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设计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98039139 上传时间:2023-03-1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设计(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设计随州市随县安居中心学校:吴艳林设计理念:重过程:注重“过程与方法”的教学重情感: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重生活:注重教学与学生生活、社会实践的联系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凸透镜的成像规律,会应用凸透镜的成像规律解释一些简单的现象。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掌握基本研究方法,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体会实验探究活动在认识事物过程中的重要意义,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教学重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过程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设计实验、分析数据、归纳总结、得出规律器材准备:神奇魔筒

2、、发光字母L、凸透镜、光具座,配刻度的光屏、多媒体课件、展板教法与学法:建构模型、观察比较、实验探究、小组合作探究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的求知欲很强,动手的心情很迫切,对新鲜事物有着浓厚的兴趣,渴望掌握知识。但因为刚接触物理,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掌握欠缺,他们的逻辑思维还需要经验支持。本节课学生通过直观的体验、实验,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找出规律。利用这节实验探究课创设一个平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能轻松、愉快地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并锻炼能力。教学过程:一、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师:同学们,在你们的桌面上有一个神奇的魔筒(展示魔筒),现在,请同学们打开LED灯做的发光字母L(展示器材),

3、然后将魔筒对准LED灯(示范),并移动筒上的这个黑色机关,透过魔筒,能看到什么神奇的现象呢? 生:拿起魔筒开始观察,然后交流观察到的现象:在魔筒中先看到一个倒立放大的“L”,随着黑色机关的移动,又看到一个倒立缩小的“L”。师:魔筒是挺神奇的,那么大家猜猜是什么东西产生了这些神奇的现象呢?生:凸透镜(猜后拿出来看看)师:同学们真聪明。但是一个凸透镜,为什么出现不同的成像情况。今天,就请同学们来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板书课题)。二、 师生互动,探究新知1、 引导猜想师:如果我们将筒中的凸透镜换成另一个焦距更大的凸透镜,又会出现什么新奇现象呢? 生:再次拿起魔筒开始观察,之后交流观察到的现象:这次始

4、终只能看到正立放大的“L”,并且随着凸透镜的移动,像变得越来越大。 师:同学们观察得非常仔细,这次,凸透镜的成像情况与前面的的又不同。通过这次观察,你们猜猜凸透镜的成像情况可能跟什么因素有关? 生:小组讨论后汇报结果:可能跟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有关,还可能与焦距有关。 师:多媒体播放照相机成像原理,介绍物距,像距,实像。2、 设计实验师:在物理中,当多个物理量影响某一个物理量时,要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采用什么方法?生:控制变量法师:如果我们探究的是凸透镜的成像特点与物距的关系,该怎么做?生:保持凸透镜的焦距一定,改变物距,观察成像特点。师:多媒体展示: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方法师:请同学们先探

5、究凸透镜的成像与物距的关系。师:完成实验需要哪些器材呢?生:小组讨论汇报结果。师:同学们找得很好,老师呢,运用自己的经验适当地改进一下。本实验提供的凸透镜的焦距f=10cm;为了使所成的像更加清晰,用高度为1cm发光字母L做发光物体;为了方便移动和测物距与像距,选用光具座,并在光具座上贴上了零刻度线在中间的刻度尺,光屏上也有刻度,当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时,根据刻度读出像的高度,即可知道像是变大还是缩小。师:怎样才能找到最清晰的像呢?演示如何找到最清晰的像。(当找到像的大致位置后,再来回移动,直到看得出是最清晰为止。)同学们实验时不要移动凸透镜(课前准备器材时,老师已经将凸透镜移到零刻度线处,“L

6、”、凸透镜、光屏的中心调到同一高度),只需将发光字母L移到某一位置,然后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最清晰的像时,从光具座上读出物距和像距,并观察像的特点,把结果填写在表格里。实验数据记录表:探究凸透镜成像与物距的关系 凸透镜的焦距f = cm实验次 数物距u/cm像的性质像距v/cm倒正像高h/cm大小虚实123453、 进行实验,收集证据多媒体展示友情提示:(1)每个小组至少要找到两次清晰的像(2)注意一定要在像最清晰时记录结果(3)留意是否有等大的像,是否有无论怎么移动光屏都找不到像的情况(4)注意分工合作生:分小组实验,师巡回指导。4、 分析论证生:小组讨论:根据小组记录的结果,分析在什么条

7、件下凸透镜成放大的像,什么条件下成缩小的像?实验中还有没有其它发现?讨论之后全班交流(师板书小组结论)。师:把全班的数据综合到一起分析,得出的结论是不是会更准确呢?介绍综合数据的方法:大展板(在白色的平板上正中间画一个凸透镜符号,凸透镜的主光轴已画出,主光轴上标有刻度,并且在两边10cm刻度处标上红色字母F,20cm刻度处标上红色字母2F)、纸质箭头两组,一组箭头代表物体,它们大小相同,颜色各异。另一组箭头代表物体经凸透镜所成的像,它们颜色与物体对应,大小可根据箭头上的刻度剪出。生:找到缩小像的同学利用纸质箭头在展板上展示所测的数据。生:展示完毕,同学们观察并分析成像规律。师:师板书结论。生:

8、找到放大像的同学展示数据。生:展示完毕,同学们观察并分析成像规律。师:师板书结论。师:当物距小于焦距时,在光屏上没有找到像,是没成像,还是其它什么原因?生:可能是虚像。师:虚像要怎么看?生:取下光屏,透过透镜找到正立、放大的虚像。师:板书结论。5、 规律再现,总结提高多媒体动画展示凸透镜成像的光路图。三、 知识应用,解决问题1魔筒中的倒立放大的实像,倒立缩小的实像,正立放大的虚像分别是在什么条件下产生的?2为什么在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时,移动凸透镜,像会越来越大?3欣赏多媒体播放自然界中的美景图,解释成因。4现代数码照相机在拍摄远处的景物时,并没有改变物距,为什么也能拍出清晰的像?板书设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倒立 缩小 实 物距 成像情况 (像的倒正、大小、虚实) 像距倒立 等大 实 u2f fv2f倒立 放大 实 u2f v2f fu2f v2f正立 放大 虚 u f /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物近像远像变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