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信息化建设分析论文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98078156 上传时间:2024-01-2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6.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利信息化建设分析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水利信息化建设分析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水利信息化建设分析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水利信息化建设分析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水利信息化建设分析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水利信息化建设分析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利信息化建设分析论文(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以水利信息化促进和带动水利现代化,是水利部的大政方针。今后数年, 大量资金将投入到水利信息化建设中,必然将形成巨大的高科技市场。对于水利 行业来说,信息化建设既是机遇,又是对体制与机制的挑战。国家投入的大量资 金,能否达到预期效果,是否可以满足水利现代化的需要,这是我们应该认真思 考的课题。其实,建设实施此类高科技项目的关键并不在于技术,而在于思路和 体制的创新,在于管理思想与管理模式的再创造。更为重要的是,信息化需要充 分市场化,让最优秀最有实力的企业参与竞争,有效地降低信息化的风险。水利 信息化建设需要有专业化的IT企业提供持续性的技术支持与技术服务。行业和 专业应用软件必需是熟悉本行业本

2、专业的软件企业承担开发和维护任务。1水利信息化建设呼唤新的管理思想与管理模式水利信息化中的各类建设项目,有较高的科技含量,技术更新换代很 快,其中许多高新技术的应用本身就是研究课题,因此水利信息化建设项目又具 有“科研项目的基本特征和基本属性,很容易被当成科研项目按照传统的项目 攻关、鉴定、报奖的老套路去运作,项目完成评奖之后,其运行维护和升级换代 过程中的技术支持与技术服务则无人问津,从而导致建设单位陷入困难境地。另 一方面,按照传统方式运作的“科研项目在攻关和实施过程中所获得的大量科研 成果,常常被束之高搁,不能快速地转化为生产力并有效地服务于市场的需要, 这种尴尬局面我们大家都并不陌生。

3、众所周知,在IT业界、信息化建设、计算机应用这些高科技领域中, 硬件、系统、软件等方面都有许多共性,具有较大范围的技术复用性。而类似的 信息化建设项目,如果各地区各部门仍然各自为政各行其事,必然造成大量的重 复科研和重复开发,规范化和网络信息的兼容性将更为突出,这对于水利信息化 大系统来说,很难达到系统整体最优。也有专家认为,信息化不是一个“项目 而是一个“过程。从行业系统来说,的确应该是一个“过程,而这个“过程又是 由许多单个“项目或子系统构成的,因此本文所讨论的仍然局限在项目的层次 上,“过程的概念太大,暂且回避。实际上,水利信息化建设项目既是科研项目,又是建设项目。我 们如果按照后者去思

4、考,就有可能走出“科研项目的管理“误区,实现“建设项目 的预期目标,完成汪恕诚部长“以水利信息化带动和促进水利现代化的既定任务。 为了不至于使水利信息化建设项目陷入传统科研项目的老套路,我们需要的是 “科研项目管理思想的再创造,管理模式的新探索。2开发水利信息化建设中的软件产品需要寻求新的解决方案水利信息化不论是项目还是“过程,都必然涉及到许多具有行业和专 业特色的软件系统或软件产品的开发,实践告诉我们,开发这些系统或产品需要 寻求新的解决方案。2.1开发具有行业特色的专业应用软件产品需要探索新路水利行业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与复杂性,涉及面宽,专业众多。水利信 息化的内容十分广泛,建设项目的专业性

5、技术性都很强,就连一些用于常规勘测 设计的专业性应用软件,也让许多实力雄厚的软件公司颇感头疼。我们知道,专 业性应用软件,一方面是开发难度大,投入大,风险大,失败率高,不懂专业技术 的程序高手是写不出象样的专业应用程序的,而专业水平很高但却玩不转计算机 的工程技术专家仍然无能为力;另一方面是专业应用软件的用户群有限,并不象 操作系统、字典软件、办公软件、字处理软件等通用软件,有庞大的用户群可以 很快收回开发投资。因此,聪明的软件企业很少有胆量投入此类软件的开发,许 多目前用于生产的专业应用软件,基本上是专业技术人员自行开发,自编自用, 很少能形成规模化的商品软件。这些软件的系统性、兼容性、可扩

6、展性和用户界 面等等方面都很难达到商品软件的水平。不理解专业技术的计算机高手或软件公司开发专业应用软件这条路很 难走通,这一点不会有更多的异议。另一条路是专业技术人员与计算机程序员相 结合来开发专业应用软件,这是一个很容易被许多人接受的但却并不一定是很成 功的结合。我们曾经有过这样的实例经验,效果并不理想。这样的结合用一个并 不恰当的比喻:语言文化习惯思维都各不相同的跨国婚姻,在某些情况下是成功 的,但失败的也决不在少数。工程技术人员知道(但计算机程序员并不知道),工程技术语言具有一定 的“揉性例1如在结构稳定性计算中,边界条件、计算参数、物理模型、数学概化、 设计原则、计算理论、规则标准、工

7、程经验、分析方法等等,都具有一定的可变 性或柔韧性,甚至对某些重大技术问题的把握还很可能因人而异,这就让程序员 很难理解。而计算机语言则是刚性的,在程序编写中错一个字符,计算机就会 拒不执行!当然,优秀的程序员有办法解决此类问题,但关键仍然是对所要解决 问题的对象能够透彻理解。的确如此,虽然开发此类专业应用软件具有很高的工程科研价值和工 程应用价值,但却没有专业化的软件队伍系统地推出公认的拳头软件产品,这就 是专业应用软件的尴尬。弥补这一奇怪现象的根本途径是探索新路,寻求新的解 决方案。2.2实践证实并不理想的开发专业软件产品的解决方案国内一家颇具名气的勘察软件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与笔者交流时,

8、提 出了一个“三结合的解决方案:一个专业技术人员,一个计算机程序高手,一个专 业与计算机之间的协调人员(专业技术与计算机技术之间的“翻译),以这样的三 人结合形式的开发小组或开发团队来完成专业应用软件的开发,可以弥补专业技 术与计算机技术之间的结合缺陷。想法很好,也有新意,但效果如何?笔者却不 敢恭维。笔者曾经参加过几次日本专家咨询中国大型水电工程的专题技术研讨 会,会上的日文翻译员对于常规应酬性内容的翻译没有任何困难,但一涉及到专 业技术性问题就很难翻译出双方都较为满意的效果,中日技术人员之间只好改用 互相都较为憋足的英语对话,或者干脆互相在黑板上写繁体汉字来表达专业概念。 这里我们不可能要

9、求一般翻译人员在专业技术上达到专家级水平,然而达不到专 家级水平又无法理解专家们的技术和学术思想,当然就不可能用不同的语言准确 地表达出来,这是翻译的尴尬。如果翻译在专业技术上达到了专家级水平,这时 翻译本身就是专家或专家本身就是翻译。因此,这里的“三结合的关键是“翻译,一旦“翻译的素质可以达到专 业技术与计算机技术都很高的水平,专业技术人员和计算机程序员就有可能被 “翻译所替代,这样的“翻译就是我们梦寂以求的复合型人才。这种人才实际上在 各行各业都有,用于生产中的各类专业应用软件,很多就是此类人才开发的,只 是这些人才较为分散,难以形成团队气候,更难以达到专业化商品化系统化规模 化的水准。2

10、.3以项目带动产品的思想为开发专业软件产品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以项目带动产品的思想,听起来有些别扭,因为许多企业都是以产品为主,国内外成功的高科技企业也多以自己响亮的拳头产品为立足之本。微软 有Windows和Office系列产品,金山有wps、词霸和“毒霸等产品系列;联想则 有占足够市场份额的硬件产品系列。这就固定了人们对企业以“产品为主的习惯 概念。其实,也有完全依赖于项目的企业,例如建设施工企业,没有建设 项目,施工企业就不能生存。勘测设计企业也是以“项目为生存空间的企业。以项目带动产品的思想并不是我们今天的发明,早已有许多成功实例。 熟悉GIS领域的IT业界人士都知道美国的Mapinf

11、o公司,她的MapInfo产品系列 通过十多年的发展已经遍及全球 58个国家和地区,我国水利水电行业也有 Mapinfo的用户,北大方正的Mapinfo事业部即为与该公司共同组建的 MapinfoChina。而Mapinfo最初就是几个大学生的毕业课题(也可以说是项目)。类似的学生级别的课题(项目),后来成为产品的成功实例,在国内外的高校和 科研单位中还有许多。项目还可以推动技术进步,带动高科技市场。著名的南水北调中线 工程,1995年在丹江口召开的工程地质勘察大纲讨论会上,作出了勘察资料全 部进入计算机的明确规定,随后的中间技术讨论会、工作检查等环节,均严格按 照规定要求执行。几年之后,沿线

12、参加该项目的五省市区的勘察队伍的计算机应 用水平大大地上了一个台阶,同时也产生了一些专业应用软件“产品。将整个水利信息化建设看成是由许多项目所组成,这一“项目思想, 可以使我们逃离专业软件产品的尴尬境地。因为在实施众多信息化建设项目的过 程中,先前项目的许多科研成果可以用于后续项目,建设中的许多软件产品也具 有较大的复用性,同时再将专业软件的投入与信息化建设项目的需求相结合,就 可以归纳、提练、概括和总结出优秀软件产品,再经过深加工,进一步开发出通 用性强、功能齐全、符合行业标准、满足专业需求的专业软件精品,造就出水利 行业真正的专业软件产品供应商,这就是走出科研项目的误区,解决专业应用软 件

13、的开发难题,既完成了项目建设又获得了软件精品的全面解决方案。3水利信息化建设呼唤专业化的建设队伍按照“建设项目的建设程序,水利信息化建设项目同样也应该遵照规 划设计、批准立项和实施建设等建设程序,有别于工程建设项目的是更为强调升 级维护、技术培训、技术支持与技术服务。显然,按照这样的思路去要求的建设 队伍,完全有别于承担“科研项目的高校和科研机构,也有别于大众化的计算机 公司,取而代之的应该是具有科研实力和熟悉水利行业特点的综合性IT企业。企业信息化建设可以由通常的IT商家提供全面服务,但存在的问题是, 企业本身对信息化不很懂行,又没有一家中立的评测或咨询机构来为企业信息化 诊断把脉,而众多对

14、情况各异的企业并不是很了解的IT商家,声称要为企业信 息化作贡献,企业仍然疑虑重重,担心被那些不太正经的IT商家蒙骗。只有对 企业特色有充分理解,能为企业提供持续性的技术支持与技术服务,企业信息化 的速度和质量才可能有保证。行业信息化的要求远远高于企业信息化,更需要深刻理解行业特色的 专业化IT企业担此重任。这样的IT企业,将信息化建设项目甚至科研项目,按 照市场规律去运作,为建设单位解除了项目建成后的技术支持与技术服务的后顾 之忧,满足建设单位的需求,适应了行业信息化建设的特色,发展前景十分广阔。著名IT评论家方兴东年初在计算机世界报撰文信息化规划害死 人?指出,信息化的最核心价值是规划,信

15、息化的重要内涵是市场化。在传统 体制和机制下产生的信息化规划,被方先生辛辣地批为“八股文。显然,闭门造车 是肯定有问题的,解决方案就是走市场化的道路,呼唤最优秀、最熟悉行业应用 的专业IT企业共同竞争,降低风险。4水利信息化建设的专业化IT企业应运而生笔者近年来与一些从事水利信息化建设的IT企业界朋友交流思想,互 相有所启发也有共识。98大洪水后,水利建设投入巨大,本身就构成了巨大的市 场。水利信息化被提上了议事日程,这又是一块巨大的高科技市场。一些对市场 较为敏感的先知先觉者,早已抢先一步,水利信息化建设的专业化IT企业便应 运而生,这正是市场的力量。协作网的合作伙伴东方世纪金水科技有限责任

16、公司(以下简称金水科 技)就是一家先知先觉的IT企业。金水科技的前身是2000年3月由贵州省水利 勘测设计研究院出资1000万组建的贵州东方世纪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关于这家 企业的发展和优势,本刊已经作了连续报导,目前公司总部已进驻北京,贵州东 方世纪作为公司本部继续在贵州发展。根据笔者的系统性思考和与公司高层领导的广泛交流,金水科技的优势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4.1技术和人才优势贵州省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贵州省院)是国家建设部发证认 可的水利行业的综合甲级院,当然具备承接大型水利勘测设计项目的资质,其工 程技术实力是可信的,这是金水科技公司的专业技术支撑。贵州省院从上个世纪 九十年代开始,长期重视计算机技术在行业专业中的应用,制定了一整套鼓励和 奖励专业软件开发应用的政策办法,极大地促进了新技术的应用,从而激励和造 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