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管控报告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97951987 上传时间:2023-01-1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管控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管控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管控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管控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管控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管控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管控报告(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日照方圆建设集团职业病隐患排查治理实行手册生效日期: 年 月 日编制: 日期 年 月 日审核: 日期 年 月 日批准: 日期 年 月 日目 录1、目的22、合用范畴2、引用原则及有关文献2、职责规定2.1职责24.2基本规定5、职业病隐患分类和分级45.职业病隐患分类45.2 职业病隐患分级56工作程序和内容66.1职业病隐患排查清单编制66.职业病隐患排查6、3 职业病隐患治理76.4 职业病隐患验收6.5 职业病隐患治理台账8 文献管理和持续改善87.1、文献管理8.持续改善资料性附录01、附录A:现场管理隐患排查清单0、附录:基本管理隐患排查清单6、附录C:现场隐患类隐患排查治理台账64

2、、附录D:基本管理隐患排查台账52职业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目的为进一步发现职业病危害防护、应急救援和职业卫生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隐患,加大职业病隐患治理,减少职业病的发病风险,改善作业环境,减少职业病发病,特制定本制度。 2、合用范畴本制度合用于公司内所属各单位的职业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3、引用原则及有关文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主席令第52号)山东省用人单位职业卫生基本建设活动实行方案的告知(鲁安监发7号)工作场合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47号)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措施(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4号)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三同步”监督管理措施(国家安全生产监

3、督管理总局令第90号)职业卫生档案管理规范(安监总厅安健1号)职业病分类和目录(国卫疾控发48号)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国卫疾控发92号)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告知与警示标记管理规范(安监总厅安健1号用人单位职业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实行指南(试用版)用人单位职业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细则4、职责规定4.职责4.1.1公司重要负责人对本单位职业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全面负责,保证职业病隐患治理资金投入,及时掌握重大隐患治理状况,治理重大隐患前督促有关部门制定有效的防备措施。4.1.2公司分管负责人负责督促、检查公司隐患排查治理制度贯彻状况,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中浮现的问题,及时向重要负责

4、人报告重大状况,对本单位无力解决的重大隐患,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提出报告;.13 公司职业卫生管理人员负责公司职业病隐患排查治理的具体工作,定期对作业场合进行职业卫生检查,及时发现隐患并报有关部门组织治理。.14项目部负责人、班组长、岗位操作工等其她人员对职责范畴内的职业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负责。.15公司职业卫生管理部门在接到有也许发生职业病事故信息时,应当及时向各单位发出预警告知。发生职业病或职业健康损伤也许危及从业人员健康和生命时,要及时采用撤离人员、停止作业、加强监测等措施。4.1公司各专业职能和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本单位内职业卫生检查及隐患的排查、评估、整治的评审评价工作;负责职业病隐患的因

5、素分析和记录上报工作。4.7 各项目部负责人,对本单位职业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全面负责,要保证隐患治理效果有效。4.2基本规定4.2.公司根据生产运营特点,制定职业病隐患排查筹划,明确检查的目的、内容、规定,并编制职业病隐患排查表。.2.2公司每年组织对职业病隐患排查表进行评审、修订和完善,并做好检查人员的培训工作。4.2.3公司使用平常监测和定期检测、现状评价、危害分级、风险辨认等措施系统排查职业病隐患。4.4存在外出作业时,要与承包、承租单位签订职业卫生管理合同,并在合同中明确各方对职业病隐患排查、治理和防控的管理职责。42.5公司每季度对本单位职业病隐患排查治理状况进行记录分析,形成归档案

6、资料。对于重大职业病隐患,公司及时向日照市质安站提交书面材料。42.6对于一般职业病隐患,由公司各科室、班组负责人或者有关人员及时组织整治。对于重大事故隐患,由公司重要负责人组织制定并实行职业病隐患治理方案。4.2.7公司在职业病隐患治理过程中,要当采用相应的防备措施,避免职业病危害事故发生。对临时难以停产或者停止使用后极易引起生产事故的有关设施、设备,要加强维护保养和监测监控,避免事故发生。5、职业病隐患分类和分级5.1 职业病隐患分类1.1基本管理类隐患在职业卫生基本管理方面存在的也许导致职工健康损伤或职业病发生的缺陷,涉及如下内容:职业病防治责任体系;职业卫生管理机构及人员;职业卫生管理

7、制度和操作规程;职业卫生教育培训;职业卫生管理档案;职业病危害申报;职业病危害应急救援预案及演习;职业健康监护;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定期检测;职业病危害告知;职业卫生经费投入;外委作业管理。5.1.2现场管理类隐患在生产作业现场管理中存在的也许导致职工健康损伤或职业病发生的缺陷,涉及如下内容: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强度)超标因素;总体布局和设备布局不合理;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及其维护缺失或无效;个体防护用品配备及管理缺失或无效;急救援设施和用品及其维护缺失或无效;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记设立缺失或不规范。5.2 职业病隐患分级5.1一般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治难度较小,发现后可以立即整治消除的隐患。一

8、般涉及:作业岗位粉尘(棉尘、其她粉尘【纤维素粉尘】等)、一般化学物质(氯甲烷、环氧丙烷、甲苯、异丙醇、醋酸、氢氧化钠等)作业分级为中度危害及如下的超标因素;作业岗位噪声和高温作业分级为重度危害及如下的超标因素;附录B中未带“*”的基本管理类隐患;个体防护用品配备不全或管理不规范;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记设立不全或不规范;现场应急设施和用品配备不全或不规范;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维护无效致使无法正常运营。5.2.2重大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治难度较大,需要所有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通过一定期间整治治理方能消除的隐患,或者因某种因素致使用人单位自身难以消除的隐患。一般涉及:作业岗位粉尘(棉尘、其她粉尘【纤维素粉尘】

9、等)、一般化学物质(氯甲烷、环氧丙烷、甲苯、异丙醇、醋酸、氢氧化钠等)作业分级为重度危害的超标因素;噪声和高温作业分级为极度危害的超标因素;放射工作人员的年受照剂量超过 10mv但不不小于或等于20 mS时;附录B中带“*”的基本管理类隐患;总体布局和设备布局不合理的;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不符合或者无效;应急救援设施(事故通风、固定报警仪、事故围堰等)不符合或者无效。6 工作程序和内容61职业病隐患排查清单编制6.1.1公司根据生产运营状况和职业病危害风险点的现场管控措施原则,根据用人单位职业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细则附录A表.,编制公司现场管理隐患排查清单,参见附录A。1.2根据用人单位职业病隐患

10、排查治理体系细则附录A表.1和附录,编制公司基本管理类隐患排查清单,参见附录B。6.2 职业病隐患排查6.排查类型隐患排查可以定期排查与平常管理相结合,专业排查与综合排查相结合,一般排查与重点排查相结合。具体可采用如下类型:平常检查。各级各类人员应按照各自的职责结合生产活动进行常常的职业病隐患排查;专业检查。针对职业卫生基本管理和现场管理的某个方面进行的职业病隐患排查,例如职业卫生制度和操作规程及执行状况检查、职业健康监护检查、职业病防护设施检查等;综合检查。对照职业病隐患排查项目清单的所有内容进行的全面检查。6.22排查周期公司根据排查方式拟定隐患排查周期如下:操作人员现场巡检或操作时要将职

11、业卫生工作纳入巡检内容,实时对职业病危害现场管理类隐患进行排查。班组长每周至少一次对施工现场进行一次现场管理类隐患排查。项目部负责人要结合岗位责任制检查,至少每季度组织一次现场管理类隐患排查;公司至少每年组织一次次综合性隐患排查和专项隐患排查,两者可结合进行。6、3 职业病隐患治理63.1一般职业病隐患治理根据一般隐患排查的成果,完善职业卫生管理体系;加强防护设施的维护管理,保证其有效运营;作业场合规范设立警示标记和告知卡;督促作业工人佩戴符合规定的个体防护用品;按照规定为作业工人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对于临时不能整治的一般职业病隐患,责任部门要按规定制定整治筹划,限期整治。整治筹划内容涉及:存在

12、问题因素分析;整治措施;整治资金来源;整治负责人;整治期限;整治前采用的防备措施或预案。6.3.2重大职业病隐患治理(1)公司要针对重大隐患产生的因素,采用化学性有害因素、物理性有害因素等职业卫生工程治理措施;对易导致氯甲烷、环氧丙烷、甲苯、异丙醇、醋酸、氢氧化钠中毒或酸碱灼伤的作业场合强化应急管理;劳动者必须使用个人防护用品,使劳动者实际接触水平达到职业卫生原则的规定;对噪声、高温等严重超标的作业岗位可采用减少作业时间来减轻其健康危害;严格按照规定为作业工人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及时发既有关健康损伤。(2)公司职业病隐患排查工作中发现的重大职业病隐患,要组织技术人员、专家及时分析并编制重大职业病

13、隐患评估报告,内容涉及:隐患的现状及其产生因素;隐患的危害限度和整治难易限度分析;隐患的治理方案。(3)重大职业病隐患现场要立即采用有效的防备措施,避免职业病危害事故发生。(4)公司重要负责人要及时组织制定并实行重大职业病隐患治理方案,内容涉及:治理的目的和任务;采用的措施和措施;经费和物资的贯彻;负责治理的机构和人员;治理的时限和规定;整治前采用的防备措施和应急预案。6.4 职业病隐患验收职业病隐患治理完毕后,公司要组织本单位技术、设备、安全、职业卫生等部门进行考核验收并编制验收报告。重大隐患治理工作结束后,公司要组织专家或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对治理状况进行复查评估。对于验收合格的隐患治理项

14、目,公司要制定相应的规程,并转入正常的维护管理。5 职业病隐患治理台账公司通过职业病隐患排查、治理和验收后应编制隐患排查治理台账,现场管理类隐患排查治理台账见附录C,基本管理类隐患排查治理台账见附录D。 文献管理和持续改善 7.1、文献管理公司要完整保存体现隐患排查和治理全过程的记录资料,并分类建档管理。至少应涉及:隐患排查治理制度;隐患排查清单;隐患排查治理台账。72持续改善根据用人单位职业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细则,公司要适时和定期对隐患排查治理体系运营状况进行评审,以保证其持续合适性、充足性和有效性。评审每年应不少于一次,当发生如下情形之一,应及时进行体系更新: 颁布实行有关新的法律法规、原则规范或所根据法律法规、原则规范不再合用的; 组织机构和劳动定员、工作制度等发生重大调节的; 装置原辅材料、生产工艺或设备发生重大变化的; 外部生产环境发生重大变化; 产生新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发生职业病事故或对职业病事故、事件有新的结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