暮色苍苍的老年。段段人生路,各有其特点。从地平线上第一缕晨光

13、初显出发,沿着坎坷崎岖的路途艰难行进,最终走向残阳如血和蓦霭沉沉。这似乎显得有些悲壮,但我们每个人确实就是这样完成着一生的行程,最终消失在群山的背后。 其实,就人生而言,孔子站在滚滚东流的黄河水边曾感慨万千地说过:逝者如斯,不舍昼夜。这句话有些寒气逼人!时光流转,倏忽而逝,对短暂的一生来说,每一分每一秒都令人感到握住它的必要;否则,当所有的时日从身边悄悄遛走,满脸皱纹的我们定然哀叹不已。 孔子恪守着对日月的承诺,一步步走向他人生的巅峰。“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七十以后呢,孔老夫子没有再往下说,因为他“寿终七十三”。你看,孔子把自己的人生过得多么充实,多么豪迈,多么令人感慨不已啊!我们中的哪一个位又能像他那样执着地迈着坚毅的步伐,去步量苍茫的人生呢? 人生若茶,耐心品味,定会气象万千。假如我们能在尘世生活八十年,那么大可以把这段黄金般的日子从中间一分为二。前段时光,我们会怀揣着童稚和信念,向一座巍峨屹立于远方的高山出发。沿途我们看取鲜花铺地,万紫千红,听到群鸟鸣唱,嘤嘤成韵。突如其来的骤雨和漫天的雷鸣激越着灵魂,越发使你感到宇宙的苍茫和责任的神圣。终于,在一个如期而来的午后,你登上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