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教案)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98036732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6.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乡愁》(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乡愁》(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乡愁》(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乡愁》(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乡愁》(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乡愁》(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乡愁》(教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乡愁教案 学习目标 1、有感情的诵读诗歌,体味诗歌的意境和深刻的意蕴。 2、分析本诗独创的意象和精巧的构思。 3、体会诗人在不同时期、不同环境下的思乡爱国之情。 重点:反复诵读,体会诗人对祖国真挚的热爱之情。 难点:体会独创的意象和精巧的构思对表达乡愁的作用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程序 一、自主学习,预习检查 1、走近乡愁 师:同学们,我们学校实行的是住宿制。大家来自四面八方在住校的日子里,你们会想家吗?(略)想家的感觉是什么样的?(略)故乡,是每个离家在外的人都魂牵梦绕的地方,它人生的起点也是人生的终点。当我们离开故乡,带着美丽的憧憬去追寻自己的梦想时、带着寂寂的惆怅离家外出求学时、带着深

2、沉的苍凉去为生活奔波时,家乡总是游子心中最温柔、最温馨、最温暖的怀抱。我们想家时还可以常回家看看,可是那些远离祖国、漂泊异乡的海外游子,特别是海峡对岸的台湾同胞,长期不能和亲人团聚,那该是一种怎样的痛!每 个日落的黄昏、每个月圆的夜晚、每阵西风里断雁的叫声,都会勾起游子对故乡深 深的眷恋。于是,就有了那一首首流传千古、满载思乡之情的诗章。那么大家读过 哪些描写乡愁的诗句呢? 如: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唐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元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唐。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唐。李白渡荆门送别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唐。王湾次

3、北固山下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唐贺知章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唐宋之问度汉江“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台湾诗人余光中那浓情似雾的乡愁世界,一起来倾听诗人内心世界的呼唤。(板书、大屏幕出示课题) 2走近作者会晤作者及作品 余光中,台湾当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和诗歌评论家.祖籍福建永春,1928年出生于南京,1949年随国民党军队去了台湾,直到1992年大陆台湾互通往来,才第一次返回大陆。由于台湾和大陆长期阻隔,诗人长达半个多世纪漂泊于海外,游子归乡之情是他作品中的重要内容。代表作有:乡愁乡

4、愁四韵春天,遂想起。乡愁写于1972年。本诗选自白玉-苦瓜 二、合作探究 (一)、美美地听教师范读学生整体感受,注意听朗读的技巧:听朗读的节奏听重读音节听朗读语速听朗读的感情 乡愁 余光中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注意:这”和“那”都是多音字。在这首诗中,读“zhi”“ni”在语气上更舒缓,更易读出诗的内在感情。“zhi”是“这(zh)一”的合音,但指数量时不限于一,如这个

5、,这些;“ni”是“那(n)一”的合音,但指数量时不限于一,如那个,那些。“zh”、“n”均是代词,指较远的时间、地方、事物。 (二)、美美地读要求:要读出节奏(多停顿,不宜多长句) 要读准重音(教师作诵读提示:在划分诗的重音时,对于能够表现诗歌感情的意象,一般要重读,另外,对这些意象加以修饰的词语,能够表现诗歌感情的形容词也应该重读要注意) 语速(舒缓) 要读出感情(忧郁深挚) 1、学生小声试读,体会诗作的意境和感情。并根据示例尝试划分诗的节奏和重音。(指名划, 2、跟录音,再小声读课文 3、小组内朗读,自评。(对于节奏和重音提出朗读的问题或优点,强调读出节奏与重音,把握好语速和语调。) 3

6、、个别学生朗读,学生评价。(要加感情) 4、全班有感情地再次朗读。 (三)、美美地品 1品味结构 2品味技巧 3品味情感思考:1、作者按什么顺序来组织材料?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全诗以时间的变化组诗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这四个阶段,恰恰是诗人的一生,作者以空间上的阻隔作为这四个阶段的共同性。 2、乡愁是一种抽象的情感,作者运用什么技巧,借助哪些具体可感的事物来表达这种情感?明确:作者用比喻手法,巧妙地将“乡愁”这种情感进行了物化,也就是找到了它 的对应物,人生的每一个阶段,把浓浓的乡愁浓缩在四个具体的事物上:邮票、 船票、坟墓、海峡,这样,诗人的乡愁就不至于无所依附。 写法点拨:创设意象

7、乡愁是一种大家都可能曾经体验过可又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感.作者把乡愁化作一个个具体可感的形象-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让我们真切感受到这就是乡愁.像这种借助某一事物,把自己的感情寄托其上加以表达的写作手法就叫做创设意象。创设意象是诗歌创作中常用的方法.通过分析诗歌中的意象来感悟诗人要表达的情感,是理解和分析诗歌的重要途径.3、作者寄托这四个意象分别具体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根据意象,发挥联想和想象,体会作者的情感,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把这几幅画面描摹出来。 第一节: 邮票让人联想到通信,诗人外出求学,离开了母亲,思念母亲,给母亲写信,点点滴滴的思念之情全凝聚在这小小的邮票上。 抓住邮票这个意象,说小

8、时候的乡愁,一个在外求学的学子的乡愁,是信件上贴着的那一枚枚小小邮票寄托了他的乡愁。(思念母亲) A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年,端坐在桌前。窗外,清冷的月光如泻。他正在小心翼翼地粘贴着 一枚小小的邮票。-他给母亲写了些什么呢?是叙说离家求学的艰辛,还是倾述“每逢佳 节倍思亲”的情怀?他粘贴的哪里仅仅是邮票,他粘贴的是两地遥相思念的亲情!他邮 寄的又哪里仅仅是信,他邮寄的是“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拳拳赤子之心 第二节 船票使人想起乘船。新婚夫妇,不忍分离,作者多么想乘船回家与妻子团聚啊,虽然是窄窄的船票却凝结着对新婚妻子的不尽依恋之情。 抓住了船票这个意象,说长大后的乡愁,一个在异国(异地)孤客的

9、乡愁,是那一张张窄窄的船票引发的乡愁。(依恋妻子)B少年青涩的身影在母亲期盼的目光中渐渐长大了。 四川,他遇见了一个“娉娉袅袅”的女孩,他对她一见倾心,而女孩也被他的才华所倾倒,他们幸福的走到一起。后来,因为工作需要,他远渡重洋,挥别了新婚不久的妻子。在大洋彼岸,他手捏一张窄窄的船票,眼前浮现出妻子夜晚临窗的身影,窗外,一轮圆月挂在柳梢头思念如潮水般漫涌上心 第三节 坟墓使人想到母亲已逝。一方坟墓,虽然是矮矮的,却将慈母与诗人天人相隔,其间无限的悲痛与对母亲的无限回忆与思念又有谁能体会? 抓住坟墓这个意象,说母亲去世后留给他的乡愁,一个孝子的乡愁,是使他抱恨终天的是那一方矮矮的坟墓。(追忆母亲

10、) C深秋的风冷冷的吹过来,坟上稀疏的杂草在风中摇曳。老人鬓星点点,在凄风苦雨中久久跪在坟前。望着那方矮矮的墓碑,热泪横流。当我历心千辛万苦回到无数次出现在梦中的故乡时,却再也听不见母亲热切的呼唤,再也看不见母亲爱的笑容!“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知这一迟就是几十年,这一迟竟是十年生死两茫茫,天永从此永相隔! 第四节一湾海峡,虽然是浅浅的,却将台湾与大陆分隔多年。可是这浅浅的海峡又怎能割断炎黄子孙对故土的绵绵思念呢?又怎能阻挡台湾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呢? 抓住了海峡这个意象,说现在的乡愁,引发他乡愁的是那一湾浅浅的海峡,一个游子对故土的思念以及期盼早日统一的思想感情。(眷恋故土,期盼祖国早日

11、统一) D、而现在,我已是白发苍苍!每当我登上台湾的最高峰时,眺望家乡,不由思绪万千,祖国啊我的母亲,你什么时候才能统一呢?这海峡的浩荡之大啊,怎比思乡之泪多、深、重! 这是中华民族、炎黄子孙的乡愁之泪!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海峡两岸定会统一人的呐喊,冲击着这“浅浅的海峡”,呼唤着所有华夏儿女都来做“精卫”,把这一湾“浅 浅的海峡”变成连接大陆台湾的通途 四个单纯的意象,就使上述那些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跃然纸上,犹如百川奔向东海,又如千峰朝向泰山,诗人个人之思与巨大的祖国之爱、民族之恋交融在一起,正如诗人自己所说“纵 的历史感,横的地域感,纵横相交而成十字路口的现实感。”(白玉苦瓜序) 4、想想这

12、四节诗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说说理由。 乡愁”体现了诗人余光中思想中最执著的主导情感中国意识。在诗中,随着“乡愁”在人生每个阶段对应物的改变,“乡愁”的情绪越来越浓,最终由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为带有普遍意义的家国之思。 ” 乡愁余光中 时间为序创设意象抒发情感层层推进 小时候邮票思念母亲个人的思乡之情 长大后船票依恋妻子 后来坟墓追忆母亲现在海峡眷恋故土期盼祖国早日统一普遍的家国之情 (四)、美美地说1、让我们从诗文中来寻美,并把寻出的美用这样的句式说出来:“余光中的乡愁诗美在_例如_(可以从结构、构思、词句、主题等角度去分析)例1:余光中的乡愁诗美在寓变化于统一的结构上。例如:全诗共四节,每节四

13、行,节与节之间相当均衡对称。但是,诗人注意了长句与短句的变化调节,从而使诗的外形整齐中有参差之美。 2、余光中的乡愁诗美在精巧的构思上。例如:全诗以时间为序,把乡愁化作一个个具体的意象,层层推进,抒发情感。 3、余光中的乡愁诗美在深刻的主题上。例如:诗人将个人的思亲思乡之情与巨大的爱国之情,民族之感交融在一起,具有强烈的现实感和鲜明的时代感。 4、余光中的乡愁诗美在精当的词语上。例如:“一枚”“一张”“一方”“一湾”四个数量词和“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正是用这些面积小重量轻的词语,来反衬乡愁之浓郁。 2、仿句练习。 学习诗歌中创设意象的手法,仿照诗作中的“乡愁是”这一句式也来

14、写一写“母爱”、“友谊”。可以是一句话,也可以是多句。母爱是一生相伴的盈盈笑语, 母爱是漂泊天涯的缕缕思念, 母爱是儿女病榻前的关切焦灼, 母爱是儿女成长的殷殷期盼。 母爱是那重重夜幕里一盏温柔的灯光,远远的为我亮着,轻唤我迟疑的脚步; 母爱是那热烈的掌声,呼唤我自信,鞭策我努力。 友谊童年时 友谊是一扇透明的玻璃门你在左边我在右边 少年时 友谊是一扇璀璨的水晶门你在前面我在后面 青年时 友谊是一扇精美的磨砂门你在这头我在那头 中年时 友谊是一扇厚重的原木门你在门里我在门外 三、拓展延伸,比较阅读: 比较阅读: 台湾当代女诗人席慕蓉的乡愁(详见课堂内外)也是抒写乡愁的,说说它与课文在表达上各有什么特点。 乡愁席慕蓉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 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离别后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 学生讨论并明确,教师补充: 相同处:这两首诗有着相似的写作背景。余光中和席慕蓉的祖籍和出生地均在大陆,后来赴台湾。 两位诗人都钟情于中国古典文化,承继传统文化中乡愁的永恒主题写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