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97940405 上传时间:2024-01-0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9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械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机械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1题目:带式运输机传动装置的设计下图表示带式运输机传动装置的基本组成。带式运输机的传动装置1电动机,2V带传动,3一减速器,4驱动滚轮,5输送带,6一联轴器2课程设计的目的(1) 综合运用机械设计课程和其它有关先修课程的理论及生产实践的知识去分析和解决机械设计问题,并使所学知识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深化。(2) 学习机械设计的一般方法,了解和掌握常用机械零部件、机械传动装置或简单机械的设计过程和进行方式,培养正确的设计思想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总体设计和零部件设计的能力。(3)通过计算和绘图,学会运用标准、规范、手册、图册和查阅有关技术资料等,培养机械设计的基本技能

2、。3课程设计的内容课程设计的内容包括传动方案设计、选择电动机、零部件的结构设计和强度计算等,其具体内容如下:(1) 传动装置的方案设计,进行传动参数的计算,传动零件、轴、键和轴承等的设计计算等;(2) 部件装配图(如减速器装配图)设计;(3) 零件工作图(如齿轮和轴等)设计;(4) 编写设计计算说明书。4课程设计的要求:要求每个学生完成以下设计成果:(1) 装配总图1张;(2) 零件工作图2张;(3) 设计计算说明书1份。5、原始数据:单级圆柱齿轮减速器技术数据: 双级圆柱齿轮减速器技术数据: 工作条件: 6、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的步骤和学时分配如下:(1) 设计准备(2天)了解设计任务书,明确设

3、计要求、工作条件、设计内容和步骤,通过查阅有关设计资料,观看电教片和参观实物或模型等,了解设计对象的性能、结构及工艺性;准备好设计需要资料、绘图工具;拟定设计计划等。(2) 传动装置的总体设计和传动件等的设计(2天)拟定和确定传动方案;选择电动机;分配传动比;计算各轴上的转速、功率和转短;设计传动件;初算轴径;初选联轴器和滚动轴承。(3) 减速器装配草图设计(4天)绘制减速器装配草图;进行袖的结构设计和轴系部件设计;校核轴和键联接的强度以及滚动轴承的寿命,设计箱体和附件的结构。(4) 完成减速器装配工作图(2天)加深减速器装配图;标注主要尺寸、配合、零件序号;编写标题栏、零件明细表、减速器特性

4、表及技术要求等。(5) 绘制零件工作图(2天)绘出零件的必要视图;标注尺寸、公差及表面粗拨度;编写技术要求和标题栏等。(6) 编写设计计算说明书(2天)写明整个设计的主要计算和些技术说明。(7) 准备答辩及答辩(1天)7、减速器装配图的内容一张完整的减速器装配图,除了必要的视图以外,还有以下内容需要完成。(1) 标题栏及明细表 在装配图的右下角应附有标题栏,用以说明机器的名称、质量、图号及图样比例等。装配图上应列出比例,零件的序号。名称和规格相同的零件同用一个序号,且只标注一次。零件(或组件)的序号应标注在视图外面,并填写在引出线一端的横线上,引出线的另一端指在所表示的零件的内部并在末端画小黑

5、点,引出线彼此不应相交,也不要与剖面线平行,组联接件(如螺栓、螺母、垫圈)允许用公共引出线,然后标出各零(组)件的序号,序号应按水平及垂直方向排列,整个沿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的顺序编排。不能遗漏。在装配图上必须编制明细表。明细表说明装配图上各序号零件(或组件)的名称、零件的代号、数量、材料及备注等。明细表安排在标题栏之上。(2) 标注尺寸装配图上应标注以下四种尺寸: (a) 配合尺寸。指各配合零件装配的尺寸、配合要求和精度等级,如滚动轴承内圆与轴颈的配合,外圆与轴承孔的配备以及齿轮和轴的配合等,在装配时可根据所注的尺寸和配合确定装配的方法。(b) 安装尺寸。即减速器装在地基上的底面尺尺寸,地脚螺

6、栓(或螺栓孔)的尺寸和位置。根据这些尺寸即可确定地基的大小,以及地脚螺栓的直径和安装位置。此外,应注出伸出轴的轴心线至底面的高度(中心高),以确定与其他机组联接时地基的高度。(c) 外形尺水。即确定减速器占据的空间位置所需的尺寸,如总长、总宽、车间布置及装箱运输时参考。(d) 特性尺寸:传动零件中心距。(3) 技术特性列表在装配图的适当空白处列出减速器的技术特性数据,包括减速器的输入功率和转速、传动效率、总传动比,以及各级轴主要参数(对齿轮传动为模数、齿数和螺旋角等,对蜗杆传动为模数、齿致、蜗杆特性系数及蜗杆螺旋升角等)。技术特性数据可在装配图上列表表示。(4) 编写技术要求减速器的装配、调整

7、、检验和维护等要求在视图上是无法表示的,应注在技术要求栏目内。技术要求写在装配图中地位较大的空白处,不同性能的机器(或部件),其技术要求是不同的。因此拟订某一机器或部件的技术要求时要进行具体分析。现将减速器的一些技术要求列举于下:(a) 装配前箱体内壁和所有铸件的不加工面应进行清理,箱体内壁应涂上防侵蚀的涂料。(b) 零件装配前必须清除污物和锈迹,配合面用煤油洗挣,擦干,涂润滑油后进行装配。(c) 滚动轴承在装配前需用洁净的煤油沉浸,然后用洁净抹布擦干,涂油后进行装配。(d) 滚动轴承如采用热能法装配,可将轴承悬挂在油池中(不能与容器的底和壁接触),最高油温不超过100C。(e) 安装滚动轴承

8、时严禁用手锤直接敲击轴承内、外套圈,应垫以铜管,使力均匀地分布在内套圈端面上。(f) 滚动轴承装配后应紧贴在轴肩或套简上,其间隙不得超过0.05mm。(g) 滚动轴承装配后,用手转动时应轻快灵活。轴承的轴向游隙如需要在装配时加以调整的,应注明需调整的数值。(h) 齿轮传动应按公差规定列出检验项目。(i) 减速器装配后,接合面的间隙在任何地方都不得大于0.03um,相应与精益接合面禁止使用任何垫片,只允许浓密封胶或水玻璃。(j) 减速器装配后,加入经选择的润滑油,使油面在油标两刻线中间(不要超过最高油面),高速轴以6001000r/min空载跑合24小时,运转应乎稳,声响均匀。(k) 在空载试验

9、合格的条件下才允许进行负载试验,负载试验按GB30-70的规定进行。试验时油池温升不得超过35度,轴承温升不得超过40度,不能有漏油现象。(l) 试运转合格后,用煤油洗净零件,用汽油洗净轴承,最后装配时,轴承内应注入适量的润滑脂,减速器内应洗净并调换干净的润滑油。以上技术要求,不一定全部列出,有时只需将重要的列出,而有时还需要补充其他项目。8、参考用减速器装配图减速器装配图供学生设计时参考。各类装配图具有不同的特点,设计时不能找一张装配因照抄,要进行具体分析,创造性地进行设计9、零件工作图设计装配图只是确定了机器或部件中各个部件或零件间的相对位置关系、配合要求及总体尺寸,而每个零件的全部结构尺

10、寸及加工等方面的要求并没有在装配图上反映出来。因此必须拆绘每个零件(除减速器中的滚动轴承和螺纹联接件以外,其余标准件及规格件可按工厂的具体情况而决定是否需要绘制),以此作为加工及检验零件的依据。零件图应包括制造和检验零件的全部内容。(1) 零件的形状、尺寸及表面粗糙度在零件图中应以足够的视图和剖面准确地表示零件外部和内部的结构形状,对某些细小的结构,还要画局部放大图,尺寸既要完备同时又不重复,对于配合尺寸或精度要求较高的尺寸,要标注尺寸公差。根据需要标注零件的表面形状或位置公差。所有加工表面都要标注粗糙度等级。(2) 技术要求零件图中的技术要求指热处理及其硬度,图上末注尺寸的例角或圆角的尺寸要

11、求及加工和其他特殊要求等。(3) 标题栏在标题栏中列出零件的名称、数量、材料、重量、比例、图号、设计者或审阅者的姓名及日期,零件图标题栏的格式及尺寸见图6.1。图6.1 标题栏10、编写设计计算说明书设计计算说明书是图纸设计的理论根据,而且是审核设计的技术文件之一。设计计算说明书是设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设计计算说明书的要求:(1) 系统地说明设计过程中所考虑的问题及一切计算,并应包括与计算有关的必要的简图,如传动方案简图、有关零件的结构简图、轴的受力分析简图、弯矩和扭矩图等。(2) 要求计算正确完整,文字简明通顺,编写整齐清晰。计算部分只需列出公式,将有关数据代入,略去演算过程,得出计算结果

12、,然后在每页的右面一栏内列出取用的数据并注明来源,写出计算得出的结论。(3) 说明书一般用16开纸,按合理的顺序及规定的格式编写,注明页次并编写目录,最后加封面(图7.1)装订成册。设计计算说明书的内容说明书的内容包括:(1) 目录(标题及页次);(2) 设计题目(亦可将设计任务书订入);(3) 题目分析(包括传动系统方案的拟定);(4) 选择电动机及减速器中各轴的运动学和动力学汁算(计算电动机所需功率,选择电动机,分配各级传动比,计算各轴的转速、功率和扭矩);(5) 传动零件的设计计算;(6) 轴的设计(按扭转强度初步估算轴的直径,轴的结构设计);(7) 滚动轴承的选择和计算;(8) 联轴器

13、的选择,键联接的选择及验算;(9) 轴的校核计算(按弯、扭复合强度进行校核,精确验算轴的安全系数,画出轴的弯、扭矩图;(10) 润滑和密封的选用,润滑油的牌号;(11) 减速器附件的选择及说明;(12) 其他技术说明;(13) 设计小结(简要说明课程设计的体会,设计优缺点的分折等);(14) 参考资料(资料的编号、书名、作者、出版单位及出版年月)。11、准备答辩完成设计后,应及时做好答辩的准备。 答辩是课程设计最后一个重要环节。通过答辩准备和答辩,可以系统地分析所作设计的优缺点,发现今后在设计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总结初步掌握的设计方法和步骤,巩固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在答辩前,应做好以

14、下两方面的工作:(1) 按要求完成规定的作业并经教师签字,然后把图纸叠好(参看图7.2)。说朋书装订好,一同放在图纸袋内。 (2) 做好总结,巩固和提高收获。平时的认真努力固然是首要的,但最后的总结也是非常重要的。从确定方案直至结构设计中各方面的具体问题,例如,各零(部)件的构造形状和作用,各零(部)件间的相互关系,受力分析,承载能力计算,主要参数尺寸的确定,材料选择,资料、手册和标准的应用,工艺性,使用,维护等,做一个比较系统、全面的回顾和总结,进一步把还不懂的、不甚懂的或尚未考虑到的问题弄懂、弄透,以取得更大的收获,更好地达到在“概述”中提出的这次课程设计的目的和要求。 12、参考书目:1 濮良贵,纪名刚主编 机械设计(第八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 王大康,卢颂峰主编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第一版)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03 蔡春源主编新编机械设计手册辽宁科技出版社19934 机械设计手册联合编写组编,机械设计手册(第二版)化学工业出版社,198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