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中幼儿老师的迷惑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98002190 上传时间:2023-10-29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5.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小衔接中幼儿老师的迷惑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幼小衔接中幼儿老师的迷惑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幼小衔接中幼儿老师的迷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小衔接中幼儿老师的迷惑(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幼小衔接中幼儿老师的迷惑 因为大班孩子面临着上小学的实际问题,所以,开展丰富多彩的幼小衔接活动,培养幼儿的学习爱好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幼儿对小学生活的向往,便成为我们大班教育工作的关键。然而,近几年我深深地感受到,家长们对孩子知识获取量的需求越来越高,并将获取的渠道寄托在幼儿园的幼小衔接工作之中。开学初,为了更加好地了解班中孩子的实际水平和实际需求,我以问卷的形式向家长们调查情况,其中一个问题就是:“您期望您的孩子在大班的生活中哪些能力得到提升,取得哪些发展?”我期望借此问题,从家长那里了解到在家长眼中孩子的优势和不足,给老师部分充足的介绍,方便老师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然而,当问卷收回时,我

2、发觉竟然有多二分之一的家长有这般要求:期望大班阶段学会汉语拼音;掌握50以内的加减法;会识读并会书写一定数量的汉字面对这么的需求我不禁愕然,孩子们现在学会了这些知识,上小学还学什么呢?带着这么的疑问,我在年级组的教研活动中将问题抛了出来。没想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竟然引发了大家剧烈的回应:“对!我们班毛毛的母亲昨天还问我幼儿园学不学汉语拼音呢。”“田田的父亲早就提出让我们给孩子出50以内的加减法,认为20以内的太浅了!”作为老师,我们能够了解家长在应试教育制度下望子成龙、不能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急切心理。然而,我们也不能忽略了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大班幼儿因为年纪的增加,有了一定的自

3、控能力,愿意在集体活动中尝试和同伴合作完成一项任务,但因为思维方法的特点还是以详细形象思维为主,抽象逻辑思维只是刚刚开始发展,假如一味地强加给她们不能了解的汉语拼音,或超出能力所及的数学认知范围,不但不能使她们达成了解和记忆的效果,还会使她们幼小的心灵厌恶学习,对学习失去信心和动力。认真分析了这些以后,我便利用家长会的机会,向家长们介绍了孩孑处于这个年纪段的学习特点和学习方法,期望家长能从观念上加以转变。随即又和大班幼儿共同开展了一系列的幼小衔接活动,如,认识小学校,和哥哥姐姐共坐一室,体验小学课堂的秩序和有趣,了解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从而激发上小学的愿望;认识钟表,感受时间的长短,为上小学培养时间意识;逐步增加共同学习的机会,开展游戏化的集体活动,培养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等,逐步为上小学打好基础。班中的幼小衔接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幼儿在活动中愉快地体验着、收获着。然而这些举措并未打消家长们的忧虑:“人家全部在学,咱不学行吗?”“上学以后,课程进度快得很,不学能跟得上吗?”以上存在的问题和社会大环境有着很大的关联,小学门槛高、面试难,入学后进度快,全部给家长们带来了心理上的压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