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动物学总结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98011599 上传时间:2023-03-0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普通动物学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普通动物学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普通动物学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普通动物学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普通动物学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普通动物学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通动物学总结(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普通动物学总结第一部分无脊椎动物的一般构造和生理一、对称 动物身体的形状是各种各样的。这些多种多样的形状也表示出动物的进化过程和动物对不同环境的适应性。体制:即动物体的基本形式;无对称球形对称辐射对称两辐对称两侧对称不对称:体不能分成两个或若干个对称部分变形虫;球形对称:通过一个中心点,有无数对称轴,可将球体切成对称面放射虫、太阳虫、团藻;辐射对称:通过身体的中央轴有许多个切面可以把身体分成两个相等的部分表壳虫、钟虫、海绵动物、腔肠动物;两辐射对称:由于有口、口道沟的存在,身体只能通过体轴作平行与垂直口道沟的两个对称面珊瑚纲(海葵)、栉水母;两侧对称:扁形动物与以上的动物都是属于两侧对称的(扁

2、形、环节、软体、棘皮动物等)。二、胚层 单细胞原生动物,无所谓胚层的构造,最多如团藻一样只有1层细胞。 多细胞动物:两胚层动物:海绵动物(逆转动物)、腔肠动物。 三胚层动物:扁形动物与以上三、体腔 体腔是指消化管与体壁之间的腔。扁形动物以下没有任何形式的体腔。原腔动物有原体腔(囊胚腔);自环节动物与以上,都有真体腔。真体腔的产生对消化、循环、排泄、生殖等器官的进一步复杂化都有重大意义,被认为是高等无脊椎动物的重要标志之一。 有些高等无脊椎动物(包括环节动物门的蛭纲、软体动物门、节肢动物门等),真体腔退化,形成围心腔、排泄器官和生殖器官的腔和生殖管。 节肢动物形成了血腔,即发达的血窦;棘皮动物体

3、腔甚发达,一部分体腔还形成水管系统、围血系统等;半索动物有发达的分三部的体腔囊。腔肠动物:开始出现由外胚层组成的体壁,其中空的腔叫消化循环腔;扁形动物:无体腔;线形动物:具原体腔;环节动物:始见真体腔;节肢动物:属混合体腔;四、 体节和身体分部 身体分节也是高等无脊椎动物的重要标志之一。 环节动物是同律分节多,异律分节少;而节肢动物却是异律分节多,同律分节少。异律分节对身体的进一步复杂化有很大的意义。 软体动物身体不分节,它的身体分为头、足、脏团3部分。半索动物的体腔前后分3部分,也可以说是3个体节。 棘皮动物的成体看不出分节的现象,但从它们胚胎发育中的3对体腔囊看来,可能是由3体节的祖先进化

4、而来的。五、 体表和骨骼 原生动物的体表:有的质膜很薄(变形虫);有的有加厚的角质膜(眼虫);有的具纤维质的胞壁(植鞭目);有的具角质的外壳(表壳虫);有的还具有石灰质的壳(有孔虫);此外还具有硅质骨针的几丁质中心囊的(放射虫)。 海绵动物具骨针,有石灰质的,有硅质的,也有海绵丝的。 腔肠动物具角质或石灰质(如珊瑚虫)的骨骼。 扁形动物的体表具有纤毛,但寄生种类的(吸虫、绦虫)成虫体表只由细胞质构成的外表层,无纤毛。 原腔动物一般无纤毛,体表具角质膜,发育过程中有蜕皮现象。原腔动物中的轮虫纲具有很厚的角质壳皮。 环节动物的体表具一层薄的角质膜,体表常是刚毛。 节肢动物门动物具有几丁质的外骨骼,

5、有蜕皮现象。 软体动物有外套膜分泌的石灰质贝壳(头足类)。 棘皮动物则具中胚层形成的骨骼(如海星)。 半索动物的口索曾被称为不完全的脊索,现认为它不是脊索,应与真正的脊索加以区别。六、运动器官、肌肉和附肢原生动物的运动器官有伪足、鞭毛、纤毛。海绵动物是营固着生活的,但其两囊幼虫是用鞭毛运动的。其体水流的穿行,也是靠领细胞鞭毛的打动。腔肠动物开始有原始的肌肉细胞可使身体伸而产生运动(如水螅、水母等)。但幼虫时期(浮浪幼虫)则以纤毛运动。扁形动物形成了皮肌囊,可作蠕行运动;自由生活的,其体表仍具有纤毛(涡虫纲),用以爬行或游泳。营寄生生活的(吸虫、绦虫),其成虫没有纤毛,用吸盘和钩附在寄主体上,只

6、能蠕动,但其幼虫都有纤毛。线虫纲的动物,在生活史中的任何一个时期都是没有纤毛的,但轮虫、腹毛类则具有纤毛。线虫纲只是纵肌,其运动作蛇行状。环节动物具有疣足和刚毛,而其皮肌囊还有发达的纵肌和环肌,能游泳(多毛纲)、能钻土(寡毛纲)。节肢动物的附肢具关节,在外骨骼和成束的横纹肌配合下,能作迅速而多样化的运动,因此其附肢功用甚大。软体动物一般是不活动的,固着或缓慢的爬行运动,但其中头足类(乌贼)是能迅速运动的。棘皮动物的腕和管足司运动,有的棘(海胆纲)也能运动,其幼虫则以纤毛运动。半索动物的肠鳃类靠吻腔和领腔的充水和排水,而使身体伸缩运动。七、消化系统原生动物只有细胞消化,除全植物性营养和腐生的种类

7、外,可用伪足或胞口来摄食,并且形成了暂时性的食物泡,司消化、吸收,与多细胞动物胃的机能相似。海绵动物仍是细胞消化,借领细胞打动水流和用变形虫的方式以固体食物为食。腔肠动物开始有消化管(消化循环腔),在其有细胞和细胞外两种消化作用。但它们的消化管只有口无肛门。消化吸收后剩余的渣滓仍由口排出(如水螅)。扁形动物的消化系统与腔肠动物基本一样(如涡虫),但是寄生的种类消化管有退化(部分吸虫),甚至消失(如绦虫)。原腔动物的消化管有口和肛门,称完全消化管。环节动物后(节肢、软体、棘皮、半索动物),由于真体腔的产生,消化管有肌肉,因此分化就更复杂(如蚯蚓)。一般除消化管外还形成了各种的消化腺。棘皮动物的消

8、化管原来是完全的,但有的种类的肛门不用(海星纲)或消失(蛇尾纲)。摄食的调节动物的摄食活动取决于外两个方面的原因:在的原因:是营养的需要或饥饿。外在的原因:是食物的气味和形状的吸引。摄食一般包括2个步骤:寻找食物+吃下食物哺乳动物下丘脑调节的中枢分别为饿中枢和饱中枢。损坏饱中枢可使动物增加摄食量;而刺激饿中枢引起摄食,损坏饿中枢则动物不食。动物的消化:机械消化:将大的食物块撕碎、咀嚼或磨碎,以便消化酶起作用。化学消化:通过消化酶的作用将大分子的化合物分解为小分子的化合物,以便吸收。消化又可分为细胞消化 细胞外消化:消化管消化、消化管外消化或体外消化八、呼吸和排泄原生动物无呼吸系统,借体表和周围

9、的水进行气体交换。排泄也借体表来进行。不过作为调节水的渗透压的伸缩泡也兼有排泄的功能(如变形虫)。海绵动物、腔肠动物都没有呼吸和排泄系统,也是借体表进行呼吸和排泄的(如水螅)。扁形动物、原腔动物无呼吸系统:除了用体表进行呼吸外,大部分寄生的种类能进行厌氧呼吸;排泄器官是外胚层形成的原肾管。环节动物的体表(如蚯蚓)和疣足都具有呼吸的功能;其排泄器官为后肾管。节肢动物用鳃(虾)、书鳃(鲎)、书肺(蜘蛛)、气管(昆虫)、体表进行呼吸。节肢动物的排泄系统有两类,一类也是体腔管,如颚腺、绿腺和肾管。另一类是肠壁的管状突起,即马氏管(如昆虫)。软体动物的鳃、外套膜、肺囊(如蜗牛)为呼吸器官;其排泄器官称为

10、肾脏。棘皮动物的管足和皮鳃(如海星)有呼吸和排泄的功能,而海参却有水肺的构造。半索动物的咽鳃是它的呼吸器官。脉球是半索动物的排泄器官。1、 呼吸的调节(1)水生动物低等水生动物是靠身体表面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高等水生动物是用鳃呼吸,鳃的特征是表面积大,有丰富的血液流过。鳃中血液回流方向和水流方向相反。这种逆流交换使血液能最大限度地摄取氧气。(2)陆生动物陆生动物与外界的气体交换也是以水为媒介的,只有溶于水的气体才能被利用。所以陆生动物的呼吸器官必须保持湿润,否则便失去气体交换的功能。(3)器官陆生节肢动物的主要器官是气管。昆虫的气管系统开始于胸部和腹部两侧气孔,腹腔胀大时,空气进入;腹腔收缩

11、时CO2排出。气管壁上有几丁质的环纹,支撑气管,使气管有弹性,气体可以畅通无阻。气孔开关的速度与昆虫的活动和代有关。气孔开关的调节是对干旱环境的适应,干旱时极少数气孔开,开的时间很短以防止体水分不必要的消耗。陆生节肢动物不依靠血液而依靠器官将空气直接送到组织,这是对陆生环境的高度适应。2、排泄的调节(1)水生动物的排泄:水生动物排泄NH3(氨)。直接透过体表而溶于水中,也可以用水稀释,减弱NH3的毒性,然后从排泄系统排出。(2)陆生动物的排泄:陆生动物的排泄物主要是尿素或尿酸。尿酸不溶于水,排泄尿酸更有利于节水,蜗牛(软体)、昆虫(节肢)、蜈蚣等都是排泄尿酸。昆虫的排泄肾是马氏管,可以较长期地

12、储存尿酸的结晶,并不时地将尿酸结晶排入直肠,使之随粪便排出体外。九、循环系统原生动物的细胞原生质是不断流动的,其食物泡也会不断地在身体环形。海绵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都没有循环系统。原腔动物的原体腔有输送养料的功能。环节动物有了正式的闭管式循环(蛭纲除外)。节肢动物、软体动物(头足类除外)是开管循环;棘皮动物的循环系统不发达,在围血窦的隔膜,与水管系统平行成辐射排列。半索动物也是开管循环。无脊椎动物的血液循环大多数寡毛纲和多毛类有发达的血管系统,而且多数种类血管系统的结构基本一样,有1条背血管,1条腹血管,每节有1条侧血管与背血管和腹血管相沟通,属于闭管式循环。这些血管有活瓣,由于背血管的蠕

13、动,把血液推向前;通过前面几对大的侧血管而流到腹血管;腹血管血液流动的方向则相反,由前向后,把血液推入侧血管和毛细血管。节肢动物的循环系统属于开管式循环系统,背血管形成明显的心脏,心脏发出动脉把血液淋巴输送到各种组织的血窦和细胞间隙,由细胞间隙再到围心腔,通过心脏的一些孔进入心脏。由于心脏收缩,推动血液的循环。瓣鳃类和腹足类属于开管式循环。心脏位于围心腔。围心腔的压力在心脏收缩的各个阶段比心腔低,有助于心脏的充盈,心室或心房有过滤作用,使体液过滤到围心腔,再通过肾围心管到肾脏排出。动脉系统反复分支,把血液注入组织间隙,在回心脏之前往往先经过肾脏和鳃,在肾脏形成肾门系统,在此排出代废物,经过鳃时

14、进行气体交换。头足类属于闭管式循环。十、神经系统和感官原生动物无神经系统,只有纤毛虫有纤维系统联系纤毛,有感觉传递的功能。海绵动物一般认为无神经系统,只借原生质来传递刺激,因此反应极迟钝。腔肠动物有散漫的神经系统。网状神经系统扁形动物、原腔动物有梯式神经系统。梯状环节动物、节肢动物为链式神经系统。索式软体动物的神经系统乃由脑、侧、脏、足4对主要神经节和其间的联络神经所构成;头足类的脑,乃是神经节集中,并有软骨保护的神经中枢,也可以说是无脊椎动物最高等的神经中枢。棘皮动物有3套神经系统,即下、外、3个神经系统,都和水管系统一样作辐射排列(如海星)。半索动物的种类已经具备类似脊索动物的雏形背神经管

15、,这在脊椎动物中是唯一的一门。在感觉器官方面,除海绵动物什么都没有外,其他各门都有某些感觉器官。如原生动物有眼点(眼虫),腔肠动物有触手囊(水母),扁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棘皮动物,都具有各式的眼。节肢动物中,有单眼和复眼(蝗虫),昆虫有听器,软体动物中头足类的眼最高等(枪乌贼),其构造和脊椎动物相仿。此外,各门不同的动物也可能会有其特殊的司平衡、触觉、嗅觉、味觉的构造。十一、生殖系统和生殖原生动物的生殖,无性的有二分裂、出芽和复分裂(裂体生殖和孢子生殖),有些原生动物在不良的环境下可形成包囊;有性生殖有受精和接合,有些原生动物生活史过程中有世代交替的现象。海绵动物有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无性生殖有出芽和芽球的形成,借以渡过不良的环境。腔肠动物有无性的出芽生殖(也有二分裂)和有性生殖,并有世代交替的现象(如薮枝虫、水母纲)。扁形动物的生殖腺由中胚层产生,而且有了生殖管和附属腺;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