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97967230 上传时间:2023-01-0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衡量一个人语文素养的一个重要标准是看这个人对语言文字的语感。而这种对语言文字的语感能力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经过后天的反复锻炼,在学习实践中逐步培养的。“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是小学语文的首要任务。学语文,靠语感。在语文教学中,必需立足于进行扎实有效的语言文字训练,发展学生语言,使其具有一定的语言感知能力,领会语言的感情色彩,从而提高学生的成绩,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为学生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那么,什么是语感呢?语感是对言语(包括口头言语和书面言语)准确而又灵敏的感受、领悟能力,它并不局限于对语音和文字符号的感觉,而是同时包含着感知、理解、情感体验在内的言语

2、活动过程。就组成要素来说,语感由语音感、语义感、语法感构成。语音感是对口头言语的语音、语调和语气等准确而又灵敏的感受能力,语义感是对词语的思想意义和情感色彩的敏感,语法感是对语法现象的敏感。简单地说,就是一个人对语言文字的感受能力。一个人在听话时,如能通过快速的感知、思维、情感体验,比较准确地把握对方言语的要点,体会到言语中蕴含的感情,甚至能听出言下之意、弦外之音和“潜台词”就说明他有较强的语感。比如:我们看到“红”这个字,有些人就意识到:这代表一种颜色;语感好的人会进一步想到它不仅代表一种颜色,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红”还可以表示成绩好,思想品德好,知名度高,日子过得好以及无产阶级政权等意思

3、。这说明了语感好对语文的理解能力也就强。既然如此,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呢?通过十几年的教学实践,我觉得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感修订版“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悟,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例如,桂林山水是一篇写景状物的佳作,语言优美,教师在指导朗读时,可引导学生抓住漓江的水静、清、绿的特点,让学生有感情地反复朗读,从中理解、体味和欣赏物美、情感美。文中“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这个排比句节奏明快

4、,把漓江水的独特之处描写得惟妙惟肖。学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体会“景美”、“情真”,与作者情感产生共鸣,从而激发了对桂林山水的赞美和热爱之情,那么学生品读时也就读出韵味。古人说:“读书百遍,其意自见”。所以在语文课堂上要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要让学生从中自已感悟,自已领会,自已运用。二、在词句积累中培养学生语感以前,我曾经要求学生收集生动的词句记在小本子上,以备写作文时选用。但又往往流于形式,陷于盲目,因为学生在收集词语时,只从“漂亮”着眼,而忽视了对语言内在意义的追求,不是被陈词滥调迷了眼,就是对于好词句只知道其然而不知道其所以然。针对这种情况,我给同学们讲有关语言的知识,告诉他们体会语言在像

5、品偿茶一样,慢慢地品偿体会,仔细的辨别区分,并且向他们指出,要培养敏锐的语言感受能力,不仅单从语言文字本身入手,对字、词、句意义和情味,单靠查字典就不够了,单纯抄别人文章的词语也不是好办法,关键还是要到生活中去观察、感受,在生活中随时留意点点滴滴去积累,慢慢对语言文字就会有灵敏的感受。比如:“春”这个词,词典里的解释为:“一年四季中的第一季”,而学生们对这个词的内在意味的感觉要求要远远超出这些,因为他们都体验过春天,感受过春天的风和日丽,百花争艳,一看到“春”这个词就会让人想到春天的景象,就会使人想到祥和、舒适、美丽,确实让人感觉“温暖如春”。这样一来,学生们明白了,自觉到日常生活中去观察,把

6、死记硬背一些漂亮词语变为记录生动活泼的生活日记。三、在分析课文中培养学生语感分析课文时,也常讲语言的准确、鲜明、生动,但如果一味地总是这几条,学生听腻了,反而感觉不出作者的语言好在哪里。因此,应该有意识地把语感训练融入到课文的分析当中。例如颐和圆一课,作者写长廊,讲出五彩的画面,两旁的花草树木;写万寿山,讲了佛香阁的高耸和形状,讲宫殿的颜色和气势;写昆明湖,讲了小岛、柳树、石桥等,让读者体会公圆的景色,由衷地去赞叹她的美丽。我于是拿一些学生的写景作文作比较,“这里的景色太美了。”“这个地方真是太好看了。”等句子与课文中的语言比较有何足?通过分析,同学们总结出这几句写的太直接,太平炎,是硬让读者

7、接受你的意见,远不如课文描写的生动、具体。又如上黄继光一课,我让学生说“猛扑”一词表达的意思,问他们什么样的动作是猛扑,“扑”字为什么不能换成爬、倒、摔等字?通过讨论,学生们得出这样的结论:扑,是黄继光主动的行为,猛扑表明了黄继光动作快,十分勇敢,反映了他为革命胜利而主动献出生命的崇高精神,而另外的几个词却不能反映这些。通过这样的练习,既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提高了他们对语言的感受能力。四、在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感忽视语感训练是作文水平不能提高的主要原因。因此,要在突出作文思想性的前提下,有意识地加重语感训练的分量,使学生在作文中培养对语言感受的能力,提高作文水平。每次作文,我都从内容的表达

8、入手,向学生提出语言方面的要求,讲评作文时,把语言表达作为重要原则。有个学生这样描写太阳:“落日红得那样可爱,简直无法形容。”我把这句话读给全班同学听,让他们发表意见。那样可爱,无法形容是什么样子呢?有个学生发表意见说:“这样写没有说出事物的特点,跟没说一样,是观察不够,缺乏语感。”学生们有了比较一致的看法后,我再让他们改这句话。有人改为“落日红得像个火球,十分耀眼”,还的人说:“落日像盘子那样圆,像人害羞涨红了脸”。显然,这样的句子要比原句具体、生动,更形像,语感更好了总之,听说读写等言语能力的提高离不开语感的训练,缺乏语感训练就很难形成语感的能力。在语文教学中,要不断的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知能力,才能使他们在语文学习中不断进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