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陆游诗歌的爱国主题终稿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97991630 上传时间:2024-02-2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8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陆游诗歌的爱国主题终稿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论陆游诗歌的爱国主题终稿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论陆游诗歌的爱国主题终稿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论陆游诗歌的爱国主题终稿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论陆游诗歌的爱国主题终稿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陆游诗歌的爱国主题终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陆游诗歌的爱国主题终稿(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档案编号:网络教育毕业论文论陆游诗歌的爱国主题学生姓名:姜未娟指导教师:胡晓研 教授学科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学 号:200907562516学习中心: 河北邢台柏乡奥鹏学习中心 东北师范大学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2011 年04月独创性声明本人对本文有以下声明:1. 本人所呈交的论文是在指导教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已按相关要求及时提交论文提纲、初稿,最终形成本文;2. 在撰写过程中主动与导师保持密切联系,及时接受导师的指导;3. 本文符合相关格式要求,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的地方外,论文中单篇引用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不超过800字;4. 本人本文成稿过程中不存在他人代写、抄

2、袭或和他人论文雷同的现象;论文作者签名:姜未娟 日期:2011 年4 月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论文作者完全了解东北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论文的规定,即:东北师范大学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东北师范大学可以将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汇编论文。论文作者签名:姜未娟 指导教师签名: 日 期:2011 年 4 月 日期: 年 月论文作者信息:工作单位: 河北省宁晋县白侯学区 联系电话: 13463902261 _ 通讯地址: 河北省宁晋县北河庄镇翟村 邮 编: _ 055550 注:此页

3、均需学生及指导教师本人填写 摘 要陆游是我国伟大的爱国诗人,南宋一代诗坛领袖,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地位,被人们称为小李白。 他的许多诗篇抒写了抗金杀敌的豪情和对敌人、卖国贼的仇恨,其诗风雄奇奔放,沉郁悲壮,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在思想上、艺术上有很高的成就,其诗被称为诗史。陆游诗歌中的爱国情怀具体表现在忧国忧民,心系国家。他把自己的爱国情怀融化到诗歌中,或直抒胸臆,或含蓄寄意;关注劳动人民生活疾苦,融入人民生活之中。他不仅深入到人民生活中去,而且还亲身体验劳动人民的生活,在对人民的苦难与不幸倾注深切同情的同时,也热爱人民生活,歌唱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以幻想梦境寄托报国理想,探寻自我理想的存

4、在方式。关键词:陆游;爱国诗;思想内容;艺术成就 前 言陆游是我国著名的爱国诗人。他的一生,是不断追求报国理想,寻找报国道路的一生,也是请缨无路、报国无门的一生。陆游的诗歌,内容丰富,题材广阔,思想鲜明,主题深刻,艺术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本文以陆游所处的时代背景为立足点,坚持知人论世、实事求是的态度深入探讨陆游的爱国诗,以求达到丰富陆游诗歌学术意义的目的。 一 陆游诗歌中的爱国情怀,主要表现在忧国忧民、心系国家上,他把自己的爱国情怀融化到诗歌中,或直抒胸意,或含蓄寄意。(直抒胸臆 托物言志 借景抒情)二 陆游诗歌中的爱国情怀,也体现在关注劳动人民生活疾苦,荣辱人民生活之中去。三 陆游诗歌中的爱

5、国情怀,还体现在以幻象梦境寄托报国理想、探寻自我理想的存在方式上。(以梦抒怀)四 陆游是南宋伟大的爱国诗人,他以悲壮激昂、宏亮高亢的歌声,唱出了爱国御侮的时代最强音,爱国主义是他诗歌最突出的主题。围绕这一主题,他的诗表现出了极其丰富深刻的思想内容。五 陆游诗歌不仅洋溢着强烈的忧国忧民激情,具有丰富深刻的思想性,而且在艺术上也取得了非同凡响的卓越成就。正 文人物简介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南宋词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他始终坚持抗金,在仕途上不断受到当权派的排斥打击。中年入蜀抗金,军事生活丰富了他的文学内容,作品吐露出万丈光芒,成为杰出诗人。词

6、作量不如诗篇巨大,但和诗同样贯穿了爱国主义精神,“气吞残虏”。 晚年退居家乡,但收复中原信念始终不渝。创作诗歌很多,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风格雄浑豪放;抒写日常生活,也多清新之作。词作量不如诗篇巨大,但和诗同样贯穿了气吞残虏的爱国主义精神。杨慎谓其词纤丽处似秦观,雄慨处似苏轼。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生平事迹陆游自幼好学不倦,12岁即能诗文。20岁时与唐琬结婚,后被其母强行拆散。这种感情伤痛终其一生,钗头凤沈园等名作即是为此。绍兴二十三年(公元1153)赴临安应试进士,取为第一。二十四年(公元1154)参加礼部考试,竟被秦桧除名。二十八年(公

7、元1158),秦桧已死,陆游出任福州宁德县主簿。三十二年(公元1162),孝宗即位,以陆游善词章,熟悉典故,赐其进士出身。历任枢密院编修官兼编类圣政所检讨官、通判、安抚使、参议官、知州等职。淳熙二年(公元1175),范成大镇蜀,邀陆游至其幕中任参议官。淳熙五年(公元1178),陆游诗名日盛,受到孝宗召见,但并未真正得到重用。淳熙七年(公元1180)春,抚州大旱。五月大雨,山洪暴发,淹没大片田地和村庄,洪水冲到抚州城门口,百姓饥困潦倒。陆游密切注视灾情发展,写下“嘉禾如焚稗草青,沉忧耿耿欲忘生。钧天九奏箫韶乐,未抵虚檐泻雨声”诗句,同时上奏“拨义仓赈济,檄诸郡发粟以予民”。在未征得南宋政府同意前

8、,他先拨义仓粮至灾区赈济,使灾民免于饥饿之苦,然后奏请拨粮和给江西地方官下令发粮,并到崇仁、丰城、高安等地视察灾情。这一举措有损朝廷利益,十一月,被召返京待命。途中又遭给事中赵汝遇所劾,竟以“擅权”罪名罢职还乡。陆游在家闲居6年后,淳熙十三年(公元1186)春,以朝请大夫知严州(今浙江建德县梅城镇)。官至宝谟阁待制、晋封渭南伯,后被劾去封号。又以“擅权”之罪罢其官职还乡。淳熙十五年(公元1188),陆游在严州任满,卸职还乡。不久,被召赴临安任军器少监。次年(公元1189),光宗即位,改任朝议大夫礼部郎中。于是他连上奏章,谏劝朝廷减轻赋税,结果反遭弹劾,以“嘲咏风月”的罪名再度罢官。此后,陆游长

9、期蛰居农村,于嘉定二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公元1210年1月26日)与世长辞。 形成陆游爱国思想的原因一 时代的造就。伟大的诗人总是能自觉的把握住时代的脉搏,并和着时代的脉搏而跳动。其作品总是能自觉地反映时代的主题,表达人民的愿望和要求。陆游就是这样。他生长的年代正是宋代封建王朝腐败不振,国家遭受外敌压迫,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的时候。陆游生长在兵间,有着“几时万死避胡兵”(戏遣老怀)的惨痛经历。而在这动乱的年代里,昏庸的南宋政府只是侥幸偏安一偶,不顾人民的悲惨生活,过着荒淫无耻的生活。主张议和的卖国投降派更是用残酷的手段迫害主战的爱国志士。而勇敢的人民仍然和少数的爱国人士进行着反抗。正是这民族矛盾

10、异常尖锐的战斗年代和为收复国土而英勇战斗的人民,造就了陆游这样一位民族战士和爱国者。二 家庭的熏陶,老师的教诲。陆游爱国主义思想的产生,与他有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有着直接的关系。陆游的父亲陆宰,是个有爱国思想的知识分子,为朝廷出力不少。他以国愁为念,常与主战派的士大夫在家谈论国事,这样使陆游从小就对爱国志士忧国忧民的言行,为国献身的精神,对敌、对叛臣疾恶如仇的鲜明态度耳濡目染,对爱国英雄充满了崇敬之情,从小就立下了“儿时祝身愿事主,谈笑可使中原清”(任子除夕)的誓愿。陆游老师对他的谆谆教导及言传身教亦是一个重要方面。陆游的老师大多是刚正不阿的爱国志士,其中曾几对他的影响最大。曾几是一位忧国忧民的

11、爱国思想分子,写有不少抗金诗篇。他在跋曾文清公奏议稿中赠陆游说“问我居家谁暖眼,为言忧国只寒心”。陆游亦以曾几为榜样,并向老师保证“名节倘全是则不辱门下”(谢曾侍郎君)。在这种熏陶之下,陆游把读书和救国的事业联系在一起,“少鄙章学句,所幕在经世”(喜潭德称归),终成一名“中兴之冠”的大诗人。三 对理想的追求和信念的坚定。陆游无论是在幼年,还是在垂暮之年;无论是进朝为官,还是被贬还乡,都把反抗外侵,恢复中原,统一祖国作为自己坚定不移的理想。他临终前的绝笔诗示儿写道:“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首诗充分体现了陆游对理想的坚定和至死不忘国耻的爱国精神。“英雄

12、的诗人唱出的是高昂的、有时是悲壮的、然而始终都是坚定不移充满信心的曲调”(p14)这种对理想致死不渝的追求和对信念的坚定更是诗人爱国思想的力量来源和坚定后盾。此外,陆游的个人修养是很严格的。强烈的是非观,对人民疾苦的关心,以爱国先驱为自己的楷模,在个人生活上的严格要求,以及从前辈诗人的篇章中汲取的滋养,都是陆游具有始终如一的爱国主义思想的基本保证。陆游爱国主义诗歌的形式(一)直抒胸臆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的“一片丹心”始终得不到报国的机会,不能不常常感到压抑和愤慨,在诗中也就表

13、现为在激昂的基调中又鸣响着悲怆。“气如山”的雄心壮志与“空自许”的现实形成了强烈的反差,郁结在心的郁闷、失意、悲怆化做了滔滔江水狂泻而出,有着非常强的感染力。(二)托物言志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酷爱梅花,因为它象征着气节。他的落梅诗说:“雪虐风饕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过时自合飘零去,耻向东君更乞怜。”梅花开时不畏严寒,落时不恋春光,来得光明,去得磊落。陆游所心折的正是梅花的这种高洁品格。他甚至幻想“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梅花绝句),希望终身与梅花为伴。此词咏梅,实际上是借梅花的品

14、格自明心迹,自抒怀抱。上片感遇。“驿外”二句,说梅花流离沦落,所居非地;“已是”二句,说梅花备受风雨摧残,所遇非时,突出梅花遭遇的不幸。下片咏梅历尽磨难,留得芳香而去。从中不难看到作者身世与人格的投影。他早年因爱国议论触犯秦桧被黜,后来又因“力说张浚用兵”被免职。他在南宋苟且偷安的环境中,一直颇遭时忌,但爱国斗志始终不衰,甚至老而弥笃。此词是他晚年所作,借咏梅以表达其坚定不移的爱国立场和政治节操。(三)借景抒情关山月“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关山月就题意而生发,叙写同一个月光之下,关山(边境)内外三种不同人(将军、士兵、遗民)的境遇和心态。前四句写将军:临边不战,沉湎声色,弛废战备。次四句写士兵:虚度岁月,暴骨沙头,壮志难酬。后四句写遗民:渴望恢复,连年落空,忍死等待。月亮是全篇的背景光源,三种人都是今夜月下的不眠之人,苍白的月光照出他们各不相同的欢乐悲苦。诗歌的重点是写“壮士心”和“遗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