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电灾害预警应急救援预案(7页)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98063338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雷电灾害预警应急救援预案(7页)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雷电灾害预警应急救援预案(7页)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雷电灾害预警应急救援预案(7页)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雷电灾害预警应急救援预案(7页)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雷电灾害预警应急救援预案(7页)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雷电灾害预警应急救援预案(7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雷电灾害预警应急救援预案(7页)(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雷电灾害预警应急救援预案为了切实加强“雨季三防”工作,全面提高应对雷电天气期间出现重大事故灾害的综合管理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减轻或避免此类灾害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特制定本预案。一、工作原则1、雷电天气预警应急救援工作应当坚持防灾与救灾并重,以防为主的原则,认真做好灾前预警、灾中应急、灾后恢复重建工作。2、防灾救灾工作应当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救灾中以救治伤员为优先的原则,确保职工家属的安全。3、下属各单位以本预案为防灾救灾工作的总抓手,切实安排好本单位范围内的预警应急救援的各项工作,包括本单位范围预警排查上报、人员组织、暴雨天气期间的值班、物资储备管理等各项工作。4、应急

2、救援工作应当以物业站为中心进行资源整合、信息共享,人员集中调度,形成应急合力。二、编制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防雷减灾管理办法(中国气象局8号令) 雷电灾害应急预案制定参考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预案三、组织领导1、成立雷电灾害天气抢险救援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成员为-、-、-、-及各单位主管。2、领导小组的职责:加强灾害监测、预警系统的建设,决定预警救援预案的启动和终止,指挥和协调有关部门、其他组织和个人共同做好灾害的预警抢险应急工作,提高广大职工的防范意识,组织应急救援预案的演习工作,决定预警应急救援重大事项。3、各单位根据情况,建设本单位的预警救援组织机构及应急抢险队伍

3、,并将人员名单联系方式报物业站“440”调度值班室。4、雷电灾害预警应急救援工作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物业站“440”调度室,日常管理调度工作由杨会涛负责。 四、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雷电灾害的监测与预防、预警与预警响应、应急处置和后期处置等应急工作。五、雷电灾害的危害及应急重点雷电的破坏作用在于强大的电流、炽热的高温、猛烈的冲击波、剧变的电磁场,以及强烈的电磁辐射等物理效应,可以使建筑物、电器设备受损,信息网络出现故障甚至瘫痪,引起爆炸和火灾,造成人员的伤亡。雷电灾害主要分为直接雷击、雷电波侵入和雷电感应三种情况。直接雷击是指雷电通过人体、建筑物、线路、设备等对地放电产生的电击现象,主要危害

4、建筑物、供电设备和人;雷电波侵入是指雷击发生时,雷电直接击中架空或埋地较浅的金属管道、线缆,强大的雷电流沿着这些管线侵入室内,对室内电气设备产生的电击现象,主要危害建筑物内的电子设备、电器;雷电感应是雷击后巨大的雷电流在周围空间产生迅速变化的强大磁场,这种磁场能在附近的金属导体上感应出高电压,从而损坏与该导体连接的电子、电器设备。对人身安全的影响:雷电天气时,在空旷的野外行走、作业、耕作的人员易被雷电击中,造成人员伤亡。未安装有效防雷装置的建筑物易遭受雷电侵袭,导致建筑物毁坏、倒塌、起火燃烧,也可使建筑物内电源系统、信息系统瘫痪。对电力设施的影响:可造成电力设施损毁,导致电力供应中断,并可引起

5、火灾。应急重点区域:(1) 煤气站储气罐区。(2) 工广及生活区地面低压变电所(3) 通讯网络系统(4) 各厂网点、配电点六、雷电灾害监测预警及预防 (一) 、监测预警 根据雷电的发生、发展、移动等情况,及时发布雷电灾害预警信号,雷电预警级别依据可能造成的危害性、紧急程度和发展势态,分为级(较重)、级(严重)和级(特别严重),依次用黄色、橙色和红色表示。雷电黄色预警:6小时内可能发生雷电活动,可能会造成雷电灾害事故。雷电橙色预警:2小时内发生雷电活动的可能性很大,或者已经受雷电活动影响,且可能持续,出现雷电灾害事故的可能性比较大。雷电红色预警:2小时内发生雷电活动的可能性非常大,或者已经有强烈

6、的雷电活动发生,且可能持续,出现雷电灾害事故的可能性非常大。 (二) 预警预防 (1)雨季到来之前,物业站积极与地方气象部门进行联系,对居民楼、办公楼、变配电站所、危化品仓库等必须进行防雷设施检测的建筑,进行全方位的防雷设施检测工作,对于不符合标准规范要求的设施尽快向矿进行专题汇报,由有资质施工单位进行整改完善。在雨季到来前必须全面整改完毕。(2)雷雨季节要每日关注天气预报,经常与当地气象部门联系,提高雷电灾害预警能力。(3)相关单位及人员收到预警信息或看到雷雨云移近上空时,应采取下列措施: 停止户外、水上活动及登高作业,将人员撤至有防雷装置的建筑物内; 根据雷暴强度,停止易爆化学品的生产经营

7、活动; 涉及重要的部门,应做好相关电子设备的备份工作; 关闭门窗,不要站在外墙窗前,切勿触摸天线、下水管、金属门窗、护拦等; 远离带电设(备)施、空旷孤立的建筑物、树木等。 四、 应急预案启动和响应 (一) 应急预案的启动 当雷电灾害事故发生时,由物业站调度室视情况启动应急预案 (二)应急响应与紧急处置 雷电灾害应急预案启动后,应当迅速采取以下措施: 1、当雷电灾害事故发生时,物业站雷电灾害天气抢险救援领导小组领导应当带队赶赴现场。 2、物业站调度室迅速向矿调度室上报灾情。 3、通知滕南医院蒋庄矿门诊部做好雷击假死及爆炸烧伤等针对性救援。4、当危化物品受雷击爆炸时,通知消防大队迅速进入事故地进

8、行救灾。 5、物业站调度室积极与地方气象部门联系,严密监测雷暴移动动向,并通过媒体再次发出预警信息。 6、通知雷击所在单位及相关部门,采取有力措施,参与雷电灾害抢险救灾工作。7、 发生火灾时要启动相应的消防应急预案。8、在救灾过程中,要考虑是否应切断电、气、水源等,以避免二次灾害。 (三)应急结束 雷电灾害防御和应急处置预案终止,由物业站雷电灾害天气应急办公室决定。 (四) 信息发布和通报 雷电灾害防御和应急处置预案启动后,应及时向社会公布雷电灾害监测、预警、灾情等信息。信息发布由物业站雷电灾害应急办公室负责 五、 后期处置 (一)雷电灾害调查、鉴定与评估 1、物业站雷电灾害天气应急办公室负责

9、组织对雷电灾害的调查、鉴定、评估。如无力进行雷电灾害的调查、鉴定、评估的,应向上级报告。 2、雷电灾害调查、鉴定、评估结果及时上报矿调度室和属地气象局。 如雷击建筑物致使受损严重的,应通知有关部门进行安全性评估。 3、雷电灾害调查、鉴定、评估结果可作为雷电灾害救助、赔偿的依据。 善后处置由领导小组负责,做好受灾人员安置和救济款物的发放工作,确保受灾人员的基本生活保障。4、应急领导小组应当对受灾情况、恢复重建能力进行评估,制定灾后重建恢复计划,并组织实施。(三)建档归档 物业站雷电灾害应急办公室建立雷电灾害应急处置专项档案,归档备查。 六、应急保障 (一) 通信与装备保障 1、以现有的气象通信网

10、为主体,建立稳定可靠的气象信息通信系统。 2、确保应急期间通信畅通。 3、应当根据需要,与属地气象局协调,在抢险救灾现场建立移动式气象监测站或现场气象服务保障系统,为防雷减灾工作提供气象保障。 (二)应急支援与实施保障 1、加强重点防雷单位应急工程设施建设,组织实施防御雷电工程的建设和应急维护。 2、物业站雷电灾害天气应急办公室应当督促有关部门按照要求,做好雷电灾害的应急抢险救援工作。 (三)技术储备与保障 1、雷电灾害天气应急办公室应当建立雷电灾害应急专家咨询机制,由天气预报专家、防雷技术骨干组成,为雷电灾害应急救援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2、依托相应的气象业务机构,建立相关的雷电灾害应急技术支

11、持系统。组织相关机构和单位开展雷击风险评估工作,雷电灾害预警、预测和应急处置技术研究,做好雷电灾害应急技术储备。 (四)宣传、培训和演习 1、雷电灾害天气应急办公室应当充分利用广播、电视、互联网、报纸等各种媒体,加大对雷电灾害应急救援工作的宣传。 2、雷电灾害天气应急办公室应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应急知识教育、培训计划,对社会公众开展雷电灾害预防、自我保护,互救知识教育。 3、雷电灾害天气应急办公室可以根据需要,定期或者不定期地组织有关部门按照应急预案进行各种雷电灾害应急演习。 (五)监督检查 应当加强对雷电灾害应急救援预案执行情况的监督和检查,保证各项应急措施及时到位。对执行不力的单位,责令改正,

12、情况严重的予以通报批评。 七、 附则 (一)指导与协作 加强与属地气象局的交流与协作,接受气象主管机构的指导,提高防雷减灾预警能力和技术水平,积极争取上级主管部门的技术、设备和物资援助。 (二) 奖励与责任追究 1、奖励。对在参加防雷减灾、救灾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物业站应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 2、责任追究 有关工作人员由于玩忽职守,致使国家利益和人民生命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依据矿责任追究制度追究相关的责任。 发生雷电灾害后,有关部门谎报灾情或者知情不报,或者拒不履行应急处置职责,或者拒不配合、阻碍、干涉灾情收集和救助工作,致使国家利益和人民生命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由物业站雷电灾害天气应急办公室责令其改正,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的,对其主要负责人、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 (三) 预案管理与更新 1、物业站雷电灾害天气应急办公室应当结合我县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修改和完善,适时对本预案进行周期性评审与修订。 (四)发布实施日期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物业站 2014年4月24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