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易错题归纳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98003255 上传时间:2023-02-13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9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易错题归纳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易错题归纳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易错题归纳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易错题归纳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易错题归纳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易错题归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易错题归纳(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易错题归纳一、错例目录二、原始错例一、错例目录第一单元 认识图形(二) 新 课 标 第 一 网1. 图形的拼组 (兰玉君)第二单元 20以内的退位减法1.看图写算式 (兰玉君)第四单元 100以内数的认识 1. 数位、写数 (杨百琴)2.数位、写数 (杨百琴)3.数位、写数 (王洁)4.数位、双数 (王洁)第五单元 认识人民币1.认识人民币 (兰玉君)2.认识人民币 (兰玉君)3.简单的计算 (杨百琴)第六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1.整十数加一位数 (杨百琴)2.整十数减一位数 (王洁)3.问题解决 (王洁)4.问题解决 (兰玉君)第七单元 找规律1. 找规律 (兰玉君

2、)一年级下册典型错例错题来源:第一单元题目出处:数学书第6页相关知识:图形的拼组教学简述:教学基础:学生经历了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拼组过程,感知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教学用意:强化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典型错题:原题:缺了( )块砖。 错解:缺了( 11 )块砖。原因分析:原因1:从教师的角度讲,教师在教学时太突出强调用画一画“补墙”的方式来解题,没有抓住题目的侧重点,题目的重点是数出这堵墙缺了几块砖,而画一画“补墙”的方式其实只是一个辅助手段,但在教学中,教师恰恰注重了怎么“补墙”,看学生是否将砖块修补好,通过修补好的砖块数,再来完成填空。原因2:从学生的角度讲,学生对墙

3、面结构认识不够,有的学生就认为砖块是平行叠放的。教学建议:建议1:采用多种手段,得出正确结论。可以用画一画的方法,也可以用手指丈量、估计的方法,或用每行5块砖共30块砖,减去好砖的块数20,从而得到缺的块数是10块。学生只要能得出正确结论,教师都应给予肯定。与此同时,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策略的选择和判断。本题主要有两种思路,其一是直接算出缺的块数,其二是通过总块数减好的块数,求出缺的块数。两种算法可以相互检验。建议2:教学时要通过直观的,让学生观察,对比,得出哪几行的砖是一样的。然后通过动态的演示,让学生知道怎么画?为什么这样画?同时,要让学生自己独立尝试辅助手段,掌握“补墙”的方法,真正了解砖块

4、的分布结构。一年级下册典型错例错题来源:第二单元题目出处:课堂作业本相关知识:20以内退位减法教学简述:此题属于20以内退位减法的问题解决,学生在第一学期积累一些“求差”类简单应用题的经验,如“告诉总数,拿掉多少,求剩下多少?用减法解。”这一题的表述与已学的知识刚好相反,并且,让学生自己独立审题、独立解题。典型错题:原题:错解1:8+9=17 错解2:178=9原因1:从教材的角度讲,问题的表述方式发生了变化,以往的题目都是把“剩下的数量”作为要求的问题,而本题是把“剩下的数量”作为已知条件,把“拿走的数量”作为要求的问题,表述方式正好相反。又因为这题目出现在单元教学的第三课时,学生学习的重点

5、仍集中在计算的方法上,所以,作业本随意安排这一改变表述方式的问题,直接导致学生按照原有的解题方式去解决。原因2:从学生的角度讲,思维受负迁移的影响(这是错误的主要原因)。从一些学生看到“剩下9颗这个强信息”后,脑子已经自编的(或者说提取了以往题目)的模型了:“一共有17颗,狐狸摘走8颗,还剩下9颗。”178=9的算式也“顺理成章”了。不理解数学问题的解题格式。对于“已知条件要写在等号的左面,未知的问题要写在等号的右面”理解起来有困难,他们认为,9(8)=17,所以178=9。原因3:从教师的角度讲,在前期“10以内加减法”和“20以内不退位减法”的减法教学中,创设的已知情境过于单一,偏于正向思

6、维,如“已知总数和减少的部分数,求剩下的部分数”,使学生形成了“解题定势”。对于数学问题的解题格式没有特别强调,学生没充分理解。教学建议:建议1. 帮助学生建立多样化的减法情境模型。教材中出现了多样化的减法情境,但没有出现这种本身带有“顺序性”的减法模型,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及时补充题型,并且在题型比较中凸显出它们各自的特点。建议2. 重视算式结果和问题的比对能力。这是让学生通过比对计算的结果与要求的问题的意思是否一致,达到自我检查。这一点是解决“那些能够理解题意,但按照自己思路解题的学生”的重要方法,也是培训学生检查应用题的着力点之一。一年级下册典型错例错题来源:第四单元题目出处:课本相关知

7、识:数位、写数教学简述:这是第四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中“读数、写数”教学后的一道练习题,学生已会读写两位数,能说出个位、十位、百位的名称,知道数位的意义。典型错题:错题:猜一猜这个数是几:十位上的数比个位上的数小5 。错解:61(或72、83、94)原因分析:原因1学生思维主要集中在“小5”,对于“十位上的数比个位上的数小”没有引起充分注意。导致实际写数时颠倒致错。原因2学生对数位的理解不正确。教学建议:建议1明确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建议2引导学生理解“十位上的数比个位上的数小”,明确题目要求。可以采用举例的方法,让学生明白“个位上的数比个位上的数小”,在此基础上,明确“

8、十位上的数比个位上的数小5”;建议3此题的答案不止一个,为了得出所有符合此题的答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推算。如,根据“十位上的数比个位上的数小5”,先写出个位上的数最大是9,十位上的数就是4,依次写下去,符合这个条件的数还有38,27,16。资源链接:强化练习填一填:(1)个位上的数比十位上的数小5 ( )(2)十位上的数比个位上的数大3 ( )(3)十位上的数比个位上的数小7 ( )一年级下册典型错例错题来源:第四单元题目出处:期末复习卷相关知识:数位、写数教学简述:教学基础:学生已经认识了100以内的数,认识了数位表中的个位、十位和百位。教学用意:增进对两位数的认识,增强

9、学生读题、解题的能力。典型错题:原题:一个数,从右边数起,第一位是5,第二位是4,这个数是( )。错解:这个数是( 54 )。原因分析:原因1:学生审题不全面,不少学生在审题时,目光的注视点是“第一位是5,第二位是4”,就直接写下了“54”,而没有关注“从右边起”的意思。原因2:个别学生对题目不能理解,无法将“从右边起”和“第一位、第二位”联系起来考虑,也无法与数位顺序表联系起来,所以做题时瞎蒙。教学建议:建议1:加强对数位顺序表的教学,明确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建议2:较强直观教学。以数位顺序表为基础,鼓励低段的学生碰到类似的题目时能画一画数位顺序表,再根据题目要

10、求,边读题,边在数位表上写一写,如: 十位 个位 (右) 4 5由于低年级的学生直观思维较强,而抽象思维较弱的特点,可以采用一些画一画、做标记等直观的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得理解和掌握知识。从右边起,第一位是( )位,第二位是( )位,第三位是( )位。一个数,个位上是7,十位上是4,这个数是( )。一个数,从右边起,第一位和第二位上是0,第三位是1,这个数是( )。一年级下册典型错例错题来源:第四单元题目出处:期末复习卷相关知识: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简述:教学基础:学生已经认识了100以内的数,掌握了100以内数的排列顺序。教学用意:增进对100以内数的排列的认识,渗透估算思想。典型错题:原题

11、:哪个数最接近70 ?( 68 80 71 )错解: 68 原因分析:通过对个别学生的访谈发现,他们在看到题目“最接近70”这几个字眼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70前面的数,在三个选项中,自然而然地选择了“68”,并没有逐个去分析每一个数字。由此可以看出,低年级的学生在思考问题时,缺乏分析问题的全面性,常常受到思维定势的影响而盲目做题。教学建议:指导学生全面读题,细心解题。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强调审题要把题目读完整,并注意题目中的关键字词的含义。如题目中的关键字是“最接近70”,可将这几个字划一划或圈一圈,再从关键字入手,进行分析:最接近70的数,也就是与70差距最小的。逐个分析3个数字,68与70相

12、差2,80与70相差10,而71与70只相差1,从而判断出与“70最接近的是71”。针对性练习:选一选,正确的打“”。1.哪个数最接近59? ( 56 95 61 )2.与40差距最小的是几? ( 37 49 42 )3.74最接近的整十数是几?( 80 70 60 )一年级下册典型错例错题来源:第四单元题目出处:课本相关知识:数位、双数教学简述:少部分学生在学前教育时期已经能区分单数和双数,在第三单元的学习中,已经认识了百数表和数位表,学生通过观察百数表格,更加深刻的知道了单数和双数意义。典型错题:原题:有下面一些数:25,27,28,30,43,34,52。写出十位上是2的双数: 。错解:

13、25,27,28。 原因分析:从学生的角度讲,基于学生访谈:师:你能读一读这个问题吗?生1:写出十位上是2的双数。师:能说说这里有几个要求吗?生1:1个。师:说说看,是什么要求?生1:十位上是2(分析:学生审题只注意到第一个要求“十位上是2”,第二个要求“双数”并没有引起注意。因此,直接就选择了25,27,28这三个数。其实这与学生的注意力发展有关。如上述错误,低年级学生感知分析的综合水平不高,在感知一个新事物时,往往忽略了整体,顾此失彼;或者粗略地感知了事物的整体而忽略了一些重要的细节。因此,他们对问题要求产生一个笼统的、不精确的初步印象,导致题目意思没看完整的错误。这样的错误占了25%。)师:你知道什么是双数吗?生1:(没有回答)师:你能说几个双数给老师听吗?生:,(分析:很明显这位学生对双数和单数的概念模糊不清。这样的错误率也较高,超出5。)教学建议建议1:教学时,在学生审题时划出要求是什么,帮助学生理解问题的组成结构。分步进行教学:(要求一)师:十位上是2的数有哪些?生:25,27,28(边找边圈);(要求2)师:这三个数中是双数的是几?生:28。建议2:观察百数表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