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等腰三角形》教案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97983333 上传时间:2023-03-0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 等腰三角形》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1 等腰三角形》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1 等腰三角形》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等腰三角形》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 等腰三角形》教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等腰三角形教案第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等腰三角形的概念;2、探索并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过程与方法:1、经历动手制作出等腰三角形的过程,从对称轴的角度去体会等腰三角形的特点;2、通过实践、观察、证明等腰三角形性质的过程,发展学生合情推理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3、通过观察等腰三角形的对称性,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生的操作和思考,使学生掌握等腰三角形的相关概念,并在探究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的习惯.2、引导学生对图形的观察、发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等腰三角形的概念及性质2、等腰三角形性质的应用

2、教学难点:1、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的理解及其应用2、等腰三角形性质的证明.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引出本节内容如图(1),把一张长方形的纸按图中虚线对折,并剪去阴影部分,再把它展开,得到的ABC有什么特征?你能画出具有这种特征的三角形吗? 图(1)二、学生活动设计:学生动手操作,从剪出的图形观察ABC的特点,可以发现AB=AC教师活动设计:让学生总结出等腰三角形的概念: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叫作等腰三角形,相等的两边叫作腰,另一边叫作底边,两腰的夹角叫作顶角,底边和腰的夹角叫作底角如图(2): 图(2)ABC中,若AB=AC,则ABC是等腰三角形,AB、AC是腰、BC是底边、A

3、是顶角,B和C是底角学生观察、归纳并展示结论,教师适时引导(如指出:重合即相等),结合学生的猜想给出性质: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称“等边对等角”)性质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相互重合.(板书在黑板上)教师在学生的猜想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完善、归纳出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和性质2。三、等腰三角形性质的证明 已知:ABC中,AB=AC求证:BC证明:取BC边的中点D,连接ADD是BC的中点BD=CD在ABD和ACD中ABDACD(SSS)BC(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受性质1的证明的启发,由ABDACD,还可以得出从而。这也就证明了等腰三角形ABC底边上的中线

4、AD平分顶角,并垂直于底边BC.教师在上面证明的基础上添加下面证明步骤:师:用类似方法,我们还可以证明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地边上的高平分顶角并且平分底边,这也就证明了性质2.四、随堂练习,变式训练求等腰三角形个角度数:(1) 在等腰三角形中,有一个角的度数为36.(2) 在等腰三角形中,有一个角的度数为110.归纳: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的度数,求其它两角时,(a)若已知角为钝角或直角,则它一定是顶角;(b)若已知角为锐角,它可能是顶角,也可能是底角.五、小结请大家拿出前面剪得的等腰三角形,与小组同学一起结合图形指出你知道的内容.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称“等边对等角”);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相互重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