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抗震辅导资料十一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97980311 上传时间:2023-11-1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程抗震辅导资料十一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工程抗震辅导资料十一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工程抗震辅导资料十一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工程抗震辅导资料十一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工程抗震辅导资料十一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工程抗震辅导资料十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抗震辅导资料十一(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工程抗震辅导资料十一主 题:第四章 多层砌体结构及底框架结构抗震设计(第4节)学习时间:2013年12月9日12月15日内 容:这周我们将学习第四章中的第4节,这部分主要介绍多层砌体结构抗震构造措施,下面整理出的框架供同学们学习,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的学习这部分知识。一、学习要求1、了解砌体结构的抗震构造措施;2、掌握圈梁和构造柱的作用及主要设置原则。二、主要内容结构构造措施的主要目的在于加强结构的整体性、保证抗震设计目标的实现,弥补抗震设计的不足。对多层砌体结构,由于抗震验算仅对承受水平地震剪力的墙体进行,因而对其抗震构造更要加以注意。(一)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在多层砌体结构中设置钢筋混泥土

2、构造柱或芯柱,可以提高墙体的抗剪切强度,大大增强房屋的变形能力。在墙体开裂之后,构造柱与圈梁所形成的约束体系可以有效地限制墙体的散落,使开裂墙体以滑移、摩擦等方式消耗地震能量,保证房屋不致倒塌。1、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对多层砖砌体房屋,应按下列要求设置现浇钢筋混凝土构造柱(以下简称构造柱):(1)构造柱设置部位,一般情况下应符合表1的要求。表1 多层砖砌体房屋构造柱设置要求房屋层数设置部位6度7度8度9度四、五三、四二、三楼、电梯间四角,楼梯斜梯段上下端对应的墙体处;外墙四角和对应转角;错层部位横墙与外纵墙交接处;大房间内外墙交接处;较大洞口两侧隔12m或单元横墙与外纵墙交接处;楼梯间对应的另一侧

3、内横墙与外纵墙交接处六五四二隔开间横墙(轴线)与外墙交接处;山墙与内纵墙交接处七六五三内墙(轴线)与外墙交接处;内墙的局部较小墙垛处;内纵墙与横墙(轴线)交接处(2)外廊式和单面走廊式的多层房屋,应根据房屋增加一层的层数,按上表要求设置构造柱,且单面走廊两侧的纵墙均应按外墙处理。(3)横墙较少的房屋,应根据房屋增加一层的层数,按上表要求设置构造柱。当横墙较少的房屋为外廊式或单面走廊式时,应按(2)中要求设置构造柱;但6度不超过四层、7度不超过三层和8度不超过二层时应按增加二层的层数对待。(4)各层横墙很少的房屋,应按增加二层的层数设置构造柱。(5)采用蒸压灰砂砖和蒸压粉煤灰砖的砌体房屋,当砌体

4、的抗剪强度仅达到普通粘土砖砌体的70时,应根据增加一层的层数按(1)(4)要求设置构造柱;但6度不超过四层、7度不超过三层和8度不超过二层时应按增加二层的层数对待。(6)房屋高度和层数接近最大限值要求时,纵横墙内构造柱间距要求更严格些。构造柱最小截面可采用180mm240mm(墙厚190mm时为180mm190mm),纵向钢筋宜采用412,箍筋间距不宜大于250mm,且在柱上下端应适当加密;6、7度时超过六层、8度时超过五层和9度时,构造柱纵向钢筋宜采用414,箍筋间距不应大于200mm;房屋四角的构造柱应适当加大截面及配筋。图1 构造柱位置示意图对钢筋混凝土构造柱的施工,应要求先砌墙、后浇柱

5、。墙、柱连接处砌成马牙槎,并应沿墙高设拉结筋与墙体拉结。构造柱应与圈梁连接,构造柱的纵筋应在圈梁纵筋内侧穿过,保证构造柱纵筋上下贯通。构造柱可不单独设基础,但应伸入室外地面下500mm,或锚入浅于500mm的基础圈梁内。构造柱与纵横墙的连接新旧规范中有不同的规定,在学习中应特别注意:旧规范规定:沿墙高每隔500mm设26拉结钢筋,每边伸入墙内不少于1m。2010规范规定:沿墙高每隔500mm设26水平钢筋和4分布短筋平面内点焊组成的拉结网片或4点焊钢筋网片,每边伸入墙内不宜小于1m。6、7度时底部1/3楼层,8度时底部1/2 楼层,9度时全部楼层,上述拉结钢筋网片应沿墙体水平通长设置。(二)合

6、理布置圈梁圈梁在砌体结构抗震中可以发挥多方面的作用。它可以加强纵横墙的连接、增强楼盖的整体性、增加墙体的稳定性;它可以有效地约束墙体裂缝的开展,从而提高墙体的抗震能力;它还可以有效地抵御由于地震或其他原因所引起的地基不均匀沉降对房屋的破坏作用。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楼、屋盖或木屋盖的砖房,应按表2的要求设置圈梁;纵墙承重时,抗震横墙上的圈梁间距应比表内要求适当加密。现浇或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楼、屋盖与墙体有可靠连接的房屋,应允许不另设圈梁,但楼板沿抗震墙体周边均应加强配筋并应与相应的构造柱钢筋可靠连接。表2 多层砖砌体房屋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设置要求墙 类烈 度6、789外墙和内纵墙屋盖处及每层楼盖处

7、屋盖处及每层楼盖处屋盖处及每层楼盖处内横墙同上;屋盖处间距不应大于4.5m;楼盖处间距不应大于7.2m;构造柱对应部位同上;各层所有横墙,且间距不应大于4.5m;构造柱对应部位同上;各层所有横墙圈梁应闭合,遇有洞口圈梁应上下搭接。圈梁宜与预制板设在同一标高处或紧靠板底;圈梁在上表2要求的间距内无横墙时,应利用梁或板缝中配筋替代圈梁;圈梁的截面高度不应小于120mm,配筋应符合下表3的要求;为加强基础整体性和刚性而设置的基础圈梁,截面高度不应小于180mm,配筋不应少于412。表3 多圈梁配筋要求配 筋烈 度6、789最小纵筋410412414最大箍筋间距(mm)250200150(三)加强结构

8、的连接1、墙体之间的连接(1)后砌非承重墙应沿墙高每隔500600mm设26拉结筋与承重墙或柱拉结,每边伸入不应少于500mm。(2)8、9度时长度大于5m的后砌隔墙,墙顶应与楼板或梁拉结,独立墙肢端部及大门洞边宜设钢筋混凝土构造柱。(3)6、7度时长度大于7.2m的大房间,8、9度时外墙转角及内外墙交接处,应沿墙高每隔500设26通长钢筋和4分布短筋平面内点焊组成的拉结网片或4点焊网片。2、楼、屋盖应具有足够的搭接长度和可靠的连接(1)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或屋面板伸进纵、横墙内的长度,均不应小于120mm。(2)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楼板或屋面板,当圈梁未设在板的同一标高时,板端伸进外墙的长度不应小

9、于120mm,伸进内墙的长度不应小于100mm或采用硬架支模连接,在梁上不应小于80mm或采用硬架支模连接。(3)当板的跨度大于4.8m并与外墙平行时,靠外墙的预制板侧边应与墙或圈梁拉结。(4)房屋端部大房间的楼盖,6度时房屋的屋盖和79度时房屋的楼、屋盖,当圈梁设在板底时,钢筋混凝土预制板应相互拉结,并应与梁、墙或圈梁拉结。(四)重视楼梯间的设计楼梯间的震害往往较重,而地震时,楼梯间时疏散人员和进行救灾的要道。因此,对其抗震构造措施要予以足够重视。顶层楼梯间横墙和外墙应沿墙高每隔500mm设26通长钢筋和4分布短钢筋平面内点焊组成的拉结网片或4点焊网片。79度时其他各层楼梯间墙体应在休息平台

10、或楼层半高处设置60mm厚、纵向钢筋不应少于210的钢筋混凝土带或配筋砖带,配筋砖带不少于3皮,每皮的配筋不少于26,砂浆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7.5且不低于同层墙体的砂浆强度等级。楼梯间及门厅内墙阳角处的大梁支承长度不应小于500mm,并应与圈梁连接。装配式楼梯段应与平台板的梁可靠连接,8、9度时不应采用装配式楼梯段;不应采用墙中悬挑式踏步或踏步竖肋插入墙体的楼梯,不应采用无筋砖砌栏板。突出屋顶的楼、电梯间,构造柱应伸到顶部,并与顶部圈梁连接,所有墙体应沿墙高每隔500mm,设26通长钢筋和4分布短筋平面内点焊组成的拉结网片或4点焊网片。三、典型习题(一)简答题1简述多层砌体结构中钢筋混泥土构造柱的作用。答:在多层砌体结构中设置钢筋混泥土构造柱或芯柱,可以提高墙体的抗剪切强度,大大增强房屋的变形能力。在墙体开裂之后,构造柱与圈梁所形成的约束体系可以有效地限制墙体的散落,使开裂墙体以滑移、摩擦等方式消耗地震能量,保证房屋不致倒塌。2简述圈梁在砌体结构抗震中的作用。答:圈梁在砌体结构抗震中可以发挥多方面的作用。它可以加强纵横墙的连接、增强楼盖的整体性、增加墙体的稳定性;它可以有效地约束墙体裂缝的开展,从而提高墙体的抗震能力;它还可以有效地抵御由于地震或其他原因所引起的地基不均匀沉降对房屋的破坏作用。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