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辽宁省博洛铺中学九年级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98069510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材】辽宁省博洛铺中学九年级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新教材】辽宁省博洛铺中学九年级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新教材】辽宁省博洛铺中学九年级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新教材】辽宁省博洛铺中学九年级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新教材】辽宁省博洛铺中学九年级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教材】辽宁省博洛铺中学九年级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教材】辽宁省博洛铺中学九年级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精品资料最新精品资料最新精品资料期中测试九年语文试题(语文版1.2.3.6单元)(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20分)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一)(二)(三)一、积累与运用(3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北京四中网校A狡黠(ji)仆役(y)脂粉(zh)坦荡如砥(d)B呵护(h)谩骂(mn)阔绰(chu)惴惴不安(zhu)C玲珑(lng)脊梁(j)抹杀(m)贻笑大方(di)D猗郁(y)脱臼(ji)诓骗(kung)彬彬有礼(bn)2下列每组成语中各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2分)(1)前呼后拥无动于中自欺欺人刻不容缓()(2)再接再励地大物博无独有偶笑逐颜开()(3

2、)费尽心计诲人不倦死心塌地无理谩骂()(4)各得其所求神拜佛世外桃园怀古伤今()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这次艺术节办得栩栩如生,全校师生交口称赞。B约翰先生跟别人一样,总把许多无中生有的事信以为真。C老师几句点评,使我茅塞顿开:“啊,这篇文章原来还有这么深刻的内涵。”D北京故宫中的这个古鼎世间罕见,但无独有偶,在台北故宫中也有一尊。4下面两个句子各有一处语病,请在原句上修改。(2分)(1)迎面吹来一股寒风,不禁使我打了一个寒噤。(2)“十一”长假期间,滔滔不绝的游客使各地风景区热闹非凡。5以“爱心”为陈述对象,仿造下面的句式,续写两个恰当的比喻句,使之构成一组排比句。

3、(2分)爱心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贫病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_,_;爱心是_,_。6在下面语段的横线上依次填入词语最准确的一项是()(2分)一位哲人说过,自然是伟大的一部书:“_你认识了这一部书,你在这世界上寂寞时便不寂寞,贫困时便不贫困,苦恼时有_,挫折时有_,软弱时有督责,迷失时有_。A只有 鼓励 方向 安慰B只要 安慰 鼓励 方向C只要 方向 努力 安慰D只有 鼓励 安慰 方向7名著阅读填空。(3分)祥子的泪要落下来。他不会和别人谈心,因为他的话都是血作的,窝在心的深处。(1)本段文字选自小说_(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发生在祥子身上的两件事。8古诗文默写填空。(15分)(1)

4、秋水时至,百川灌河。_,_,_。(2)一曲新词酒一杯,_。(3)萧关逢候骑,_。(4)曾子曰:“_,任重而道远。”(论语)(5)使至塞上中诗人自比,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幽微难言的情感的诗句是_,_。(6)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道尽千载离人心愿的句子是:_,_。(7)如果说龚自珍是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来吟唱凄风无情、落花有意的生命之歌,那么,李商隐在无题中则用“_,_”来倾诉思念不尽、泪水难干的绕指柔肠。(8)子曰:“富而可求也,_,吾亦为之。”(论语)(9)古诗中有许多有“酒”字的诗句,请写出连续的两句:_,_。二、古诗文阅读(10分)阅读下面甲乙两段选文,回答913题。

5、甲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而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选自鱼我所欲也)乙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晏子自称)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矣”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者。(选自晏子春秋)注释:景公:齐景公霁:雨雪停止,天放晴堂侧陛:堂,朝堂陛,台阶逸:安乐,安闲

6、闻命:齐景公自谦的话,意为听您的话9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1)万钟于我何加焉何加:(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3)公被狐白之裘被:(4)乃令出裘发粟乃:10翻译下列句子(2分)(1)此之谓失其本心(2)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11文段(甲)中画线句子强调的是:(2分)12文段(乙)所讲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2分)三、现代文阅读(4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1317题(14分)超越生命的常规非洲的尼日尔河流域有一个很大的市场,很特别,整个市场卖的都是野味。有很多野生穿山甲、鳄鱼、大号蜥蜴,甚至有卖梅花鹿、斑马和猴子,这些东西在国内都早已禁售、禁食。有一次我们为了招待国内来考

7、察的官员,特地驱车一百多公里,带他们一起去采购野味。鳄鱼栏一般人不敢靠近,只叫我的老司机丹尼尔替我们去选购,我们一行人则直接去挑选穿山甲。穿山甲被捕获以后,出于恐惧或是自卫的本能,总是把躯体紧紧蜷缩着,卷成一圈。一般购买程序是这样的:买主选定以后,卖方黑人便用力把穿山甲拉直,开膛破肚,取出内脏丢弃,将身躯清理干净,再用铁夹夹着放到火盆里烤灼,直到其身体上的鳞甲全部脱落。那天货源颇丰,围栏里放满了许多卷成圈的大小不一的穿山甲。那些官员便拣大的挑了几只,并声称要亲眼看着宰杀才放心。一个黑人小伙提起最肥的一只,动作娴熟地准备把它拉直,费了半天力,却怎么也无法把那蜷缩的躯体拉开。这下所有人大奇,那小伙

8、十分难堪,便一下又一下把那穿山甲往地面上摔去,边摔边解释说,穿山甲遇痛就会将躯体伸张开。不曾想连摔几下,眼见它原本惊恐的小眼睛早已闭合,尖尖的嘴角挂出一缕鲜红的血丝,身体却始终未见张开,反而越蜷越紧。我们不忍目睹,便摇手示意作罢。那黑人小伙兀自不甘心,直接拿铁钳夹了放到火盆上灼烧。待到鳞甲脱尽,焦味弥漫,那穿山甲仍然保持原状。这下黑人黔驴技穷,对我们无奈地摇摇头,说这只穿山甲一定有了什么毛病,不可食用,随即顺手将其甩落在身后的沙土地上。接下来另选的两只宰杀工作都十分顺利,不到五分钟便完成了。我们和黑人正在付钱找钱,却十分意外地发现,原先那只被丢弃在地上的穿山甲竟慢慢地伸直了躯体,把眼睛眯开一条

9、线,接着一阵抽搐,僵硬挺直,彻底没了气息。随着它躯体的伸展,我们震惊地看到,在它摊平的肚皮上,竟蠕动着一只粉嫩透明的小穿山甲,只有老鼠大小,身上的脐带仍与母体相连,小嘴慢慢张合,仿佛在无声地呼唤着母亲。_这场景惊得所有人目瞪口呆。刹那间我只觉得热血翻腾,须发皆张,几欲落泪。那只母穿山甲自身体重不超过十斤,却用血肉之躯历经摔打与灼烧,至死护卫着自己的孩子,被烤至半熟,竟还能保得孩子周全。那份精神之力,早已超越了生命的常规。1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3分)14第段画线句中,为何强调“最肥”?(3分)15第段画线句在结构和表达上有什么作用?(3分)16第段画线句为什么要写“我”的表现?(

10、2分)17你在生活中,是否感受过或者见到过这种“超越生命的常规”的爱,试出一例。(3分)(二)阅读下文,完成1821题(14分)动物为何不会迷失方向一家著名的研发定位图的公司曾做过一项民意调查,想弄清楚有多少人能够在陌生的地方辨别方向。来自13个国家的1.25万人参与了答题。结果表明,四分之一的人不借助专门的仪器就无法找到正确的方向;许多人承认,需要利用一些外在的标志来判断方向;只有7的人表示,总能找到所需的道路。与此同时,大多数填表人认为,方位辨别能力是一种天生的、少有的能力。事实确实如此吗?科学家们早就开始研究人是否具有辨识方向的天赋。古希腊时已有人思考,既然信鸽能够准确无误地找到回家的路

11、,人行不行呢?曾发生过许多猫、狗在离开主人几万米后又顺利找到主人的事;每年候鸟迁徙,飞行路线经年不变;通过给鸟系戴标环的办法,也发现一些飞禽能一次又一次地顺利返回祖先栖息地。这就让人得出结论,动物有某种类似罗盘或导航仪的“仪器”,能够帮助它们准确地确定方位。这种“仪器”被称作“生物罗盘”。多年来一直折磨着科学家们的问题是这种生物罗盘的工作原理。1975年,马萨诸塞大学的研究人员理查德贝克莫尔发现一组能够准确地朝北极方向移动的微生物。动物体内所寄居的这些微生物含有微量的磁铁成分,随后在鸽子等许多动物体内都找到了这种成分。科学家在人脑的灰色物质中也找到了这种磁铁成分。科学家认定,这种磁铁就是“生物

12、罗盘”的奥妙所在。但这一说法未能得到证实,所有研究停留于纸面上。其后的实验,从技术上复制这一罗盘的尝试以失败告终。而且,“动物和人之所以能够确定方位,是因为磁极的存在”,这种说法本身也引起了研究者们强烈的反对。果真如此的话,鸟类飞到了磁场异常区,绝对会晕头转向而且人类靠自身的生物机能就很难确定方位。工程物理学家、生物学家博士根纳季什韦佐夫也是对磁场理论“不满”的人之一。他的研究从一种假设开始,即只有在某个空间内频繁移动的生物才需要这一空间的定向能力。他说:“如果一个生物生长在一个固定的地点,无需移动,则事实上也就不需要知道方向。只有必须从A点到B点时,才需要罗盘。也就是说,只有在移动时定向系统

13、才需要启动。”在经过一系列的试验和测算后,什韦佐夫发现,当动物移动的时候,它的周围就会出现某种力场。这种力场是在循环移动与近地空间,即地球重力和昼夜更替共同作用下形成的。这种力会“晃动”动物的身体,仿佛一只无形的手。现在剩下的主要问题就是搞清动物是如何组织“定位机能”的。为此需要找到动物体内记录和解读物理场信息的专门器官。没费多少周折就找到了,这就是动物的前庭,即那个所谓的“生物罗盘”。无论从角度、精度,还是稳定性来说,它都远远高于“磁罗盘”。任何磁场或其他障碍物都不会对它造成任何影响。进一步的研究表明,数字信息是从前庭器官通过神经-独特的“导线”进入动物大脑的。什韦佐夫认为,真正的“地图”就储存在动物的“灰色物质”里。这种“地图”实质上就像全球定位仪所使用的定位图。区别仅仅在于,动物没有“误差”或“不准”这种概念,它们的一切都分毫不差。最主要的是,无论暴风雨,还是高压电线,抑或磁场异常,都不会影响它们的“导航仪”的工作。而且,所有这些带有“地图”的“生物仪”会一代代遗传下去。后代不用学习,天生具备这种能力。那么,人的方向辨别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