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校本研修材料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98022442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校本研修材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小学数学校本研修材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小学数学校本研修材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小学数学校本研修材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小学数学校本研修材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校本研修材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校本研修材料(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双峰寺镇第二小学校本研修成果(教学设计) 时间:11姓名杨晓华单位双峰寺镇第二小学级别校 级要求课题几分之几年级三年级一班学科数 学教材分析课程原则对本课内容的规定是:能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朴的分数,能比较同分母的大小。这节课的内容是由结识几分之一和结识几分之几这两部分构成。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掌握了某些整数知识的基本上初步结识分数的含义,从整数到分数是概念的一次扩展。无论在乎义上、读写措施以及计算措施上,分数和整数均有很大的差别。学生初次学习会感到困难。阐明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及其根据。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初步结识几分之几,会读写几分之几的分数,懂得分数各部分的

2、名称。过程与措施:通过合伙交流、摸索发现,掌握用分数表达的措施及意义。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动手操作观测比较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摸索的精神,感受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目的鲜明具体、具有可测性、符合课标规定。教学重点1.初步结识几分之几、会读写几分之几.2.理解分数几分之几的含义。重点突出、教学知识精确无误。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复习辅垫。 1.上节课教师带领人们结识了分数王国里的新朋友几分之一,回忆一下这些图应当用哪些分数表达?(出示用几分之一表达的图形).比较分数的大小3.其实在分数的王国里,除了表达几分之一的分数外,尚有表达几分之几的分数呢!好,目前我们就去结识分数王国里的一位新朋友:“几

3、分之几”。(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这是小明同窗上了“分数的初步结识”这节课后回家写的一篇数学日记,我们一起来看看: 今天是我的生日,妈妈为我准备了一种蛋糕。我迫不及待地把它平均提成了四份。我吃了它的四分之一,爸爸吃了两块,妈妈吃了剩余的 从这篇日记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一)教学例4:初步结识几分之几 1.动手操作。 出示合伙规定:小组同窗商量自己涂几份,尽量做到不同。动手涂一涂。在小组内说一说:你涂了几份,涂色部分是正方形的几分之几?学生动手操作,小组合伙交流,教师参与学生活动,对有困难的学生予以指引。2小组交流。 师:你涂了几份?你能用一种数来表达你涂色的部分吗?你是怎么想的? 3

4、.反馈评价。在学生说出每份是正方形的四分之一,2份是它的四分之二的基本上,通过推理得出3份、4份是正方形的四分之几。通过讨论使学生理解:四分之几是由几种四分之一构成的,它与四分之一比,只是所取的份数不同。指出这样的数,也都是分数。结识分数的各部分名称。把一种物体或图形平均提成几份,分母就是几,取其中的几份,分子就是几。(二)学习例、例 .出示例5:涂色部分是十分之一,空白部分是十分之九比一比谁大?出示涂色部分是十分之二与空白部分是十分之八比一比谁大? 2.比赛规定:拿出练习纸,涂出你想到的数。跟同桌说说你涂的是它的几分之几,空白的是几分之几。观测涂色部分的分数和空白部分的分数,比较它们的大小。

5、 学生报告总结比较大小的措施。分母相似,分子越大,分数越大。 三、巩固练习师:同窗们,通过你们自己的努力,已经顺利地来到闯关阵营,如果你可以过五关斩六将,那么今天的胜利就属于你了,有无信心?提高延伸 出示数学日记。你还能懂得更多的数学信息吗? 五、课堂总结 1.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回家也写一篇数学日记。教学环节设计明晰、环环相扣、科学合理;教学过程清晰、措施得当、辅助手段合理。效果预测 在整堂课中,我感受到学生学习的氛围比较轻松。但是,在对学生设计上还不够放开。例如对几分之几的初步结识上,可以让学生自己折一折、并且涂一涂,呈现出不同的几分之几,尝试地给学生更多摸索尝试几分之几意义的机会,调动

6、学生的能动性,让学生真正地成为课堂的主导人。级别积分评 委 双峰寺镇第二小学校本研修成果(案例分析) 时间:姓名杨晓华单位双峰寺镇第二小学级别校 级规定年级三年级一班学科数 学案例主题口算乘法案例分析目的明确、主题紧扣案例。案例背景口算乘法是在学生纯熟掌握了表内乘法和万以内数的构成的基本上进行教学的。本小节教材一共安排了两道例题,而今天这节课教学的是例1。由于学生是在表内乘法基本上来学习本课的口算知识的,因此让她们在9乘几的基本上计算10乘几,在由1乘几推出几十,几百的数乘一位数,这样安排学生就能将自己发现和得出整百、整十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规律,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为此后的学习打好基本。交待清

7、晰事件发生的有关状况。案例描述 摸索合伙,学习新知: 师:看来咱班的同窗都比较聪颖,对数学问题也比较敏感,因此一下子提出了这样多的问题。目前教师就从中挑选几种问题,我们一起来解决,好吗? .出示例1():坐旋转木马每人2元,9人要多少钱? 师:这个问题能用我们学过的数学措施来解决吗?你是怎么做的呢?能说说你的想法吗? 师:哦,你是运用加法来解决这个问题的,很不错!教师尊重你的想法,那么其她同窗有不同的想法吗? 师:啊,你们真了不起,居然还想到用不同的措施来解决一种问题了。可你们怎么懂得29或9,成果都是18呢? 师:你真是个有心的孩子,学过的知识掌握得挺夯实的。强调“钱”不是单位,钱的单位是指

8、元、角、分,而这里指“元”。那么你喜欢以上哪种解题措施,为什么? 师:哦,本来如此,你们觉得她说得有道理吗?学生交流评价。 2.继续出示例1(1)的另一种问题:10人要多少钱? 师:探究1乘几。 师:很棒,人们用不同的措施算出了成果。目前谁能给人们出几道这样0乘几的算式,我们来做一做?毕生出题,集体回答。 师:好,我们再来看下一道题。 .出示例1():做碰碰车每人3元,人要多少钱?放手让学生根据上面的学习措施,分组合伙,解决这个问题。 4.揭示课题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就是口算乘法,出示课题。描述真实语言生动案例分析 一、注意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教学活动。 爱好是最佳的教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

9、爱好和求知欲,让学生积极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之中,使学习成为她们迫切的需要。“玩”是小朋友的天性,在设计这节学时,我注重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数学知识,做到“在玩中学,在学中练”,完毕了由知识到能力的升华。例如:“到游乐园去玩”的活动目的是通过这个情境,让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观测周边的世界,能从中提出某些数学问题,同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及口头体现能力。 二、教学形式灵活多样。 有效的教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自主摸索、合伙交流等都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设计这节学时,我采用了多种教学形式,如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做一做、猜一猜等。运用这样的形式,使学生可以有效地学习数学。 三、注意

10、保护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本节课设计过程中,我放手让学生思考,予以学生自主摸索、合伙、交流的空间,学生在表内乘法的基本上迁移、类推出口算措施,并用自己的措施展示思维的过程和成果,提高了口算能力。由此,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足发挥。 最后,我对学生进行一番争当“小小数学家”的鼓励,由于每一种孩子都需要鼓励:没有鼓励,就没有自信,没有自信,就没有成功,也就没有但愿。 让成功随着孩子成长,让孩子在追梦中自信毕生!要求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有独到见解级别积分评委双峰寺镇第二小学校本研修成果(课程故事)姓名杨晓华单位双峰寺镇第二小学级别校 级规定年级三年级一班学科数 学故事的主题一堂数学复习课的启示 主题明

11、确讲述的过程时间.19故事要有真实性典型性有对的的价值取向地点教室主要内容教师发给每组学生两张同样大小的长方形纸,先让学生测量它们的长和宽,然后组织活动。第一种活动:把这张长方形纸横着卷,竖着卷,设法求出它们的体积,把有关数据填在下面的表格中: 学生好奇地计算着,通过计算,学生发现用同样大小的纸卷成的圆柱体体积大小不同样,和自己想象的不同,但是不是都是这样呢?其中有什么规律吗?这时教师适时地组织第二个活动。第二个活动:请学生把这张纸横着对折后裁开,把两张纸接在一起(不计算其接缝处),卷成一种圆柱体,再把同样大小的第二张纸竖着对折后裁开,把两张纸卷在一起(不计算其接缝处),卷成一种圆柱体,分别计

12、算它们的体积,继续把有关数据填在表中。学生兴奋地操作着,计算着,表中的一种个数据,不再是枯燥的数字,变得鲜活起来,她们仿佛发现了新大陆,有的学生情不自禁地说:扁矮的体积大,细长的体积小。故事的反思点我听了一堂六年级的数学课,这是一节圆柱体面积和体积的复习课。上课一开始,教师先协助学生复习了有关面积、体积的公式,然后教师提出一种问题:用一张长方形的材料,可以横着卷成一种圆柱体,也可以竖着卷成一种圆柱体,这两个圆柱体的体积同样大吗?如果把这两个圆柱体竖立在地面上,里面盛的东西同样多吗?有的学生不假思考地说:你用的是同样大小的材料,体积一定同样大,盛的东西一定同样多。有的学生表达怀疑。这时教师发给每组学生两张同样大小的长方形纸,先让学生测量它们的长和宽,然后组织活动。第一种活动:把这张长方形纸横着卷,竖着卷,设法求出它们的体积,把有关数据填在下面的表格中(计算时用计算器,保存一位小数):第二个活动:请学生把这张纸横着对折后裁开,把两张纸接在一起(不计算其接缝处),卷成一种圆柱体,再把同样大小的第二张纸竖着对折后裁开,把两张纸卷在一起(不计算其接缝处),卷成一种圆柱体,分别计算它们的体积,继续把有关数据填在表中。 计算体积本来是一种很枯燥的内容,有诸多繁杂的计算,但这位教师创设了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