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制度实现路径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98046646 上传时间:2023-04-2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5.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班级管理制度实现路径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班级管理制度实现路径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班级管理制度实现路径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班级管理制度实现路径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班级管理制度实现路径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班级管理制度实现路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班级管理制度实现路径(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班级管理制度实现路径一、班级管理制度的德育意蕴我国传统主体品德修养的提升强调“人”内在的精神力 量,而忽视了他律,忽视了德性培育过程中外在约束的机制 与功能1,即学校制度的育人作用缺失。发挥制度的德育规 范作用,有利于将道德原则和道德规则通过制度确定下来, 成为全体成员必须遵守的强制性规范,以此弥补个体修养提 升品德的不足。1.班级管理制度的内涵。班级管理制度是教 育制度的组成部分,它是通过确定权利义务规范师生主体行 为和调整师生间管理关系的活动体系及管理规则。班级管理 制度调整师生的权利、义务关系,营造良好的班级管理秩序, 旨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其目标的深刻与远大决定了班级管 理制度的内容必

2、然是复杂而系统的。从横向来看,班级管理 制度主要包括班级组织建设制度、班级日常管理制度和班级 活动管理制度三个大部分;从纵向来看,班级管理制度可以 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各种制度;二 是依据上述制度制定的校内规则;三是班级组织自己制定的 各种管理制度2。本文探讨的班级管理制度是指根据国家和 学校的规章制度,结合班级自身特点制定的班级管理制度, 主要包括班级组织建设制度、班级日常管理制度及班级活动 管理制度。2.班级管理制度与德育的内在逻辑关系。制度和 道德是规范人们社会活动的不同途径,但它们在起源上同根 同源,内容上相互渗透,功能上相互支撑3,因此学校班级 管理制度与德育之间

3、存在密切的逻辑关系。第一,学生品德发展是班级管理制度的目的性追求。合 理性是现代制度得以存在的根据,人们对制度的遵从以其正 当、合理为基础。合理的制度是通过正当的程序运行符合社 会大多数人的利益愿望的制度,它体现的是社会生活主体的 价值追求,因此具有得到主体服从和自愿遵守的真正权威 性。班级管理制度是工具合理性与目的合理性追求的统一, 工具合理性是指制度对班级管理活动秩序与效率的追求,班 级管理制度的目的合理性致力于学生自由全面平等的发展, 班级管理制度的目的性追求是其本质追求。强调制度促进学 生全面发展的功能,首先有利于班级管理制度本身的完善。 因为任何制度都是工具性价值与目的性价值的统一,

4、班级管 理制度对班级教育活动秩序的维持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 基础,学生全面发展理念指导下班级管理活动更加科学合 理;其次重视班级管理制度的教育作用有利于解决班级管理 活动中的教师权威的不合理利用、班级管理活动的功利主义 及控制主义倾向等问题。我国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德、智、 体、美、劳全面发展,其中学生品德发展是教育活动的核心 追求,因此班级管理制度对学生品德发展的追求不仅能够提 升班级管理制度的教育价值,且有利于班级管理制度自身的兀善。第二,班级管理制度具有丰富的德育价值。班级管理制 度向学生提出道德规则和道德原则的要求或者将一定的道 德要求通过制度体现出来而具有丰富德育价值。首先,班级 管

5、理制度中明确的行为规范要求是学生道德知识的来源。苏 格拉底认为,美德就是知识或者是智慧,人只会做自己认为 善的事情,不会故意作恶,美德首先建立在人们对自身及他 人认识基础之上,所以德育应该向人们揭示美德发展的应然 状态。尽管苏格拉底“美德即知识”的道德哲学命题遭到我国 不少学者的反驳,但是他强调道德教育的核心是使人获得关 于善的理性认识的观点得到国内外道德教育工作者的普遍 认可。学生品德是由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三部分 构成,其中道德认知是基础,是产生道德情感、道德行为的 必要条件。班级管理制度对学生行为规范做出了明确要求, 告诉学生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的同时,也明确或暗示学生 遵守制度

6、会得到肯定,违反制度要受到惩罚,这有利于学生 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因此,班级管理制度中对学生行为规 范的要求也是对学生进行道德知识教育的资源。其次,班级 管理制度的合理性为学生的品德发展提供价值导向作用。合 理的班级管理制度符合教育培养人的价值追求,其首要目的 就是培养有道德的人。从班级管理制度的本质规定和运作框 架中能够引出道德价值和道德规范,也可以将社会对学生的 道德要求通过制度规则表达出来。班级管理制度在价值指引 下规范师生在班级管理中的权利义务关系,班级管理生活中 的学生必然会对制度内在的价值产生心理认同,将制度的价 值追求内化为自身的价值追求,自觉加强自我品德修养。最 后,班级管理制

7、度所规范的班级社会关系,构成学生发展的 德性环境。班级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单位,是具有共同价值追 求和活动目标的社会群体。班级社会关系需要正式的规章制 度维持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合理的班级管 理制度不仅是对学生群体的约束也是对教师群体的规范。班 级管理制度一方面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其民主意识和 平等意识;另一方面明确教师在班级管理中的权利与义务, 既可以防止教师权威过度膨胀或权威消解,也要求教师承担 起管理育人的义务。班级管理制度规范的学生与学生之间角 色关系是民主、平等的,管理班级是全体学生的权利与义务。 马卡连柯认为:“平行教育影响”不会使学生总是感觉自己是 被教育的对象而导

8、致厌恶之感,使学生体验到自己才是教育 的主体,从而提高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4。班级管理制度 通过对班级社会关系的规范,为学生发展营造充满德性的教 育环境,有利于学生在班级管理活动中培养民主、平等和责 任意识。二、班级管理制度的正向德育功能教育功能是教育活动和教育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 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它既有正向功能又有负向功 能,本文探讨班级管理制度的正向德育功能。主要体现在以 下几个方面。1. 规范功能。班级管理制度是通过确定权利义务关系规 范师生主体行为和调整主体间关系的活动体系及管理规则, 可以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角度研究班级管理制度的德育规范 功能。从静态角度看,班级管理制度的德

9、育规范功能是指对 班级管理制度内容和主体两方面的规范。班级管理制度内容 的科学合理是其德育功能发挥的前提条件。班级管理制度在 合理价值追求指引下,明确禁止什么、肯定什么等规范内容, 帮助学生明辨是非、去恶扬善,为促进学生人格健全和品德 发展打下基础;班级管理制度内容的规范也包括对制度表现 形式的规范,班级管理制度是以正式文本还是以口头的方式 呈现出来,能够反映出主体对制度的重视程度,口头上发布 的制度在执行过程中易流于形式、缺乏保障。通过文本呈现 的制度将对学生行为规范的要求具体化、明确化,是学生行 动的依据;班级管理制度德育功能的实现还要注意规范班级 管理制度的表述方式,应多运用道德语言向学

10、生明确提出品 德发展的要求和方向,班级管理制度不仅使用“禁止”、“不准” 等否定性词语约束学生的违规行为,也要使用“希望”、“建议” 等肯定性词语和表述方式指导学生良好行为的产生;另一方 面是班级管理制度对德育主体教师和学生进行规范,师 生在班级管理中享受的权利与承担的义务应该达到一个平 衡的状态。班级管理活动中,教师权力的过度膨胀或者过度 消解都会影响到教师被认同、被尊重和被信任的教育影响 力,而且制度规范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主体地位,防止学生 管理班级的权力被不合理利用。从动态角度研究班级管理制 度的德育规范功能主要是指对班级管理制度运行过程的规 范。首先,班级管理制度对学生参与班级管理进行

11、规范。学 生参与制度的制定,制度从而能体现学生主体的愿望,学生 更愿意接受他们自身选择的生活方式和相应的伦理价值规 范。其次,班级管理制度对制度执行进行规范,它明确禁止 某些行为,对违反制度的个体进行惩罚,通过惩罚维持教育 教学秩序的同时对学生进行道德规则的教育,约束学生的不 规行为;根据强化理论,班级管理制度对道德行为的肯定可 以刺激学生更多地做出集体所期望的行为,明确的行为规范 是学生管理活动的指南,学生头脑中模糊的善恶观念在此过 程中得到明确、具体。2. 导向功能。班级管理制度对德育活动的导向功能是指 为学生品德发展提供价值导向,也指促进学生品德发展从他 律转向道德自律。制度的产生是以一

12、定的价值认识、价值判 断和价值选择为前提,合理的制度应当体现社会生活中主体 的价值追求,并为主体活动提供价值导向。班级管理制度在 伦理价值指导下产生或者将道德规则或原则通过制度的形 式表现出来,因此班级管理制度的运行过程会体现某种价值 准则,学生在参加班级日常管理活动时必然会受到制度伦理 价值的影响,学生在反复的管理实践活动中产生对制度的价 值认同,培养了学生的道德判断力,引导学生朝着共同的价 值目标前进。班级管理制度能够促使学生从他律转向道德自 律。充满德性的班级管理制度指引学生意识到自己作为班级 管理中权利义务的主体之一,应积极主动参与班级管理活 动,学生在对班级管理制度的服从、认同的基础

13、上将制度的 价值追求或道德原则、道德规则内化为个体的道德要求。另 外,班级管理制度具有权威性、系统性、强制性和稳定性, 因此它具有预测作用,学生可以通过班级管理制度预测自己 行为的社会评价,主动调整自己的行为,做出明确的道德选 择。制度引导下的学生行为从外在纪律要求转化为内在道德 发展的结果,是学生品德发展过程的体现。3. 调节功能。班级管理制度主要调节制度德育要求与学 生品德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调节班级管理制度的管理功能 与德育功能的关系。学生品德发展受各方面因素影响会表现 出差异性,班级管理制度对全体学生统一的道德要求与学生 品德发展水平参差不齐之间必然会产生矛盾,这就需要班级 管理制度在

14、制定、执行和评价过程中进行有意的调节。班级 管理制度立足于底线伦理,对学生提出最基本的道德要求, 且通过多样化和层次化的制度满足学生个体的差异化追求, 对违反基本规则的学生进行适当的处罚及对学生良好行为 表现给予肯定,在评价中指明学生道德发展的方向。制度的 首要职能是管理,而终极价值是制度合规律合目的发展的统 一一一人的自由全面发展5,因此班级管理制度需要调节其 管理功能与德育功能的关系,即班级管理制度注意运用德育 手段、德育方法开展班级管理活动,并通过确定管理活动的 评价制度避免对学生的评价过于武断、随意,从而避免班级 活动陷入管理主义的窠臼。而且合理的班级管理制度有全员 的民主参与,它是正

15、式发布的规章制度,具有强制性和公共 性,它必然能够协调学校制度与班级管理制度的关系、班级 管理制度与教学制度的关系。4. 陶冶功能。班级管理制度的德育陶冶功能是基于制度 的规范功能、导向功能和调节功能提出的。合理的班级管理 制度指导下的班级管理活动是一个富有教育意义的人际互 动情境,这种情境意在使学生在参与班级管理活动过程中获 得某种道德要求的切身体验,学生能够领会其中暗含的道德 价值规范,陶冶其品格。班级是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它是个 小型公共生活群体,学生在班级管理活动中习得社会化规 范、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有利于培养学生遵守社会秩序、 文明礼貌、讲究公共卫生、爱护公共财物等公共行为规范。 制

16、度指导下的班级小公民能够将公民意识迁移到社会公共 生活中去,学生对班级管理规则的遵守是其对社会法律法规 遵守的基础,可以提高我国公民的社会公德素质。另外,教 师作为教书育人的专业人员,其对学生的道德教育身教重于 言教,教师以身作则对制度的遵守是对学生潜移默化的道德 示范,通过这种方式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不仅不会受到学生 的抵制,反而能够增加教师的教育影响力,学生模仿教师的 言行举止可以习得其所倡导的道德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因 此,班级管理制度的德育陶冶功能指向于学生未来的发展。三、班级管理制度正向德育功能的实现路径通过以上论述可以发现,班级管理制度是丰富的德育资 源,具有强大的德育功能。但是实践活动中,班级管理制度 德育功能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保障 其德育功能的实现。1. 加强班级管理制度制定阶段的合道德性。班级管理制 度在制定阶段的公正、合理是实现德育功能的充分条件,班 级管理制度的制定合道德性是指班级管理制度在合理的价 值观念指导下,全员民主、平等参与制定出内容科学的班级 管理制度。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