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扬州宝应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所属事业单位公开招聘17名工作人员模拟试卷【含答案解析】(3)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97941362 上传时间:2023-07-18 格式:DOCX 页数:126 大小:92.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扬州宝应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所属事业单位公开招聘17名工作人员模拟试卷【含答案解析】(3)_第1页
第1页 / 共126页
江苏扬州宝应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所属事业单位公开招聘17名工作人员模拟试卷【含答案解析】(3)_第2页
第2页 / 共126页
江苏扬州宝应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所属事业单位公开招聘17名工作人员模拟试卷【含答案解析】(3)_第3页
第3页 / 共126页
江苏扬州宝应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所属事业单位公开招聘17名工作人员模拟试卷【含答案解析】(3)_第4页
第4页 / 共126页
江苏扬州宝应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所属事业单位公开招聘17名工作人员模拟试卷【含答案解析】(3)_第5页
第5页 / 共1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扬州宝应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所属事业单位公开招聘17名工作人员模拟试卷【含答案解析】(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扬州宝应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所属事业单位公开招聘17名工作人员模拟试卷【含答案解析】(3)(1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苏扬州宝应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所属事业单位公开招聘17名工作人员模拟试卷【含答案解析】答题时间:120分钟 试卷总分:100分 试卷试题:共200题题型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判断题简答题公文写作合计统分人得分一.单选题(共100题)1.蓄积器官是毒物在体内的蓄积部位,毒物在蓄积器官内的浓度高于其他器官,但对蓄积器官不一定显示毒作用。这种毒作用也可以通过某种病理生理机制,由另一个器官表现出来,这种器官叫作效应器官。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判断正确的是_A: 大气污染物中的铅经肺吸收后可转移并积存于人的骨骼中,损害骨骼造血系统,所以铅的蓄积器官是肺B: 大气污染物中的二氧化硫经人体的上呼吸道和气管吸入人体,

2、并直接刺激上呼吸道和气管,所以上呼吸道和气管是蓄积器官C: 有机磷酸酯农药作用于神经系统,会造成神经突触处乙酰胆碱蓄积,使人产生流涎、瞳孔缩小等症状,所以神经系统是有机磷酸酯的效应器官D: 沉积于网状内皮系统的放射性核素对肝、脾损伤较重,引起中毒性肝炎,所以网状内皮系统是蓄积器官参考答案: D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D考点多定义判断解析第一步:抓住定义中关键词蓄积器官的关键词有“浓度高于其他器官”、“不一定显示毒作用”、“由另一个器官表现出来”。第二步:逐一判断选项A项“铅经肺吸收后可转移并积存于人的骨骼中”没有体现“浓度高于其他器官”、“不一定显示毒作用”,也没有“由另一个器官表现出来”。B项“

3、上呼吸道和气管是蓄积器官”为真,那么“直接刺激上呼吸道和气管”没有体现“浓度高于其他器官”、“不一定显示毒作用”,也没有“由另一个器官表现出来”。C项“使人产生流涎、瞳孔缩小等症状”,符合“由另一个器官表现出来”。神经系统符合蓄积器官的定义,神经系统应是蓄积器官而不是效应器官。D项“对肝、脾损伤较重,引起中毒性肝炎”符合“浓度高于其他器官”、“通过某种病理生理机制,由另一个器官表现出来”,符合定义。故正确答案为D。2.艾滋病被称为“20世纪的癟疫”,艾滋病毒以人体内的_作为攻击目标。A: 红细胞B: 血红蛋白C: 淋巴细胞D: 神经系统参考答案: C本题解释:【解析】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

4、合症(AIDS),是人类因为感染免疫缺陷病毒(HIV)后导致免疫缺陷,并发一系列机会性感染及肿瘤,严重者可导致死亡的综合征。艾滋病毒HIV需借助于易感细胞表面的受体进入细胞,在2448小时内到达局部淋巴结,继而产生病毒血症,导致感染。故本题应选C。本题所属考点-科技生活3.著名物理学家_用一组微分方程系统地概括了电磁场理论,并预言电磁波的存在、光是一种电磁波。A: 麦克斯韦B: 赫兹C: 法拉第D: 高斯参考答案: A本题解释:【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电磁理论。麦克斯韦是伟大的英国物理学家,经典电磁理论的创始人。麦克斯韦方程组是麦克斯韦建立的描述电场与磁场的四个方程,方程组的微分形式,通常称

5、为麦克斯韦方程。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4.若法院将李某的汽车拍卖,修理厂和王某对汽车拍卖价款的分配顺序是_。A: 王某抵押权优先B: 修理厂留置权优先C: 王某和修理厂按照比例受偿D: 按照债权形成时间先后确定参考答案: B本题解释:【答案】B。解析:物权法第239条规定,同一动产上已设立抵押权或者质权,该动产又被留置的,留置权人优先受偿。故本题答案选B。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5.一位美国学者指出,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美国只是“给予联军以道义上的支持和合作”,却在战后获得了很多权益。其中一项权益是_。A: 获得军费赔偿B: 进驻北京使馆区(界)C: 在华开设工厂D: 在沿江

6、口岸自由航行参考答案: D本题解释:参考答案【解析】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签订天津条约,规定外国军舰和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故本题答案选D。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6.下列铁路线中属于我国东西铁路干线的是_A: 京广线B: 京沪线C: 陇海兰新线D: 宝成成昆线参考答案: C本题解释:答案:C考点:中国的交通运输业试题分析:京广线是南北干线,故不符合题意;宝成线是南北干线,故不符合题意;陇海-兰新线是我国东西最长的东西铁路干线,故符合题意;京沪线是南北干线,故不符合题意。本题所属考点-中国的交通运输业7.甲乙两地居民的基尼系数分别为03和07,这可能表明_。A: 甲地居民的之间的贫富

7、差距较大B: 乙地居民的之间的收入分配比较合理C: 甲地居民之间的贫富差距比乙地大D: 乙地居民之间的收入分配没有甲地合理参考答案: D本题解释:参考答案:D【解析】基尼系数指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进行不平均分配的那部分收入占总收入的百分比。按照国际惯例,通常把0.4作为收入分配贫富差距的“警戒线”。基尼系数在0.2以下,表示居民之间收入分配“高度平均”,在0.30.4之间“比较合理”,0.40.6为“差距偏大”,0.6以上为“高度不平均”。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8.成语“飞黄腾达”中的“飞黄”原指_。A: 传说中的神马B: 种龙的名字C: 飞奔、飞驰D: 古时官位名参考答案: A本题解释:【

8、答案】A。解析:“飞黄”是指古代传说中跑得飞快的神马,“腾达”是指“上升”,“飞黄腾达”比喻人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故本题答案为A。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9.要做到办事公道,就可能会失去自己的一些利益,就需要有_。A: 较多人脉资源B: 较高文化程度C: 较好经济条件D: 较高职业道德修养参考答案: D本题解释:参考答案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10.按照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将突发公共事件分为四级,由国务院负责组织处置的是_。A: 级B: 级C: 级D: 级参考答案: A本题解释:【答案】A。解析:各类突发公共事件按照其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

9、,一般分为四级,即级(特别重大)、级(重大)、级(较大)和级(一般)。国务院负责组织处置特别重大的突发公共事件。故本题答案选A。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11.政府单位依靠行政约束机制无力达成预期公共目标的现象是_。A: 政府失败B: 政府失灵C: 政府自利性D: 政府外部性参考答案: B本题解释:【答案】B。解析:政府失灵主要是指政府单纯依靠行政约束机制、无力达到预期的公共目标。故本题答案选B。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12.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从哲学上看,党和国家如此重视创新,其依据是_。辩证

10、法的否定观的要求客观事物是不断发展的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创新意识决定自然界的发展A: B: C: D: 参考答案: B本题解释:【答案】B。解析: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物质决定意识,二是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创新意识决定自然界的发展”说法错误,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13.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内在属性,归根结底是因为它_。A: 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B: 有利于调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C: 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在政治上的集中体现D: 体现了多数人对少数人的专政参考答案: C本题解释:参考答案:C【解析】本题难度比较大,需要

11、考生仔细审题,对所给的4个答案分析比较,选择最符合题意的答案。C项最符合题意。选项A、B、D与题目搭配,也可构成正确观点,表达某种意义,但它并不是题目所要求的,故不选。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14.下列关于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事件表述不正确的是_ A: 北洋水师是19世纪末中国建立的第一支近代海军舰队 B: 日军在东北发动的“七七事变”标志着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C: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国工农红军开始长征D: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组建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 参考答案: B本题解释:【答案】B。解析:1937年7月7日驻华日军悍然发动“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日本开始全面侵华,抗日战争

12、在北平(今北京)爆发,属于华北而非东北。故选B。本题所属考点-教师的历史与传统文化素养15.据调查,A高中携带手机进人校园的学生占总人数的30%,然而这些学生中考试不及格的人数却占到了该校不及格总人数的50%,这是由于现在的中学生课堂上偷偷玩手机严重干扰了学生的正常学习,所以应当严格禁止学生将手机带人学校。若以下各项有关A校的判定为真,则最不能削弱上述论证的一项是_。A: 携带手机的学生均为走读生,他们回家后会一直玩电脑游戏到很晚,使得第二天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B: 携带手机的学生的家境普遍较好,他们的课外时间都被父母安排了兴趣班,严重占用了考试科目的学习时间C: 携带手机的学生在课堂上使用手机

13、是为了查找与课程相关的各种在线资料D: 携带手机的学生大多数都是高一新生,他们在适应高中学习上普遍存在困难参考答案: C本题解释:【答案】C。解析:题干论点为“应当严格禁止学生将手机带人学校”,论据为:这些学生考试不及格的比例较多,是由于在课堂上偷偷玩手机,严重干扰了学生的正常学习。A、B、D三项均为考试不及格作出了其他的解释,即说明并非是将手机带人学校造成的,从而削弱了题干论点。C项在课堂上使用手机的目的虽然是为了学习,但并不保证这样做不会影响课堂上的正常听课,从而干扰正常学习,最不能削弱。故本题答案为C。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16.下雨的时候,闪电一过,接着就要打雷,对这种现象正确的解释是

14、_。A: 雷声是在闪电后形成的B: 雷声是闪电的附属物C: 闪电和雷声同时产生,但闪电比雷声快D: 打雷自然而然跟着闪电参考答案: C本题解释:【答案】C。解析:闪电和雷声是同时产生的,但由于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快于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所以我们通常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故本题答案选C。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17.孙子兵法日:“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其包含的哲理是_。A: 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是统一的B: 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C: 事物性质主要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D: 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参考答案: B本题解释:参考答案:B【解析】“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是说防备了前面,后面的兵力就薄弱;防备了后面,前面的兵力就薄弱;防备了左边,右面的兵力就薄弱。防备了右边,左边的兵力就薄弱。处处加以防备,就处处薄弱。这段话蕴含着这样的哲学道理: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集中力量解决关键问题,处处设防,就会处处薄弱,胡子眉毛一把抓,结果什么也抓不住。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寡与众是矛盾的双方,在“处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