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保工程实施情况工作总结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98003100 上传时间:2023-10-2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保工程实施情况工作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天保工程实施情况工作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天保工程实施情况工作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天保工程实施情况工作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天保工程实施情况工作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天保工程实施情况工作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保工程实施情况工作总结(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欢迎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天保工程实施情况工作总结*天然林保护工程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主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全面落实林业科学发展观,大力培育、保护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坚持“严管林、慎用钱、质为先”的方针,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巩固提高,各项工作达到了预期目标。随着工程的逐年实施,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日趋显现,充分体现了实施天保工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地处秦岭南麓中段,东西长170公里,南北宽76公里,总面积523.1万亩,全县辖25个乡镇,28.3万人。全县林业用地面积437.5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83%,有林地面积347.9万亩,占林业用地面积的79.5%

2、,森林总蓄积量915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66.6%。自2000年天保工程启动实施以来,*始终坚持以生态建设为重点,以增加林农收入为目标,积极实施“生态立县”战略,一手抓现有森林资源保护,一手抓后备森林资源培育,着力把林业培育成兴县富民的大产业,在多种自然灾害和困难的情况下,天保工程顺利实施并保持了良好发展态势,实现了天保工程总体方案规划的阶段目标。一、天保工程实施情况(一)、成立机构,形成了管护网络1、2001年成立了*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领导小组,主管县长任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2、2002年成立了*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管理中心,落实工作人员8人。3、2002年25个乡镇和3个国有林场分别

3、成立了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管理站。4、设立村级(工区)护林站217个,划定管护责任区619个,聘用兼职护林员584人,专职护林员250人。(二)、健全制度,落实管护责任广泛深入开展天保工程宣传教育活动,通过各种会议、宣传车、电视、标话、墙报等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开展宣传教育活动,2000年以来,共刷写标语3万余条,制作永久性搪瓷宣传牌500余个、水泥固定宣传牌150余处,印发宣传资料4万多份,制作电视宣传节目24期,增强了人们对天保工程的认识。2、严厉打击各类毁林犯罪活动。实施天保工程以来,森林公安、林政和天保等职能部门联合开展了“天保行动”、 “猎鹰行动”、“春雷行动”、“绿剑行动”等严打整治活

4、动,破获各类毁林案件80多起,取缔非法木材加工厂(点)5个,清理木材62立方米,收缴木材280立方米,放生各种野生动物3000多只(头),打击各类毁林犯罪人员90余人,震慑了犯罪,教育了广大林区群众。 3、先后制定出台了*天保工程农村护林员招聘管理办法、*天保工程管护人员考核及奖惩办法、*县、乡、村天保工程管理机构工作任务和职责以及*天保工程护林员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规范了天保工程森林管护工作。4、全县共划分619个管护责任区,落实管护人员,签订管护合同。同时每年初县政府与各乡镇、各乡镇与各村;县林业局与各林业站、派出所、国有林场;天保中心与各乡镇(林场)天保管理站;各乡镇(林场)与村(

5、工区)护林站层层签订管护责任合同,形成了县、乡、村三级管护网络,使全县的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三)、全面完成了公益林建设任务1、截止2008年末,*先后完成了天保工程重点公益林人工造林4.9万亩,封山育林8.2万亩,飞播造林29.8万亩。2、完成了种苗建设任务。木王林场2001午底建设天保苗圃80亩;完成西口北羊山华山松采种基地3万亩;黑窑沟林场2002年度完成“三八”苗圃24亩,完成栎类采种基地2325亩。3、2001年度完成科技支撑项目500亩核桃建园工程。4、共完成投资6267.2万元,其中公益林建设完成投资1624.2万元,财政专项资金完成投资4643万元(其中地方配套688万元),

6、全面完成天保工程各年度任务。(四)、加强天保资金管理县局设立了天保专户,制定了*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资金管理核算办法(试行)和一系列财务制度和资金管理制度,明确规定天保工程实施单位和项目单位一把手是确保资金安全和专款专用的第一责任人,主管领导为直接责任人,并确定了专职财会人员。在加强财务智理的基础上,定期或不定期对工程项目进行监督、检查。做到了天保资金专户存储、单独核算、专款专用、封闭运行。(五)、阶段性成效分折天保工程实施以来,*的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各类毁林案件逐年减少,生态环境有了明显好转,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有效地改善了全县生态环境。实施天保工程以来,通过对现有森林资源的有效保护

7、,生态公益林建设,新增森林面积43万亩,森林覆盖率增加了1.8个百分点。2、天保工程实施后,全县每年可函养水分4565万立方米,相当于建设一个蓄水量4500多万立方米的生态水库。3、天保工程实施后,每年可减少水土流失820万吨,减少有机质流失40万吨,大大增强了保土保肥效益。4、通过恢复和扩大森林资源,改善林业生态环境有效地减少了各类自然灾害,促进了农牧业增产增收。5、全县现有森林资源,每年可生产氧气32万吨,固定二氧化碳45万吨,维护了大气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平衡。6、促进了地方产业结构调整,有利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7、通过广泛宣传教育,大大提高了广大干部群众爱林护林的意识,大力造林,护林的热

8、情空前高涨。8、通过科技帮扶和技术培训,提高了广大林农的科技素质和生产技能,扩展了生产就业门路,促进了农民脱贫致富,带动了山区经济的快速发展。9、通过天保工程的实施,林业企业达到了平稳转产分流的目的,天保工程实施后,林业企业共安置富余人员287人,其中森林管护人员109人,种苗生产50人,多种经营和其它项目128人,林业企业职工队稳定,工资待遇稳中有升,没有发生不安全事故,为其它行业和企业起到了示范作用。10、通过天保工程的实施,带动了全县绿色产业的迅速发展,年产值将达2亿元,农民林业人均收入将达680元。同时,森林旅游业和林下资源开发将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二、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1、林业企业和

9、森林管护人员收入偏低。截止2008年末,国有林场职工年总收入7200元,只有全省职工平均水平的34.4%,在乡镇从事集体林管护人员年收入8400元,虽然略高于国有林场职工,但也远远低于本地区职工平均收入,有一半职工接近贫困线,已经危机队伍的稳定,严重影响整个行业的发展。2、林业企业经济困难,资金匮乏,产业发展举步维艰。林业企业大多建设在大山深处,交通落后,信息闭塞,文化生活贫乏,实施天保工程后企业仅仅靠微薄的管护经费维持基本运行,基础设施年久失修,后续产业发展资金严重匮乏。3、林业企业及职工思想保守,观念陈旧。林业企业由于历史的原因和地域影响,企业和职工两眼向上、两手向外的现象依然存在,等靠要

10、思想比较严重,有的企业拥有相当丰富的林下资源,却没有得到开发和利用。同时,企业普遍缺乏专业技术和经营管理人才,发展受到严重制约。4、国家和地方对天保工程区及实施单位配套政策没有到位。林业企业和职工收入严重偏低,缺少发展动力,除了自身存在的原因,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缺少相关配套政策支持,既没有像国有企业改革那样的力度,更没有对待三农问题的超前魄力,使林业企业和职工处在上不着天,下不着地的尴尬境地,陷入了一种“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怪圈。5、现行的许多天保工程各项政策规定与实际情况有较大差距。天保工程各种政策、规定是在2000年前后制定的,由于当时经济状况和社会状况和现在相关较大,现在仍按当年制定

11、的投资标准已远远不能完成公益林建设任务。比如人工造林为每亩300元,这是根据2000年的物价水平设计的,当时人工费每天15元,而现在人工费每天至少50元,容器苗每株0.3元,其他成本也都成倍上涨;同时,地方配套由于*财政收入很低,很难配套到位,使工程实施受到很大影响,特别是在后期管护上由于缺乏资金支持,各实施单位要自行解决公益林抚育管护费用,从而增加了企业的包袱。三、对后续发展的建议和设想1、要重新思考和认识天保工程在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地位和重要性。林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不仅是提供相关林业产品产业部门,更重要的是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生态保障,它的价值更多的体现在生态效益和社会效

12、益,是一种公益性质的基础产业,它的健康发展需要更多公共财政支持和政策倾斜,应该在政策上形成一个投资和重视的洼地。2、在领导和组织机构上要有一种长效机制。生态的恢复是一个长期而又艰难的过程,不是一个十年的工程能够解决的。在天保工程即将结束的前期,必须要有一系列配套政策措施,形成长效机制。首先要对天保工程进行立法,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其次,把相关的公益性质的林业资源保护、建设、研究和开发进行职能合并,可以在各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的统一领导下组建公益林资源管理局,负责对本辖区的公益林资源进行保护,建设、研究和开发,在人员编制,工作经费等方面给予统筹安排。第三,对不同地区、不同类型要区别对待,不搞一刀切,特别是对生态脆弱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要实行政策倾斜,可以适当提高中央对这些地区投资比例,减少或取消这些地区的配套资金额度。3、把林业企业纳入当地三农支持范围,给予林业企业和职工更多的优惠政策,使他们尽快摆脱贫困,走向富裕。4、对林业企业实行分类经营。把林业企业大致分为公益型,经营型和综合型几类,不同类型实行有区别的政策。5、加大林业资源流转改革力度,规范林业资源交易,使整个社会都认识到林业及林业资源的价值和重要性,促进林业健康、快速发展。*天保中心二00九年四月二十二日 感谢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