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城市空间结构2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98005670 上传时间:2023-02-1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节城市空间结构2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第一节城市空间结构2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第一节城市空间结构2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第一节城市空间结构2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第一节城市空间结构2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一节城市空间结构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节城市空间结构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马鞍山市市级骨干教师申报考评课教学设计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第一节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教学设计)单 位:马鞍山六中授 课 人:林 章 和授课时间:20090317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第一节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教学设计)【课标解读】课标要求:运用实例,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解释其形成原因。课标解读:本条“标准”的行为动词是“分析和解释”,属于理解层次的水平要求。本条“标准”的行为条件是“运用实例”。本条课标有三个要求:一是学生要学会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城市的空间结构是指城市内部的空间形态,一般包括城市的地域形态和城市的功能分区(土地利用)两个方面。所谓会“分析”,是指会在地图上,说出城市具有什么样的

2、空间结构和功能分区,并归纳出这种分布的特点。二是会解释这种结构的形成原因。三是会使用实例进行分析说明。【教材分析】人教版教材是从城市的外部形态引入,进而对因城市内部的土地利用方式不同而形成不同功能区,并对各功能区(主要是住宅区、工业区、商业区)特点加以分析,并对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经济因素加以重点讲述,并附带分析了其他影响因素,最后,以动态的观点来看待城市结构的变化。教材的材料呈现很好地反映了课标的精神。教学的程序可以按照教材的顺序进行,但要对素材给予适当的补充。将教材的活动和本地城市很好地进行结合。【教学对象分析】由于本节课为借班上课,事先对学生了解的较少,依据对学校的整体了解和平时在听课

3、中积累的经验,将本节课的学生整体情况可以近似视为我校的重点班,这些学生底子相对较好、知识面较宽、思维敏捷、课堂表现欲较强、有一定的积极性、情绪易调动,基于学生的现状,在教学设计时,我注意了问题的层次性和趣味性,注意问题的设置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由于学生的心理和行为的特点,在教学设计是时,我增加了学生思考、讨论的空间,加大了学生活动开展的比例,多开展探究教学和案例教学。【教学目标】依据对课标的解读和对教材的分析,可以确定本节的教学目标如下:知识与技能: 了解城市形态的概念和类型 分析和理解城市形态的形成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了解城市土地利用的主要类型 分析城市土地利用方式的不同而形成的不同功能区以及

4、它们的特点过程与方法: 培养运用实例分析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及形成原因的方法和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 形成“外部内部、全面具体、理论应用”的事物认知的思维和辩析方法【教学重难点】依据对课标、教材和学生的分析理解,可以确定本节内容的重难点为: 重点:运用实例分析城市内部空间结构,解释其形成原因 难点: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不同城市的内部空间结构及形成原因重难点的突破:重点的突破采用的是图示法、探究法、比较法难点的突破采用的是案例迁移法教学。【教具准备】电脑多媒体,自制电脑多媒体教学软件【知识结构】一城市形态1城市形态的含义2城市形态的特征二城市的土地利用与功能分区1城市的土地利用类型2城市的功能分区类型

5、3城市功能区的特征三马鞍山市的空间结构认识与分析1城市空间结构分析的一般方法:形态特征功能分区1马鞍山市的形态特征2马鞍山市的功能分区“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教学设计1 课堂教学主线设计 城市形态1城市形态的含义2城市的形态特征集中式团块状分散式条带状、分片状 城市的土地利用与功能分区1城市的土地利用类型2城市的功能分区类型3城市功能区的特征 主要功能区的特征 住宅区 商业区 工业区 其他功能区认识城市的整体形态认识城市的功能分区分析理解城市功能分区分析本市的空间结构 马鞍山市的空间结构分析1城市空间结构分析的一般方法2马鞍山市形态特征3马鞍山市的功能分区【教学设计】“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教学设

6、计2 教学理念设计 城市形态1城市形态的含义2城市的形态特征集中式团块状分散式条带状、分片状 城市的土地利用与功能分区1城市的土地利用类型2城市的功能分区类型3城市功能区的特征 主要功能区的特征 住宅区 商业区 工业区 其他功能区认识城市的整体形态认识城市的功能分区分析理解城市功能分区分析本市的空间结构 马鞍山市的空间结构分析1城市空间结构分析的一般方法2马鞍山市形态特征3马鞍山市的功能分区全面到具体理论到应用整体到局部“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教学设计3 教学过程设计主题理念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结论新课导入注意与人口知识的衔接设问:人口在地表空间的集聚形式是什么?聚落有哪两类主要形式?回忆: 聚落城

7、市与农村点明主题:从现在开始,我们就来学习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舞台城市!城市的形态培养学生读图、识图、比较分析能力展示城市形态图阅读理解城市形态含义对比分析城市形态特征城市的形态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城市土地利用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展示不同土地类型的图片读图分析土地利用类型城市土地利用类型多种多样城市功能分区培养学生对典型案例探究的能力展示北京市不同功能区图探究北京市不同空间的功能差异同类活动在空间上的集聚形成了功能区功能区特征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的能力展示各功能区的相关图片1分析理解各功能区的主要功能及地位2归纳各功能区的共性特点1不同功能区的主导功能不同2功能区以某种功能活动为主,兼有其他功能活动3功能区没有明确的界线活动探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展示香港城市空间结图构认识香港的主要功能区及分布特点城市的空间结构各有特色案例迁移(方法总结)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展示马鞍山是地图分析马鞍山市的城市形态分析马鞍山市的功能分区城市空间结构的一般认识过程。形态特征功能分区教学反思1教学中必须依据课标,充分使用教材,对教学内容加以调整整合,以利于更好地达成课标要求,充实课堂教学效果。 2整合学生生活中的材料和案例,发挥乡土课程资源完善课堂教学,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完成课标理念中学习终身有用的地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