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语文作业----古诗词鉴赏新题型(含答案解析)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97969826 上传时间:2023-02-2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寒假语文作业----古诗词鉴赏新题型(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寒假语文作业----古诗词鉴赏新题型(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寒假语文作业----古诗词鉴赏新题型(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寒假语文作业----古诗词鉴赏新题型(含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寒假语文作业----古诗词鉴赏新题型(含答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寒假语文作业----古诗词鉴赏新题型(含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寒假语文作业----古诗词鉴赏新题型(含答案解析)(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寒假语文作业-古诗词鉴赏新题型(含答案解析)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独坐杜甫悲愁回白首,倚杖背孤城。江敛洲渚出,天虚风物清。沧溟服衰谢,朱绂负平生。仰羡黄昏鸟,投林羽翮轻。【注】这首诗作于764年秋,当时杜甫漂泊西南,在严武幕府中任节度参谋。1.下列对诗歌相关内容的分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悲愁回白首,倚杖背孤城”,表明诗人此时已入暮年,愁绪满怀,他背对孤城,倚杖而坐,孤单落寂。B.“江敛洲渚出,天虚风物清”写水势变小,江中露出了小块陆地,天空高远,气候清爽,令人心情愉悦。C.“朱绂”,指古代礼服上的红色蔽膝。后多借指官服,诗中指做官,和“白首”一样都运用了借喻的修辞手

2、法。D.诗中写“江”“天”“沧溟”,交代了所处环境,视野开阔,意境雄浑,有别于诗人一贯的沉郁顿挫风格。E.这首诗写了作者秋日独坐所见之景及其丰富的内心感受,景中寓情,情中有景,具有和强的艺术感染力。2.尾联写了怎样的景象?蕴含着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二、.阅读下面这首词,请回答1、2两题(11分)。笛声阵阵因风送,老天涯,一声入破偏凄切,落梅花。雕盘处,千山黑雪,马嘶外,万里黄沙。算春宵归梦,好还家。1、下列说法错误的两项是(5分)( )A. “老天涯”之“老”字,可见驻守塞外时间之久,流露出诗人的不满之情。B.“笛声”意象包含愁苦,上阕既写笛声高亢凄厉,也写诗人心中愁苦凄凉。C.落梅花

3、,一是诗人由笛声想到梅花飞飞落落,飘飘洒洒落下的情景,一是梅花落的曲子。D.“黑雪”,雪是白色,而诗人着一“黑”字,正写出夜晚所见之景。E.“雕盘处”,“ 马嘶外”,地域辽阔,突出了边塞的特点。这一句再现了边塞的壮阔景致。2.这首诗感情感情丰富,说出诗歌表达了哪些感情?请结合全词简析.(6分)三、阅读下面这首词,请回答1、2两题(11分)。采桑子杂忆史惟圆当时已惯何曾惜,滚遍香弦,字字清妍。能得当场几度怜?今知此曲人间少,绝艺谁传?往事如烟,满耳筝琶值几钱?注:史惟圆,明末清初人,经历甲申之变,明亡之痛。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A. “滚遍香弦”中“香弦”代表美

4、好的音乐,意思是说过去天天听惯美好的音乐。B. “字字清妍”是描写音乐所达到的妙境,每个唱词都能让人感觉美好绝伦。C. “何曾”“几度怜”,则表现了作者对错过美妙音乐的后悔之情,过去没有好好品味。D. “绝艺谁传”表达出诗人对艺人们不思进取,不再钻研音乐的痛惜之情。E.“往事如烟”中“往事”既包括过去尽情欣赏美妙的音乐的生活,也包括身经战乱的生活。请预览后下载!2.“满耳筝琶值几钱”的意思作者认为现在的音乐不值得一听,造成“筝琶不值钱”的原因有两个?试简述。(6分)四、阅读下面这首词,请回答1、2两题(11分)浣溪沙新年夜坐万树清猿和风声落槛边。鼠窥人影过灯前。乱书翻尽不成眠。夜夜夜深愁永夜,

5、年年年节惜华年。可堪身滞海南天。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A. “落”把看不见的声音化成具体可感的东西,风和猿声两意象叠加在一起,倍增新年独坐的凄凉。B. “窥”“过”灯前,写出了鼠的无惧诗人,颇有它乃此间主人的感觉,益发表现出诗人客居外乡之感。C. “乱书翻尽”是细节描写,表现的是诗人对不能回家的愤怒之情,是一种发泄行为。D. 本词表现出一种“客的意识”,即孤单、寂寞的异乡飘零之感。E.“堪”,忍受之意,可堪,就是可以忍受;“海南天”,写出了身处极远之地,作者身处外乡,但仍能忍受。2.“夜夜夜深愁永夜,年年年节惜华年”如何断句?三“夜”与三“年”重叠有何妙处?(

6、6分)五古代诗歌阅读(11分)减字木兰花暮冬杂咏史惟圆清寄愁天上,碧落青霄平似掌。石破多时,散作春檐夜雨丝。埋忧地下,移却南山成旷野。根蔓牵章,又逐郊原春草生。注:化用“女蜗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李凭箜篌引)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A. “寄愁天上,埋忧地下”,作者借用来作词的起拍与过片,成为词的主旨。也为这首词定下了基调。B. “石破多时”化用了李贺诗“女蜗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李凭箜篌引)以愁思比雨丝,思与丝谐音。C. 愁,本无形体,却可以“寄”,这是化抽象为具体,他的愁多得无法消除,想寄之于天,天下也容纳不下那么多愁。D. “碧落”是指天上

7、仙女,在长恨歌中有“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的诗句。E.最后一句是说,作者身处在旷野之中,看着眼前的蔓草,悲从衷来,驱车任意行走,直尽头。2本词是围绕哪个字来写的?全词又是如何表现这个字的?请简述。(6分)六阅读下面这首词,请回答1、2两题(11分)九曲棹歌(其二)朱熹 宋一曲溪边上钓船,幔亭峰影蘸晴川。虹桥一断无消息,万壑千岩锁翠烟。注一曲溪之北见第一峰大王峰,也叫天柱峰。大王峰的左侧有幔亭峰,在峭壁上刻有“幔亭”二字,而幔亭峰就是神话故事中武夷君宴请乡人的所在。宴会之前虹桥架空,宴会之后,虹桥飞断。请预览后下载!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A. 题为“九

8、曲棹歌”,诗歌首句为“一曲”,故中推知此溪共九处曲折,本诗为第一曲,作者从此处上船。B. “晴川”,阳光照耀下的溪流,“蘸”是浸的意思。不说倒映水中,而说幔亭峰浸水中,正表现山水融合之美。C. “虹桥一断无消息”作者游览九曲溪,抬头见彩桥,从而引发了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D. “锁翠烟”写出了诗人眼中见皆是山岩,看不见绿色,因为浓郁的翠绿之色被封锁在群山之中,这是九曲溪之奇特之处。E.本诗在艺术手法上运用了典故的手法,如“虹桥”就是用典;而“锁翠烟”则用了拈连的艺术手法。2全诗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述。(6分)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文后各题。(11分) 浣溪沙洞

9、庭张孝祥行尽潇湘到洞庭。楚天阔处数峰青。旗梢不动晚波平。红蓼一湾纹缬乱,白鱼双尾玉刀明。夜凉船影浸疏星。注红蓼,指生长在水边的红色蓼草。1.请选出下列对诗歌鉴赏最恰当的项()()(5分)A.“旗梢不动晚波平”,和范仲淹岳阳楼记:“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都是写俯视洞庭湖之景。B.”红蓼一湾纹缬乱,白鱼双尾玉刀明”诗人岸上遥望洞庭湖虽然视觉观察的角度未发生变化,显示出另一番情趣。C.“白鱼双尾玉刀明”指的写了玉刀似的双尾白鱼。鱼称双尾而明,是跃出水面之鱼,静中见动。D.“旗梢不动晚波平”,是官船晚泊时景象,呈现出大自然清幽的静态美。旗梢,即旗旓。船头所插旌旗上的飘带一丝不动。E.“夜

10、凉船影浸疏星”一句,以景语收结,尤耐人寻味,运用了夸张、想象等修辞手法,写出了夜晚的冷气浸润了天上疏疏落落的星斗。2.词的下片使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请作简要赏析。(6分)八、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文后各题。(11分)唐崇徽公主手痕欧阳修故乡飞鸟尚啁啾,何况悲笳出塞愁。青冢埋魂知不返,翠崖遗迹为谁留?玉颜自古为身累,肉食何人为国谋。行路至今空叹息,岩花野草自春秋。注:崇徽公主,唐朝和亲公主之一,姓仆固氏,唐朝著名将领仆固怀恩的女儿。生卒年不详。手痕:在今山西灵台。传说公主出嫁回鹘时,路经此地,以手掌托石壁,遂有手痕。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A.此诗是一首怀古诗

11、,诗人借古生情,结合民间传说,为崇徽公主远嫁这一历史悲剧唱出了一曲悲伤凄凉的挽歌。B.诗从对比开始,不离故乡的鸟儿尚啁啾鸣叫不止,而豆蔻年华的少女随着悲笳、离别父母、远嫁万里之外,就更加依恋不舍了。C.颔联中“青冢”代指崇徽公主的埋身之地。诗人在这里沿用了杜甫咏王昭君的“环佩空归月夜魂”(咏怀古迹)诗意,一个“魂”字,使诗情变得更为深婉。D.颈联诗人寓于两对矛盾现象中的诘问尖锐犀利,自古罕见。议论深切痛快,而又对仗工整,朱熹推崇此联道:请预览后下载!“以诗言之,第一等诗;以议论言之,第一等议论也。”E.在时间上,这首诗两度由古及今作大幅度的跳跃,使诗情波澜起伏,把读者的感情之流导入诗人以激情冲

12、击而成的曲折回荡的河道中。2.这首诗的尾联表现诗人怎样的的思想情感?是如何表现的?(6分)九、古代诗歌阅读(11分)金陵城西楼月下吟李白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注谢玄晖:名谢眺,南齐著名诗人。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两句中“金陵”点明了地点,“凉风发”暗示了季节,“夜寂”概括了时间和环境,“望吴越”交代了登楼的目的。B.“古来相接眼中稀”中的“相接”是从古至今,由人及己的意思;“眼中”在结构上有过渡作用,暗示后面将

13、要写的内容。C.“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两句话中有“话”,意思是谢脁的诗我能理解,但今日我写此诗,又有谁能读懂呢?D.作者笔触所及,广阔且悠远,而读者细细品味,则会发现本诗以“愁情”为线索贯通前后,脉络清晰。E.这首诗,诗人笔触所及,广阔而悠远,时而写自己行迹或直抒胸臆,时而描绘客观景物或赞美古人,给人一种明快、浪漫、清新的感觉。这就格外突出了诗中的抒情主线,使全诗浑然一体,愈见精美。2.作者“月下沉吟久不归”的原因是什么?尾联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6分)十、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胡笳歌送颜真卿使赴河陇岑参君不闻胡笳声最悲?紫髯绿眼胡人吹。吹之一曲犹未了,愁杀楼兰征戍儿。凉

14、秋八月萧关道,北风吹断天山草。昆仑山南月欲斜,胡人向月吹胡笳。胡笳怨兮将送君,秦山遥望陇山云。边城夜夜多愁梦,向月胡笳谁喜闻?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A.开始四句,诗人将胡笳之声与“胡人”的吹奏情形相结合,渲染异域情调,同时用“楼兰征戍儿”的“愁杀”来衬托胡笳声音之悲。B.中间四句,将胡笳之声与边地的荒凉冷落情景结合起来,写出了边塞的荒寒之境,使得胡笳之声倍增其悲。C.“秦山遥望陇山云”,是指颜真卿走后对诗人的怀念,但云遮雾障,望而不见,流露出一丝怅惘,正与胡笳的悲声一致。D.最后一句以问句作结,意思并没有那么肯定,其中也包含着“不喜闻”而不得不“闻之意。这些深长的余

15、味,给全诗增加了悲壮的气氛。2.这首诗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在表达的情感方面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7分)十一、阅读下面这首词,请回答1、2两题(11分)。暄风迟日春光闹,葡萄水绿摇轻棹。两岸草烟低,青山啼子规。归来愁未寝,黛浅眉痕沁。花影转廊腰,红添酒面潮。1、下列说法错误的两项是(5分)( )A“暄风”,即春风。“迟日”,即春日。与诗经中的“春日迟迟”和杜诗中的“迟日江山丽”一样,写出了春光融融的情景,能给读者以春暖日长的感受。B“春光闹”化用宋祁的名句“红杏枝头春意闹的”,运用拟人,虽是概括的描写,却能引起姹紫嫣红开遍的联想。请预览后下载!C“葡萄水绿”,两岸葡萄青藤满架,倒映水中,摇曳生姿,暗示游春者的陶醉之情。D上阕写游春所见所闻,由“暄风迟日”到“青山啼子规”,可见时间由白天到了晚上,开启下阙的“归来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