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开采硬质粘土矿山企业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齐清20170430修改稿)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97960667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 页数:113 大小:1.9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下开采硬质粘土矿山企业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齐清20170430修改稿)_第1页
第1页 / 共113页
地下开采硬质粘土矿山企业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齐清20170430修改稿)_第2页
第2页 / 共113页
地下开采硬质粘土矿山企业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齐清20170430修改稿)_第3页
第3页 / 共113页
地下开采硬质粘土矿山企业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齐清20170430修改稿)_第4页
第4页 / 共113页
地下开采硬质粘土矿山企业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齐清20170430修改稿)_第5页
第5页 / 共1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下开采硬质粘土矿山企业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齐清20170430修改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下开采硬质粘土矿山企业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齐清20170430修改稿)(1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东省地下开采硬质粘土矿山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山东省地下开采硬质粘土矿山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目 录前 言1引 言21 范围32 规范性引用文件33.术语和定义33.134基本要求44.1成立组织机构44.1.1 主要负责人职责44.1.2 分管安全负责人(安全总监)职责44.1.3 其他分管负责人职责44.1.4 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负责人职责44.1.5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职责44.1.6相关职能部门、职能层级的职责54.2 实施全员培训54.3 编写体系文件55工作程序和内容55.1 风险点确定55.1.1 风险点划分原则55.1.2 风险点排查55.2 危险源辨识65.

2、2.1辨识方法65.2.2 辨识范围65.2.3 危险源辨识75.3 风险评价75.3.1 风险评价方法75.3.2 风险评价准则75.3.3 风险评价与分级85.3.4 确定重大风险85.3.5风险点级别确定85.4 风险管控措施85.4.1控制措施的选择原则85.4.2控制措施实施85.5 风险分级管控95.5.1风险分级管控的要求95.5.2 编制风险分级管控清单95.5.3 风险告知96文件管理97分级管控的效果98 持续改进108.1 评审108.2更新108.2.1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的更新频次108.2.2风险信息的更新108.3沟通10附录A 风险分析记录11A.1 作业活动清

3、单11A.2 设备设施清单13A.3 工作危害分析(JHA)评价记录1A.4 安全检查表分析(SCL)评价记录5附录B 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及风险点、危险源统计表7表B.1 作业活动风险分级管控清单7表B.2 设备设施风险分级管控清单70表B.3 风险点统计表852前 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山东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提出。本标准由山东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本标准为首次发布。引 言本标准是依据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及山东省地方标准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则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细则的要求,充分借鉴和吸收国际、国

4、内风险管理相关标准、现代安全管理理念和硬质粘土矿山行业的安全生产风险(以下简称风险)管理经验,融合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及安全生产标准化等相关要求,结合山东省硬质粘土矿山行业安全生产特点编制而成。本标准用于规范和指导山东省硬质粘土矿山企业开展风险分级管控工作,达到降低风险,杜绝或减少各种事故隐患,预防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的目的。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地下开采硬质粘土矿山企业(以下简称矿山企业)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工作程序和内容、文件管理、分级管控效果和持续改进等内容。本标准适用于指导山东省内矿山企业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的建设。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5、。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GB/T 13861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 28001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要求GB/T 28002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实施指南GB 16423 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GB 6722 爆破安全规程GB 14161 矿山安全标志AQ/T9006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DB37/T2762 山东省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安全生产技术与管理规范DB37/ 2882-2016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则DB37/ *-2017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

6、3.术语和定义DB37/T 2882-2016、DB37/T *-2017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硬质粘土地下矿山 hard clayundergroundmines以平硐、斜井、竖井等作为出人口,深入地表以下,采出供建筑业、工业或加工业用的硬质耐火粘土的采矿场及其附属设施。4基本要求4.1成立组织机构矿山企业应建立由主要负责人牵头的风险分级管控组织机构,应建立能够保障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全过程有效运行的管理制度。4.1.1 主要负责人职责矿山企业主要负责人应对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的有效性承担最终责任。其主要职能应包括:(1)确保获得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风险分级管控体系所需

7、要的资源。如人力资源和专门技能、方法、监测工具或仪器、信息系统、技术与财务资源。(2)确定各系统、各部门、各岗位职责与责任,授予权限以促进有效的风险管理。(3)确保体系变更时,维持体系完整性。(4)确保团队或小组其他人员履行其职责。(5)确保全员参与风险分级管控体系。4.1.2 分管安全负责人(安全总监)职责矿山企业分管安全负责人(安全总监)应对矿山企业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的风险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管控过程的有效性承担主要责任,负责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措施确定工作的监督管理。4.1.3 其他分管负责人职责矿山企业其它分管负责人应接受分管安全负责人(安全总监)在安全生产方面的领导,并对分管

8、范围的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的风险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管控过程的有效性承担监督、管理责任。4.1.4 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负责人职责矿山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负责人应接受分管安全负责人(安全总监)的领导,主要负责起草体系建设工作方案和有关体系文件,协调和调度各专业工作组分工开展情况;负责本指南的组织实施、指导和监督检查;负责组织对全公司风险结果评审;负责对二级以上(含二级)风险及其控制措施的汇总、协调、监督评估;负责将体系建设工作纳入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确保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风险管控。4.1.5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职责矿山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接受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负责人的领导,具体负责监

9、督、检查矿山企业的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的风险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管控工作。4.1.6相关职能部门、职能层级的职责矿山企业相关职能部门负责职责范围内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的确定、协调指导和监督检查;负责职责范围内的风险监督管理。各生产单位负责本单位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的确定、组织、协调,并及时更新。负责将体系建设工作纳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确保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风险管控。4.2 实施全员培训矿山企业应分层次、分阶段组织培训学习,掌握标准、程序、方法。矿山企业应在年度培训计划中列出风险分级管控培训计划,组织员工对危险源辨识方法、风险评价方法、分析过程及

10、分析结果进行培训,并保留培训记录。培训记录包括:计划、教材(文本、课件和/或影像资料)、授课人、课时安排、考核等资料。4.3 编写体系文件矿山企业应建立风险分级管控制度,制定实施方案,编制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文件。5工作程序和内容5.1 风险点确定5.1.1 风险点划分原则5.1.1.1设施、部位、场所、区域矿山企业风险点划分,可按照各系统内的设备设施、场所、区域、部位等划分风险点,如提升系统可分为提升机及控制系统、井架井筒、安全设施、装卸载系统等。5.1.1.2 操作及作业活动对操作及作业活动等风险点的划分,应当涵盖生产经营全过程所有常规和非常规状态的作业活动,包括采掘系统、提示系统、运

11、输系统、爆破系统、通风系统、供电系统、供水系统、排水系统、压风系统、应急救援系统和辅助系统等系统的操作及作业活动。5.1.2 风险点排查5.1.2.1风险点排查的内容包括矿山企业所有作业场所、设备设施及作业活动等。矿山企业风险点划分可按照生产工艺流程各大系统进行风险点划分,如提升运输系统可包括提升机主机、液压制动、润滑、电控、操作、信号、保护装置、罐笼、井架、井筒、配电等风险点。5.1.2.2风险点排查的方法矿山企业应组织采矿、通风、机电、地测等专门力量,发动全员参与、全方位、全过程对生产工艺、设备设施、作业环境、人员行为和管理体系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排查,建立风险点排查台账。地下粘土矿山

12、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风险点。采掘系统:包括凿岩作业、采场木支护、采场搬运、掘进出渣、锚网支护、喷砼支护等风险点。提升系统:包括提升机主机、液压制动、润滑、电控、操作、信号、保护装置、罐笼、井架、井筒、配电、停电检修、电焊作业、机房作业、环境因素、斜井提升、竖井装卸载系统等风险点。运输系统:包括中段运输、大巷运输、井口地面运输、平巷人车、斜井人车、斜井猴车等风险点。爆破系统:包括爆破作业、炸药库等风险点。通风系统:包括主扇、局扇及防尘、风门、风路、操作等风险点。供电系统:包括供电线路、变电站、停电检修、应急处置等风险点。供水系统:包括供水源、供水管路等风险点。排水系统:包括泵体、电机、管路、保护装

13、置、操作、泵房配电、水仓、检修等风险点。压风系统:包括空压机操作、用电作业等风险点。应急救援:包括人员定位、监控检测、通讯、压风自救、供水施救、紧急避险等风险点。辅助系统:包括一般仓库、氧气乙炔库等风险点。5.2 危险源辨识5.2.1辨识方法5.2.1.1对作业活动危险源辨识宜采用工作危害分析法(JHA),即对每个作业步骤或作业内容进行辨识,识别出作业活动清单并辨识有关的危险源。5.2.1.2对设备设施危险源辨识应采用安全检查表法(SCL法),识别出设备设施清单并辨识有关的危险源。5.2.1.3有能力的矿山企业进行危险源辨识时可不限于以上推荐的方法。5.2.2 辨识范围危险源的辨识范围应覆盖矿

14、山企业所有的作业活动和设备设施;辨识过程应充分考虑四种不安全因素: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常规和非常规作业活动;事故及潜在的紧急情况;所有进入作业场所的人员活动;矿岩、材料等的运输过程;作业场所的设施、设备、车辆、安全防护用品;人为因素,包括违反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采矿工艺、设备、管理、人员等变更;地质、气候及环境影响等。5.2.3 危险源辨识矿山企业应组建危险源辨识工作组,在对危险源的辨识方法进行培训的基础上,按照确定的辨识范围有组织地有序开展危险源辨识。危险源辨识步骤:发动全员参加、讲述方法、辨识、填写危险源信息、汇总、审查补充完善。如爆破系统的炸药库风险点应包含但不局限于以下危险源:库房通风不符合要求;库房周围有易燃物;未使用防爆设施;爆破器材超量存放;爆破器材附近有烟火;爆破器材混运、混放;运送爆破器材在人多处放置;在炸药存放处吸烟;未配备消防器材;未实行双人双锁;未实行24小时执勤;进入库房未释放静电;工作人员工作服不是防静电材料;登记不规范等危险源。具体辨识参见附录。5.3 风险评价5.3.1 风险评价方法对识别出的每项危险源,均应进行风险评价。对于生产活动中的危险源,粘土矿山常用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法)评价其风险程度。矿山企业也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