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价值与个人价值的冲突与协调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97964372 上传时间:2023-09-10 格式:DOC 页数:1 大小: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共价值与个人价值的冲突与协调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公共价值与个人价值的冲突与协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价值与个人价值的冲突与协调(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公共价值与个人价值的冲突与协调目前我们正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但从总的趋势看,转型时期的社会,各种矛盾异常突出,各主体之间经常发生利益冲突。国家从人们的根本利益出发,从社会的整体出发,努力满足于人们的公共价值和公共需求,个体也积极追求实现自己的个人价值,而公共价值和个人价值之间难免会发生冲突,协调和处理好公共价值和个人价值之间的关系,将更加有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和构建和谐社会。标签:公共价值;价值客体;个人价值一、公共价值和个人价值及特征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人们逐渐开始注意研究价值哲学,并从哲学层面定义价值,对价值的共识是:“所谓价值,就是在人的实践认识活动中

2、建立起来的,以主体目的、需要为尺度的一种客观的主客体关系,是客体的存在、性质及其运动是否与主体本性、目的和需要等相一致、相适合、相接近的关系。”价值表达的就是客体对主体需要的满足,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关系。而“公共价值”这一概念在九十年代才被提出和使用,且逐渐得到人们更多地关注和研究。目前学术界对这一概念的理解是“所谓公共价值是指同一客体或同类客体同时能满足不同主体甚至是公共民众(公众、民众)需要所产生的效用和意义。”同样,公共价值也是以价值客体为基础,表达的是客体对主体的利益关系,价值客体满足于主体需要的程度。公共价值作为社会的公共效应,又与公共利益密切相关,受公共利益的支配和决定,是与公共利益

3、同等程度的概念。公共利益是指能够满足一定范围内所有人需要的对象,即具有公共效用的对象,主要表现为公共需要和公共物品,并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变化。公共价值同样体现的是价值主体与价值客体的利益关系。公共价值具有公众性、社会层面性、大规模性、宽广性、公众参与性、非资本性和非市场性等特征,表达的是社会公众主体的内在价值需求。个人价值是指个人在社会中努力追求和实现个体利益的满足及个体成长和发展的需要。个人价值具有个体性、现实性和多变性的特点,同样必须借助于社会客体才能得以实现。个人价值的实现受到主体意识、个人的社会关系和实践能力的制约,个体把握世界范围的能力越强就越有助于实现个人价值。而“价值这一概念

4、的形成和应用,体现了人类对人的内在尺度、主体的内在尺度的自觉意识,是这一客观尺度的思想表达形式和理论表达形式。”所以不管是公共价值或是个人价值都反映的是人的内在需求。而个人始终生活在社会中,个人价值的实现又要依赖于社会价值、社会公共物品。公共价值的实现也必须以个人价值的实现为前提和基础,公共价值和个人价值表现出对立统一关系。公共价值和个人价值之间实质是人与人的关系,反映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我们国家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各种价值相互发生冲突,马克思曾说过人的一切活动都与人们的利益密切相关。在目前,我们处理两者之间关系时往往以牺牲个人的利益而满足于社会发展的需要。如下岗分流、政企分离、党政分离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