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实验三城市用地适应性评价

博****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319.50KB
约7页
文档ID:497972456
实验三城市用地适应性评价_第1页
1/7

实验三 城市用地适应性评价城市用地适应性评价是城市总体规划的一项前期重要工作,包括工程地质、经济以及生态环境本实验涉及一局部指标体系实验目的:如何利用 GIS 经行多因子的城市用地适应性评价实验原理:1.确定城市用地适应性评价的因子及其权重;2.对各个单因素做适应性评价,统一分级成 1-5 级,并且转换成栅格数据;3.对所有的单因素评价的栅格数据做叠加操作,每个栅格代表的地块将得到一个综合的评价值;4.对综合后的栅格数据评价值进展重新分类定级实验数据:本实验的研究区为*个山区的小城镇,数据包括矢量数据库〔评价根底数据.mdb〕以及地形栅格数据〔高程、坡度〕关于用地适宜性评价的研究很多,指标体系也不一样本实验主要采用钮心毅、宋小冬的研究,适宜性评价分为两大类:生活区的用地适宜性评价和工业区的用地适宜性评价,包括了各自的交通、市政、绿地等不同类型的用地适宜性评价的准则也是不一样的,例如生活区的用地适宜性评价更加关注的是城市中心区的可达性、环境适宜性等,但是工业区用地适宜性评价更关注交通快捷性、土地本钱、环境影响等本实验主要是针对生活区用地适宜性的评价,因此选择了以下因素经行评价:评价因素因子权重交通便捷性0.28滨水环境0.09环境适宜性远离工业污染0.06森林环境0.08城市气氛0.18高程0.155地形适宜性坡度0.155实验步骤层次分析法-1. 首先对各个单因素做适宜性评价,统一分级成 1-5 级,并转换成栅格数据;2. 经行栅格数据的加权叠加运算,每个栅格代表的地块将得到一个综合评价值;3. 最后,对综合后的栅格数据重新分类定级,得到居民生活区的用地适宜性综合评价值。

单因素适宜性评价分级交通便捷性评价交通便捷性评价主要根据距离省道、县道的远近加以确定,评价标准如下:评价因子分类分级交通便捷性距离省道 0-500m5距离县道 0-250m距离省道 500-1000m4距离县道 250-500m距离省道 1000-1500m3距离县道 500-1000m距离省道 1500-3000m2距离县道 1000-2000m距离省道 3000m 以上1距离县道 2000m 以上1.添加道路图层,翻开属性表,按属性选择,在对话框中点击"获取唯一值〞,然后"类型=省道〞或"类型=县道〞2.分析工具——领域分析——多环缓冲区,对话框如下:分别建立省道和县道的多环缓冲区3.分析工具——叠加分析——联合,输入要素为省道缓冲区和县道缓冲区两个数据,联合完成命名为"交通便捷性评价〞,在属性表中添加字段"评价值〞,类型为文本,并进展字段计算value=0if [离省道距离]=500 or [离县道距离]=250 Thenvalue=5elseif [离省道距离]=1000 or [离县道距离]=500 Then value=4elseif [离省道距离]=1500 or [离县道距离]=1000 Then value=3elseif [离省道距离]=3000 or [离县道距离]=2000 Then-value=2elseif [离省道距离]=5000 or [离县道距离]=5000 Thenvalue=1end if4.将交通便捷性图层进展矢量转栅格操作:转换工具——面转栅格——交通便捷性评价— —评价值——交通评价——相元105. 翻开研究*围图层,在面转栅格框中翻开环境 ——处理*围——图层研究*围环境适宜性评价1.滨水环境评价评价因子滨水环境滨水环境的评价标准分类 分级距离河流 0-250 米,距离溪 5流 0-100 米距离河流 250-500 米,距离 4溪流 100-200 米距离河流 500 米以上,距离 3溪流 200 米以上〔1〕添加河流和溪流图层数据〔2〕建立河流缓冲区和溪流缓冲区:分析工具——邻域分析——多环缓冲区-〔3〕分析工具——叠合分析——联合:输入要素为溪流缓冲区和河流缓冲区,联合完成命名为"滨水环境评价〞。

〔4〕在"滨水环境评价〞图层属性表中添加字段"评价值〞,类型为文本,并进展字段计算value=0If [离河流距离]=250 or [离溪流距离]=100 Thenvalue=5elseif [离河流距离]=500 or [离县道距离]=200 Then value=4elseif [离省道距离]=5000 or [离县道距离]=5000 Thenvalue=3end if(5)将图层进展矢量转栅格操作:转换工具——面转栅格——滨水缓冲区——评价值——滨水评价——像元 10;翻开研究*围图层,在面转栅格框中翻开环境——处理*围——图层研究*围2.远离工业污染的评价远离工业污染的评价标准评价因子分类分级距离成片工业区 1000 米以上4距离成片工业区 200-1000 米3距离成片工业区 100-200 米2距离成片工业区内部1(1)分析工具——领域分析——多环缓冲区,命名为〞工业缓冲区"(2)分析工具——叠加分析——更新:利用工业图层对工业缓冲区进展更新操作,得到"工业缓冲区2〞〔3〕在"工业缓冲区 2〞图层属性表中添加字段"评价值〞,类型为文本,并进展字段计算value=0If [离工业区距离]=100 or [离工业区距离]=0 Thenvalue=1elseif [离工业区距离]=200 Thenvalue=2elseif [离工业区距离]=1000 Thenvalue=3elseif [离工业区距离]=5000 Thenvalue=4end if3.森林环境评价-森林环境评价标准评价因子分类分级森林环境距离林区 0-500 米或在林区内5距离林区 500-1000 米4距离林区 1000 米以上3(3)分析工具——领域分析——多环缓冲区,命名为〞森林缓冲区"(4)分析工具——叠加分析——更新:利用工业图层对工业缓冲区进展更新操作,得到"森林缓冲区2〞。

〔3〕在"森林缓冲区 2〞图层属性表中添加字段"评价值〞,类型为文本,并进展字段计算value=0If [离森林距离]=500 or [离森林距离]=0 Thenvalue=5elseif [离森林距离]=1000 Thenvalue=4elseif [离森林距离]=5000 Thenvalue=3end if(4)将图层进展矢量转栅格操作:转换工具——面转栅格,选择输入要素"森林缓冲区 2〞选择"评价值〞,命名为"森林评价〞,像元改为 10;翻开研究*围图层,在面转栅格框中翻开环境——处理*围——图层研究*围城市气氛评价城市气氛评价是根据距离镇村的远近加以确定的:评价因子分类分级城市气氛距离镇建成区 0-250 米或镇5建成区*围内距离镇建成区 250-500 米或4村庄*围内距离镇建成区 500-1000 米或3距离村庄 0-250 米距离镇建成区 1000-2000米2或距离村庄 250-500 米距离镇建成区 2000-5000米1或距离村庄 500-5000 米-〔1〕在居民点属性表中选中"城镇〞一栏,进展镇的多环缓冲区操作,并进展更新〔2〕在居民点属性表中选中"村庄〞一栏,进展村的多环缓冲区操作,并进展更新。

〔3〕将更新后的镇缓冲区 2 和村缓冲区 2 进展联合操作,命名为"城市气氛评价〞并对此经行裁剪输入要素"气氛评价〞,裁剪要素"研究*围〞在属性表中添加"评价值〞字段value=0if [离镇距离]=250 or [离镇距离]=0 Thenvalue=5elseif [离镇距离]=500 or [离村距离]=0 Thenvalue=4elseif [离镇距离]=1000 or [离村距离]=2500 Thenvalue=3elseif [离镇距离]=2000 or [离村距离]=500 Thenvalue=2elseif [离镇距离]=5000 or [离村距离]=5000 Thenvalue=1end if地形适宜性评价1.地形高程评价高程数据是栅格数据,反映的是区域的地形高程的分布情况地形高程的评价标准评价因子分类分级高程在 200-220 米5高程在 220-240 米4地形因子高程在 240-260 米3高程在 260-300 米2高程在 300 米以上1对"高程〞数据进展重分类操作:Spatial Analyst 工具——重分类——重分类,命名为"高程评价〞2.地形坡度的评价地形坡度的评价标准评价因子分类分级地形坡度0-7°57°-15°415°-30°3-30°-40° 240°以上 1栅格叠加的运算对所有的单因子评价进展叠加总和,命名为"适宜性评价〞划分适宜性等级根据前面得到的综合评价图里的评分值情况,进展适宜性等级的重新分类:适宜性等级分类的标准类别等级评分的分值适宜性类别Ⅰ4.5-5最适宜的建立用地Ⅱ4-4.5比拟适宜的建立用地Ⅲ3.5-4Ⅳ3-3.5有条件限制的建立用地Ⅴ2-3不适宜建立用地Ⅵ1-2最不适宜建立用地。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