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立式元件设计参考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98031651 上传时间:2023-05-1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AI立式元件设计参考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AI立式元件设计参考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AI立式元件设计参考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AI立式元件设计参考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AI立式元件设计参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AI立式元件设计参考(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自动插件立式元件设计参考一.立式元件插件机可插元件: 立式元件插件机可插两脚和三脚元件,如LED、微调电位器、微调电容、小型开关、轴向元件、三极管、电容、电感、晶振、SIP包装等。电解电容LED微调电位器开关SIP包装二极管晶振片状电容电阻三极管 二:立式元件要求 1.元件来料必须有编带:两脚元件编带三脚元件编带纸带 2.元件外形尺寸要求: 鉴于我厂插件机使用的刀具,以上立式元件的外形尺寸要求如下: A.两脚元件CABDD1D2如是矩形元件脚矩形元件体序号说明 最小最大A元件体高度0.3621.5B元件体直径0.7110.5C矩形元件体宽度0.7126.16D元件脚脚径0.360.71D1.D

2、2矩形元件脚尺寸0.360.50E元件脚间距4.905.10 单位: mm E B.三脚元件AD1D2如是矩形元件脚BEE1E2序号说明 最小最大A元件体高度0.3621.5B元件体直径0.7110.5C元件体宽度0.715.25D元件脚脚径0.360.71D1.D2矩形元件脚尺寸0.360.50E元件脚间距4.905.10E1.E2元件脚间距2.452.55 单位: mm DC三.元件密度要求: 在进行插件时,如果元件间的密度过大,会令已插入的元件被正要插入的元件碰松(掉).或正要插入的元件被已插入的元件碰飞,这样会造成过多的插件不良。因此元件的密度在情况允许下应不要过密。 半径为r2半径为

3、r1D2D1元件俯视图要求: D11.0mm D25.0-MIN(r1,r2) * MIN D2=1.0mm待设计元件 注:MIN(r1,r2)表示取r1和r2中最小的值,例r1=3.0,r2=5.0,则MIN(r1,r2)=3.0四.立式元件孔位要求平行或垂直(偏差不超过0.05mm,同卧式元件要求一样)五.元件极向要求 对于有极性的立式元件,如三极管、二极管、电解电容、LED等,要求极性方向一致,(通常规定X方向元件负极向左,Y方向元件负极向上)。否则自动插件机生产效率降低,编制插件机程序困难,浪费插件机站位(如果方向不一致,同一种元件要占用2个站位,若方向一致,只需一个站位),而且人手补

4、件时较难辨认极性,容易插反. * 此点对于人手插件PCB设计同样适用X方向元件负极全部向左Y方向元件负极全部向上 GOOD极性不统一:负极向左向右向上向下均有 NO GOODPCB PCB元件面 PCB元件面六. PCB元件孔跨度C(C1)的要求.三脚元件两脚元件CCC1C=5.00.05mmC1=2.50.02mmPCB七. PCB元件孔径的要求.自插机要求: Min D2=Max D1+0.45mm Max D2=Max D1+0.55mm现鉴于我们所用材料,定出一个标准为: 0.95mmD21.05mmD2D1PCB D1:元件脚直径 D2:元件孔直径 请注意:此孔径比较大,如果用人手插件,会产生浮脚、锡点不良等质量问题。因此在设计时应明确该元件是手插还是机插。 八. 增加白油保护层 如果PCB铜皮面线路较密,自动插件时容易造成元件与相邻铜皮短路,因此在设计PWB时应在元件焊盘加白油保护. 请注意立式元件的弯脚与卧式元件的弯脚不一样,其元件的弯脚是向两边呈45弯曲成形的。其白油层请参考以下图示两脚元件白油层示意图焊盘PCB的铜皮面白油保护层定位孔定位孔元件脚45C1C2三脚元件白油层示意图PCB的铜皮面白油保护层定位孔定位孔Q1Q2D13.0mmD21.2mmD1D2焊盘白油保护尺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