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是乐问的源泉、创新的土壤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98030974 上传时间:2023-12-20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3.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赞”是乐问的源泉、创新的土壤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赞”是乐问的源泉、创新的土壤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赞”是乐问的源泉、创新的土壤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赞”是乐问的源泉、创新的土壤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赞”是乐问的源泉、创新的土壤》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赞”是乐问的源泉、创新的土壤(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赞”是乐问的源泉创新的土壤未来的人才必须具有问题意识,具备创新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应学会尊重学生,帮助学生,欣赏学生,称赞学生。“赞”有两种含义,一是帮助,二是称赞。心理学研究表明,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渴望,那就是在探索中、成功时都能得到别人的帮助与称赞;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作为教师,如果能对学生给予适当的帮助和热情的称赞,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方面促进学生敢问想问,越问越爱问,越问越善问,源源不绝;另一方面促进学生求异思维的发展,敢于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勇于标新立异,具有创新意识,从而形成一个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体验成功的良性循环,达到促进学生创新能

2、力发展的目的。一、赞“错问傻问”。刚开始学提问题时,学生有时会想得不完善,甚至思维会产生错误,难免会提出错误的问题、提出的问题不成问题或离题甚远,这时当教师的绝不能加以批评与挖苦讽刺,而应当肯定学生敢于提出问题的勇气,鼓励帮助学生提出好的问题,保护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信心。如“质数和合数”这一课,在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时,学生提出了这样几个问题:为什么说1-20的自然数?什么是约数?什么是奇数?今天学小数吗?为什么叫质数又叫素数?在巩固新知,质疑问难时,个别学生又提出几个同样的问题:质数是什么数?合数是什么数?质数和合数为什么与约数有关系?质数、合数为什么不能是1?这样的问题出乎大家的意料,不知问

3、者何意,遭到大家的一致反对;我在肯定他们提问的积极性后,耐心地帮助他们疏理思路,得到了几个有价值的问题:说20以内的整数行吗?0怎么处理?一一从而理解“1-20的自然数”的含义。如何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学了质数和合数有什么作用?等。正因为我的“赞”,营造了民主和谐的气氛,才使学生敢想、敢说、敢问,迸发出创新的火花。二、赞“巧问妙答”O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逐渐学会提问,能别出心裁地提出新异的想法和解法,学生之间不时出现“巧问妙答”,教师应满腔热情地鼓励他们。下面是教学“体积和体积单位的认识”时,我们师生间的一段问答:生问:体积单位还有吗?师说:你们说呢?生答:还有。还有立方毫米、

4、立方微米。生答:还有立方千米这个更大的体积单位。因为长度单位还有很多。师说:看!学得多有水平,不但能讲出结果,还能说明原因。体积单位确实还有很多,今天我们学的是三个常用的体积单位。生问:老师,体积单位为什么用“立方”呢?答答:这个,老师一下子也很难说清楚,这可能与体积的意义有关。生答:因为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物体的体积。在空间中物体是立起来的,又是用棱长1厘米等有规则的小正方便来测量的,所以用“立方:_师说:想得多有意思!又如一次在数学兴趣题讨论中,有位学生出了这么一道题:有位老爷爷今年67岁了,却只过了16个生日。这是为什么?学生们纷纷回答:“因为老爷爷那时候穷,所以才过了16个生日。”“因

5、为老爷爷很忙,没空过生日。”“因为老爷爷不喜欢过生日。”“因为老爷爷在外地,不能赶回来过生日。”这个问题本身是开放的,学生们的回答可谓妙趣横生,得到了我的极力称赞。可出题的那位学生不答应,在我的引导下对题目作了补充:这位老爷爷不管穷不穷、忙不忙,每个生日都要以各种形式来庆贺自己的生日,但还是只过了16个生日,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很多同学异口同声地回答:“因为老爷爷的生日是2月29日!”这节讨论课的气氛很热烈,学生们学得兴趣盎然,实现了个性潜能的发挥,发展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三、赞“独特见解”o教师应鼓励学生学会从各个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大胆地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独辟蹊径地解决问题;在他们欲寻异

6、解而不能时,教师则要细心点拨,潜心诱导,帮助他们获得成功。如下面的应用题:李师傅做一批零件,8天做了这在零的彳,这样,剩下的工作还要几天完成?学生一般能根据题意作出(1-5)+卢+8)的习惯解答。其中有个学生提出:“还有另外的解法吗?我肯定地告诉他,还有不止一种的其他解法,然后作如下诱导:22或85/+产+ (/)1-三)-3 8教师诱导性提问学生求异性解笋完成这批零件需要多少天?8-8已做零件数是剩下零件数的几分之几?剩下零件数是已做零件数的几倍?(能从题中数量间找出相等关系吗?方程解法(略)从题中几种量中能判断出比例关系吗?比例解法(略)通过这些诱导,学生成功地从一个思维过程转换到另一个思

7、维过程,得到了我的肯定和热情的表扬,从而使学生真切体验到自己求异成果的价值,促进了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发展。四、赞“标新立异”。教师要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大胆地提出与众不同的意见与质疑。教师不是无所不能、无所不知的,须认清“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道理,允许并欢迎学生超过老师。如一次听课,我讲“工程应用题”,事先我对其中一道一题多解的练习题列出了4种算式,而且当时我认为不会再有第5种情况,于是板书设计时,我只预留了够4个算式书写的地方。课上,同学们依次列出了这4个式子后,当我准备做下一道练习时,我发现一个同学始终举着手,虽然当时我知道叫了他,也许会打乱我的教学计划,但我还是把他叫了起来,结果就出现了第5种具有独创性的正确解法,并能正确分析自己的解题思路。毫无疑问,这位学生的思维从求导、发散向创新推进。当时,我立即当着所有听课老师和学生表扬了他,并郑重告诉他:这次他已经超过了老师。学生们高兴极了,从眼神中可以看出许多学生也在为能超过老师而跃跃欲试,于是后面的课越学越带劲,越学越爱学,直至下课还意犹未尽。当然,老师“赞”学生要讲究策略,如注意场合、区分对象、把握尺寸、措词恰当,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赞”的作用,成为学生乐问的源泉、创新的土壤。总之,教师要把学生视为自主的人,发展的人,有潜能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