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宏观经济的绩效衡量与景气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98050573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4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章宏观经济的绩效衡量与景气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第二章宏观经济的绩效衡量与景气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第二章宏观经济的绩效衡量与景气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第二章宏观经济的绩效衡量与景气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第二章宏观经济的绩效衡量与景气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章宏观经济的绩效衡量与景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宏观经济的绩效衡量与景气(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 宏观经济的绩效衡量与景气第一节 国内生产总值的衡量一、经济活动的价值循环与核算体系 (一)经济活动的价值循环与核算的恒等式 宏观经济的运行通常可用一个国民收入与支出的价值流量模型来加以描述,如图2.1所示企业产品服务产品服务产品市场要素要素市场要素产品 服务产品服务家庭外国经济政府金融市场 图21 收入和支出的价值循环1.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对国民收入核算的三种方法是等价的。即在任一特定时期,总有:总生产总收入总支出(2.1)2. 等式(2.1)被称为国民收入核算的基本恒等式(Fundamental Identity of National Income Accounting),构成

2、了国民收入核算的基础。3. 图2.1还反映了另一个经济恒等式,即:国民储蓄国内投资对国外投资(2.2)(二)国民收入核算体系:又称国民经济账户体系,它是将国民生产总值作为核算国民经济活动的核心指标,认为创造的物质产品和提供服务的劳务活动都是创造价值活动的。1. 国民生产总值(简称GNP),它是指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国民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它是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五大总量指标中的核心指标。2. 国民生产净值(简称NNP),它是指一国以当年价格(或不变价格)计算的一年内用于销售的一切产品和劳务价值总和减去生产过程中消耗掉的资本 余下的部分,即是一定时期内新

3、创造的价值。3. 国民收入(简称NI),它是指一国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提供服务所获得的报酬总和,即工资、利息、租金和利润的总和。4. 个人收入(简称PI),它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个人所得的收入的总和。5. 个人可支配收入(简称DPI),它是指一国一定时期内个人可以支配的全部收入。二、国民生产总值的衡量方法(一)产品法1、通过将所生产的商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相加并剔除在中间生产阶段用掉的商品和服务来衡量经济活动。这种方法使用了附加(增加)值的概念。 2、产品法将一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定义为在一个固定时期内一国国内新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这个最终产品和服务是该国提供的全部产品和服务扣

4、除中间消耗物品后的余额。中间产品和服务是供生产消耗的,最终产品和服务是供人们消费的(投资和生活)。 最终产品价值=产品累计增加值3、在应用产品法核算GDP时,为了便于区分中间商品与服务和最终商品与服务,避免商品和服务的重复计算,通常采用分段计算方法,核算每个生产阶段的产品和服务的增值部分,然后把每一阶段增值部分加总起来得到经济的总产出,即增加值法。即: GDP=(国内各部门增加值)4、卫生、教育等无法计算增值的部门按该部门职工的工资收入计算5、产品法核算的基本规则:(1)市场价值:GDP是以市场价格来衡量一国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 而市场价格一定要有市场交易行为才能形成。这样,一国经济中有一些

5、经济活动不进入公开市场交易因而没有市场价格,也就无法计入GDP之中,这主要有两种情况:地下经济和非市场经济活动 地下经济(违规的 非法的)是指为了逃避政府管制所从事的经济活动,其产生的产品和服务的交易躲过了政府记录,没被计入国民收入中。 非市场经济活动,指那些公开但没有通过市场交易行为的经济活动,由于未通过市场交易,其产品与服务也未被计入国民收入中。(2)本期产出。GDP所包含的仅仅是当期生产的产品品和服务,不包括过去时期所生产的产品的购买和销售。 (二)(总)支出法1. 通过将产品的最终消费者的支出数额相加来衡量经济活动。2. 用总支出的方法来衡量国内生产总值,可以分为四大部分:消费支出(C

6、)、投资支出(I)、政府购买(G)和净出口(NX)。用Y代表GDP,则支出法计算的可用下式表达:Y=C+I+G+(X-M)【GDP=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净出口】 1)消费支出(C) 本国居民对最终产品和服务的购买,是一个国家总需求(支出)中最主要的一个部分。 消费支出又可以进一步分类,即耐用消费品支出(使用寿命较长(不含住房)、非耐用品支出(使用期较短)和对服务的支出(如医疗、保险、理发等)。2)投资支出(I) 增加或替换资本资产(包括厂房和住宅建筑、购买机器设备以及存货)的支出. 固定投资:购买新资本品、企业固定投资、住宅投资 存货投资:等于年末存货价值减去年初存货价值。(存货投资可以是正

7、数,也可以是负数。)3)政府购买(G) 指各级政府购买产品和服务的支出。包括政府在国防上的支出、修路建桥的支出以及提供警察、法院等服务的支出。 政府购买只是政府支出的一部分,政府支出中只有一部分才计入GDP,而其他有些部分,例如转移支付是不包括在GDP中的。 转移支付:如失业保险金、抚恤金等,是一种无偿资助行为,没有相应的物品或劳务的交换发生,不能直接导致产出的增加。4)净出口(NX) 指的是出口额减去进口额的差额,用X表示出口,用M表示进口,净出口NX就是 X-M。其中出口指的是外国对本国产品和服务的购买,进口指的是本国对外国的产品和服务的购买。 NX =XM NX可能是正数,也可能是负数。

8、(三)总收入法1. 通过将生产者收到的所有收入相加来衡量经济活动,包括工人得到的工资和公司所有者获取的利润。 2. 包括:劳动者的工资、资本所有者的利息、土地所有者的租金、企业利润、企业间接税、折旧 工资、利息和租金等这些生产要素的报酬 非公司企业主收入,特指不受人雇佣的独立生产者的收入,如医生、律师、农民和小店铺主的收入 公司税前利润,包括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股东红利及公司未分配利润等 企业转移支付及企业间接税 资本折旧,对资本所消耗掉的价值的货币估计值 统计误差3.Y(总产出)=工作+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统计误差=GDP4.总收入法的核算步骤: PI=DPI+

9、个人所得税+非税收支付 NI=PI+公司利润+社会保障金-政府转移支付-红利-利息调整 NI=劳动收入+业主收入+租金收入+企业利润+净利息收入 NNP=NI+间接税 NNP=GNP-折旧 GNP=NNP+折旧 GDP=GNP-NFP三、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的其他总量及关系1. 国民生产总值(GNP)和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区分。 GNP是按国民原则进行统计的。 GDP是按国土原则进行统计的。 GNP=本国居民创造的收入本国居民在国外创造的收入 GDP=本国居民创造的收入外国居民在本国创造的收入 GNPGDP本国居民在国外创造的收入外国居民在本国创造的收入NFP(净要素支付) 2.国民生产净值

10、(NNP)与国民生产总值 国民生产总值(GNP)资本折旧=国民生产净值(NNP) 国民生产净值(NNP):它是指一国以当年价格(或不变价格)计算的一年内用于销售的一切产品和劳务价值总和减去生产过程中消耗掉的资本 余下的部分,即是一定时期内新创造的价值。 3.国民收入(NI) 与国民生产净值 国民收入(NI):它是指一国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提供服务所获得的报酬总和,即工资、利息、租金和利润的总和 。国民收入(NI)=工资+利息+利润+地租 企业间接税是指企业交纳的营业税、货物税等税额,它是消费者支付的产品价格与企业得到的收入之间的差额。它不构成企业的收入,所以不包括在国民收入内。 国民收入包括参

11、加生产过程的所有生产要素所有者的收入总和,由五部分收入组成:劳动收入、业主收入、租金收入、企业利润和净利息收 入。国民收入(NI)=劳动收入+业主收入+租金收入+企业利润+净利息收入 国民收入(NI)+间接税=国民生产净值(NNP)4.个人收入(PI)与国民收入 PI=NI-公司利润-社会保障金+政府转移支付+红利+利息调整 PI=NI-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利润税-公司和个人缴纳的社会保险税+政府对个人支付的利息+政府和企业对个人的转移支付 =工资和薪金+企业主收入+个人租金收入+个人利息收入+政府和企业对个人转移支付-公司和个人缴纳的社会保险税 国民收入(NI)公司利润社会保险税+股息+政府

12、转移支付和利息支出+红利收入=个人收入(PI)5.个人可支配收入(DPI)与个人收入 DPI = PI-个人所得税-非税收性支付三、实际GDP与名义GDP.名义GDP(1)名义GDP: 是按现期价格衡量的最终产品与劳务价值。它没有经过通货膨胀校正 (2)名义GDP的变动 引起名义GDP变化的两个因素:商品和劳务实际产出量的变化。市场价格的变化。 名义GDP的变动既反映了实际产量变动的情况,又反映了价格变动的情况。2. 实际GDP(1)实际GDP: 是按不变价格衡量的最终产品与劳务价值。它经过通货膨胀校正(2)实际GDP的变动:实际GDP的变动不受价格变动的影响,因此,实际GDP的变动只反映出生

13、产的产量的变动。(3)实际GDP的作用:实际GDP衡量经济中物品和劳务的生产,反映经济满足人们需要和欲望的能力,因此,它较名义GDP,更适于作为衡量经济福利的指标。3. 实际GDP与名义GDP的比较: (1)某个时期名义国内生产总值与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的差别,可以反映出这一时期和基期相比的价格变动的程度。因为通过计算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和实际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可以计算出价格变动的百分比。(2)国内生产总值价格调整指数: GDP价格调整指数的概念:在同一年份中,名义GDP与实际GDP之间的差别则反映了产品与劳务的市场价格变动的影响。为了反映名义GDP与实际GDP之间的内在联系,必须去除价格变动的

14、影响,由此提出了GDP价格调整指数的概念。它是指名义GDP与实际GDP之间的百分比值。这一指数能够更加准确地反映一般物价水平走向,是对价格水平最宏观测量。 GDP价格调整指数的计算:GDP价格调整指数=名义GDP/实际GDP100% 4.GDP平减指数:(1)GDP平减指数:又称GDP缩减指数,GDP折算指数,是指没有剔除物价变动前的GDP(现价GDP)增长与剔除了物价变动后的GDP(即不变价GDP(constant-price GDP)或(实际GDP)增长之商。(2)计算公式:GDP平减指数=名义GDP实际GDP5. 实际GDP增长率与名义GDP增长率(1)名义GDP增长率的计算 计算公式:

15、名义GDP增长率=(本期的名义GDP-上期的名义GDP)/上期的名义GDP100% 算数技巧:两个变量乘积的百分比变动近似等于每个变量的百分比变动之和。即:设P表示GDP 平减指数,Y表示实际GDP。名义GDP=PY。则,(PY)变动的百分比(P变动的百分比)(Y变动的百分比)(2)名义GDP增长率与实际GDP增长率的关系名义 名义GDP增长率=实际GDP增长率+通货膨胀率 实际GDP增长率=名义GDP增长率通货膨胀率 名义GDP增长率=(1+实质GDP增长率) (1+ GDP平减指数升幅) 100%-1 实质GDP增长率(1+名义GDP增长率) /(1+ GDP平减指数) 100%-1第二节 储蓄与财富的衡量一、 国民储蓄的衡量 国民储蓄国内投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