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安塞腰鼓教学反思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98082885 上传时间:2022-08-09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4.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安塞腰鼓教学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安塞腰鼓教学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安塞腰鼓教学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安塞腰鼓教学反思(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安塞腰鼓教学反思 ?安塞腰鼓是刘成章先生的散文名篇,这篇课文文质兼美,语言激情澎湃,铿锵有力,思想内涵丰厚,特别是其中一些写意的语句,含义深刻,发人深思。小编今天为大家带来安塞腰鼓教学反思,一起来看看吧!安塞腰鼓教学反思【1】1.在课下让学生做批注上课进行思想的交流、碰撞时,可能会出现热情不够、不敢叙述的现象,而他们不少人却是做批注了。就可以在上课的时候针对文章的个别局部让学生小组交流一下,这样再答复时就可能会更加敢于叙述,因为可能从同组的同学那里找到了相似或相同的解读。另外,组内交流时,组内成员也可能看到自己没有注意到而其他同学注意到的解读。2.有些问题可以以选择的方式让

2、学生判断,如句与句的排比,段与段的排比。可以先讲完这三种排比再去找句子判断而不是找到句子去问他们这句话用了什么手法,那种排比?3.排比与反复共同使用更加增强了气势,要比单用一种更加有力,所以本文作者才将两种结合使用。4.公开课冷场时或需要检测反应时,可以叫课代表或用同学推荐同学的方式解决这一问题。安塞腰鼓教学反思【2】新课标认为语文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我的理解是这揭示了阅读教学的本质属性对话性。围绕这一属性,教学过程中要突出三个注重,即注重情境创设,为对话营造气氛;注重朗读感知,为对话夯实根底;注重内外勾连,为对话丰盛内涵。上课时,先播放了一段安塞腰鼓的视频,让同学们对安

3、塞腰鼓有直观的感受,并且将自己的感受用一个字、一个词、一句话叙述出来,然后教师对安塞腰鼓进行简要的介绍。带领这样的感触与了解让同学们以小组合作的方式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大声地朗读课文,即本次课的第二板块:读腰鼓。朗读完成之后,小组之间相互展示、点评,第三板块:品腰鼓。找出文章中运用修辞手法的语句,体会其作用。首先要求学生独立勾画,然后小组交流,并且讨论:你所勾画的语句或语段是怎样传达自己的感受的?提示:可从句式、用词、修辞手法等角度考虑第四版块:悟腰鼓。理解课文所叙述的情感。作者借对安塞腰鼓的赞美,叙述了对黄土高原人们那种发奋向上精神的赞颂以及对那种强大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的赞美之情。最后,模仿

4、文中的排比句写一句话或一段话,描写2022年奥运会开幕式时?击缶而歌的场面。体会并运用作者铿锵有力、富有节奏感的语言。教学中,展示视频很好地将学生引入课堂情境,激发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对安塞腰鼓简练的介绍使得学生对其有所认识,加深印象。但在读腰鼓这一环节中学生是先读课文,教师只是要求学生读出节奏、重音,把握语速和语调。因为学生的朗读,没有波及到作者写作意图的领悟,整个朗读过程学生表现热烈整个课堂氛围看似热闹,但学生只是会读但却并没有读懂,显得有些华而不实。其次,在品腰鼓的环节中,学生没有读懂,在勾画出传递自己感受的句子,去品味那份属于自己的感受时,语言就显得苍白所以这一环节有些遗憾。而且由于学

5、生对句式等知识没有接触过,所以即使给出提示学生也很疑惑,以至于出现了短暂的冷场。所以这一环节应先给出例如,以便让学生有所参考,这样课堂氛围就会活泼很多。学生的仿写环节,由于有了对安塞腰鼓宏大场面的感受,学生在看到由2022个击缶队员表现的同样盛大、壮观的?击缶而歌时,很容易被感染。挑一两个句子或一段话仿写,对七年级的学生而言难度并不大,因此这一环节我个人还是比拟称心的。总而言之,这节课一个课时完成以上三个学习目标有些紧张,前两个根本达成,但第三个目标由于时间紧凑,没有很好的完成,学生并没有真正感受到属于安塞腰鼓和黄土高原人民的精神。安塞腰鼓教学反思【3】俗语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山水有一

6、方的风情。当我们的目光掠过繁华而又精致的大都市,也许会为那里的珠光宝器、灯红绿酒所陶醉。然而,当你在漫天黄尘中看到一场鼓乐喧天的盛宴,那激情四射的震撼力一定会让你热血沸腾,那种种的浮华和娇柔,就会遁形得无影无踪,只有“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 所以,在教学?安塞腰鼓一课时,我希望学生能从陕北高原的“歌手刘成章的吟诵中着重体会“安塞腰鼓的冲天激情和生命力的张扬。由于不足必要的多媒体设备,学生很难从感性上认同安塞腰鼓。我就引用一位美国研究者的感慨:“没想到温良敦厚的民族舞蹈中,还有这样剑拔弩张、野性未泯的一支。学生都还记得香港回归庆典上那气势恢弘的欢庆锣鼓,静想一分钟,就进入情境。学生自由诵读

7、本文,都能体会出文章的力量之美,能读出几分铿锵。让他们为安塞腰鼓加一个定语,大多项选择择“激情四射、豪放火烈、奔放的生命等等词语,对感情的把握很到位。则,安塞腰鼓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和流传下来的呢为什么我们的中原腹地听不到这昂扬的生命音响呢我和学生一起回忆历史。西北,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源地,曾拥有过强秦、大汉、盛唐的雄睨世界。陕北高原自古就是边关要地。秦时的大将蒙田曾率30万大军镇守陕北防匈奴入侵:北宋范仲淹等文臣武将率兵抵御西夏入侵;明朝“延绥镇长城,几乎承当明朝中后期北方边境一半的防务。西北高原上的安塞腰鼓,在古战场上,遇敌来袭时,是报警的讯号;作战失利时,是求援的呼声;两军对垒时,是助威的

8、号角,赢得胜利时,是庆功的笙歌。古代战场上擂鼓鸣金的场面永远消失了,然而这种张扬激情与力量的仪式,却深深根植于陕北高原古老的土地上。则,本文仅仅是在歌颂安塞腰鼓吗学生略做深入思考,就会发现文章是借歌颂安塞腰鼓,讴歌生命中奔腾的力量、讴歌冲破束缚阻隘的强烈愿望、讴歌阳刚之美、讴歌痛快淋漓的生活和表现以及奋斗不息的黄土高原人!但是问题出来了:西北一向是贫瘠落后的代名词,至今还处在被开发之列,作者如此倾情颂扬,却说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难道是在讴歌贫穷吗学生的答案是否认的。作者讴歌的不是西北的贫瘠落后,而是渴望挣脱贫穷落后的西北高原人!因为“消化着红豆角角老南瓜的躯体并没有因生活的贫穷和封闭而丢失希望。“创世的激情始终奔突不息,盼望搏击,希望不泯,而这种不向环境低头的精神就会打破落后的枷锁,获得重生!这篇文章喷涌四射的激情又是如何表现出来的呢学生很容易发现排比的运用在文中比比皆是,这种增强语势的修辞最适合激情的抒发。经过讨论,大家又发现本文句式上很特别,多用短句。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我特意找到鲁迅先生的?纪念刘和珍君的第一句话:“中华民国十五年二十五日,就是国立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十八日在段祺瑞执政府前遇害的刘和珍杨德群两君开追悼会的一天,我独在礼堂外徘徊。让学生体会,长句适合叙述深沉、压抑的情感,短句那么因语句铿锵,简洁有力而使文章结构紧凑,便于抒发奔腾昂扬的情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