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化学综合题中考选择题(难)经典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97962497 上传时间:2022-11-06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4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化学综合题中考选择题(难)经典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化学】化学综合题中考选择题(难)经典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化学】化学综合题中考选择题(难)经典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化学】化学综合题中考选择题(难)经典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化学】化学综合题中考选择题(难)经典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化学】化学综合题中考选择题(难)经典》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化学综合题中考选择题(难)经典(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化学】化学综合题中考选择题(难)经典一、中考化学综合题1如下图装置可用于气体的吸收、检验和分离等,请回答下列问题。(1)利用装置 A(其中液体试剂足量)可以将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混合气体进行分离。首先打开活塞 a,缓缓通入混合气体,广口瓶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此时从导管 c 逸出的主要气体是_,为了检验该气体,将导管按 c-d-e-f-g 顺序连接,B 处观察到的现象为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2)实验中 A 和 C 两处用到澄清石灰水,其中 A 处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_(3)装置 C 中还应进行的操作是_ ;一段时间后,断开 AB 装置,关闭活塞 a,打开活塞

2、b,滴加足量的稀盐酸,此时逸出的主要气体是_。(4)现有36.5 g质量分数为20%的盐定质氢氧化钙溶液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的氯化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2.2%。请计算所得氯化钙溶液的质量是_。【答案】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a(OH)2 + C02 = CaCO3 + 2H20 CO 黑色固体变红色 Cu0+C0 Cu+C02 吸收二氧化碳 将尾气点燃 C02 50g【解析】(1)首先打开活塞a,缓缓通入混合气体,广口瓶中观察到的现象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因为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碳酸钙沉淀和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此时从导管c逸出的主要气

3、体是一氧化碳,为了检验该气体,将导管按cdefg顺序连接,B处观察到的现象为黑色固体变成红色固体,是因为高温条件下,氧化铜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的化学的化学方程式为:CuO+COCu+CO2;(2)实验中A和C两处用到澄清石灰水,其中A处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气体;(3)装置C中还应进行的操作是处理尾气,方法是把尾气点燃或收集起来;一段时间后,断开AB装置,关闭活塞a,打开活塞b,滴加足量的稀盐酸,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此时逸出的主要气体是二氧化碳;(4)设生成氯化钙质量为,Ca(OH)2+2HClCaCl2+2H2O,73 11136.5g20%x, =1

4、1.1g,所得氯化钙溶液的质量为:11.1g22.2%=50g,答:所得氯化钙溶液的质量为50g。2生活中常见物质的性质、制法等是化学研究的重要内容。(1)复分解反应发生后,生成物肯定不会是_(填“单质”或“化合物”)。(2)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时溶液pH的变化如图1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am点所示溶液为碱性bn点所示溶液中加紫色石蕊溶液显红色cp点所示溶液中的溶质为NaCl和NaOHd该图所对应操作是将盐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3)浓硫酸和浓盐酸敞口放置均会变稀,这是为什么?_(4)图2装置可做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并检验生成的气体产物。B装置玻璃管里可观察到的现象为_。C装置中反应

5、的化学方程式为_。实验结束后,若要确定A装置的溶液中溶质的成分,请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简要写出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提示:Na2CO3溶液呈碱性)_(5)现有73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和127g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求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答案】单质 C 浓硫酸有吸水性,吸收空气中水蒸气使溶剂增多,浓盐酸有挥发性,使溶质减小。 固体红色粉末逐渐变黑 CO2+Ca(OH)2=CaCO3+H2O 取少量,A装置中溶液少量放在试管中,加入过量(足量)CaCl2溶液静置,向上层清液中加入几滴酚酞。若溶液变红,则溶质为Na2CO3和NaOH,若溶液没有变成红色则溶质为Na2CO3

6、 【解析】(1)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生成不可能是单质;(2)a、m点所示溶液的pH值小于7,所以溶液为酸性,错误;b、n点所示溶液的pH值等于7,所以溶液中加紫色石蕊溶液,颜色不变,错误;c、p点所示溶液的pH值大于7,说明氢氧化钠过量,溶液中的溶质为NaCl和NaOH,正确;d、实验过程中,开始时溶液显酸性,随着滴入溶液体积的增加,溶液逐渐变为碱性,该图中pH值是从小于7逐渐的增大到7,然后大于7,所以所对应操作是将氢氧化钠滴入盐酸中,错误。故选c;(3)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放置在空气中会吸收水蒸气,溶剂质量变大,溶质质量分数变小;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溶

7、质质量逐渐减小,导致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逐渐减小;(4)氧化铁和一氧化碳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所以B装置玻璃管里可观察到的现象为:固体粉末由红色逐渐变为黑色;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故C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取少量,A装置中溶液少量放在试管中,加入过量(足量)CaCl2溶液静置,向上层清液中加入几滴酚酞。若溶液变红,则溶质为Na2CO3和NaOH,若溶液没有变成红色则溶质为Na2CO3;(5)盐酸中HCl的质量为73g10%=7.3g;设反应生成的NaCl的质量为x.NaOH+HCl=NaCl+H2O36.5 58.57.

8、3g x,解得x=11.7g以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答: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85%。3碳酸镁晶须(MgCO3nH2O,n = 15的整数)是一种新型吸波隐形材料中的增强剂。(查阅资料)(1) MgCO3nH2O微溶于水;(2) MgCO3nH2O在230时开始失去结晶水, 400以上时开始分解生成三种氧化物。I合成碳酸镁晶须步骤:配制一定溶度的MgSO4溶液和NH4HCO3溶液;量取一定量的NH4HCO3溶液于容器中,搅拌并逐滴加入MgSO4溶液,控制温度50,反应一段时间;用氨水调节溶液pH至9.5,放置1h后,过滤、洗涤、干燥得碳酸镁晶须产品。(1)步骤配制一定

9、溶质质量分数的MgSO4溶液所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胶头滴管、玻璃棒、_;(2)步骤反应的温度控制在50,较好的加热方法是_;(3)氨水、硫酸镁、碳酸氢铵三者反应,除生成MgCO3nH2O沉淀外,同时生成的产物还有_; (4)检验沉淀已洗涤干净的方法是:取最后一次洗涤的滤液,滴入_,若无沉淀说明已洗涤干净。(5)干燥得碳酸镁晶须产品温度不能过高,目的是_。II测定产品MgCO3nH2O中的n值(方案一)将碳酸镁晶须放入A装置中加热(仪器和装置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6)上述装置的连接顺序为_(按气流方向,用接口字母表示),其中B处的长玻璃导管的作用是_,C装置的作用是_。(7)加热前先通

10、入N2排尽装置中的空气,然后称取C、D的初始质量。再次连接好装置,边加热边通入N2,此时通入N2的作用是_。(8)若B装置中无残留物。装置C反应前后质量差为m1,装置D反应前后质量差m2 。根据以上实验数据,确测定n值, n=_(用含m1、m2的代数式表示)。(9)有同学提出上述连接好的装置仍不够完善。需要在D装置的后面连接下图装置,目的是_,否则测得n值会_(“偏大”、“偏小”、“无影响”) 。(方案二)称量100g碳酸镁晶须放入如下图所示的广口瓶中,加入水,滴入稀硫酸与晶须反应,生成的CO2被过量NaOH溶液吸收,在室温下反应45h,反应后期将温度升到30,最后,烧杯中的溶液加入已知浓度的

11、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测得CO2的总量;重复上述操作2次。(10)氢氧化钠吸收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11)图中气球的作用是_;(12)上述反应后期要升温到30,主要目的是_;(13)设3次实验测得每100 g碳酸镁晶须与稀硫酸反应产生的CO2平均值为ag,则n值为_(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14)称取100g上述晶须产品进行热重分析,热重曲线如图2,则该条件下合成的晶须中,n=_(写出过程)。【答案】量筒水浴加热(NH4)2SO4 BaCl2溶液防止晶体失去结晶水aedbc冷却气体吸收二氧化碳气体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完全被C、D装置吸收、防止倒吸22m2/9m1 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进入C装

12、置,影响实验结果偏小2NaOH+CO2=Na2CO3+H2O 缓冲作用使广口瓶内水中溶解的CO2充分逸出,并被NaOH充分吸收(4400-84a)/18a 1【解析】(1)根据配制溶液步骤:计算、称量、溶解、转移等,需要的仪器有:托盘天平、药匙、烧杯、量筒、玻璃棒、胶头滴管等,其中玻璃仪器为:烧杯、量筒、玻璃棒、胶头滴管;(2)加热温度低于100需要水浴加热控制温度;(3)氨水、硫酸镁、碳酸氢铵三者反应,除生成MgCO3nH2O沉淀外,还生成硫酸铵;(4)检验沉淀已洗涤干净的方法是取最后一次洗涤的滤出液少许,滴入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若无沉淀说明已洗涤干净,若有沉淀则说明未洗涤干净;(5)

13、由于碳酸镁晶须高温会失去结晶水,所以干燥得碳酸镁晶须产品温度不能过高;(6)上述装置的连接顺序为:应该首先通过D装置吸收水蒸气,后通过C装置吸收二氧化碳;将气体通过洗气瓶进行洗气时,应该从长导管一侧通入气体,故其连接顺序是aedbc;装置C的作用是吸收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装置D的作用是吸收水蒸气,装置B是长玻璃管起到冷却作用;(7)因为加热后的装置中含有残留的HCl和水蒸气,为了避免引起实验误差,保证反应产生的气体全部被装置C、D吸收,所以要通入N2排出装置内残留的气体,同时也是为了防止产生倒吸;(8)若B装置中无残留物,通过装置D吸收的质量为生成水的质量,装置C吸收的是分解生成的二氧化碳

14、的质量,可以计算, =1:n,n= ;(9)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进入C装置,使m1偏大,测得n值会偏小,所以需要在D装置的后面连接装有碱石灰的干燥管;(10)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11)气球的作用是缓冲装置中的压强作用;(12)要使广口瓶内水中溶解的CO2充分逸出,并被NaOH充分吸收,上述反应后期要升温到30;(13)实验测得每100g碳酸镁晶须产生的CO2平均值为a g,依据化学方程式可知,碳酸镁物质的质量为g,根据化学式可知,MgCO3nH2O中碳酸镁晶体中碳酸镁和结晶水物质的量之比为1:n,得到1:n=: ,得到n= ;(14)MgCO3nH2On=15,分析图象430C剩余质量为82.3g,为失去结晶水的质量,剩余质量为39.2g是碳酸镁分解失去二氧化碳的质量,得到100g =100g-82.3g,解得:n=1。4A-I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只略去反应的部分产物)。其中B是紫红色金属;D、F为黑色固体;H为实验室中最常见的无色无味液体。请回答:(1)若A在常温下为固体,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