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灵活就业方式及对促进我国就业的启示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98002195 上传时间:2023-03-0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外灵活就业方式及对促进我国就业的启示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国外灵活就业方式及对促进我国就业的启示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国外灵活就业方式及对促进我国就业的启示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国外灵活就业方式及对促进我国就业的启示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国外灵活就业方式及对促进我国就业的启示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外灵活就业方式及对促进我国就业的启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外灵活就业方式及对促进我国就业的启示(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国外灵活就业方式及对促进我国就业的启示就业是民生之本.扩大就业是我国当前和今后长时期重大而艰巨的任务.多种灵活就业方式在世界各地,尤其是在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产生的积极作用,日益引起有关国际组织和国外政府的普遍关注,也将对我们进一步做好就业工作具有重大借鉴作用.一国外灵活就业的多种方式与基本情况1,灵活就业方式的种类目前国外劳动力市场上存在的灵活就业方式主要有l1种,即非全日制就业,短期就业,派遣就业,季节性就业,待命就业,兼职就业,远程就业,承包就业,独立就业,自营就业和家庭就业.一些国家通常将短期就业,派遣就业,季节性就业和待命就业统称为临时就业.在这些灵活就业方式中,非全日制就业,短期就业

2、,派遣就业,季节就业,兼职就业,远程就业6种就业方式,劳动者的就业岗位都是用人单位提供的,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签定相应的就业合同,从事指令性工作,在合同期内劳动者为用人单位的员工,属工薪劳动者,用人单位遵照有关法律和就业合同内容履行雇主义务;而待命就业,劳动者的就业岗位虽也是用人单位提供的,劳动者也从事指令性工作,但一般双方不签定劳动雇用关系,只是在半正式的基础上,就工作内容,劳动条件,劳动报酬等签定一份协议,协议对工作时间不作明确规定,劳动者不必每日去单位,而是随叫随到,因此也称作传呼就业;承包就业,独立就业,自营就业,家庭就业4种就业方式,劳动者的工作是自己争取创造的,劳动者不与任何单位发生劳

3、动关系,只是提供产品或技术,劳务服务,属非工薪劳动者.2,多种灵活就业方式的基本情况一是各种灵活就业方式在各大产业和行差业皆有分布,不过比重各有不同.非全日制就业,兼职就业,远程就业和自营就业大多分布于第三产业,其中非全日制就业和自营就业劳动者多从事服务,销售性职业,兼职就业和远程就业劳动者多从事高要求的专业性工作;临时就业和独立就业在二,三产业皆有一定分布,临时就业职业分布广泛,独立就业多分布于高技能,高要求的职业岗位;家庭就业则主要分布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如服装,皮革,玩具制造等.二是在非全日制就业,兼职就业和家庭就业中女性比例偏高,而在临时就业,远程就业,独立就业和自营就业中则男性居

4、多.月I-旬J(总第211期)总体看来,女性比例高的就业形式中男性增长速度快,反之亦然,二者呈不断平衡之势.三是各灵活就业方式主要分布于中青年劳动者群体,自营就业和家庭就业劳动者的年龄略偏大,老年劳动人口中非全日制就业,独立就业和自营就业的比例较高.四是在多种灵活就业方式中,劳动者的受教育程度略呈两极分化,家庭就业,自营就业和非全日制就业劳动者的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而远程就业,独立就业和兼职就业劳动者的受教育程度普遍较高.五是与受教育程度相对应,远程就业,独立就业和兼职就业的劳动者多从事管理,专业性工作,收入偏高;而非全日制就业,自营就业和家庭就业的劳动者多从事生产,制造和服务工作,收入有限,

5、但他们的社会保障水平均不高.六是缺乏正规培训和工会组织率低也是各灵活就业面临的问题,而自营就业和家庭就业还有工作环境差,风险大,难以融入主流经济等深层次的社会问题.二多种灵活就业的成因分析各种灵活就业方式的产生与发展是诸多因素综合促成的,既是经济发展的趋势,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1,企业经营需要灵活多样的用工方式自全球经济向一体化迈进之日起,国际贸易竞争,市场竞争就愈演愈烈,而且产品市场,商品市场的更新换代加快,客户需求越来越小规模,个性化.企业要在这种环境下生存,发展,降低成本,提高效率,顺应市场需求组织生产,灵活经营就显得日益重要.传统的固定用工模式刚性大,企业即使在生产低潮或转产转型人

6、员富余时,也不好轻易辞退员工,并因是正式员工,企业还要为其承担各种社会保险费用和其它企业福利,人工成本颇高,从而导致产品价位高,影响市场占有率.然而灵活多样的用工方式,则可使企业在人员配置上机动地应对需求变化不定的市场,即采取固定一定比例的核心员工,在定单增多或产品转型人员跟不上时,再以多种方式灵活雇佣非核心员工,可以更有效地利用生产设备,完成生产,实现以低成本获取高效益的企业经营原则.2,劳动者的就业需求日益多样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人们国外灵活就业方式及对促进独国就业的启的文化理念,思想意识以及就业观念等也都相应发生了很大变化.特别是在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不少人认为工作的目的不

7、仅是为了生存,赚钱养家,而是要实现自我价值,为生活的更好更充实.所以,他们不愿被特定的岗位或单位束缚,更希望摆脱那种要求越来越高,自由度越来越少的固定就业模式,以拥有更多的属于自己的自由时间和空间来拓展个人的文化生活,家庭生活,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另外还有一些人,尤其是女性劳动者,则希望把抚育子女,家务劳动和赚取小笔收入三者结合起来,根据自己的家庭责任和年龄情况调整职业活动.这些希望和要求,传统的固定就业模式无法使之实现,只有灵活多样的就业方式才能让其满足.3,失业压力与政府的因势利导推动了多种灵活就业的发展严峻的就业形势,使得劳动力市场几乎成为买方市场,雇主不必再为确保劳动力忧愁,也容易按意愿

8、通过采用更为讲求实效的灵活雇佣方式有效地降低生产成本,快速对市场需求作出反映.同时,迫于失业压力,很多劳动者尤其是低技能,年龄偏大等就业条件不利的劳动者,大大降低了择业条件,不论何种就业,只要有工作就行.有一部分劳动者选择灵活就业不是出于喜欢,而是因找不到全日制或长期固定的工作不得已而为之.可以说,失业压力给政府和劳动者以巨大考验,但另一方面却有助于多种灵活就业方式的实现与发展.4,产业结构变化,知识经济崛起为灵活就业提供了发展空间产业结构的变化给就业方式带来了巨大冲击,尤其是第三产业因其服务对象千差万别,服务需求五花AIJ,服务产品多种多样,并且随着商品的丰富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

9、需求日益多元化,个性化,高质量化,这就需要提供服务人员的工作方式要灵活,多样,有弹性,否则难以满足顾客的需求.同时,以计算机,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为代表的知识经济的崛起缩短了技术更新的周期,也加快了就业方式和层次的变化.知识经济使传统产业的工作岗位大量消失的同时,也产生了新职业和新岗位.知识经济的快速化,数字化,高科技化为灵活弹性的就业提供了发展平台,远程就业便是其产物.5,工会组织努力保护灵活就业的劳动者历史上,工会主要是代表全日制正规就业劳动者的利益.最初,欧洲各国工会对灵活就业持批判态度,但随着各种灵活就业优势的凸显,工会组织逐渐认识到其重要作用,遂开始转变立场,变否定为认可,并力图将灵活

10、就业劳动者组织起来,运用工会的力量与影响,改善其劳动条件,保护其权益,使灵活就业劳动者增加了安全感,这无疑有利于多种灵活就业的稳定与壮大.三对我国发展多种灵活就业方式的几点建议我国是一个劳动力资源严重过剩,就业,失业与再就业压力都十分沉重的发展中国家.能否合理利用现有劳动力资源,最大限度地拓展就业空间,增加社会就业总量,顺利解决就业,失业与再就业这一历史课题,全面实现经济增长,效率提高与社会安定的既定目标,一直是我国经济与社会生活中的一个十分严峻的现实问题,也是当前诸多矛盾的焦点所在.而多种灵活就业方式的出现与发展是对传统就业模式的一次深层次变革,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人民生活达到一定水平

11、的结果,国外各种灵活就业方式的发展实践不仅说明它适用性很强,具有普遍意义和强大生命力.1,在全社会树立大就业观念改革开放以来,尽管我国就业制度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但在就业方式变革方面与国外尚有距离.所以,发展多种灵活就业方式,是适应时代,社会的需要,对传统的就业观念进行一次大革命.我们应对就业重新界定,确立劳动者无论干什么,以什么方式,在何种经济部门,只要是凭借自身能力,从事合法的经济活动,获取报酬即是就业的现代就业观.2,加快建立与灵活就业相适应的社会保险制度为消除劳动者选择灵活就业的后顾之忧,尽快健全符合各种灵活就业方式特点的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险制度.要适时出台全国性的政策,保证灵活就业人员

12、社会保险关系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要从实际出发,建立适合灵活就业人员特点的社会保险政策和制度.要做好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险关系的建立和连接,是完善社会保险体系,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保持社会稳定的重要措施.3,鼓励用人单位为社会提供多种形式的就业岗位政府要为用人单位灵活用工创造宽松环境,不过多干预其灵活用工行为,修改和调整现行劳动法律法规中不适合灵活就业生存发展的规定,并对通过灵活用工扩增就业岗位的单位进行资金和政策两方面的支持.特别是在税费减免,资金投入,就业服务等方面要给予政策倾斜,建立起促进就业的长效机制.4,加大对灵活就业的宣传力度促进灵活就业需要各级政府,非政府组织,用人单位,劳动者等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要加大宣传力度,使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使更多的人通过灵活就业形式实现就业.要深刻认识发展自营就业,家庭就业在我国的现实意义,多形式,多渠道宣传灵活就业,为我国下岗,失业人员及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再就业提供实实在在的信息服务(作者单位:曲阜师范大学法学院)集团经济研究2006月一旬刊(总第21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