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部编版小升初语文专题复习-诗歌鉴赏(及答案)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97979323 上传时间:2022-09-1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0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南部编版小升初语文专题复习-诗歌鉴赏(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海南部编版小升初语文专题复习-诗歌鉴赏(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海南部编版小升初语文专题复习-诗歌鉴赏(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海南部编版小升初语文专题复习-诗歌鉴赏(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海南部编版小升初语文专题复习-诗歌鉴赏(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海南部编版小升初语文专题复习-诗歌鉴赏(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南部编版小升初语文专题复习-诗歌鉴赏(及答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海南部编版小学语文专题复习 诗歌鉴赏(及答案)一、小学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小儿垂钓【唐】胡令能蓬头稚子学垂纶 , 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注释】纶,钓丝,“垂纶”即垂钓。莓苔:泛指贴着地面生长在阴湿地方的低等植物。这里是写小儿选取了一个僻静、利于垂钓的地方。(1)诗歌前两句中“学垂纶”“侧坐莓苔”的两个动作描绘出一个_的小儿。 (2)诗歌三,四两句可见小儿是什么心态?结合具体字词简要分析。 【答案】 (1)一本正经、认真、机灵、聪敏(2)谨慎或者害怕被打扰(害怕鱼儿被吓跑)的心态。从“遥招手”“不应人”可以看出来,他害怕钓鱼被打扰(鱼儿受惊吓),远

2、远就向路人招手示意,不回应路人的询问,从而看出小儿谨慎。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分析一个人的形象时,一定要根据文章内容、故事情节、人物的言行举止、文章对人物的各种描写等来整体感知的。概括时要做到既全面,又要突出重点。从“学垂纶”“侧坐莓苔”的两个动作可以看出“小儿”认真聪明、一本正经的形象。(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三四句诗的意思是:听到有过路的人问路,连忙远远地招了招手,害怕惊动了鱼儿不敢回应过路人。从“遥招手”“不应人”可以看出小儿生怕鱼儿被惊吓的小心谨慎心情。故答案为:(1)一本正经、认真、机灵、聪敏;(2)谨慎或者害怕被打扰(害怕鱼儿被吓跑)

3、的心态。从“遥招手”“不应人”可以看出来,他害怕钓鱼被打扰(鱼儿受惊吓),远远就向路人招手示意,不回应路人的询问,从而看出小儿谨慎。【点评】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分析一个人的形象时,一定要根据文章内容、故事情节、人物的言行举止、文章对人物的各种描写等来整体感知的。概括时要做到既全面,又要突出重点。2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次北固山下(唐)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1)本诗表达了诗人_的情感。 (2)明代胡应麟在诗薮内编里说,本诗颈联“形容景物,妙绝千古”。你能从炼字上说说它妙在哪里吗? 【答案】 (1)思乡(2)妙在

4、诗中用“日”“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并且用“生”“入”二字使之拟人化。 【解析】【分析】(1)这首诗最后一联“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2)如这里的“生”与“入”二字,不仅使得这一联对仗工稳,更妙在这两字一出,才使得“海日”和“残夜”、“江春”与“旧年”两不相干之事物有了联系,而且还因之而生动起来。太阳从幽暗的大海上一点点升起,如子之脱离母腹而渐现,这一“生”字实在是形象极了。太阳刚升,大地还基本处于黑暗之中,但黑夜已撕破,这个“残”字写出了不可抗之消失。夜是被动的,却又是无可奈何的,它生了太阳,却又因太阳而消退!而“入”字更生动,任你江南虽还是旧年的冬天,但是

5、春天却已将江边的柳树涂上了一层春色。这一“入”字很不客气,它几乎是带有强迫的楔入,写出了新生的锐气。柳色近作者之舟,故可见,而特于“春”之前要界以“江”字,也点明了“次北固山下”的环境与所见。这些字都下得简洁而极有分寸。因为他不止是写出了岁暮腊残的景象,而且也写出了此一时具体的视觉之差距,故而显得生动鲜活。旧年不肯退去,然而终于阻挡不住新生的力量;而新生者却又似乎并不管你愿不愿意,而要硬性地楔入,这一“入”字确有警人的不可阻挡之势。张说好提携后进,锐意改革,和他之欣赏此新旧递替之诗意,恐不无关系。这也许就是他要手题于政事堂的原因。据此答题意对即可。 故答案为: 思乡 妙在诗中用“日”“春”作为

6、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并且用“生”“入”二字使之拟人化。【点评】本题考查概括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能力,概括作者的思想感情,注意阅读时要逐句体会字里行间蕴含的作者的感情,特别要关注诗歌中抒情的语句,然后再用简洁、恰当的语言进行概括。概括思想感情的格式为:这首诗通过描写(叙述)的景色(事件),抒发(表达或赞颂了)的感情。 本题考查赏析古诗炼字的能力。品析炼字类题目,一般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该字的字义+语境义;该字使用的表达技巧+表达效果;该字所传递的作者的情感、态度。解答时,需要反复诵读诗歌,整体感知诗意,揣摩字词在诗中的意思,体会该字词在诗中创设的意境,联系整首诗歌,结合具体语境,分析该字词所传

7、达的情感。3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小题。 新晴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1)从诗中的“_”、“_”、“昼梦”、“南风”等意象可知,这首诗写的是夏季的生活场景。 (2)本诗中“偷”字用得好好,请说说好在哪里。 【答案】 (1)青苔;绿树(2)“偷”字用的好,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写出了南风这个旧相识的顽皮可爱,也表现了诗人闲适的心情。 【解析】【分析】(1)在理解诗文内容的基础上,筛选具体的意象填写作答。这首诗写夏季的生活场景主要用“青苔”“绿树”“昼梦”“南风”等几个意象。据此可填写作答。 (2)诗句“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中的“偷”字,运用了拟人

8、修辞手法,将“南风”赋予人的情态,写南风这个旧相识吹开了房门,吹动书卷的情景,写出了南风的顽皮可爱,表达了诗人闲适惬意的心境。据此理解作答。 故答案为: 青苔 ; 绿树 。 “偷”字用的好,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写出了南风这个旧相识的顽皮可爱,也表现了诗人闲适的心情。 【点评】本题考查分析诗歌意象。答题时应注意,不仅要着眼于它们所描写的客观物象,还应透过它们的外表,看到其中注入的意念和感情;注意主客观两方面融合的程度。只有抓住作品的意象,以及意象所包含的旨趣、意象所体现的情调、意象的社会意义和感染作用。 本题考查赏析诗歌的炼字。答题时应注意,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

9、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分析。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4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汉上晚步(宋)赵长卿何处一声鸣橹,惊起满川寒鹭。一著画难成,雪霁乱山无数。且住,且住,数遍溪南烟树。【注】汉:汉江。霁:雪后转晴。(1)这首词的词牌名是( ) A.忆江南B.如梦令C.浣溪沙D.沁园春(2)“且住,且住,数遍溪南烟树”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答案】 (1)B(2)表达了词人无限的留恋之情。“一声鸣橹”后的满川寒鹭、雪霁乱山,都给人无数惊喜,平添不少江山生趣,使得词人流连忘返。“数遍溪

10、南烟树”正是这种情感的外在表现。 【解析】【分析】(1)如梦令,三十三字,五仄韵,一叠韵。通体以六言句为主。故选B。 (2)考查学生对诗词情感解读能力。冬日汉江上本极静谧,忽然船桨击水,寒鹭惊飞,与积雪的远山相映,平添不少江山生趣,这景色实难描画,遂使诗人赵长卿留连忘返。末句“数遍溪南烟树”,状不忍遽去之情宛然。 故答案为:(1)B; (2)表达了词人无限的留恋之情。“一声鸣橹”后的满川寒鹭、雪霁乱山,都给人无数惊喜,平添不少江山生趣,使得词人流连忘返。“数遍溪南烟树”正是这种情感的外在表现。【点评】(1)本题考查对古诗词体裁的理解辨析能力。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有时候几个格式合用一个词牌

11、,有时候因为各家叫名不同,同一个格式又有几个词牌。忆江南音节流丽谐婉;如梦令一般用以抒情,单调三十三字,七句五仄一叠韵。另有三十三字六仄韵,三十三字四仄韵一叠韵,三十三字五平韵一叠韵,以及六十六字五仄韵一叠韵的变体。;浣溪沙上半阕急,下半阕缓和;沁园春壮阔豪迈。 (2)本题考查对作者思想感情的把握。数遍烟树,是一种平凡而又夸张的说法,烟树虽然很平常,但是在作者眼里,却代表了汉江的一草一木,作者构思巧妙,用“数”字表达了自己对汉江的留恋和相看永不厌的思想感情。5古诗文阅读 天净沙秋思和天净沙秋运用了许多类似的手法,请借鉴天净沙秋思的阅读方法,自读天净沙秋,完成赏析。【答案】 “孤村”、“落日”、

12、“残霞”等名词的组合,给人秋日萧瑟的寂寥之感。“青山绿水”让人联想到碧绿的“生机”铺满大地,和谐美好,烘托出诗人的愉悦心境。(答“白草”、“红叶”、“黄花”这几处色彩的词也可,联系色彩,烘托愉悦心境;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分析】天净沙秋前二句的“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共用了六个图景:“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而其中任何一个图景,都代表着秋日秋景的萧瑟气氛。开篇先绘出了一幅秋日黄昏图,营造出一种宁静、寂寥的氛围,再以名词并列组合的形式,选取典型的秋天景物,由远及近,描绘出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后两句用了“青”“绿”“白”“红”“黄”五种颜色,而且“白草红叶黄花

13、”这三种颜色,是交杂在“青山绿水”二种颜色之中;“青山绿水”是广大的图景,“白草红叶黄花”是细微的图景,如此交杂相错,于是原本是寂寞萧瑟的秋景,突然变得五颜六色而多彩多姿。这是作者的心中之景。情调开朗平和,没有一点消极之感,表现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热爱之情。仿照天净沙秋思的赏析,据此拟写即可。 故答案为:“孤村”、“落日”、“残霞”等名词的组合,给人秋日萧瑟的寂寥之感。“青山绿水”让人联想到碧绿的“生机”铺满大地,和谐美好,烘托出诗人的愉悦心境。(答“白草”、“红叶”、“黄花”这几处色彩的词也可,联系色彩,烘托愉悦心境;言之有理即可) 【点评】同样的景物,甚至同样的词语出现在不同的语境中就会表现

14、出不同的情感,有时甚至有天壤之别,这取决于诗人的情感,也取决于诗人的写作写作背景、人生取向。6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小题。 春 兴(唐)武元衡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注释】作者的家乡在洛阳附近。(1) 诗中“_”一词写出了杨柳的枝繁叶茂,“_”一字写出了梦境的一再出现。 (2)在“又逐春风到洛城”句里,“逐”字运用得高妙,试简要分析。 【答案】 (1)阴阴;又(2)“逐”字,化虚为实,将无形的乡梦、春风化作了有形可感之物,表达了强烈的思乡之情。 【解析】【分析】(1)“杨柳阴阴细雨晴”的意思是在一个细雨初晴的春日,杨柳的颜色已经由初春的鹅黄嫩绿变得苍翠

15、浓郁,经过细雨的洗浴后,柳色变得更加深暗。其中的“阴阴”一词表现了杨柳的枝繁叶茂。“又逐春风到洛城”的意思是在梦中我再一次追逐着春风飞回了我的家乡。“又”表示这是梦境的再次出现。据此可作答。 (2)“又逐春风到洛城”这句诗的意思是在梦中我追逐着春风飞回了我的家乡。作者把无形的乡梦写成有形可感之物,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据此理解作答。 故答案为:阴阴;又; “逐”字,化虚为实,将无形的乡梦、春风化作了有形可感之物,表达了强烈的思乡之情。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字词的理解与掌握。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认真阅读,正确理解指定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即可作答; 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这句诗的意思是在梦中我追逐着春风飞回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