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入式培训心得体会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98012982 上传时间:2024-01-07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2.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嵌入式培训心得体会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嵌入式培训心得体会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嵌入式培训心得体会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嵌入式培训心得体会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嵌入式培训心得体会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嵌入式培训心得体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嵌入式培训心得体会(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嵌入式培训心得体会当我们通过实验去学习嵌入式培训理论知识时,自己动手得出的 结论,不仅能加深我们对嵌入式的理解,更能加深我们对此的记忆, 分享心得体会。下面是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嵌入式培训心得体会,欢迎 大家阅读。嵌入式培训心得体会篇1本人大学学的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其实这个专业和嵌入 式没有多大的关系,要说有关系就是简单的讲了下C语言语法,学完 之后还不知道什么是C语言,只记住了,char,int,string等占几个字节, if, for, while循环什么的,感觉也就能算一些小学就会的题目,全国计 算机等级二级也就糊涂的过了。我这个专业没学过C+, 开始不知 道什么是向对象,什么叫面

2、向过程,这可能让大家笑话了。不过这说 的是实话,大学的时候比较喜欢动手,喜欢硬件方面的东西,也喜欢 看书。在大一的时候就听学长说,单片机很难学,在没事的时候就从图 书管借了本关于 51的书,一开始还真是不怎么懂,然后硬着头皮去 看,当我把 51 的结构看完了,就不像一开始那样一头雾水了,自己 在纸上把 51 的结构图默画一遍,然后再把各个寄存器功能写一下, 各个功能口的结构也画一遍,然后就不觉得51 有什么难了。其实有 些时候不是这个东西你不会,而是在不会的时候自己先告诉自己这个 太难了,自己先放弃了。我们学习51 芯片,是为了以后的打基础, 知道是怎么通过配置寄存器来实现功能。大二下学期的时

3、候,我们开了 51的课,这个课几乎就没怎么去, 因为我认为没有必要去听自己会的东西了。后来听别人说avr的资源 会比 51 的丰富的很多,所以就想试试,看看有什么难的,就从网上 买了本马潮老师AVR单片机嵌入式系统原理与应用实践,一边看 书,一边想自己画一个板了,一开始想实现一个点阵屏,实现滚动效 果,后来想想做个板也花不少钱呢,为什么不多加一些功能呢,还能 多学到些知识,所以就加了温感,红外,铁电存储器等并把所有的扩 展口都扩展了出来,备以后用,那时还挺自豪的呢,同学们都很羡慕, 不过现在想想其实也没什么了。大学也听说过嵌入式这个词,不过不太明白是什么意思, 20xx 年的时候从网上找到中嵌

4、视频,有四张DVD(大约13G),下载下来后, 从头到尾的看了一遍,没什么印象,只记得讲一些不知所云的函数, 然后莫名其妙的讲怎么使用那个 44b0 的开发板,不过听完了,还是 有很大收获的,就有一种想装一个 linux 的冲动,我是大二下学期才 有的自己电脑,不过电脑的配置比较低, 1g 内存,跑虚拟机就像个 蜗牛,所以就想着怎么才能装个linux,自己用XP习惯了,如果全换 了又舍不得,那时从书上知道linux的文件系统和windows不一样, 只有一个根分区,所以也害怕一装 linux 全盘就被格式化了,不过最 后还是欲望战胜了担心,买了张 redhat 9的光盘,小心的装这个系统, 里

5、边的英文也不是太难,还是知道大概意思的,所以一步步的装,最 后装到我的硬盘的最后空间,重新启动,竟可以选择进入哪一个系统 了,从这之后,自己就不害怕怎么装系统了,应了那句言,纸上得来 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所以我认为,买一个开发板是完全有必要的,拿到实物操作一下 就不会感觉太抽象了。后来也想学学arm,但不知道arm是什么东西,所以就买了本从 51到arm,讲的是关于arm的大体结构,看完后感觉,原来arm就 是一个速度更快,接口更丰富的单片机啊。如果想做linux设备驱动的同学应该对arm硬件有一些了解。如 果对驱动不感兴趣,完全没有必要去看。交叉编译器会帮我们做好这 些事情,他比我们更了

6、解arm结构嵌入式学习心得体会5篇心得体会。大三下学期开始准备考研了,所以自己这些兴趣就先放下了,报 的北邮的信通学院通信专业,当时就是想一定要上个好学校好专业, 也没想太多,结果考了的成绩差了点,没有被录取,也不想调剂一个 二流的学校,然后就参加工作了,工作中每天都用的到开发板,当我 看到一个小板上还可以跑系统的时候感觉很不可思议,以为要很大工 程。后来边工作边学习,每天都要看电脑看到眼发疼,晚上也都差不 多十二点时才睡觉。感觉到累,不过也感觉到自己在进步闲话有点多了,说了很多都是自己大学那点破事。听很多的初学者说不知道从哪里开始,学习嵌入都要学哪些东 西,从网上搜了一下,一大堆的东西要学,

7、一下就推荐十几本书,说 看完这本书怎么怎么样,看完那本书怎么怎么样,一下子就给初学者 给吓住了,其实完全没必要把网上的那些东西全部看一遍,那样又费 时,又感觉工程太大,让初学者没有信心去把每一种都看完。网上说 的些方面都要知道,不一定全部都掌握,我们可以退成求其次,每一 个都知道一些,当然会的越多越好。今天学点这个明天学点那,换着 样来也不会觉得烦。而且还能感觉到每天都有收获。嵌入式培训心得体会篇2首先,嵌入式系统是以应用为中心,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且软 硬件可裁减,适应应用系统对功能、可靠性、成本、体积、功耗有严 格要求的专用计算机系统。嵌入式有如下几个突出的有点 1.系统内核 小,2 专用

8、性强,3 系统精简 4 高实时性 OS5 嵌入式系统的应用程序 可以没有操作系统直接在芯片上运行,6 嵌入式系统需要开发工具和 环境。嵌入式系统是近几年才风靡起来的,但是这个概念并非新近才出现。从20世纪七十年代单片机(最早的单片机是Intel公司的8048, 出现在 1976年)的出现到今天各式各样的嵌入式微处理器,微控制器 的大规模应用,嵌入式系统已经有了近30年的发展历史。经过30年 的发展,嵌入式技术已经日趋成熟,在中国嵌入式机一般由嵌入式微 处理器、外围硬件设备、嵌入式操作系统以及用户的应用程序等四个 部分组成,用于实现对其他设备的控制、监视或管理等功能。其次,嵌入式系统无疑是当前最

9、热门最有发展前途的 IT 应用领 域之一。嵌入式系统用在一些特定专用设备上,通常这些设备的硬件 资源(如处理器、存储器等)非常有限,并且对成本很敏感,有时对实 时响应要求很高等。特别是随着消费家电的智能化,嵌入式更显重要。嵌入式系统是软硬结合的学科,通常有两类人会去专研嵌入式: 一类是学电子工程、通信工程等偏硬件专业的,另一类是学软件、计 算机专业出身的人,主要从事嵌入式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的开发。我 是软件专业的学习嵌入式,越是智能设备越是复杂系统,软件越起关 键作用,而且这是目前的趋势。嵌入式应用在很多方面,具体的可以 分为工业控制,交通管理,信息家电,家庭智能管理系统,POS网络 及电子商

10、务,环境工程与自然,机器人,机电产品方面应用等方面。 其中目前在服务领域,如远程点菜器等已经体现了嵌入式系统的优 势。例外还有很多地方用到了嵌入式系统,最近飞利浦和 ARM 共同 推出 32 位 RISC 嵌入式控制器,适用于工业控制,采用最先进的0.18 微米 CMOS 嵌入式闪存处理技术,操作电压可以低至1.2 伏,它还能 降低 25%到 30%的制造成本,在工业领域中对最终用户而言是一套极 具成本效益的解决方案。嵌入式培训心得体会篇3学期开始,我们开始学习嵌入式系统及应用,由于初次接触 嵌入式系统,感觉蛮难的,所以收获不是很大,很多的概念都比较模 糊,等到学期结束开始做嵌入式课程设计时,

11、真是茫然无从下手,自 从拿到设计主题后,我就像热锅上的蚂蚁,一个字急。最后实在没 有办法,逼着自己去学习,查资料,总算对嵌入式有了浅层理解。嵌入式系统本身是一个相对模糊的定义,一个手持的 MP3 和一 个 PC104 的微型工业控制计算机都可以认为是嵌入式系统。总体来 说,嵌入式系统是用于控制,监视或者辅助操作机器和设备的装备。 一个典型的桌面Linux系统包括3个主要的软件层-linux内核、C库 和应用程序代码。内核是唯一可以完全控制硬件的层,内核驱动程序 代表应用程序与硬件之间进行会话。内核之上是C库,负责把POSIX API 转换为内核可以识别的形式,然后调用内核,从应用程序向内核 传

12、递参数。应用程序依靠驱动内核来完成特定的任务。在了解了基础知识之后,我开始进行上机操作,当然,其中遇到 很多的难题,很多东西都是第一次接触,又没有别人在旁边指导操作, 完全凭借自己去摸索练习。其中的困难可想而知。然而坚持就是胜利, 牙一咬眼一闭坚持做下去,而通过本次实验,我感觉收获还是蛮多的 可能我对于嵌入式的知识学习的还是不太多,但是这之外的东西收获 颇丰。它让我学会了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认知一个新事物,更重要 的是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只有真正下功夫去学习,才能有收获,正 所谓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没有付出,何谈回报呢 ?再者,通过本 次实验,我也学会了如何去分析问题,如何找出自己设计中的不足, 继而去排除解决问题,这就是一个自我学习的过程。当我们通过实验 去学习理论知识时,自己动手得出的结论,不仅能加深我们对嵌入式 的理解,更能加深我们对此的记忆。当然,在这其中,我也发现自己的许多不足之处,由于学期伊始 我没有好好学习,才落到如此地步,这也可以说是一个教训吧 !我相 信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我一定会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一丝不苟的 去对待每一件事。只有做好足够的准备,才能事半功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