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语文教师方案设计五篇范文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97995582 上传时间:2023-04-2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4.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下册语文教师方案设计五篇范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七年级下册语文教师方案设计五篇范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七年级下册语文教师方案设计五篇范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七年级下册语文教师方案设计五篇范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七年级下册语文教师方案设计五篇范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下册语文教师方案设计五篇范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下册语文教师方案设计五篇范文(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七年级下册语文教师方案设计五篇做教学设计不能千篇一律,要发挥每一个老师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所以老师的教学设计要结合自己的特点,因材施教.下面是笔者整理的七年级下册语文教师方案设计5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大家喜欢。七年级下册语文教师方案设计11.学会本课生字词,会认“宅、蔽、弃、慎”等7个生字,会写“弃、毫 、遇 、择”等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住宅、选择”等词语。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通过重点语句的品读,理解“蟋蟀住宅是伟大的工程”的深刻内涵,感受蟋蟀“热爱生活”、“不辞辛劳”的品质。3.体会文章中拟人手法的表达效果,学习科学家探索大自然、热爱小生命的精神,在日常生活中

2、培养爱观察的好习惯。教学目标设计涵盖“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教学重点是第二点,教学难点是第三点。本课教学安排两个课时,第一课时通过对话交流达成1、2两个教学目标,第二课时则在第一课时学习基础上继续对话交流以达成教学目标三。下面,我就第一课时的流程安排作一说明。第一课时我根据“抛锚式教学法”,安排了“创设情境、确定问题、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效果评价”五大环节。第一环节:创设情境,理解“随遇而安”,对比引出课文,用时5分钟根据建构主义理论,学习活动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而是学生根据外在信息,通过自己的背景知识自己建构的过程。所以产生学习活动的一个前提条件是,学生的背

3、景知识和新知识之间有一定的相关度。而教师帮助创设一定的情境是提高相关度的重要方法。所以在这第一个环节中,我让学生从“说自己的家或小房间”入手,创设一种“用心创造生活”的情境,进而引入昆虫世界,理解一般昆虫的“随遇而安”和蟋蟀的不“随遇而安”,一方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也帮助学生理解了对他们来说存在一定难度的“随遇而安”一词,为后面感受蟋蟀的热爱生活、不辞辛劳的精神和其住宅的“伟大”打下了基础。第二环节:确定问题,学生二度读文,交流阅读感受,用时10分钟在此环节主要完成两件事情,一是学习生字词,字词学习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本环节注重将字词学习与课文语句、课文内涵结合起来进行,帮助学生

4、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初步感受其住宅的“伟大”,这就充分体现了新课标下对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共同关注,真正实现两者的统一,使学生取得扎实的学习成效。第二件事是确定一个大家共同学习的问题,我认为,语文教学一定要尊重作者的写作意图和学生的阅读体验,所以用“作者最想告诉大家的是什么”和“你获得的最深感受是什么”两个问题来启发,并最终确定本节课的研究问题:“为什么说蟋蟀的住宅是伟大的工程”。虽然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但是正如建构主义所认为的:世界是客观存在的,对每个认识世界的个体来说是共通的,这就为确定相同的研究问题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现实可能。第三环节:自主学习,学生默读课文,深入体会“伟大”,用

5、时5分钟默读的好处是能够促进人的自主思考,使阅读实现个性化,同时实现新信息与学生背景知识的联系和建立。在这一环节,我让学生带着确定的问题与文本进行独立对话,采用在相应语句旁作标记和批注的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从第二大环节的“概括”性阅读到本环节的“具体化”研读,符合阅读规律,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我提醒学生在默读中,关注课文中的“鱼泡泡”、插图、生字、思考题、资料袋等材料,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阅读的概念。第四环节:协作学习,反馈交流感受,提升“伟大”原因,用时15分钟这一环节是课堂之所以为课堂,区别于完全独立阅读的特点。建构主义认为,自主的阅读促使了学生情感的变化,而在课堂学习活动

6、中,学生通过与其他学生和教师的不断交流与沟通,就能更好地实现意义建构和情感变化。所以此环节,我组织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找出文中相关的语句(或图片)等各种材料佐证说明自己的观点。在此过程中,教师是学习伙伴、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激励者,因此构建了绿色和谐的课堂。教师的作用更多地体现为在学生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予帮助、学生未能提升的时候给予提升、学生朗读不到位的时候给予指导。因此,本环节中,学生和教师通过对“它常常慎重地选择住址,一定要排水优良,并且有温和的阳光”、“它的舒服的住宅是自己一点一点挖掘的,从大厅一直到卧室”等具体语句的品析,感受蟋蟀住宅的科学、精致、舒服和浩大壮观,感受蟋蟀在建筑住宅

7、时表现出的智慧和不辞辛苦。对于学生疑惑的“这么一个最多不过九寸深、一指宽的洞穴怎么谈得上伟大”这一问题,则采用对照方式,以相当于一个人在没有任何工具的帮助下挖掘300米的隧道帮助学生感受,并抓住“工具的柔弱与简单”和“工程的浩大与壮观”的极大反差,很好地帮助学生进行真切的感受。同时,在品析之后及时进行朗读指导,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语感。七年级下册语文教师方案设计2教学目标:1、多种形式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想象画面。品味课文生动、形象、准确的语言。2、明白快乐应当和大家分享的道理,愿意和同学交流阅读感受。3、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励学生成为一个有爱心的人。教学重点:想象画面,体会巨人在行动上和心理

8、上的变化。激发学生阅读童话的兴趣。教学难点: 体会这篇童话在表达上的突出特点。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学流程:一、激趣导入课前游戏:老师知道大家都很喜欢童话故事,那么我们来做个跟童话有关的小游戏,好不好?看图片猜童话。请你认真看图片,然后猜一猜,这是来自哪篇童话?(课件出示:图片)你们知道得真多!是呀,童话伴随着我们成长,我们快乐着!老师发现今天的你们格外精神,这节课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张开想象的翅膀再一次飞进王尔德笔下的巨人的花园。(板书课题、生齐读。)二、趣中探疑1、一提到花园,在你的脑海中会出现怎样的画面,用你积累的词句描述一下。啊!太美了,那么巨人的花园又是什么样呢?2、指名读文,你觉得故

9、事中的这个花园怎么样?3、交流个体感悟。(可能:漂亮、神奇、变化多端)谁能带我们走进巨人漂亮的花园?(交流后课件出示:那里,春天鲜花盛开,夏天绿树成阴,秋天鲜果飘香,冬天白雪一片。)4、集体朗读:好美的花园呀,让我们一起去美美地享受这花园的美丽。(齐读)5、范读想象:这一次有了新的要求,同样读这几句话,脑海里要浮现出画面。请把眼睛闭上,静静地聆听。(教师范读)你仿佛看到什么了?闻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6、感受欢乐:当学生说听到了孩子们的欢笑声时,出示:“花园里常年洋溢着孩子们欢乐的笑声。”过渡:看,花园四季交替多正常啊!可巨人的加入就使这个花园发生了变化。花园是怎么变的,请大家用心默读课文,边

10、读边画句子。7、读文思考:(课件出示)当巨人外出,孩子们玩耍时,花园 。而当巨人回来,禁止孩子们玩耍时,花园却 。当巨人拆除围墙时,花园又 。三、交流感悟1、这可真是一个神奇的花园啊!忽而春意盎然,忽而寒冬腊月。原本一年四季正常交替、景色美丽的花园,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变化呢?(学生汇报)是的,与其说是花园在变化,还不如说是人在变化。当巨人面对孩子们一次又一次地进入他的花园,他的态度怎样呢?(1)再次默读课文,划出有关语句。(2)交流,点拨:态度:生气相关语句:“谁允许你们到这儿来玩的!都滚出去!”理解“四处逃散”,想象理解巨人吓坏孩子们的情景画面。读好这句话的语气,正确把握巨人的生气程度。相关

11、语句:“好容易才盼来春天,你们又来胡闹。滚出去!”理解“纷纷逃窜”,想象巨人伤害了可爱的孩子的情景场面。正确把握此时巨人的生气程度。相关语句:“喂!你赶快滚出去!”理解“叱责”,想象此时此刻的巨人发怒的情景。(3)根据自己的理解,有感情朗读这充分体现巨人性格的语句。(4)这三句话什么地方相同?巨人如此强烈地让孩子们滚出去,是为了什么?(独自享受花园的美景,不让孩子们享受快乐。)听,滚出去!滚出去!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巨人?(引导学生自由交流)2、师:是啊,正是巨人的自私、任性、冷酷、粗暴,才一次次地赶走了孩子,也一次次赶走了美丽的春天。老师想和同学们合作读一读精彩的句子。男同学读巨人一次次发

12、火的句子,女同学读孩子带来春天不同变化的句子;请大家听清楚老师的提示,又快又准地接读下去。(师生合作读)3 、看来有着自私、冷酷的心墙的巨人只能拥有冬天,可是最后春天为什么又来到花园里呢?请画出描写小男孩的句子,猜想小男孩那双会说话的眼睛凝视着巨人,会说什么?巨人从小男孩的动作中知道了什么?师指导朗读:是的,小男孩用无声的语言和满树的桃花让巨人明白了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他是多么感激小男孩啊,我们一定能读好第9自然段!4、情境渲染:真是春风融化冰雪,暖语滋润心田,醒悟后的巨人变得怎么样呢?我们男女生赛读最后两段。师:巨人终于明白了: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孩子带来春天里一切的美好。5、揭

13、示寓意:巨人最后明白了什么?出示:唤来寒冬的,是我那颗任性、冷酷的心啊!(1)引导学生理解句子。(2)从童话中领悟道理。(人不要太自私、要尊重别人、宽容的人才会有快乐、快乐要大家分享.)6、美读末段:巨人用宽容善良的心融化了坚冰。从此,他的花园里又春意盎然,充满了欢声笑语,它又成了孩子们的乐园。 (出示画面)7、瞧,他们玩得多开心啊,此时的巨人变得和以前有什么不同了?(宽容、豁达)和孩子们在一起他会有什么感受呢?我要采访一下巨人。(现在你和孩子们在一起有什么感受?)8、总结这篇童话在表达上的突出特点。四、拓展创新七年级下册语文教师方案设计3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

14、不懂的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大体了解课文内容。3.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着精神,并能把读后的感受和同学交流。教学过程:一、引入:法布尔长期观察昆虫,成了著名的昆虫学家,还写出了享誉世界的文学巨著昆虫记。那么德国著名的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通过一张普通的世界地图会发现什么呢?二、自读课文,感知内容1.边朗读课文边查阅工具书,理解文中的生字新词,小组内可进行交流、探讨。2.简单的说一说文章的主要内容。三、默读导读和课文,质疑问难1.通过阅读提出疑难问题,同学之间相互讨论解决。2.师生共同归纳问题,老师指导解决。问题:(1)魏格纳的奇妙的想法是怎样产生的?有了这个想法之后,他

15、做了些什么?(2)魏格纳发现了什么重要证据,证明他的假想是正确的?(3)魏格纳重大的发现靠的是什么?四、细读课文,解决问题,交流所得1.老师指导学生观察世界地图,找到巴西和几内亚湾的位置,由此体会魏格纳产生这种想法的原因。2.反复读第5自然段,理解“大陆漂流”的意思,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魏格纳是如何仔细端详地图的。3.默读第7自然段,记录下作者进行推理的过程,然后指名说一说。4.师生共同交流读书体会,论证魏格纳成功的原因。五、复述故事指定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简要的复述故事,其余学生评议、补充。六、交流地理知识相互交流展示自己了解的、搜集的有关“大陆漂移”的知识。七年级下册语文教师方案设计4教学目标1.认识6个生字。2.读懂课文内容,知道什么是幸福,受到热爱劳动、乐于助人的教育。3.能把课文演一演。教学重点1.初步形成自己的幸福观。2.演课本剧。教学难点1.初步形成幸福观。2.理解文章内容。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谈话导入1.这篇是阅读课文,主要由同学们通过自学来读懂。现在就请大家自己读读课文,看你能读懂什么。2.学生交流,并谈谈自己的幸福观。3.认读生字。学习新课一、了解文章内容1.牧童们开始时,认为幸福是什么?(不知道)2.牧童们后来认为幸福是什么?(让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