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真题类编:考点2地球上的大气含答案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97942551 上传时间:2022-12-08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1.4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真题类编:考点2地球上的大气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高考地理真题类编:考点2地球上的大气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高考地理真题类编:考点2地球上的大气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高考地理真题类编:考点2地球上的大气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高考地理真题类编:考点2地球上的大气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真题类编:考点2地球上的大气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真题类编:考点2地球上的大气含答案(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温馨提示: 此题库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考点2 地球上的大气(2013山东文综T568分)气温的日变化一般表现为最高值出现在14时左右,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下图示意某区域某日某时刻的等温线分布,该日丙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读图回答1、2题。1.下列时刻中,最有可能出现该等温线分布状况的是()A.6时 B.9时 C.12时 D.14时2.该日()A.日落时刻甲地早于乙地B.日落时刻甲地晚于乙地C.正午太阳高度甲地大于乙地D.正午太阳高度甲地小于乙地【解题指南】解答本题关键抓住以下几点:(1)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

2、陆地和海洋气温变化特点。(2)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和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解析】1选B,2选B。具体分析如下:第1题,图中等温线接近平直,说明海陆温差很小。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陆地升温、降温快,海洋升温、降温慢,陆地在日出前后、14时左右为气温最低和最高时,因此海陆温差大。日出以后陆地升温,海陆温差逐渐变小,但12时陆地气温会超过海洋,因此只有9时与海洋温差最小。如下图所示:第2题,当丙地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时,说明该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纬20,图中甲(北纬21)和乙(北纬19)到直射点的纬度差相等,因此两地正午太阳高度相等。此日北半球昼长夜短,且越向北昼越长夜越短,甲地位于乙地西

3、北方向,地方时晚于乙地,加之昼长于乙,因此,其日落时刻晚于乙地。3.(2013广东文综T44分)春季,欧洲阿尔卑斯山区,背风坡常常出现冰雪迅速融化或雪崩。其主要原因是()A.反气旋控制下沉增温B.暖锋过境释放热量C.西风带南移释放热量D.局地气流下沉增温【解题指南】解答该题的关键:(1)山地迎风坡和背风坡天气现象的对比;(2)阿尔卑斯山地区春季的盛行风向。【解析】选D。题干中的关键词有两个,时间为“春季”,空间是“背风坡”。春季本身就是气温升高的季节,山地背风坡气流下沉也能造成气温升高,因此导致冰雪迅速融化或雪崩的原因是局地气流下沉增温。4.(2013广东文综T104分)某研究小组认为,在冰雪

4、覆盖的高纬度地带植树造林可能加剧全球变暖。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是在该地带植树造林()A.增加了对CO2的吸收B.降低了地面反射能力C.降低了大气相对湿度D.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解题指南】解答该题的突破点是明确:(1)导致全球变暖的原因;(2)不同纬度、不同下垫面对光照的影响;(3)植被在不同纬度的生长特点。【解析】选B。在冰雪覆盖的高纬度地带,纬度较高,温度较低,冰雪覆盖,地面对阳光的反射作用较强,植树造林后,树木削弱了冰雪地面对阳光的反射作用,故在冰雪覆盖的高纬度地带植树造林会加剧全球变暖。5.(2013北京文综T54分)下图为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大气中()A.臭氧层遭到破坏,会导致

5、增加B.二氧化碳浓度降低,会使减少C.可吸入颗粒物增加,会使增加D.出现雾霾,会导致在夜间减少【解题指南】解答本题关键抓住以下几点:(1)理解地球大气的受热过程。(2)臭氧、二氧化碳、可吸入颗粒物、雾霾对地球大气的受热过程的影响不同。【解析】选B。本题可逐项分析,如下所示:选项具体分析结论A项臭氧层破坏,会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增加,增加错误B项二氧化碳浓度降低,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减少,会使减少正确C项可吸入颗粒物增加,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增强,减少错误D项出现雾霾,大气逆辐射增强,在夜间应增多错误(2013北京文综T678分)图(a)为某日08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百帕),图(b)显示地2

6、4小时内风的变化。读图,回答6、7题。6.图(a)中()A.比风速大 B.比云量少C.比气压低 D.比气温高7.锋通过地的时间可能为()A.上午 B.下午 C.傍晚 D.夜间【解题指南】解答本题关键是:(1)正确阅读等压线图,掌握判断风力大小的方法。(2)了解天气系统及其天气特征。(3)会看风向标图。【解析】6选B,7选A。第6题,地比地等压线稀疏,水平气压梯度力小,风速小;地位于高压中心附近,为晴天,地位于冷锋附近,为阴雨天气,地比地云量少;地的气压在1 0151 020之间,比地高;地位于冷气团,地位于暖气团,地比地气温低。第7题,锋面向东移动经过地,地的风向应该为西风,且风力逐渐加大,并

7、逐渐偏转为西北风。对照图(b),应为10、12点左右,为上午。(2013福建文综T6812分)下图示意某省气候舒适度分布。以平均气温24C、相对湿度70%、平均风速2 m/s作为人体最舒适气候条件,据此划分出最舒适区、舒适区、一般区、不舒适区与最不舒适区。读图回答810题。8.图中d为一般区,则最舒适区是()A.aB.bC.cD.e9.影响甲地气候舒适度的主要因素是()A.纬度B.风带C.地形D.河流10.仅考虑气候舒适度状况,游客前往该省休闲旅游最佳的月份是()A.3、4B.5、6C.7、8D.9、10【解题指南】解答本题应抓住以下几点:(1)正确理解气候舒适度的划分标准;(2)弄清d与a、

8、b、c、e分布的位置关系;(3)根据等高线确定出甲地的地势特点;(4)图示省份的名称及不同月份的气候特点。【解析】8选C,9选C,10选B。第8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气候舒适度分区e位于d(一般区)的北侧,平均气温较低,应为不舒适区;气候舒适度分区a位于e的东北侧,平均气温更低,应为最不舒适区;气候舒适度分区b位于d的南侧,为舒适区;气候舒适度分区c纬度更低,且濒临长江,应为最舒适区。第9题,结合图中的等高线可判断出甲地海拔较高,因而气候舒适度较周围差。第10题,根据该省的轮廓、河流等信息可判断出其为安徽省,本题可逐项分析,如下所示:选项内容分析结论A安徽省3、4月份的气温较低,气候舒适度较差错误

9、B安徽省5、6月份的气温和降水适宜,气候舒适度最好正确C安徽省7、8月份受副高控制,多高温天气,降水也较少,气候舒适度较差错误D安徽省9、10月份的气温较低,气候舒适度较差错误(2013上海地理T32分)2012年11月18日,我国一名帆船运动爱好者驾驶“青岛号”从青岛出发,于2013年4月5日成功返回,创造了新的单人不间断环球航行世界记录。11.11月底“青岛号”在北太平洋行驶途中,遇到热带风暴。当热带风暴中心位于其正北方向时,该海域盛行()A.东北风 B.西北风 C.东南风 D.西南风【解题指南】解答本题关键是要明确热带风暴属于热带气旋,气旋不同部位风向不同。【解析】选D。判断思路如下:(

10、2013上海地理T42分)(二)2012年11月18日,我国一名帆船运动爱好者驾驶“青岛号”从青岛出发,于2013年4月5日成功返回,创造了新的单人不间断环球航行世界记录。12.12月下旬,“青岛号”在海上过了两次圣诞节。这说明“青岛号”()A.自东12区向东越过了日界线B.自西12区向东越过了日界线C.自东12区向西越过了日界线D.自西12区向西越过了日界线【解题指南】解答本题关键要把握:东12区位于西12区的西侧,日期比西12区早一天。【解析】选A。由于东12区比西12区的日期早一天,“青岛号在海上过了两次圣诞节”,说明先在东12区,然后进入西12区。结合时区分布,西12区在东12区的东侧

11、,故应该自东12区向东越过了日界线进入西12区。(2013上海地理T11124分)里斯本、雅典两地气候类型相同,但两地测得的气温和降水量呈现一定的差异。13.两地的夏季温度有差异,其主要原因是里斯本()A.受夏季盛行风影响 B.受沿岸暖流影响C.受副热带高压影响 D.受沿岸寒流影响14.两地的年降水量有差异,其主要原因是雅典()A.纬度位置较低 B.受西风影响较弱C.地势相对较高 D.距地中海较近【解题指南】解答本题关键是抓住以下几点:(1)影响气温的因素主要有:纬度、海陆、地形、洋流、植被、水文、人类活动等。(2)里斯本西临大西洋,受加那利寒流的影响。(3)两地都为地中海气候,能给两地带来降

12、水的主要是西风。【解析】13选D,14选B。第13题,从两城市气候资料图可以看出,两地都属于地中海气候,里斯本夏季温度低于雅典。地中海气候夏季都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里斯本位于大西洋沿岸,受加那利寒流影响,降温减湿,气温较低。第14题,从两城市气候资料图可以看出,里斯本年降水量大于雅典,且冬季降水更多,原因是地中海气候冬季受西风带控制,降水较多,里斯本西临大西洋,受西风影响较强,而雅典距大西洋较远,受西风影响较弱,故降水量偏少。15.(2013浙江文综T14分)近年来,雾霾天气在我国频繁出现,空气质量问题已引起全社会高度关注。下图是气温垂直分布的4种情形。图中最有利于雾霾大气污染物扩散的情形是

13、()A. B. C. D.【解题指南】解答该题的关键是根据气温垂直分布规律,判断出逆温现象,进一步明确逆温现象与大气污染物扩散的关系。【解析】选A。图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大气下热上冷,容易形成对流天气,利于雾霾大气污染物的扩散;图中均有逆温现象,在逆温层,大气温度上热下冷,比较稳定,不利于污染物扩散。16.(2013浙江文综T74分)拉萨河流域拥有丰富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资源,拉萨位于宽阔的拉萨河谷地北侧。下图为拉萨7月降水量日平均变化图。有关拉萨7月降水日变化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A.夜晚地面降温迅速,近地面水汽易凝结成雨B.夜晚近地面形成逆温层,水汽易凝结成雨C.白天盛行下沉气流,水

14、汽不易凝结成雨D.白天升温迅速,盛行上升气流,水汽不易凝结成雨【解题指南】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明确以下知识点:(1)拉萨7月降水量日平均变化图的判读。(2)山谷风的形成过程及降水的形成条件。【解析】选C。从图中可知,拉萨白天降水量小,降水主要集中在夜间(夜雨,晚上八点到第二天早上八点之间的雨)。拉萨位于高原的河流谷地,白天气温升高快,晚上降温快,气温的日较差大。夜晚地面降温迅速,但并不是导致近地面水汽易凝结成雨的原因,水汽凝结成雨要有气流上升冷凝的过程。拉萨位于宽阔的拉萨河谷地北侧,山顶和谷底间的热力环流十分明显。根据热力环流的知识分析,白天山顶气流上升快,而此时谷底盛行的是下沉气流,水汽不易凝结成雨,晴空万里。晚上,大量的山顶下沉的冷空气,下沉到谷底,然后导致了谷底中的气流上升,水汽容易凝结成雨。17.(2013四川文综T94分)下图是亚洲中纬度地区一种适应环境、别具地方特色的民居,称为土拱。这种民居较高大,屋顶为拱顶或平顶,墙体由土坯砌成,厚度很大。这种民居所处环境的突出特点有()A.昼夜温差大 B.秋雨绵绵C.气候湿热 D.台风频繁【解题指南】解答该题的关键是:理解民居特点(高大、屋顶为拱顶或平顶,墙体由土坯砌成,厚度很大)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