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高考化学真题演练分类解析钠及其化合物高中化学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97994858 上传时间:2023-07-1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07高考化学真题演练分类解析钠及其化合物高中化学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07高考化学真题演练分类解析钠及其化合物高中化学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07高考化学真题演练分类解析钠及其化合物高中化学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07高考化学真题演练分类解析钠及其化合物高中化学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07高考化学真题演练分类解析钠及其化合物高中化学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07高考化学真题演练分类解析钠及其化合物高中化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7高考化学真题演练分类解析钠及其化合物高中化学(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单元 元素及其化合物【考点4】钠及其化合物1(202X广东化学1) (分)碳酸钠是造纸、玻璃、纺织、制革等行业的重要原料。工业碳酸钠(钝度约98)中含有Ca2、Mg、e3、Cl和SO等杂质,提纯工艺路线如下:已知碳酸钠的溶解度(S)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滤渣的主要成分为 。(2)“趁热过滤”的原因是 。(3)若在实验室进行“趁热过滤”,可采取的措施是 (写出1种)。()若“母液”循环使用,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其原因是 。()已知:Na2O31HO(s)a23()+12O(g) H1+32.6km1 NaCO310O(s)=N2OHO()+9HO(g) 1=73.3 k

2、mol写出NaCH2O脱水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2(2X广东化学10)下列实验操作完全正确的是( )编号实验操作A钠与水反应用镊子从煤油中取出金属钠,切下绿豆大小的钠,小心放入装满水的烧杯中B配制一定浓度的氯化钾溶液100m准确称取氯化钾固体,放入到1000ml的容量瓶中,加水溶解,振荡摇匀,定容C排除碱式滴定管尖嘴部分的气泡将胶管弯曲使玻璃尖嘴斜向上,用两指捏住胶管,轻轻挤压玻璃珠,使溶液从尖嘴流出D取出分液漏斗中所需的上层液体下层液体从分液漏斗下端管口入出,关闭活塞,换一个接收容器,上层液体继续从分液漏斗下端管口放出3.(202X海南)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A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

3、绿色烟雾.红热的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颗粒C.点燃的硫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钠在空气中燃烧,发出黄色的火焰,生成淡黄色固体.(0X海南8)下列溶液能与镁反应生成氢气的是 ( ).氯化铵溶液B.氢氧化钠溶液碳酸钾溶液D.饱和石灰水5.(202X海南9)由海水制备无水氯化镁,主要有以下步骤:在一定条件下脱水干燥;加熟石灰;加盐酸;过滤;浓缩结晶。其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 )AB.(202X年广东理基34)根据陈述的知识,类推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氧化物是Mg,则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氧化物是Na2乙烯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则丙烯也可以使其褪

4、色C.2和SiO2 化学式相似,则CO与S2的物理性质也相似D金刚石的硬度大,则60的硬度也大.(202X广东文基65)下列有关金属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L生理盐水(0.NC溶液)中含有9 molNa+B.出土的古代铜制品表面覆盖着铜绿,其主要成分是Cu装修门窗使用的铝合金材料的硬度比铝小,熔点比铝低D.节日燃放的烟花是某些金属元素发生焰色反应所呈现出来的色彩8(202X海南化学3)除去NaCO溶液中混有的少量Na2CO可采取的方法是 ( )A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加入氢氧化钡溶液C.加入澄清石灰水D.加入稀盐酸9.(10分)(0X海南化学1)现拟在实验室里利用空气和镁粉为原料制取少量

5、氮化镁(Mg3N2)。已知实验中可能会发生下列反应 ( )2Mg+2MO;gN2 MgN2;2MgCO2gO+C;Mg+HO+H;3N2 +6H2=3Mg(OH)+2NH3可供选择的装置和药品如下图所示(镁粉、还原铁粉均已干燥,装置内所发生的反应是完全的,整套装置的末端与干燥管相连)。回答下列问题;(1)在设计实验方案时,除装置A、E外,还应选择的装置(填字母代号)及其目的分别 。()连接并检查实验装置的气密性。实验开始时,打开自来水的开关,将空气从5升的储气瓶压入反应装置,则气流流经导管的顺序是(填字母代号) 。(3)通气后,如果同时点燃A、装置的酒精灯,对实验结果有何影响 ,原因是 。(4

6、)请设计一个实验,验证产物是氮化镁: 。.(02X宁夏理综2)(15分)下图表示有关物质(均由短周期元素形成)之间的转化关系,其中A为常见的金属单质,B为非金属单质(一般是黑色粉末),是常见的无色无味液体,D是淡黄色的固体化合物。(反应条件图中已省略。)()、B、C、D代表的物质分别为 、 、 、 (填化学式);(2)反应中的C、D均过量,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反应中,若B与F物质的量之比为,G、H分别是 、 (填化学式);(4)反应产物中K的化学式为 ;(5)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11.(202X海南化学3)(3分)除去NHO3溶液中混有的少量a2CO3可采取的方法是 ( )A.通入

7、二氧化碳气体 B.加入氢氧化钡溶液.加入澄清石灰水 D.加入稀盐酸1.(2上海化学10)(3分) 9.2g金属钠投入到足量的重水中,则产生的气体中含有 ( )02 mol中子 B04mol电子 C.2 o质子 D0.4 o分子1.(0X理综全国卷I)(分)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向含有O沉淀的水中通入C2至沉淀恰好溶解,再向溶液中加入NHCO3饱和溶液,又有C3沉淀生成。B.向C3溶液中逐滴加入等物质的量的稀盐酸,生成的O2与原a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C.等质量的NaO3和3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在同温同压下,生成的CO2体积相同D向a2C饱和溶液中通入CO2,有结晶析出14.(02理综全

8、国卷I,11)(6分)为了检验某含有aHCO3杂质的NaO3样品的纯度,现将w1g样品加热,其质量变为w2 ,则该样品的纯度(质量分数)是( )A. C D.高考真题答案与解析化学【考点4】钠及其化合物202X08221.答案:(1)滤渣的主要成分为g(O)2、F(H)、CaCO3。 (2)“趁热过滤”的原因是使析出的晶体为2CO2O,防止因温度过低而析出Na20H2晶体,令后续的加热脱水耗时长。 (3)若在实验室进行“趁热过滤”,可采取的措施是用已预热的布氏漏斗趁热抽滤。 (4)若“母液”循环使用,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其原因是问题:溶解时有大量沉淀生成,使Na2O3损耗且产物NaC混有杂质;原因

9、:“母液”中,含有的离子有C2+,N,Cl-,4,O -,CO32-,当多次循环后,使用离子浓度不断增大,溶解时会生成CaSO4,C(H)2,CaCO等沉淀。 (5)写出Na2O3H2O脱水反应的热化学方程 a2CO32(S)= NO() H2(g) H +58.mol【解析】 (1)因工业碳酸钠中含有Mg,Fe+,C2+,所以“除杂”中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可生成Mg(O)、F(O)、a(OH)沉淀。 (2)观察坐标图,温度减少至3K时发生突变,溶解度迅速减少,弱不趁热过滤将析出晶体。 (3)思路方向:1.减少过滤的时间 .保持过滤时的温度。 (4)思路:分析“母液”中存在的离子,若参与循

10、环,将使离子浓度增大,对工业生产中哪个环节有所影响。 (5)通过观察两个热化学方程式,可将两式相减,从而得到N2C32O(S)=Na2CO()+ H2()。2.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化学实验基本操作规范性。A要吸干表面的煤油再切,B中容量瓶不能配制溶液,D中分液时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3.答案: 【考点】本题考查了化学反应实验现象的描述。【解析】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苍白色火焰,有白雾生成,A错。4.答案:A 【考点】本题考查了盐的水解规律。【解析】氯化铵是强酸弱碱盐,水解,显酸性。相当于发生Mg+2H+=g+H,而其他溶液均显碱性。所以选。5.答案: 【考点】本题考查了海水

11、制备无水氯化镁的步骤。【解析】本题是由海水制备无水氯化镁,主要步骤是先将海水中的成分氯化镁转变为氢氧化镁即步为第一步骤,过滤,得到氢氧化镁,再用加盐酸的方法,将其变为氯化镁溶液,浓缩结晶,在一定条件下脱水干燥即可得到无水氯化镁。6.答案: B【解析】 .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N而非Na2O;. 具有重键的有机物和苯的同系物都可以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CC在常温下是气态,为分子晶体,低熔沸点;而SiO2在常温下是固态,为原子晶体,高熔沸点;D.C0是分子晶体,硬度小;而金刚石是原子晶体,硬度大。7.答案:D【解析】项生理盐水的浓度大概为.58l-所以A项错误。项铜绿主要成分为碱式碳酸铜;C项根据合金的

12、特性硬度比其成分强,熔点比其成分低判断C项错误。【考点分析】金属及其化合物的综合应用8.答案:【解析】除杂方法要操作简便、效果好、不带来新的杂质、保留非杂质成份。溶液中可用这样的方法:NaCO + O CO22NaH3。9答案:(10分)(1) 目的是除去空气中的水蒸气,避免反应发生;D 目的是除去空气中的CO2,避免反应发生;F 目的是除去空气中的2,避免反应发生。(2)hckl(或lk)ab(或a)()制得的氮化镁将不纯 因为装置没有排完空气前就加热会让空气中的氧气、CO2、水蒸气等与镁反应()将产物取少量置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将润湿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如果能够看到润湿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说明产物是氮化镁【解析】本实验的目的是:在实验室里利用空气和镁粉为原料制取少量氮化镁(Mg),而在实验中,氧气、二氧化碳和水都能与镁反应,所以在把氮气通入A之前要除去空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除去氧气要用装置F,除去二氧化碳要用装置D,除去水蒸气要用装置,并且除去的由前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