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米的认识作业设计与反思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97992196 上传时间:2022-09-0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53.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千米的认识作业设计与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千米的认识作业设计与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千米的认识作业设计与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千米的认识作业设计与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千米的认识作业设计与反思(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千米的认识作业设计与反思 帮助学生建立相应的长度观念是测量这一单元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基础。毫米、分米的认识可以在教室里让学生进行体验,1毫米、1分米的观念学生相对来说比较容易建立,但是对于1千米观念的建立就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了。因为学生很难用量一量、比划一下的方式去感受,它离学生“可视性”的体悟和感受经验比较远,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让学生建立“1千米”的观念既是学习的难点,同时又是重点。况且,考虑到下学期还将学习面积单位,如果这一步没掌握好,“1平方千米”观念的建立更如空中楼阁,学生越加难以把握。如何帮助学生来建立这个观念,我想主要从让学生通过实践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使

2、抽象的千米形象化这一步入手。基于这样的想法,就觉得它的作业要好好考虑,不能随便布置一下就行了。因此,在上这节课前,我布置了这样一个作业:请家长为孩子在户外定好一段1千米或500米的距离,让孩子用正常的速度走完1千米。目的是通过这个实践活动,使学生对1千米的长度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在教学时,让他们来说一说,对于1千米的感受,将实际感受与发挥学生的想象力结合起来,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结果,学生的这次作业完成得并不理想:有两三个学生只是在家里量了几米的距离,然后来回走了几十趟,因为没有做记录,学生在汇报时也说不清楚到底是几米的距离,走了几趟;另一种情况是围着花坛或小区走几圈,我问花坛一周大概是几米,

3、学生说不知道:还有一种情况是从学校或家走到某一处,(大部分学生都是这种情况)应该说,第三种情况是最符合要求的。学生通过这次作业,感觉走1千米路累的占60%左右,不累的占25%,(估计这类学生可能没有走到1千米)光是这样一次实践活动,学生头脑当中“1千米”的概念还是相当模糊的,于是我放弃了做练习的时间,利用课堂最后8分钟与下课10分钟结合起来,又布置了一个实践作业。在课后我布置的作业是:我们的操场一圈大约是125米,走多少圈大约是1千米,请你走一走。目的一是对没有认真完成课前作业进行体验弥补,二是让学生利用下课时间去走一走,进一步体会1千米有多远,更好的建立起1千米的长度观念。学生走完后回到教室

4、时表情非常精彩,个个都是满头大汗,气喘吁吁,有几个学生累得趴下了。这时我再去问那几个说“不累”的学生感觉怎样,他们一致喊着:太累了,累死我了!我紧接着追问:你们看,“1千米”怎样?他们感叹到:“1千米”好长啊!为了及时让学生巩固对“千米”的认识以及检验他们“1千米”的长度观念到底建立的如何,我布置了两个回家作业:1、完成书面作业。题型分为两类,一是基础性练习,包括选择合适的单位、千米与米之间的进率。二是拓展性练习,包括估计和资料调查。题目设计紧密联系生活实际。2、请孩子就熟悉的环境估计一下某地到哪里大约是1千米,同时用交通工具进行验证,并记录。从书面作业的情况来看,基础题正确率在90%以上,基

5、本满意,说明学生已较好的掌握了有关“千米”的知识。但还有5、6个学生在做“体育场跑道一圈是400( )。”这道题中写了“千米”。一开始,我觉得非常吃惊,怎么还会错,走都走过了。后来,细想一下觉得也有可能,一个是学生在做题时不看清题意,以为走过操场8圈是1千米,单位就是千米了,或者是今天学的就是千米的知识,那么单位就是千米了。当然,归根结底是“1千米”的观念头脑当中没有建立起来。由于“千米”是一个较大的长度单位,它不像毫米、厘米、分米那样具有“可视性”,因此建立这个概念比较困难。而绕操场走1千米,一眼还是无法看出它有多长,学生的头脑当中对于1千米到底有多远还是很模糊的。如果,在课前的作业中我把要

6、求提得再清楚些,要求家长在一条较直的道路上定好一段1千米的距离让学生去走一走;又或者在课后告诉学生:相邻两盏路灯之间的距离大约是30米,那么多少盏路灯之间的距离大约是1千米,回家去走一走。这样的设计可能更有助于“1千米”概念的建立,至少,学生可以回头看一看,大致清楚了从哪里到哪里,有多远。拓展题正确率在65%左右,主要错在“估计选择三种不同的交通工具走“1千米”的时间”。我想这种情况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说明学生的估算能力不足,灵活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欠缺;另一方面是关于时间的知识要到第五单元才学习,学生对于“1时”“1分”“1秒” 的时间观念还不清楚,只是借助生活经验来判断,提高了难度,

7、对于相当一部分学生来说,已超出了理解范围。但我还是非常喜欢这道题,因为它有一定的思维含量。对于学生来说,适当的做一做,可以锻炼一下思维,提高解题的技巧与能力,何乐而不为呢?实践作业这次完成得比较好,为了防止出现像上次作业那样家长随便应付一下了事,我特意给家长发了短信,希望家长能重视,为了孩子配合好我们的工作。所以,反馈情况时,学生都能清楚的说出自己是怎么估计的,又是和谁一起用什么交通工具验证的,离1千米的差距有多远。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这样的作业更需要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及时与家长沟通,让他们明白这样做的目的和教师的意图是非常有必要的。 结合这个单元的知识,利用国庆假期,我又布置了一个作业:写一篇

8、数学日记。要求学生用所学的长度单位来描述生活,题目自定。形式可以多样,可以把前几天的实践活动的体验与感受写下来,可以自己发挥想象,写一个长度单位之间的童话故事,可以结合假期旅游,写写路上见到的有关长度单位的事物。其实,前面的实践活动也是在为这次写数学日记打基础,不至于学生会无从下手。这个作业的好处是让学生在这个过程牢固建立1毫米、1分米、1千米的概念,同时,培养他们灵活运用知识、善于收集资料、发现问题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学生日记将于国庆后整理分析上传,后附“千米的认识”书面作业)千米的认识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 基础练习1、 填一填3千米=( )米 6000米=( )米 2761米=(

9、 )千米( )米 5千米489米=( )米2、 填上合适的单位。体育场跑道一圈是400( )。 一条金鱼身长48( )。杭州到上海的路程约有120( )。 一张书桌长9( ),宽5( )。3、 算一算4000米+2000米=( )米=( )千米 1千米360米=( )米740米+800米=( )千米( )米 二、 拓展练习1、估一估需要多少时间,在 内打“”。 1分 1分 1秒 10分 10分 1分 1时 50时 1时 走1千米 骑自行车1千米 汽车行驶1千米2、查资料。1、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每小时不能超过( )千米。2、磁悬浮列车每小时可行驶( )千米。3、地球绕太阳每秒运行( )千米。4、马拉松长跑比赛全程大约( )千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